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2634发布日期:2021-03-19 10:5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灯具控制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由于灯具的色彩丰富、体积小、耐用、节能,非常的适合于装饰用途;led可以用做字母灯、标志牌、轨道灯、灯管等等的光源。

目前,采用灯具控制器对灯具进行开启控制、关闭控制、颜色调节控制、模式调节控制等。

现有技术中,灯具控制器内部设有电池组,实现对led灯具进行供电,缺乏环保性;同时,这种灯具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当电池组的电量耗尽后,需要拆卸电池组再安装电池组,过程繁琐,不便于灯具控制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灯具控制器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包括控制壳体以及摆动盖,所述控制壳体与所述摆动盖呈铰接布置,所述控制壳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灯具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摆动盖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灯具呈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朝下凹陷的固定槽,当所述摆动盖摆动至嵌入所述固定槽时,所述摆动盖与所述控制壳体呈相对固定布置,此时,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控制壳体呈平行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板具有正极柱以及负极柱,所述电路板具有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控制壳体具有正通孔以及负通孔,所述正通孔与所述正极触点呈对应布置,所述负通孔与所述负极触点呈对应布置;使用状态时,所述摆动盖摆动至嵌入所述固定槽,所述正极柱贯穿所述正通孔与所述正极触点呈对接布置,所述负极柱贯穿所述负通孔与所述负极触点呈对接连通布置;充电状态时,所述摆动盖摆动至脱离所述固定槽,所述正极柱与所述正极触点呈分离布置,所述负极柱与所述负极触点呈分离布置,所述太阳能板呈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盖设有两个呈对应布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摆动盖呈对接布置,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呈活动布置;当充电时,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抵触所述控制壳体,支撑所述摆动盖呈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体具有支撑槽,当充电时,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嵌入所述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包括支撑底壁,支撑时,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抵触所述支撑底壁;沿所述支撑槽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所述支撑底壁逐渐呈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壁包括倾斜段以及水平段,所述倾斜段的内端与所述水平段的内端呈对接布置,所述倾斜段的外端逐渐朝上呈倾斜布置;所述支撑槽包括纵向壁,所述纵向壁呈纵向布置,所述纵向壁的底部与所述水平段的外端呈对接布置;当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分别抵触所述水平段和所述纵向壁时,所述支撑杆呈竖直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体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控制壳体呈铰接布置,所述固定件具有与外部扣合固定的固定部;当使用状态时,所述摆动盖摆动至嵌入所述固定槽,所述固定部扣合所述摆动盖。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体包括前壳面、后壳面、第一侧壳面、第二侧壳面以及顶壳面,所述前壳面、所述第一侧壳面、所述后壳面和所述第二侧壳面依次对接围合布置形成顶部开口,所述顶壳面封盖所述顶部开口,所述顶壳面形成所述固定槽;所述前壳面、所述第一侧壳面、所述后壳面和所述第二侧壳面分别铺设有防晒层。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体具有电源件,所述电源件具备充电和放电,所述电源件分别对接连通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太阳能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体具有颜色调节按键以及模式调节按键,所述电路板具有多个驱动电路,所述颜色调节按键和所述模式调节按键分别对接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颜色调节按键切换不同的驱动电路,控制不同颜色的灯具发光,通过所述模式调节按键,调节电流变化,从而调节灯具的不同发光频率,控制不同的灯具的发光频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太阳能板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将电能供给至电路板以及灯具,实现电路板以及灯具的电能供给,不必更换电池,便于灯具控制器的使用,且使用太阳能更加环保;另外,通过驱动摆动盖相对控制壳体摆动,实现充电和使用状态的切换,便于太阳能板吸收光能,有效提高电能转化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呈充电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杆与支撑底壁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的摆动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的控制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包括控制壳体10以及摆动盖20,控制壳体10与摆动盖20呈铰接布置,控制壳体10的内部设有电路板30,灯具50连接电路板30;摆动盖20设有太阳能板40,太阳能板40分别与电路板30和灯具50呈连通布置。

上述的太阳能式灯具控制器,太阳能板40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将电能供给至电路板30以及灯具50,实现电路板以及灯具50的电能供给,不必更换电池,便于灯具50控制器的使用,且使用太阳能更加环保;另外,通过驱动摆动盖20相对控制壳体10摆动,实现充电和使用状态的切换,便于太阳能板40吸收光能,有效提高电能转化率。

控制壳体10的顶部形成有朝下凹陷的固定槽11,当摆动盖20摆动至嵌入固定槽11时,摆动盖20与控制壳体10呈相对固定布置,此时,太阳能板40与控制壳体10呈平行对应布置;在固定槽11的作用下,增强摆动盖20与控制壳体10的配合效果,同时降低灯具50控制器的整体占用空间,便于携带以及使用。

摆动盖20呈扁平状布置,太阳能板40呈扁平状布置,增大太阳能板40的受光面积,便于电能的转换。

太阳能板40安设在摆动盖20的内部,摆动盖20对太阳能板40起到保护作用。

摆动盖20具有外端面,摆动盖20的外端面要背离所述控制壳体10方向布置;摆动盖20的外端面设有透光区,透光区与太阳能板40呈对应布置;这样,避免摆动盖20造成光线的阻挡,便于太阳能板40吸收光能。

太阳能板40具有正极柱以及负极柱,电路板30具有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控制壳体10具有正通孔以及负通孔,正通孔与正极触点呈对应布置,负通孔与负极触点呈对应布置;使用状态时,摆动盖20摆动至嵌入固定槽11,正极柱贯穿正通孔与正极触点呈对接布置,负极柱贯穿负通孔与负极触点呈对接连通布置;充电状态时,摆动盖20摆动至脱离固定槽11,正极柱与正极触点呈分离布置,负极柱与负极触点呈分离布置,太阳能板40呈倾斜布置;实现充电状态和使用状态的切换,同时,提高太阳能板40的受光面,便于电能的转换。

摆动盖20的外围具有防水层,当摆动盖20嵌入固定槽11时,防水层的呈固定槽11的槽壁,起到防水作用,避免使用状态时,水源通过正通孔和负通孔进入控制壳体10的内部,造成电路板30的损坏。

另外,在充电状态下,由于正极柱与正极触点呈分离状态,负极柱与负极触点呈分离状态,这样,电路板30与太阳能板40之间的电路呈断路状态,避免太阳能板40一边充电一边放电。

正极触点形成有正连通槽,正连通槽朝下凹陷呈弧形布置,正极柱的下端朝下凸起形成正连通部,当正连通部抵触正连通槽时,正极柱与电路板30呈连通布置。

当正极柱与电路板30呈连通布置时,正连通槽环绕包围抵触正连通部,提高正极柱与电路板30的连通面积,保证电路连通的稳定性。

负极触点形成有负连通槽,负连通槽朝下凹陷呈弧形布置,负极柱的下端朝下凸起形成负连通部,当负连通部抵触负连通槽时,负极柱与电路板30呈连通布置。

当负极柱与电路板30呈连通布置时,负连通槽环绕包围抵触负连通部,提高负极柱与电路板30的连通面积,保证电路连通的稳定性。

摆动盖20设有两个呈对应布置的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上端与摆动盖20呈对接布置,支撑杆12的下端呈活动布置;当充电时,支撑杆12的下端抵触控制壳体10,支撑摆动盖20呈倾斜布置;在支撑杆12的作用下,对摆动盖20起到支撑作用,使摆动盖20呈倾斜布置,也就是使太阳能板40呈倾斜布置,从而增大太阳能板40的受光面积,便于电能的转化。

控制壳体10具有支撑槽,当充电时,支撑杆12的下端嵌入支撑槽;增强支撑杆12的支撑稳固性。

支撑槽包括支撑底壁,支撑时,支撑杆12的下端抵触支撑底壁;沿支撑槽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支撑底壁逐渐呈倾斜布置;这样,调节支撑杆12与支撑底壁的相对位置,实现摆动盖20的倾斜角度调节,满足不同时间进行充电也可增大太阳能板40的受光面积。

再者,支撑底壁包括倾斜段13以及水平段14,倾斜段13的内端与水平段14的内端呈对接布置,倾斜段13的外端逐渐朝上呈倾斜布置;支撑槽包括纵向壁,纵向壁呈纵向布置,纵向壁的底部与水平段14的外端呈对接布置;当支撑杆12的下端分别抵触水平段14和纵向壁时,支撑杆12呈竖直布置。

在水平段14与纵向壁的配合作用下,对支撑杆12的位置进行限制,保证支撑杆12的有效支撑,避免支撑过程中,出现偏移。

另外,在倾斜段13与水平段14的配合作用下,实现支撑杆12的支撑位置进行调节。

倾斜段13具有多个限制条15,各个限制条15沿倾斜段13的长度方向呈间隔依序布置,这样,相邻的限制条15对支撑杆12的下端起到固定作用,使支撑杆12处于不同的位置均具备足够的支撑力,极大降低支撑杆12在支撑过程中出现偏移。

控制壳体10设有固定件60,固定件60与控制壳体10呈铰接布置,固定件60具有与外部扣合固定的固定部;当使用状态时,摆动盖20摆动至嵌入固定槽11,固定部扣合摆动盖20;在固定件60的作用下,有效避免摆动盖20误相对控制壳体10摆动,避免影响灯具50控制器的正常使用。

固定件60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呈扁平长条状布置,固定板的一端与控制壳体10呈铰接布置,固定部对接固定板的另一端;摆动固定板,使固定部对接摆动盖20或者与摆动盖20分离,实现对摆动盖20的固定以及开启。

控制壳体10包括前壳面、后壳面、第一侧壳面、第二侧壳面以及顶壳面,前壳面、第一侧壳面、后壳面和第二侧壳面依次对接围合布置形成顶部开口,顶壳面封盖顶部开口,顶壳面形成固定槽11;前壳面、第一侧壳面、后壳面和第二侧壳面分别铺设有防晒层16;这样,在防晒层16的作用下,对控制壳体10的内部起到防晒作用,从而对电路板3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充电时,造成电路板30的暴晒。

防晒层16为eva材料,成本低。

防晒层16采用聚氯乙烯材料。

控制壳体10具有电源件70,电源件70具备充电和放电,电源件70分别对接连通电路板30以及太阳能板40;这样,太阳能板40供电时,使电源件70呈充电状态,且灯具50呈发光状态,一旦太阳能板40电能不足时,电路板30切换驱动电路,改用电源件70给灯具50供电;实现灯具50具有多种供电方式,便于灯具50的使用。

电路板30预设有控制程序,当电源件70的电能量低于预定值时,太阳能板40才会对电源件70进行充电,避免多次对电源件70进行充电,提高电源件70的使用寿命。

同时,太阳能板40的电能不低于预定值时,不会采用电源件70供电的方式,电源件70属于储备电源。

基本是通过太阳能板40的充放电,实现灯具50的供电。

控制壳体10具有颜色调节按键80以及模式调节按键90,电路板30具有多个驱动电路,颜色调节按键80和模式调节按键90分别对接电路板30;通过颜色调节按键80切换不同的驱动电路,控制不同颜色的灯具50发光,通过模式调节按键90,调节电流变化,从而调节灯具50的不同发光频率,控制不同的灯具50的发光频率;实现灯具50的多样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