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0500发布日期:2021-02-09 18:3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智能杆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属于智慧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杆。


背景技术:

[0002]
多功能智能杆是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检测、无线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智能充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多功能智能杆可以根据需求搭载5g通信微基站、无线ap、智能led灯头、监控摄像头、无人机充电平台、汽车充电桩、显示屏、ip广播、人脸识别等终端设备,通过先进、高效、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杆体上各种设备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同时通过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通过分析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0003]
多功能智能杆是将多种基础设施集成到一根杆上,融合了多种设备及其功能,而多种基础设施的安装固定方式及走线方式成为多功能智能杆结构的重要问题。目前基础设施的固定方式主要通过法兰固定和抱箍锁紧两种形式,将各基础设施固定在杆体上。由于单个杆体上挂载的具体设备不同,其安装固定孔位也不同,现有基础设施只能根据当前的需求在杆体生产时预留好安装孔位及出线孔位,基础设施的安装位置是不可调节的。如果杆体生产安装完毕后,有新的设备需要安装,则只能采取抱箍的形式来固定,设备的扩展性比较差,也对杆体的美观度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杆,包括:杆体本体、设于所述杆体本体上的灯体、基础设施以及至少两个设于杆体本体外侧的走线装置,多个所述走线装置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走线装置之间均形成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处设有位于所述杆体本体上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上设有所述基础设施。
[00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走线装置走线装置的数量大于两个,多个所述走线装置等间距间隔设置。
[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智能杆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安装结构上,所述基础设施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杆体本体上的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各所述侧板与相邻的所述走线装置间具有间隙。
[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侧板均朝向相邻的所述侧板延伸设有固定板,且两个所述固定板、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支架部分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安装底座和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底板锁紧连接。
[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固定底板和用于连接所述安装部的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底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固定底板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二固定底板、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三固定底板,所述第二固定底板和所述第三固定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三固定底板上。
[0013]
本申请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多功能智能杆,通过设置杆体本体和设于杆体本体上的灯体,通过导电线连接之后,灯体便能够正常工作,使得该多功能智能杆能够实现基础的照明功能。再通过在杆体本体上设置至少两个走线装置,相邻走线装置之间为用于安装基础设施的安装位,该安装位处设有固定于杆体本体上的安装结构,基础设施安装固定于安装结构上,再通过从走线装置中引出与具体基础设施连接的导电线,使得该基础设施也能够正常工作。这样,在根据具体需求安装基础设施之前,在走线装置之间安装固定安装结构即可,以杆体本体的外表面为基准面,安装结构的高度低于走线装置的高度,这样,便于后续基础设施的安装,也能保障杆体本体在安装前后都较美观。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杆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杆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8]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杆的结构示意图三;
[0019]
图5为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2]
10—杆体本体;11—灯体;
[0023]
12—基础设施;13—走线装置;14—安装位;
[0024]
20—安装结构;21—底板;22—侧板;
[0025]
23—固定板;24—安装槽;
[0026]
30—安装支架;31—安装底座;32—安装部;
[0027]
311—第一固定底板;312—连接件;
[0028]
313—第二固定底板;314—第三固定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6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1]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
实施例一。
[0034]
请一并参阅图1~图6,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杆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杆,包括杆体本体10、设于杆体本体10上的灯体11、基础设施12以及至少两个设于杆体本体10外侧的走线装置13,走线装置13内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导电线,基础设施12包括摄像头、led显示屏、红绿灯等,多个走线装置13间隔设置,相邻两个走线装置13之间均形成安装位14,安装位14处设有位于杆体本体10上的安装结构20,安装结构20上设有基础设施12。此处,灯体11可设于杆体本体10的顶部,便不会需要固定在安装位14处。当然,也可根据实际规划与需求,将灯体11的位置进行对应调整,调整至某一安装位14处均可。
[0035]
当然,根据实际安装需求,同一个安装位14上的安装结构20,能够安装固定有多个基础设施12,这样,为保障安装的稳定性、牢固性以及安全性,安装结构20均是采用高强度,且耐腐蚀性材料制备而成。
[0036]
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智能杆,通过设置杆体本体10和设于杆体本体10上的灯体11,杆体本体10内部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导电线,通过该导电线连接灯体11之后,灯体11便能够正常工作,使得该多功能智能杆能够实现基础的照明功能。再在杆体本体10上设置至少两个走线装置13,相邻走线装置13之间为用于安装基础设施12的安装位14,该安装位14处设有固定于杆体本体10上的安装结构20,基础设施12安装固定于安装结构20上,再通过从走线装置13中引出与具体基础设施12连接的导电线,使得该基础设施12也能够正常工作。这样,在根据具体需求安装基础设施12之前,在走线装置13之间安装固定安装结构20即可。另外,以杆体本体10的外表面为基准面,安装结构20的高度低于走线装置13的高度,这样,便于后续基础设施12的安装,也能保障杆体本体10在安装前后都较美观。
[0037]
请一并参阅图1~图3以及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走线装置13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走线装置13之间形成有两个安装位14,此时,该两个安装位14的连线的方向与道路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安装于安装位14上的基础设施12,均是朝向道路的,便于各类交通参与者使用以及观察。在该杆体本体10的底部设有固定底座40,该固定底座40用于将杆体本体10固定于地面上,固定底座40与走线装置13的下沿连接。
[0038]
请一并参阅图1~图3以及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走线装置13的数量大于两个,多
个走线装置13等间距间隔设置。优选地,走线装置13设置为四个,四个走线装置13之间留有四个安装位14,以道路的延伸方向为基准线,四个安装位14的设置方向为与该道路的延伸方向垂直或平行,这样,能够便于行人、车辆等各类交通参与者观察该多功能智能杆上搭载的功能设备,进而提高该多功能智能杆安装各基础设施12时的便携性。
[0039]
请一并参阅图1~图3以及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多功能智能杆还包括安装支架30,安装支架30设于安装结构20上,基础设施12设于安装支架30上。具体地,安装支架30与安装结构20能够相互配合,既能保障安装的足够牢固,又能便携地安装,便能够先将基础设施12安装于该安装支架30上,再将安装支架30固定于安装结构20上,使得该安装的基础设施12被牢固地安装于该多功能智能杆上。当然,该安装支架30与安装结构20的固定方式为多种,可为卡扣连接,滑槽连接等多种预固定的方式,此处并不作唯一限定。
[0040]
请一并参阅图1~图3以及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结构20包括固定于杆体本体10上的底板21和设于底板21两侧的侧板22,各侧板22与相邻的走线装置13间具有间隙。各侧板22均朝向相邻的侧板22延伸设有固定板23,且两个固定板23、两个侧板22以及底板21围合形成安装槽24,安装支架30部分固定于安装槽24内。通过设置侧板22和固定板23,且底板21的两侧均设有该侧板22,使得该安装结构20能够形成类“c”型固定结构。当需要安装具体某一基础设施12时,根据该基础设施12的重量或安装需求,可采用以下安装方式:1.当该基础设施12重量较轻,且不需要额外搭载其它设备时,可直接将该基础设施12通过多点固定的方式,将该基础设施12焊接或螺纹锁紧在该杆体本体10上;2.当该基础设施12的重量较大或需要在同一位置搭载其它设备时,便需要通过安装结构20进行辅助固定。
[0041]
请一并参阅图1~图3以及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包括固定于安装槽24内的安装底座31,和与安装底座31连接的安装部32,安装底座31与底板21锁紧连接。通过将安装支架30分成安装部32和安装底座31,安装底座31设于安装槽24内,且由于安装结构20具有两个固定板23,能够将安装底座31限位于安装槽24内。具体地,当需要安装基础设施12,并需要使用安装支架30配合安装时,先根据具体安装的角度选择对应的安装位14,再将安装底座31设于安装槽24内,并根据实际需求的安装高度,将安装底座31在安装槽24内滑行至该预定的安装高度,再将安装底座31固定于安装结构20上,固定方式可采用直接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此处并不作唯一限定。
[0042]
此外,在安装时,可先将需要安装的基础设施12提前安装于安装支架30上,也可在安装支架30固定于安装结构20上之后再将该具体的基础设施12安装,根据实际安装需求选择合适的顺序即可,此处并不对该基础设施12的安装顺序作唯一限定。
[0043]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底座31包括设于安装槽24内的第一固定底板311和用于连接安装部32的连接件312,第一固定底板311固定于底板21上,且第一固定底板311与连接件312连接。具体地,安装底座31的固定方式可为固定于底板21上的第一固定底板311,该第一固定底板311可采用焊接、螺栓固定或其它任一能够固定的方式,再通过连接件312将安装部32固定于第一固定底板311上,便能有效将安装支架30进行固定。另外,连接件312穿过两个固定板23之间的缝隙,而不与固定板23直接连接。
[0044]
当然,该多功能智能杆也可一体成型,即杆体本体10和走线装置13在生产成型时直接一体成型,这样,该多功能智能杆的整体性较强,且安全性更高。当然,一体成型该模具会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但仍是可形成本方案的方式之一,本申请并不对该多功能智能杆的
成型方式作出唯一限定。
[0045]
实施例二。
[0046]
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与实施例一中的杆体本体10、走线装置13、灯体11、安装结构20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安装底座31包括设于安装槽24内的第二固定底板313、设于固定板23上的第三固定底板314,第二固定底板313和第三固定底板314可拆卸连接,安装部32设于第三固定底板314上。即通过设置第二固定底板313和第三固定底板314,直接将安装底座31固定于固定板23上,再通过一个固定件同时将固定板23、第二固定底板313以及第三固定底板314进行固定。
[0047]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