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智慧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9965发布日期:2021-08-20 16:4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智慧路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智慧路灯。



背景技术:

路灯涉及照明技术,适用于街道的照明设备,其一般为低功耗的高效电子节能路灯;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路灯出现在了城市中,其智慧路灯是指通过应用先进、高效、可靠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无线gprs/cdma通信技术等,实现对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的路灯,智慧路灯具有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亮度、远程照明控制等功能,能够大幅节省电力资源,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节省维护成本;

而路灯一般通过杆体的支撑进行安装,而由于杆体较重以及较高,因此在施工安装中较为不便,需要借助吊车等将其竖起安装,并且后期在检修维护中,路灯较高,给人工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现设计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智慧路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智慧路灯,以解决不便于安装以及维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智慧路灯,包括:

基座;

主体结构,其可拆卸安置于基座上;

储能结构,其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上;

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底杆、限位杆、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一螺栓、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一螺母、顶杆、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二螺栓、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二螺母以及两对结构相同的照明组件;

所述基座其上下两端均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其四角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基座可拆卸安置于地表,且其左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并结构相同的第一限位块,并其第一限位块另一端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圆孔,所述底杆为圆管分装结构,且其上下两端均固定焊接于结构相同的第一矩形板,并其四角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通孔,所述底杆其两端第一矩形板左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限位块,且其另一端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圆孔,所述底杆其一端可拆卸安置于基座上,且与基座相契合,所述限位杆其一端可拆卸贯穿于基座顶端第一限位块内,且活动贯穿于底杆底端第二限位块内,两对所述第一螺栓其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底杆底端第二通孔内,且分别活动贯穿于基座顶端第一通孔内,两对所述第一螺母分别活动旋接于第一螺栓上,所述顶杆其顶端直径小于底端,且其底端为矩形分装结构,并其四角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三通孔,所述顶杆其底端可拆卸安置于底杆另一端上,且其底端矩形板左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三限位块,并其另一端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三圆孔,所述顶杆其顶端侧壁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贯穿的第一紧固孔,两对所述第二螺栓其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顶杆底端第三通孔内,且分别活动贯穿于底杆顶端第二通孔内,两对所述第二螺母分别活动旋接于第二螺栓上,两对所述照明组件分别可拆卸安置于顶盖靠近顶端部位处,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相互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智慧路灯,通过,主体结构实现将杆体拆分成两个单个主体,且安装时可借助限位杆活动连接限位,方便翻折受力竖起;进而可将照明组件预先安装后,再将顶杆竖直固定;并且其白天可通过储能结构进行储存一定电能,在突发停电以及正常使用中也可节省电能的损耗,而且后期检修也可将顶杆翻折拆卸降低高度,方便检修以及避免人员登高存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中:1、基座,2、主体结构,21、底杆,22、限位杆,23、第一螺栓,24、第一螺母,25、顶杆,26、第二螺栓,27、第二螺母,28、照明组件,281、支臂,282、卡板,283、第五螺栓,284、第五螺母,285、照明灯,3、储能结构,31、承载板,32、第三螺栓,33、第三螺母,34、调节杆,35、防护箱,36、蓄电池,37、控制模块,38、信号传输模块,39、太阳能板,40、调节组件,401、夹爪,402、第四螺栓,403、第四螺母,404、支杆,405、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智慧路灯,包括:基座1;主体结构2,其可拆卸安置于基座1上;储能结构3,其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2上;主体结构2,包括:底杆21、限位杆22、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一螺栓23、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一螺母24、顶杆25、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二螺栓26、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二螺母27以及两对结构相同的照明组件28;基座1其上下两端均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其四角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通孔,基座1可拆卸安置于地表,且其左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并结构相同的第一限位块,并其第一限位块另一端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圆孔,底杆21为圆管分装结构,且其上下两端均固定焊接于结构相同的第一矩形板,并其四角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通孔,底杆21其两端第一矩形板左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限位块,且其另一端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圆孔,底杆21其一端可拆卸安置于基座1上,且与基座1相契合,限位杆22其一端可拆卸贯穿于基座1顶端第一限位块内,且活动贯穿于底杆21底端第二限位块内,两对第一螺栓23其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底杆21底端第二通孔内,且分别活动贯穿于基座1顶端第一通孔内,两对第一螺母24分别活动旋接于第一螺栓23上,顶杆25其顶端直径小于底端,且其底端为矩形分装结构,并其四角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三通孔,顶杆25其底端可拆卸安置于底杆21另一端上,且其底端矩形板左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三限位块,并其另一端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三圆孔,顶杆25其顶端侧壁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贯穿的第一紧固孔,两对第二螺栓26其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顶杆25底端第三通孔内,且分别活动贯穿于底杆21顶端第二通孔内,两对第二螺母27分别活动旋接于第二螺栓26上,两对照明组件28分别可拆卸安置于顶盖靠近顶端部位处,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相互对称;通过主体结构2可以形成支撑主体,且整体便于安装以及后期维修。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蓄电池:其为现有技术,只要适用于本方案的蓄电池均可使用。

照明灯:其为现有技术,只要适用于本方案的蓄电池均可使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储能结构3,包括:承载板31、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三螺栓32、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三螺母33、调节杆34、防护箱35、蓄电池36、控制模块37、信号传输模块38、太阳能板39以及调节组件40;

承载板31为矩形结构,且其左端下壁中心部位处固定安装有转接管、且其侧壁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贯穿的第二紧固孔,承载板31可拆卸安置于顶杆25上,且其转接管活动套装于顶杆25顶端,第三螺栓32其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第一紧固孔内,且分别活动贯穿于第二紧固孔内,一对第三螺母33分别活动旋接于第三螺栓32上,调节杆34其一端固定焊接于承载板31左端上壁,且位于中心线上,防护箱35固定安置于承载板31下壁,且位于中心部位处,蓄电池36固定安置于防护箱35内下壁,且位于右端,控制模块37固定安置于防护箱35内下壁,且位于左端,信号传输模块38固定安置于防护箱35内下壁,且位于控制模块37右侧,太阳能板39其一端通过销轴活动安置于承载板31右端,调节组件40其固定安置于太阳能板39另一端下壁,且位于中心部位处,并活动安置于调节杆34上。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调节组件40,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夹爪401、第四螺栓402、第四螺母403、一对结构相同的支杆404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外管405;

一对夹爪401其一端通过销轴活动相连,且其另一端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安装通孔,一对夹爪分别活动套装于调节杆34上,第四螺栓402其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夹爪安装通孔内,第四螺母403分别活动旋接于第四螺母403上,一对支杆404其一端分别通过销轴活动安置于其中一个夹爪侧壁上,一对外管405其一端分别固定焊接于太阳能板39另一端下壁,且分别位于中心线两侧相互对称,并其另一端分别活动套装于支杆404另一端上。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夹爪均为弧形结构,便于夹持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照明组件28,包括:第一照明部与第二照明部,其第一照明部与第二照明部结构相同,且分别固定安置于顶杆25顶端并位于左右两侧相互对称;

第一照明部,包括:支臂281、卡板282、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五螺栓283、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五螺母284以及照明灯285;

支臂281其一端可拆卸安置于顶杆25上,且其一端前后两侧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对接孔,卡板282可拆卸安置于支臂281一端上,且其两端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对接孔,两对第五螺栓283其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第一对接孔以及第二对接孔内,两对第五螺母284分别活动旋接于第五螺栓283上,照明灯285分别固定安置于支臂281另一端下壁。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支臂281其一端中心部位处以及卡板282中心部位处均为u型结构,便于卡紧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基座1其两端为矩形板状、中心为管状的h型结构,用于设计需求,方便安装。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实施例:通过说明书附图1-4可知,首先,将基座1固定在预定位置后,将主体结构2中的底杆21先通过限位杆22活动连接在基座1一端上,进而可将底杆21翻转竖,借助第一螺栓23与第一螺母24配合固定在基座1上,再将限位杆22取下;然后,可预先将照明组件28中的支臂281,通过卡板282的配合夹持在顶杆25上,并借助第五螺栓283与第五螺母284配合将照明灯285固定安装,同时将储能结构3同样借助第三螺栓32与第三螺母33固定在顶杆25顶端上;进而可再次借助限位杆22将顶杆25端与底杆21顶端活动相连后,进行施力翻折竖起,通过第二螺栓26与第二螺母27进行配合固定;使用中,白天可通过承载板31上的太阳能板39进行吸收光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在防护箱35内的蓄电池36中,并通过信号传输模块38进行远程控制,通过控制模块37执行指令控制照明灯285使用;而且安装中,可通过调节组件40中的支杆404在外管405内伸缩的长度,调整夹爪401通过第四螺栓402与第四螺母403的配合固定的位置,起到调整太阳能板39的倾斜角度,以便于更好的吸收光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