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件、导光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2620发布日期:2021-03-30 19:4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导光件、导光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导光件、导光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设备为了实现大面积均匀发光,一般会沿出光面均布多个led灯来实现。但是使用多个led灯的出光均匀差。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导光件,旨在提高电子设备出光的均匀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导光件,包括:入光段,所述入光段具有入光面;和出光段,所述出光段设于所述入光段的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所述出光段的远离所述入光段的一端具有出光面;其中,所述入光段的表面为高光面,所述出光段的表面为蚀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包括内凹面和连接平面,所述连接平面环绕所述内凹面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面为内凹弧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光段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设于所述出光段的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端;和弯折段,所述弯折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出光段的一端,所述入光面设于所述弯折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光段包括: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弯折段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连接段至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横截面逐渐增大;和导光段,所述导光段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所述出光面设于所述导光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段的侧壁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用于固定所述导光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光段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出光段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导光结构,包括:导光件;光源,所述光源的出光口朝向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设置;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且所述壳体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通孔;所述导光件和所述光源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通过所述通孔而向外出光;其中,导光件包括:入光段,所述入光段具有入光面;和出光段,所述出光段设于所述入光段的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所述出光段的远离所述入光段的一端具有出光面;其中,所述入光段的表面为高光面,所述出光段的表面为蚀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的至少部分所述出光段穿设于所述通孔,以使所述出光面通过所述通孔而向外出光。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导光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导光件,通过将入光段的表面设置为高光面,并将出光段的表面设置为蚀纹面,当该导光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通过入光面进入入光段内,并在高光面的作用下,光线将顺利地射入入光段内,使得更多的光线传导至出光段,从而减少光线在传导过程中的损耗;另外,光线进入出光段后,将在蚀纹面的作用下,使光线在出光段内尽可能多地发生漫反射,以达到出光亮度均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光件一实施例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光件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光结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导光结构21第二连接段100导光件22导光段10入光段221连接环11第一连接段23第二加强筋12弯折段200光源121入光面300壳体1211内凹面310安装腔1212连接平面320通孔13第一加强筋400控制模块20出光段500支撑柱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通过将入光段10的表面设置为高光面,并将出光段20的表面设置为蚀纹面,来达到出光亮度均匀。由于目前的电子设备为了实现大面积均匀发光,一般会沿出光面均布多个led灯来实现。但是使用多个led灯的出光均匀差。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光件100,旨在提高电子设备出光的均匀性。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导光件100的一实施例中,该导光件100包括:入光段10,所述入光段10具有入光面121;和出光段20,所述出光段20设于所述入光段10的远离所述入光面121的一端,所述出光段20的远离所述入光段10的一端具有出光面;其中,所述入光段10的表面为高光面,所述出光段20的表面为蚀纹面。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件100,通过将入光段10的表面设置为高光面,并将出光段20的表面设置为蚀纹面,当该导光件100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光源200所发出的光线通过入光面121进入入光段10内,并在高光面的作用下,光线将顺利地射入入光段10内,使得更多的光线传导至出光段20,提高了光能的耦合效率,从而减少光线在传导过程中的损耗;另外,光线进入出光段20后,将在蚀纹面的作用下,使光线在出光段20内尽可能多地发生漫反射,以达到出光亮度均匀。因此,导光件100的使用可利用尽可能少的光源200,极简的结构形式以及简单的表面处理,即可满足较大面积均匀出光的要求,是一种极低成本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入光段10的各个表面均可为高光面,从而光源200发出的光线可通过入光段10的各个位置射入入光段10内,以保证更多的光线由入光段10传导至出光段20,从而可充分利用光源200,进一步减少光线的损耗。出光面大致呈长条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出光面也可呈矩形、圆形等形状。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导光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121包括内凹面1211和连接平面1212,所述连接平面1212环绕所述内凹面1211设置。该设置通过内凹面1211不仅可提高入光面121的入光面121积,内凹面1211还可起到聚光的效果,可使得光源200发出的光线进一步更多的射入入光段10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入光面121也可全部由内凹面1211构成,以进一步提高入光面121的入光面121积,以及使得光源200发出的光线进一步更多的射入入光段10内。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导光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面1211为内凹弧面。内凹弧面的设置可起到更好的聚光效果,使得光源200发出的光线进一步更多的射入入光段10内。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导光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光段10包括:第一连接段11,所述第一连接段11设于所述出光段20的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端;和弯折段12,所述弯折段12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1的远离所述出光段20的一端,所述入光面121设于所述弯折段12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1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入光段10由第一连接段11和弯折段12构成,并使第一连接段11与弯折段12呈夹角设置,这样,当光线由入光面121射入到入光段10时,光线将在入光段10内发生多次的反射,以形成不同角度的光线,不同角度的光线再入射至出光段20,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导光件100的出光均匀性。具体地,第一连接段11和弯折段12为一体成型结构。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导光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光段20包括:第二连接段21,所述第二连接段2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1的远离所述弯折段12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连接段11至所述第二连接段21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段21的横截面逐渐增大;和导光段22,所述导光段22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21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11的一端,所述出光面设于所述导光段22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段2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出光段20由第二连接段21和导光段22构成,并使第二连接段21的横截面沿第一连接段11至第二连接段21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入光段10的光线将更加顺利地入射至出光段20,并使光线在出光段20内发生多次的反射,以形成不同角度的光线,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件100的出光均匀性。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导光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段22的侧壁设有连接环221,所述连接环221用于固定所述导光件100。该导光件100可使用螺钉通过连接环221固定连接于导光结构1000的壳体300,以固定导光件100。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导光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光段10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13,所述出光段20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23;所述第一加强筋1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筋23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入光段10具有第一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相对的两侧边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3,以使两个第一加强筋13之间形成聚光槽,这样,光源200发出的光线还可通过聚光槽起到聚光的效果,以使得光源200发出的光线进一步更多的射入入光段10内。出光段20具有第二安装面,第二安装面与第一安装面位于同一侧,第二安装面相对的两侧边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23,以使每一第一加强筋13的一端连接于一第二加强筋23的一端,从而提高导光件100的强度。结合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导光结构1000,该导光结构1000包括导光件100,该导光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导光结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导光结构1000还包括:光源200,所述光源200的出光口朝向所述导光件100的入光面121设置;以及壳体300,所述壳体300内形成有安装腔310,且所述壳体300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310的通孔320;所述导光件100和所述光源200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310内,所述导光件100的出光面通过所述通孔320而向外出光。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光件100安装于壳体300的安装腔310内,并使导光件100的出光面通过壳体300的通孔320而向外出光,这样,不仅可使由出光面射出的光线只通过通孔320向外出光,从而提高导光结构1000的显示效果,还可对导光件100起到保护作用。具体地,光源20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而定。例如,当导光件100的出光面较大时,可相应增加光源200的数量。结合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导光结构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100的至少部分所述出光段20穿设于所述通孔320,以使所述出光面通过所述通孔320而向外出光。通过将至少部分出光段20穿设于通孔320,不仅可提高出光面的显示效果,还可进一步提高导光件100的安装稳定性。具体地,出光段20的远离入光段10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导斜面,通孔320的孔壁设有第二导斜面,当导光件100安装于壳体300的安装腔310内后,第一导斜面将与第二导斜面配合,该设置可保证导光件100的至少部分出光段20精准地穿设于通孔320。进一步地,导光结构1000还包括控制模块400,控制模块400安装于安装腔310内,且光源200电连接于控制模块400。这样,可通过控制模块400控制光源200工作。进一步地,导光结构100还包括支撑柱500,支撑柱500设于控制模块400的下方,光源200设于控制模块400的上方,支撑柱500用于支撑光源200,以保证光源200和入光面121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或太远,由于光源200与入光面121之间的距离太近可能会导致入光面121撞脱光源200,太远则会影响光源200的灯效,因此,光源200与入光面121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3mm。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导光结构1000,该导光结构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导光结构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电子设备可为手机、耳机、音响等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