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接电线的工作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1867发布日期:2021-06-08 17:4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接电线的工作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接电线的工作灯。


背景技术:

2.现阶段,为了方便使用,灯具通常会取消外接电线,取而代之的是充电式或可拆装更换式电源用于实现工作灯的用电需求。然而,市面上还是存留有多种样式需要接入电线至灯体内的工作灯,外接电线的用电方式使得制造成本低、寿命长,并且能够满足特定用电要求的功能(如大功率用电或转接供电等),从而满足大众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于带有外接电线的工作灯,通常需要将外部电线接入至灯体内部,电线本体在进入灯体的位置附近的过渡段区域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抽拉扭转、弯折等,导致电线在过渡段极易发生疲劳损坏,不利于安全性且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另外,外接电线至灯体内时,需要开设安装孔以用电线穿入至连接内部的用电模块,这样往往会导致外部粉尘或水液进入至灯体内部,造成内部元件的损坏,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4.由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接电线的工作灯,旨在改善工作灯外接导线导致的易于损坏且安全性能低等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接电线的工作灯,包括:灯体以及用于接入灯体内部的导线;所述导线的其中一端电连接至外部电源,其中另一端配置在所述灯体内部,且与灯体内部的用电模块相电连接以供电;所述导线在进入所述灯体的过渡段处设有一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含一胶套,所述胶套的其中一端配置在所述灯体上,其中另一端沿导线的延伸方向悬空配置在灯体外;所述导线穿设于所述胶套且经由所述胶套以限位支撑在所述灯体,使得暴露于灯体外的部分过渡段处的导线在胶套的包胶环设下以平稳延伸。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套呈一尖筒状,其具有延伸至灯体外的头部和以可拆装的方式密闭嵌合至灯体的尾部;其中,所述头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尾部的外径,所述头部以包胶方式紧贴于所述导线的本体,所述尾部与灯体相封闭设置,并且,所述胶套的本体支撑包覆于过渡段处的导线。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对应开设有容置所述尾部的通孔,所述尾部和通孔的其中一方开设有凹槽,其中另一方配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定位凸起;所述胶套的尾部通过可操作地挤压方式以弹性形变,使所述尾部能够嵌套填充于通孔内。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尾部的靠外一端环设有卡槽,所述灯体对应开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卡合适配的限位扣;所述尾部装配于所述通孔内时,位于端部的卡槽卡合至所述限位扣,使所述凹槽与定位凸起恰好相嵌合。
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套的长度为3cm

6cm;所述头部的内径与所述导线的外径相一致。
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具有一灯体外壳和配置在灯体外壳的照明组件;所述灯体外壳包含相互组装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照明组件配置于所述前壳体的端面处,所述导线配置在所述后壳体的端面一侧。
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壳体的端面一边缘处内凹形成避让槽,且所述避让槽在端面的边缘侧以及底部侧与外部相连通;所述导线可活动的延伸布设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胶套配置于避让槽的顶部侧所处的槽壁位置且悬空设于避让槽上。
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避让槽呈长条状,且沿后壳体边缘侧的中部位置至底部侧凹陷布设。
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内在靠近所述胶套的导线本体处配置有一压接件;所述压接件以半围合的方式将所述导线的本体压合至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的其中一方上。
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线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灯体端面配置的供电插座,自进入所述灯体内的导线暗埋于灯体中以供电至所述插座,对应能够提供外部用电设备的插接用电。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7.本申请的工作灯,在导线的过渡段配置有一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的胶套套设于电线的过渡段处,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并且暴露在灯体外的过渡段导线在胶套的包胶环设下延伸,使得导线在胶套的套接防护下避免在日常使用抽拉时弯折或弯折角度过大,同时确保灯体与导线之间经由胶套以稳固且封闭,极大保障了灯体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泛光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图的挂接件处于使用状态;
20.图2是图1中的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泛光灯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泛光灯在第一视角下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泛光灯在第二视角下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泛光灯在第三视角下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泛光灯在其中一视角下的剖示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图8中盖板处于打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灯具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盖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图11在另一视角下的剖示图;
31.图13是图11在其他视角下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32.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工作灯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33.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工作灯在另一拆解示意图;
34.图16是图15在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工作灯的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36.图标:1

灯体外壳;11

前壳体;111

光源安装面;112

反光面;12
‑ꢀ
后壳体;121

避让槽;13

第一容置区;14

轴孔;15

通孔;16

抵挡壁; 2

照明组件;21

cob光源板;3

透镜组件;31

安装沿;32

光学透镜;321
‑ꢀ
第一透镜;322

第二透镜;4

挂接件;41

转轴;42

挂杆;421

连接臂; 422

钩部;43

缺口;5

散热板;51

翅片结构;6

支撑板;7

盖合组件; 71

盖板;711

安装腔;72

第一弹性件;73

铰轴;74

第二弹性件;75

密封件;8

支撑结构;81

胶套;811

头部;812

尾部;813

定位凸起;814
‑ꢀ
卡槽;9

限位扣;10

压接件;a

插座;b

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实施例1
43.结合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便挂置的泛光灯,包括灯体(图未示)。灯体具有灯体外壳1、配置于灯体外壳1的照明组件2以及与照明组件2相正对设置的透镜组件3。透镜组件3罩设在灯体外壳1上,使照明组件2所提供的光源能够穿设于透镜组件3以发散至灯体外。还包括挂接件4,挂接件4包含转轴41和挂杆42。转轴41可转动地配置于灯体外壳1,挂杆42呈具有缺口43的u型状,其一端连接至转轴41,另一端具有缺口 43以形成开口端,挂杆42用于将灯体挂设在待悬挂件上。
44.本实施中的泛光灯通过透镜组件3罩设在灯体外壳1上,使照明组件2 所提供的光源能够穿设于透镜组件3以发散至灯体外,能够沿四面八方均匀照射出光源,结构简单且便于用户操作使用。另外,设计的挂接件4能够实现方便挂置的功能,在使用时,具有缺口43的u型状挂杆42能够适用于横杆状、立杆状等待悬挂物,方便将泛光灯在多种环境下挂设使用,并有效为灯体提供强力支撑。
4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是这样实现灯体的泛光照射。请参阅图4、图5和图7,灯体外壳1的其中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光源安装面111,光源安装面111相对内缩设置以使其四周通过不同倾斜度的反光面112与灯体外壳1端面的外周缘相衔接,对应使光源安装面111下沉设置以在端面位置形成凹陷空间。其中,灯体外壳1包含相互组装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前壳体11经由凹陷空间以构成通光区,且通光区向四周延伸至前壳体11 的边缘处。其中,光源安装面111下沉设置以在端面位置形成凹陷空间。并且,照明组件2配置于光源安装面111,透镜组件3以封闭凹陷空间的方式罩设在灯体外壳1上,使照明组件2所提供的光源能够穿设于透镜组件3 以发散至灯体外。需要提到的是,透镜组件3和灯体外壳1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其具体是通过二次注塑成型的工艺实现将透镜组件3稳固组配于灯体外壳1上。
4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透镜组件3包含一安装沿31以及配置于安装沿 31且与通光区相适配的光学透镜32,安装沿31环设于光学透镜32的周缘,以使光学透镜32被围合装配于安装沿31内。安装沿31相对光学透镜32 的端面凸起设置,通过安装沿31嵌设于灯体外壳1以使得光学透镜32正对罩设于通光区。特别的,光学透镜32包含相紧邻配置以构成一折射面的第一透镜321和两个第二透镜322,且第一透镜321和两第二透镜322铺设于安装沿31的整个端面。第一透镜321与照明组件2相平置,第二透镜322 相对第一透镜321朝内倾斜配置,且对称设于第一透镜321的两侧。其中,通过第一透镜321间隔正对配置于光源安装面111的照明组件2,以使光源在发光区的正中部形成正射照明,并且,相对第一透镜321内倾配置在两侧的第二透镜322提供光源的偏射照明,以向四面八方均匀照射光源。
47.较佳地,安装沿31为硅胶材质,对应紧配于前壳体11与光学透镜32 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硅胶材质的安装沿31套设于光学透镜32的外周缘以提供光学透镜32的装配空间,且通过硅胶材质套设在光学透镜32使其受软胶包覆,确保光学透镜32在灯体外壳1上的安全防护。
48.请参阅图6,在一种实施例中,凹陷空间贯穿于灯体外壳1的端面,使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在凹陷空间处相贯通。其中,通过配置在灯体外壳1 其中另一端面的散热板5以形成
光源安装面111。散热板5配置于后壳体12处,中空的灯体外壳1其后端面经由散热板5以将贯通处封闭,形成安装面。优选地,照明组件2为泛光照射,其包含一cob光源板21。散热板 5的一端面与cob光源板21相贴合配置,另一端面朝灯体外壳1的其中另一端面倾斜延伸形成多个间距配合的翅片结构51。特别的,翅片结构51具有相同倾角,沿水平方向相互间隔且横向配置。贴合配置在cob光源板21 的散热片,通过其翅片结构51以为照明工作时提供散热功能。
49.在其他实施例中,凹陷空间亦可以是前壳体11的端面向内凹陷以形成。其中,光源安装区为端面的凹陷端面,cob光源板21直接配置在凹陷端面处的安装区中。需要提到的是,散热板5可以是通过嵌入至端面处以与cob 光源板21相接触,从而实现传导热量。
50.请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说明挂接件4的具体结构。在一种实施例中,挂接件4的挂杆42转动角度为0~270
°
。需要提到的是,待悬挂件为立式杆状物,例如电线杆、树干等。利用具有缺口43的挂杆42,能够卡接在立式杆状物上,极大地扩展了灯具可挂设的场景,使用方便。在较佳的实施例中,灯体外壳1开设有第一容置区13。挂杆42包括连接臂421和钩部 422,连接臂421呈杆状,其两端分别连接转轴41和钩部422,连接臂421 具有容置于第一容置区13内的收纳位置和转出第一容置区13的挂设位置。优选地,第一容置区13形成于后壳体12,以减少对照明功能的干涉。通过第一容置区1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连接臂421进行收纳,减少体积,结构紧凑。另一方面,倒u型的钩部422成为灯体的提拉件,利用同一构件,同时实现手提和挂设功能。特别的,连接臂421和钩部422为一体成型。
51.在一种实施例中,灯体外壳1的截面呈梯形。钩部422对应设置在梯形截面的窄边,转轴41对应设置在梯形截面的长边,且连接臂421对应设置在梯形截面其中一侧的斜边。通过梯形截面的设置,使得整个灯体的重心下移,挂杆42的受力更佳。
52.其中,本申请的泛光灯还包括支撑板6。支撑板6可旋转地配置在灯体外壳1,且位于灯体外壳1的底部位置,与挂接件4以同轴配置,使得支撑板6和挂接件4相配合以支撑灯体挂设固定在待悬挂件上。特别的,支撑板6与挂杆42共用一转轴41,且两两相对转轴41单独转动设置。支撑板 6能够转出壳体外,形成与灯体成一定角度的支撑位置,使得产品可以更稳定地支撑在平面结构上,亦或是配合挂接件4以抵接于待悬挂件上,进一步实现灯体的平稳放置。
5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挂接件4和支撑板6在旋转后的相对固定。转轴41与灯体外壳1、以及支撑板6与转轴41之间均设有阻尼结构(图未示),使挂接件4和支撑板6可转动地且带有阻尼力的配置于灯体上,保证挂接件4和支撑板6在转动时的稳固,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才能使挂接件4 和支撑板6相对转动。
54.实施例2
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泛光灯,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2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 中相应内容。
56.结合图4至图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斜面反光的泛光灯,包含一灯体。灯体具有灯体外壳1、配置于灯体外壳1的照明组件2以及与照明组件2相正对设置的透镜组件3。灯体外壳1的其中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光源安装面 111,光源安装面111相对内缩设置以使其四周通过不同倾斜度的反光面112 与灯体外壳1端面的外周缘相衔接,对应使光源安装面111下沉设置以在端面位置形成凹陷空间。照明组件2配置于光源安装面111,透镜组件3以封闭凹
陷空间的方式罩设在灯体外壳1上,使照明组件2所提供的光源能够穿设于透镜组件3以发散至灯体外。
57.本实施例中通过相对灯体外壳1端面下沉设置的光源安装面111,且光源安装面111相对内缩设置以使其四周通过不同倾斜度的反光面112与灯体外壳1端面的外周缘相衔接,使光源安装面111在端面位置形成凹陷空间。使用时,照明组件2的一部分光源直接经由正对罩设在灯体外壳1位置的透镜组件3折射至灯体外,呈预设角度扩散光源。其另一部分光源通过位于四周处的不同倾斜度的反光面112进行不同角度的反射光光源,从而向四周随意照射光源至透镜组件3处,通过不同入射角度进入至透镜组件3再折射出灯体外,采用反光面112以及透镜组件3对光源进行配光,极大降低整灯高度,从而向四面八方均匀照射光源,能够提升照射范围,满足高亮度的扩散光源使用需求。
58.其中,进一步地,照明组件2的cob光源板21的光源以点阵的形式均匀铺设于其板体的上端面。cob光源板21正向设于光源安装面111,其部分光源通过各反光面112以预设的反射角度进入至透镜组件3,以产生发散式的折射。
59.特别的,凹陷空间呈一盆状结构。其中,构成盆状结构的各反光面112 相对光源安装面111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在20
°‑
60
°
之间。其中,通过光源安装面111以及配置于光源安装面111四周的反光面112衔接至前壳体11 的边缘处,形成具有通光区的呈盆状的凹陷空间。在一种实施例中,cob光源板21与各反光面112配合形成泛光型配光。位于左右侧的反光面112的倾角相一致,位于上侧的反光面112的倾角小于位于下侧的反光面112的倾角,从而对进入不同反光面的光源进行反射角度的预设。cob光源板21 所提供的光源其中一部分能够通过不同倾角的反光面112以按其预设的反射角度进入至透镜组件3,经由透镜组件3再进行折射发散其光源,有效将光源均匀照射至通光区的四周。
6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灯体外壳1的周缘呈一n边形,安装沿31与 n边形相仿形设置,对应使第一透镜321、第二透镜322设为边数小于n边的多边形。其中,特别的,灯体外壳1的截面呈多边梯形,具有顶部窄边以及底部长边。安装沿31设置为相对缩放使其外径小于灯体外壳1的梯形状,利于照明组件2在灯体上的组配。另外,第一透镜321和第二透镜322 为梯形状。通过梯形截面的设置,使得整个灯体的重心下移,便于灯体的放置。
61.需要提到的是,实施例2未提及的其它特性可与实施例1相同,且可采用的变形实施方式及其有益效果亦可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62.实施例3
6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灯具,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2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3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 2中相应内容。
64.结合图8至图1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有供电插座的灯具,包括:灯体外壳1以及配置于灯体外壳1的照明组件2。灯体外壳1的一端面设有能够提供外部用电设备用电的插座a,且插座a通过盖合组件7使其暴露或隐藏。其中,盖合组件7包含:盖板71和第一弹性件72。盖板71以可操作地翻转方式铰接配置在灯体外壳1,使其受控于外力时,在暴露插座a的打开位置和隐藏插座a的盖合位置之间切换。第一弹性件72设置在盖板71 和灯体外壳1之间。盖板71在受外力时活动至打开位置,第一弹性件72 能够在外力卸掉时带动盖板71复位至盖合位置,并且,处于盖合位置的盖板71能够紧密封闭插座a。
65.本实施例中通过灯体外壳1配置有插座a,实现对外部用电设备的直接供电,极大
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其中,为了避免插座a在日常工作中的长期裸露问题,通过配置有盖合组件7对位于灯体外壳1的插座a以暴露或隐藏,在使用时,盖合组件7的盖板71翻转至打开位置,从而利于外力用电设备的接入,在不需要使用时,盖板71在第一弹性件72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至盖合位置,此时盖板71能够紧密封闭插座a,确保了插座a在灯体外壳1上的密封性,且密封等级达到i p54以上,从而保障灯具的安全使用。
66.需要提到的是,本案中对所提到的可操作地的阐述,可以是被人工操作,也可通过其他外部驱动机构进行操作,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6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盖板71具有铰接端以及设于铰接端相对一端以用于用户操作的开盖端。铰接端可拆装的配置于灯体外壳1以使盖板71与插座a相开合设置,开盖端部分延伸至盖板71的本体外。通过用户在开盖端处沿开盖方向扳动盖板71,使其沿铰接端转动以由盖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从而暴露出插座a以供外部用电设备使用。
68.在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盖板71的翻转式铰接结构。盖板71在铰接端配置有相互单独设置且能够弹力配置于盖板71两侧的铰轴73,两铰轴73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74以弹力相抵且凸出置于盖板71铰接端两侧,灯体外壳1对应开设有容置铰轴73的轴孔14。其中,任一铰轴73能够受控于外力以沿第二弹性件74的布设方向内缩,使铰接端通过内缩避让的铰轴73以装配至两轴孔14之间,且在装配后铰轴73在第二弹性件74的驱使下复位。通过配置在盖板71两侧且可相对内缩的铰轴73,以便于盖板 71在灯体外壳1上的装配时经由铰轴73内缩避让,从而快速组装,并且保证对位置于两轴孔14的铰轴73能够复位容置在各自轴孔14内,实现铰接活动。
69.特别的,铰接端开设有横向配置的安装腔711,铰轴73通过容置于安装腔711内的第二弹性件74可活动的抵接配置在安装腔711内的两端处,且至少部分凸出于安装腔711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74为压缩弹簧,且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为凸出配置于盖板71铰接端两侧的铰轴73 提供弹性力。另外的,铰轴73具有一限位头(图未示),通过限位头适配容置于安装腔711内,使得铰轴73能够在安装腔711内活动并且不致于脱离至安装腔711的两端处以外。
70.在一种实施例中,较佳地,第一弹性件72为扭簧。扭簧套设于其中任一铰轴73上,且扭簧的其中一扭转臂配置于盖板71位置,其中另一扭转臂配置于外壳本体,以在盖板71打开时使扭簧处于蓄能状态。具体地,当盖板71位于盖合位置时,扭簧处于复位状态,此时两扭转臂带动盖板71 紧置于插座a上。当盖板71受控于外力切换至打开位置时,扭簧处于蓄能状态,此时两扭转臂持续转动蓄能,以便于在撤销外力时带动盖板71复位至盖合位置。
71.在一种实施例中,照明组件2配置在灯体外壳1的其中一端面,插座a 配置在与照明组件2相对一侧的其中另一端面,且避让设于端面的靠近转角处。从而极大减小插座a使用时的占位问题,利于操作。其中,插座a 下沉设置于灯体外壳1的端面处,且盖板71处于盖合位置时与灯体外壳1 的端面相齐平。确保盖板71与插座a的贴合,并且内陷设于端面以保障插座a不致于受到磨损。
7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灯体外壳1在与盖板71的铰接端相配合位置设有一限制盖板71沿开盖方向持续转动的限位部(图未示),限位部能够允许盖板71的最大打开角度的范围在110
°‑
130
°
之间。其中,灯体外壳 1容置盖板71的下沉空间相对盖体的铰接端处形成一抵挡壁16,盖板71 沿开盖方向活动至倚靠至抵接壁16时使得盖板71限位,以确保盖板71
在打开位置时的最大开度。
73.在一种实施例中,盖板71与插座a之间设有一密封件75。密封件75 配置在盖板71和插座a的其中一方,且能够在盖合位置时以环设于插座a 的外周缘,使盖板71和插座a相贴紧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75用于紧密处于盖合位置的盖板71与插座a。
74.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75亦可以是环设在下沉空间处的灯体外壳1 上,经由盖板71贴合在密封件75上以将下沉空间紧闭,从而确保插座a 的隐藏及封闭。
75.其中,插座a为ac插座a,其至少配置有一组插孔(图未示)。ac插座a与外接于灯体内的导线b相电连接,使得导线b另一端处的外部电源能够传递至ac插座a,供外部用电设备以插接至ac插座a实现取电和用电。
76.需要提到的是,实施例3未提及的其它特性可与实施例1、2相同,且可采用的变形实施方式及其有益效果亦可与实施例1、2相同,故不再赘述。
77.实施例4
7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提供的工作灯,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2、3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4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2、3中相应内容。
79.结合图8以及图14至图1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接电线的工作灯,包括:灯体以及用于接入灯体内部的导线b。导线b的其中一端电连接至外部电源,其中另一端配置在灯体内部,且与灯体内部的用电模块相电连接以供电。导线b在进入灯体的过渡段处设有一支撑结构8。支撑结构8包含一胶套81,胶套81的其中一端配置在灯体上,其中另一端沿导线b的延伸方向悬空配置在灯体外。导线b穿设于胶套81且经由胶套81以限位支撑在灯体,使得暴露于灯体外的部分过渡段处的导线b在胶套81的包胶环设下以平稳延伸。
80.本实施例中,在导线b的过渡段配置有一支撑结构8,通过支撑结构8 的胶套81套设于电线的过渡段处,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并且暴露在灯体外的过渡段导线b在胶套81的包胶环设下延伸,使得导线b在胶套81的套接防护下避免在日常使用抽拉时弯折或弯折角度过大,同时确保灯体与导线b之间经由胶套81以稳固且封闭,极大保障了灯体的密闭性。
8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胶套81呈一尖筒状,其具有延伸至灯体外的头部811和以可拆装的方式密闭嵌合至灯体的尾部812。其中,头部811的外径小于尾部812的外径,头部811以包胶方式紧贴于导线b的本体,尾部 812与灯体相封闭设置,并且,胶套81的本体支撑包覆于过渡段处的导线 b。通过包覆在导线b过渡段的胶套81,以提供该区域导线b的平稳支撑,并确保导线b进入灯体外壳1处的密封性。
82.在一种实施例中,灯体对应开设有容置尾部812的通孔15,尾部812 和通孔15的其中一方开设有凹槽(图未示),其中另一方配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定位凸起813。胶套81的尾部812通过可操作地挤压方式以弹性形变,使尾部812能够嵌套填充于通孔15内,便于胶套81快速装配在通孔 15处。
8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尾部812的靠外一端环设有卡槽814,灯体对应开设有与卡槽814相卡合适配的限位扣9。尾部812装配于通孔15内时,位于端部的卡槽814卡合至限位扣9,使凹槽与定位凸起813恰好相嵌合。通过卡槽814在限位扣9上的支撑固定,及凹槽与定位凸起813的嵌套配合,使尾部812紧密配置在灯体的通孔15处,确保本体沿灯体外悬空延伸,以提供导线b过渡段的有效支撑,避免导线b拉伸、弯折等疲劳损耗。
84.特别的,胶套81的长度为3cm

6cm,与导线b的过渡段区域相适配,以尽可能防护导
线b。另外,头部811的内径与导线b的外径相一致,使得导线b在头部811处贴紧密闭,仅允许两者间的受力形变,不致于外部粉尘、水液等由间隙处进入至灯体内。
85.在一种实施例中,导线b配置在后壳体12的端面一侧。具体地,后壳体12的端面一边缘处内凹形成避让槽121,且避让槽121在端面的边缘侧以及底部侧与外部相连通。导线b可活动的延伸布设于避让槽121内,胶套81配置于避让槽121的顶部侧所处的槽壁位置且悬空设于避让槽121上。其中,优选地,避让槽121呈长条状,且沿后壳体12边缘侧的中部位置至底部侧凹陷布设。避让槽121设于后壳体12的端面一侧,利于外接导线b 沿灯体一侧接入,以减小导线b受到弯折或拉扯。特别的,避让槽121的顶部侧位于后壳体12边缘侧的中部位置,使得通孔15对应开设在避让槽 121的顶部侧槽壁上,便利于导线b的接入。
8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灯体内在靠近胶套81的导线b本体处配置有一压接件10。压接件10以半围合的方式将导线b的本体压合至前壳体11 和后壳体12的其中一方上。其中,压接件10具有一适配于导线b外周的u 型按压口(图未示),经由导线b卡合在按压口处,以紧固位于胶套81尾部812一侧且位于灯体内的导线b本体,进一步确保导线b的稳定。需要说明的是,导线b的一端电连接至灯体端面配置的供电插座a,自进入灯体内的导线b暗埋于灯体中以供电至插座a,对应能够提供外部用电设备的插接用电。
87.需要提到的是,实施例4未提及的其它特性可与实施例1、2、3相同,且可采用的变形实施方式及其有益效果亦可与实施例1、2、3相同,故不再赘述。
8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