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9250发布日期:2021-07-02 19:2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条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线条灯具的发光面,因灯具两端的端盖材质与端盖厚度问题,做不到发光面的无缝对接,故而夜晚亮灯的时候,一些建筑立面安装的灯具与灯具拼接之间存在可见的光学暗区,使得灯光不具备连续性,产生“断节”的光学效果,这些光学暗区影响了灯具与灯具呈现的效果。随着人们对光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业主与设计师都无法接受这种不连续的光学效果,故需要研发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线条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亮灯后线条灯具之间拼接出现光学暗区的问题;同时包含出线的灯具整体尺寸变小,使得灯具可以安装在很小的空间中(尤其是幕墙线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包括上端盖(1)、发光面罩(2)、下端盖(5)、压线盖板(6)、灯体侧板(7);所述发光面罩(2)和压线盖板(6)分别设置在两块灯体侧板(7)的上下端面,所述灯体侧板(7)的两侧端面设有设置下端盖(5)的l型安装槽,所述下端盖(5)呈立体l型结构,其一长侧板的侧端面突出于灯体侧板(7)的侧端面且与发光面罩(2)的侧端面平齐,另一短侧板的一面与压线盖板(6)贴合固定,另一面与压线盖板(6)的侧端面平齐,所述下端盖(5)与压线盖板(6)之间设有插接线缆(4)的出线孔,所述上端盖(1)设置在发光面罩(2)和下端盖(5)之间的灯体侧板(7)的两侧端面上,且其外端面与发光面罩(2)和下端盖(5)的侧端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发光面罩(2)的底端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的两侧均内凹与上端盖(1)配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灯体侧板(7)的上端设有与发光面罩(2)卡接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1)通过十字槽沉头螺丝(3)固定在灯体侧板(7)的侧端面。十字槽沉头螺丝(3)为304不锈钢十字槽沉头螺丝。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1)为透明的pc材料制成。发光面罩的阻燃等级为v0,且抗uv,同时整个上端盖(包含截面)为透明处理,其上端面与发光面罩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发光面罩(2)为pmma材料采用挤出工艺制作而成。发光面罩是具有抗uv、阻燃、带扩散功能的混光面罩,其上端面是一个光滑平面。

优选的,所述发光面罩(2)的厚度为10mm。

优选的,所述线缆(4)为直径6.5mm的橡胶电缆,设置在下端盖(5)与压线盖板(6)之间压紧,可防止人为滑动出来。

优选的,所述下端盖(5)和压线盖板(6)均为尼龙材料制成。其均具有阻燃等级v0,抗uv的功能,下端盖给灯板提供了灌胶平台,大大方便在灯体内灌胶。

优选的,所述灯体侧板(7)为6063铝型材制作而成。其阳极作氧化处理。

工作原理:

1、灯具通过线缆、下端盖、压线盖板、灯体侧板解决了灯具整体尺寸难以变小的难题,一般灯具的出线是在灯体侧板的正下方出来,如果从灯体侧板的正下方出来,则这个灯具的尺寸会显得很大,因为灯具的整个尺寸包含灯体尺寸,线缆尺寸,同时包含线缆的本身折弯半径。本专利通过在灯体侧板的两侧端面设置l型安装槽,将灯具内部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也就是灯具出线是从灯体侧板的侧端面的l型安装槽出来,不会超出灯体以外的部分,同时灯具的出线方向为水平出线,无需考虑折弯半径;另外灯具的出线通过下端盖和压线盖板的共同作用,将灯具的出线压紧,防止出现滑动,灯具出线的位置在偏灯体下半部分,线缆折弯时,不会影响灯体的高度空间,灯具整体尺寸变小,从而解决了灯具尺寸难以变小的问题。

2、灯具通过上端盖和发光面罩解决了光线无缝对接的问题,发光面罩采用10mm厚的pmma发光面罩,使得混光的路径变远,混光变得更均匀;上端盖采用透明的pc端盖,解决了传统端盖遮光的缺陷,通过将线条灯具的发光面罩与上端盖设计成配合结构,即灯具发光面罩的两侧端面与上端盖的外端面平齐,这样灯具在拼接时,发光面罩能无缝对接;而且灯具两端的上端盖选择了透光率高、抗uv的pc材质,在亮灯时能提升上端盖处的光效,改善因上端盖造成的光学暗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灯光的无缝对接;灯具出线的位置在偏灯体下半部分,线缆折弯时,不会影响灯体的高度空间,故而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灯具光学上的无缝对接。

安装时,先将发光面罩滑入灯体侧板内部,再将上端盖通过两颗十字槽沉头螺钉来固定在灯体侧板上,发光面罩的台阶面的内凹处与上端盖相配合,发光面罩的侧端面与上端盖的外端面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发光面罩的侧端面与上端盖的外端面平齐,在灯具对接时,灯具之间发光面罩的发光面能实现连续即无缝对接;

(2)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灯具对接后亮灯时,灯具间的端盖因为选用了高透光率的pc材质,保证了灯具拼接处灯光具备连续性光学效果,解决了两端因端盖造成光学暗区的缺陷,实现亮灯时灯光的无缝对接;

(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包含出线的灯具整体尺寸变小,灯具安装尺寸需求更小,使得灯具可以安装在很小的空间中(尤其是幕墙线槽中),适用坏境变广;

(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发光面罩采用10mm厚的pmma发光面罩,使得混光的路径变远,混光变得更均匀;

(5)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效果显著;

(6)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易于加工与装配,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线条灯与线条灯之间的拼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小空间内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其结构详见附图1-3所示:包括上端盖1、发光面罩2、下端盖5、压线盖板6、灯体侧板7;所述发光面罩2和压线盖板6分别设置在两块灯体侧板7的上下端面,所述灯体侧板7的两侧端面设有设置下端盖5的l型安装槽,所述下端盖5呈立体l型结构,其一长侧板的侧端面突出于灯体侧板7的侧端面且与发光面罩2的侧端面平齐,另一短侧板的一面与压线盖板6贴合固定,另一面与压线盖板6的侧端面平齐,所述下端盖5与压线盖板6之间设有插接线缆4的出线孔,所述上端盖1设置在发光面罩2和下端盖5之间的灯体侧板7的两侧端面上,且其外端面与发光面罩2和下端盖5的侧端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面罩2的底端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的两侧均内凹与上端盖1配合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灯体侧板7的上端设有与发光面罩2卡接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1通过十字槽沉头螺丝3固定在灯体侧板7的侧端面。十字槽沉头螺丝3为304不锈钢十字槽沉头螺丝。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1为透明的pc材料制成。发光面罩的阻燃等级为v0,且抗uv,同时整个上端盖(包含截面)为透明处理,其上端面与发光面罩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面罩2为pmma材料采用挤出工艺制作而成。发光面罩是具有抗uv、阻燃、带扩散功能的混光面罩,其上端面是一个光滑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面罩2的厚度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4为直径6.5mm的橡胶电缆,设置在下端盖5与压线盖板6之间压紧,可防止人为滑动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下端盖5和压线盖板6均为尼龙材料制成。其均具有阻燃等级v0,抗uv的功能,下端盖给灯板提供了灌胶平台,大大方便在灯体内灌胶。

进一步的,所述灯体侧板7为6063铝型材制作而成。其阳极作氧化处理。

工作原理:

1、灯具通过线缆、下端盖、压线盖板、灯体侧板解决了灯具整体尺寸难以变小的难题,一般灯具的出线是在灯体侧板的正下方出来,如果从灯体侧板的正下方出来,则这个灯具的尺寸会显得很大,因为灯具的整个尺寸包含灯体尺寸,线缆尺寸,同时包含线缆的本身折弯半径。本专利通过在灯体侧板的两侧端面设置l型安装槽,将灯具内部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也就是灯具出线是从灯体侧板的侧端面的l型安装槽出来,不会超出灯体以外的部分,同时灯具的出线方向为水平出线,无需考虑折弯半径;另外灯具的出线通过下端盖和压线盖板的共同作用,将灯具的出线压紧,防止出现滑动,灯具出线的位置在偏灯体下半部分,线缆折弯时,不会影响灯体的高度空间,灯具整体尺寸变小,从而解决了灯具尺寸难以变小的问题。

2、灯具通过上端盖和发光面罩解决了光线无缝对接的问题,发光面罩采用10mm厚的pmma发光面罩,使得混光的路径变远,混光变得更均匀;上端盖采用透明的pc端盖,解决了传统端盖遮光的缺陷,通过将线条灯具的发光面罩与上端盖设计成配合结构,即灯具发光面罩的两侧端面与上端盖的外端面平齐,这样灯具在拼接时,发光面罩能无缝对接;而且灯具两端的上端盖选择了透光率高、抗uv的pc材质,在亮灯时能提升上端盖处的光效,改善因上端盖造成的光学暗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灯光的无缝对接;灯具出线的位置在偏灯体下半部分,线缆折弯时,不会影响灯体的高度空间,故而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灯具光学上的无缝对接。

安装时,先将发光面罩滑入灯体侧板内部,再将上端盖通过两颗十字槽沉头螺钉来固定在灯体侧板上,发光面罩的台阶面的内凹处与上端盖相配合,发光面罩的侧端面与上端盖的外端面平齐。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发光面罩的侧端面与上端盖的外端面平齐,在灯具对接时,灯具之间发光面罩的发光面能实现连续即无缝对接;

(2)灯具对接后亮灯时,灯具间的端盖因为选用了高透光率的pc材质,保证了灯具拼接处灯光具备连续性光学效果,解决了两端因端盖造成光学暗区的缺陷,实现亮灯时灯光的无缝对接;

(3)包含出线的灯具整体尺寸变小,灯具安装尺寸需求更小,使得灯具可以安装在很小的空间中(尤其是幕墙线槽中),适用坏境变广;

(4)发光面罩采用10mm厚的pmma发光面罩,使得混光的路径变远,混光变得更均匀;

(5)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效果显著;

(6)易于加工与装配,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