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柜内灯的可转换感应方向的感应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2749发布日期:2021-06-29 23:2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柜内灯的可转换感应方向的感应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柜内灯感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柜内灯的可转换感应方向的感应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柜灯通过固定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于墙体或者柜体上,通过相应的电源开关进行手动控制其开启点亮或者关闭熄灭,该手动控制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市场上还出现了通过感应控制的柜灯,其灯体和其上的感应装置固定连接于墙体或者柜体上,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感应装置在固定后方向不可调,当需要更换感应方向时,需要拆下感应装置重新固定,且该拆装过程往往需要用到工具,操作繁琐,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柜内灯的可转换感应方向的感应模组,可在安装完毕后,再根据需要的感应方向来安装感应发光组件,该感应发光组件可单独在基座上拆装,当需要更换感应方向时,也只需将感应发光组件取下换向再安装即可,拆装操作极为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柜内灯的可转换感应方向的感应模组,包括基座、侧装固定座、顶装固定座和感应发光组件,所述侧装固定座套接在所述基座的端部,所述顶装固定座套接在所述侧装固定座上,所述基座包括感应固定座,所述感应发光组件卡扣固定在所述感应固定座内;

其中,所述感应固定座上设有两组电极触点,两组所述电极触点以所述感应固定座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感应发光组件的底部设有与其中一组所述电极触点对应导电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固定座为一凹陷结构,两组所述电极触点均设置在所述感应固定座的凹面上,所述感应固定座的两个相对侧上设有卡扣结构,所述感应发光组件嵌合设置在所述感应固定座的凹面上,通过卡扣结构扣合以使感应发光组件固定在所述感应固定座内。

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底板、卡块和推块,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感应固定座的凹面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推块连接,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卡块的表面为向所述推块方向斜面设置;两个相对侧上设有所述卡扣结构呈轴对称设置;所述感应发光组件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块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发光组件上设有与所述推块相适配的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固定座的两侧内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感应发光组件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发光组件包括外壳、感应件、取电件和发光件安装槽,所述发光件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所述发光件安装槽内,所述取电件的一端与所述感应件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的另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装固定座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两侧端部;所述顶装固定座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装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柜内灯的可转换感应方向的感应模组,可在安装完毕后,再根据需要的感应发光方向来安装感应发光组件,该感应发光组件可单独在基座上拆装,当需要更换感应发光方向时,也只需将感应发光组件取下换向再安装即可,拆装操作极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于柜内灯的可转换感应方向的感应模组的立体装配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于柜内灯的可转换感应方向的感应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局部结构放大图;

10、基座;20、侧装固定座;30、顶装固定座;40、感应发光组件;41、凹槽;42、卡槽;43、限位柱;44、外壳;45、感应件;46、取电件;47、发光件安装槽;50、感应固定座;501、凹面;502、内壁;51、电极触点;52、卡扣结构;521、底板;522、推块;523、卡块;53、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2,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柜内灯的可转换感应方向的感应模组,包括基座10、侧装固定座20、顶装固定座30和感应发光组件40,所述侧装固定座20套接在所述基座10的端部,所述顶装固定座30套接在所述侧装固定座20上,所述基座10包括感应固定座50,所述感应发光组件40卡扣固定在所述感应固定座50内。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感应固定座50上设有两组电极触点51,两组所述电极触点51以所述感应固定座5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感应发光组件40的底部设有与其中一组所述电极触点51对应导电件(图中未视出)。

具体的,所述侧装固定座20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10的两侧端部;所述顶装固定座30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装固定座20。可在所述基座10的两侧端部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自由切割后,再安装侧装固定座20和顶装固定座30。

该感应模组设有侧装固定座20和顶装固定座30,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侧装或顶装,呈中心对称设置的两组电极触点51,使感应发光组件40可转换180度;该感应发光组件40可单独在基座10上拆装,当需要更换感应发光方向时,也只需将感应发光组件40取下换向再安装即可,拆装操作极为简单。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所述感应固定座50为一凹陷结构,两组所述电极触点51均设置在所述感应固定座50的凹面501上,所述感应固定座50的两个相对侧上设有卡扣结构52,所述感应发光组件40嵌合设置在所述感应固定座50的凹面501上,通过卡扣结构52扣合以使感应发光组件40固定在所述感应固定座50内。

所述感应发光组件40包括外壳44、感应件45、取电件46和发光件安装槽47,所述发光件安装槽47设置在所述外壳44的一侧,所述感应件45设置在所述发光件安装槽47内,所述取电件46的一端与所述感应件45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44的另一侧。

具体的,两个相对侧上设有所述卡扣结构52呈轴对称设置,所述卡扣结构52包括底板521、推块522和卡块523,所述底板521的一端与所述感应固定座50的凹面501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推块522连接,所述卡块523设置在所述底板521上,所述卡块523的表面为向所述推块522方向斜面设置;所述感应发光组件40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块523相适配的卡槽42,在本实施例中,卡槽42设置在外壳44上。

其中,所述感应固定座50的两侧内壁502上设有限位槽53,所述感应发光组件40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53相适配的限位柱4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43设置在外壳44上。

请参考图3和4,在安装感应发光组件40时,将两侧的限位柱43插入对应的限位槽53中,感应发光组件40进入感应固定座50,卡块523受力向外倾斜,推动底板521向两侧倾斜,感应发光组件40完全进入感应固定座50后,底板521复位,两侧的卡块523锁定在卡槽42中,使感应发光组件40与感应固定座50实现固定扣合;在拆卸感应发光组件40时,将两侧的推块522向两侧推开,底板521受力向两侧倾斜,卡块523跟随底板521移动,离开卡槽42,此时即可取出感应发光组件40,完成拆卸操作。

较佳的,所述推块522与底板521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感应发光组件40上设有与所述推块522相适配的凹槽41,使用户便于对推块522施力。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柜内灯的可转换感应方向的感应模组,可在安装完毕后,再根据需要的感应发光方向来安装感应发光组件40,该感应发光组件40可单独在基座10上拆装,当需要更换感应发光方向时,也只需将感应发光组件40取下换向再安装即可,拆装操作极为简单。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的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