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盖及尾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18958发布日期:2022-02-16 12:2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尾盖及尾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盖及尾盖组件。


背景技术:

2.手电筒是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照明设备,因其小巧便携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场合,通过内置电源和电路板实现即拿即用的功能,相关技术中,一些手电筒采用充电式内置电源,并在手电筒筒身设置充电接口实现内置电源的充放电连接,因此,手电筒的筒身内部需要设置多种组件及用于固定组件的连接件,但该方案的手电筒充放电方式单一,且手电筒内部结构布局不合理,内部各组件和连接件所占用的内部空间较大,难以满足手电筒小巧、轻便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尾盖,能够实现多种充放电功能,并对电路板进行有效地限位和固定。
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尾盖的尾盖组件。
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尾盖,包括:
6.基体,相对的两侧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基体上设置有充电触点和通孔,所述充电触点外露于所述第一侧面,并能够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通孔贯通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用于安装充电接口;
7.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二侧面,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的一端;
8.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二侧面上对应于所述限位部的位置,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限位槽中的所述电路板。
9.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尾盖,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尾盖上设置充电触点和用于安装充电接口的通孔,实现多种充放电功能,并对应设置限位部和连接部,应用于手电筒中时,借助尾盖的限位部和连接部就能够对电路板进行有效地限位和固定,不需要另外设置连接件,从而优化手电筒内部结构布局,有助于手电筒的小型化发展。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一端内设于所述基体中并外露于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一侧面,形成所述充电触点,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或者,所述尾盖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充电触点内设于所述基体中,所述充电触点外露于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充电触点于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二侧面连接于所述导电件的一端,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路板卡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部包括自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二侧面凸起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所述凸台,两个所述
凸台相互朝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卡槽,相互朝向的两个所述卡槽限定出所述限位槽。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二侧面凸起的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相对于所述基体的远端具有卡钩。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二侧面还设置有侧壁,所述基体和所述侧壁合围成朝垂直于所述第二侧面开口的腔体,所述限位部和所述连接部均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基体或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连接手电筒的筒身。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触点和所述通孔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基体上,所述通孔处连接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体上对应于所述充电触点和所述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限位部,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二侧面上对应于所述限位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部,各所述限位部的所述限位槽分别用于容纳一个电路板的一端,各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各所述限位槽中的所述电路板。
17.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尾盖组件,包括:
18.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尾盖,所述通孔处连接有充电接口;
19.电路板,一端卡接于所述尾盖的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尾盖的所述连接部,所述充电触点和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0.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尾盖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内置电源连接于电路板,电路板与充电触点、充电接口电连接,由此实现多种充放电功能,可提高手电筒的适用性和便利性,尾盖能够封盖筒身,并且电路板固定于尾盖上,形成可单独装配的模块,手电筒筒身内部无需设置连接件,减少了手电筒内部空间的占用。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尾盖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电路板,分别为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基体上对应于所述充电触点和所述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限位部,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二侧面上对应于所述限位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卡接于所述尾盖的一个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尾盖的一个所述连接部,并与所述充电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卡接于所述尾盖的另一个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尾盖的另一个所述连接部,并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
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4.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尾盖应用于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尾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尾盖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盖与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4中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尾盖中的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图1中的手电筒沿a-a截面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筒身100,安装口110;
34.尾盖200,基体210,第一侧面211,第二侧面212,充电触点213,充电接口214,槽口215,通孔216;限位部220,限位槽221,凸台222,卡槽223,连接部230,固定扣231,卡钩232,加强筋233,导电件240,连接端241,第一折弯部242,卡接部243,第二折弯部244,侧壁250,限位凸棱251,安装部260,螺纹紧固件270,挂绳孔280;
35.第一电路板300,抓槽310,固定孔320;
36.第二电路板400,内置电源500,灯头组件600。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0.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1.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2.手电筒的筒身通常用于内部各组件和连接件布局和连接,一端用于固定灯头组件,另一端通过尾盖进行封盖。而基于便携的需求,手电筒的筒身通常较小,受限于此,常规的手电筒通常仅设置单一的充放电方式,避免较多的内部组件和连接件占用筒身内部空间而造成整体体积的增大,难以满足手电筒小巧、轻便的使用需求。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盖,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具有该尾盖的尾盖组件。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尾盖应用于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尾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手电筒包括灯头组件600、筒身100、尾盖200、电路板和内置电源500,其中,筒身100内部具有中空部,筒身100的一端连接于灯头组件600,另一端设置有连通于中空部的安装口110,内置电源500位于中空部内,尾盖200
连接于筒身100并于安装口110处封盖中空部。其中内置电源500电连接于电路板,尾盖200上设置有充电触点213及充电接口214,实现手电筒的多种充放电功能,且尾盖200能够对电路板进行有效地限位和固定,电路板、充电触点213及充电接口214等结构可集成于尾盖200形成尾盖组件,便于装配并充分利用手电筒内部空间,优化结构布局,有助于手电筒小型化的结构设计。
44.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尾盖2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盖200与电路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尾盖200,包括基体210、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设置于基体210上。其中,基体210上相对的两侧具有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基体210上设置有充电触点213和可用于连接充电接口214的通孔216,充电触点213外露于第一侧面211,并能够与电路板电连接,通孔216贯通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可用于连接充电接口214,充电接口214能够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用于连接手电筒的内置电源500以实现内置电源500的充电。
45.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对应设置有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能够对电路板进行限位和固定,连接部230设置于第二侧面212上对应于各限位部220的位置。限位部220可包括沿垂直于第二侧面212方向延伸的限位槽221,限位槽221用于容纳电路板的一端,由此,电路板能够沿垂直于第二侧面212的方向定位于基体210上,从而限制电路板沿基体210的表面的移动。连接部230用于连接限位槽221中的电路板,由此,可将电路板固定于基体210上。因此,尾盖200应用于手电筒中时,充电接口214和充电触点213实现多种充放电功能,,通过充电接口214可实现插入式充放电功能,通过充电触点213可实现接触式充放电功能,借助尾盖200就能够对电路板进行有效的限位和固定,不需要另外设置连接件,减少了筒身100内部空间的占用,从而优化手电筒内部结构布局,有助于手电筒的小型化发展。
46.上述实施例中,应用尾盖200的手电筒中,充电触点213和连接于通孔216处的充电接口214可共用一个电路板,因此,尾盖200的基体210上只需设置一个限位部220和一个连接部230。或者,可分别对充电触点213和连接于通孔216处的充电接口214配置一个电路板,以下以尾盖200在配置有两个电路板的手电筒中的应用进行一些实施例的介绍: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上对应于充电触点213和充电接口214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限位部220,基体210上对应于各限位部220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部230。由此,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的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能够对两个电路板进行限位和固定,为便于说明,以第一电路板300、第二电路板400对两个电路板进行区分,二者分别用于与充电触点213和充电接口214电连接。限位部220包括沿垂直于第二侧面212方向延伸的限位槽221,各限位槽221分别用于容纳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的一端,由此,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能够由垂直于第二侧面212的方向定位于基体210上,从而限制电路板沿基体210的表面的移动。各连接部230分别用于连接限位槽221中的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由此,可将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固定于基体210上。因此,尾盖200应用于手电筒中时,充电接口214和充电触点213实现多种充放电功能,借助尾盖200就能够对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进行有效的限位和固定,不需要另外设置连接件,减少了筒身100内部空间的占用,从而优化手电筒内部结构布局,有助于手电筒的小型化发展。
47.另外,本实施例的尾盖200应用于手电筒时,尾盖200连接于筒身100的一端,筒身10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基体210的第一侧面211,因此,沿垂直于基体210方向延伸的限位槽
221能够在筒身100的长度方向对电路板进行限位,筒身100内的电路板可以沿筒身10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通过尾盖200限位和固定,尾盖200上用于充电的充电触点213和充电接口214也便于与第一电路板300、第二电路板400连接,尾盖200封盖于筒身100的一端,由此可形成沿筒身100长度方向的布局,从而合理利用筒身100长度方向的空间,有利于筒身100保持较小的径向尺寸,以便用户手持携带或使用。
48.参考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触点213和用于连接充电接口214的通孔216相对地设置于基体210上,故充电触点213和充电接口214之间具有设定的距离,因此互不影响,并且便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的设置,避免结构上的干涉。其中,基体210的第一侧面211可设置有沿垂直于第一侧面211向下凹陷的槽口215,该槽口215中内设有上述的充电触点213,由此,充电触点213能够自槽口215处外露于基体210,以便与触点式充电器接触充电,充电触点213外露的部分可位于槽口215中,且外露的高度不大于槽口215的深度,从而避免充电触点213凸出于基体210的第一侧面211而影响平整性,并且可以避免充电触点213因受摩擦而影响充放电性能的情况。充电接口214位于充电触点213的旁侧,该充电接口214的开口外露于基体210的第一侧面211以便接头插入,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接口214可选择常用的接口,例如type-c接口、usb接口或dc接口等。
49.上述实施例中,充电触点21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例如:
50.图5为图4中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盖2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尾盖200中的导电件24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至图6,基体210上可设置导电件240,导电件240的一端内设于基体210中并外露于基体210的第一侧面211,形成充电触点213,导电件240的另一端和限位部220位于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导电件240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路板300电连接,因此,通过触点式充电器接触该充电触点213,即可为手电筒中连接于第一电路板300的内置电源500充电。其中,参考图6和图7,导电件240的内设于基体210中的一端可设置弯折的连接端241,该连接端241的一侧外露于基体210的第一侧面211,形成充电触点213。该连接端241背离充电触点2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折弯部242,能够增大内置于基体210内部的部分的面积及强度,从而提高导电件240与基体2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具体的,导电件240可以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导电件240的一端通过折弯形成连接端241。基体210可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成,导电件240的一端与基体210成型为一体的结构,从而保障导电件240与基体210的稳定连接,且在手电筒装配时能够省去导电件240的装配工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装配成本。
51.或者,充电触点213和导电件240设置为分体的两个结构件(未图示),例如,充电触点213内设于基体210中且外露于基体210的第一侧面211,以便充电,充电触点213于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连接有导电件(未图示),导电件240用于与第一电路板300电连接,充电触点213和导电件240可分别由导电材料制成。此方案中,充电触点213可与基体210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成一体的结构,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连接导电件240的一端。导电件240的另一端能够与位于限位槽221中的第一电路板300电连接,从而可通过触点式充电器为连接于第一电路板300的内置电源500充电。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至图7,上述导电件240用于连接第一电路板300的一端还可设置有卡接部243,该卡接部243用于与第一电路板300卡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路板300上可对应设置用于配合该卡接部243进行卡接的结构,以便于二者卡接。例如,导电件
240自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朝远离基体210的方向延伸,导电件240朝向第一电路板300所在位置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243,该卡接部243包括若干卡爪,对应的,由限位槽221定位的第一电路板300上,对应于卡接部243的位置可设置抓槽310,抓槽310内设置充电电路连接结构,由此,在第一电路板300装配于尾盖200的基体210时,导电件240能通过卡爪与第一电路板300的抓槽310卡接并与充电电路电连接,卡爪和抓槽310能够有效避免连接端241和第一电路板300的相对移动,从而保证导电件240和第一电路板300电连接的稳定性。另外,导电件240可以为由金属材料制成较薄的薄片结构,形成具有弹性的金属弹片,卡接部243和充电触点213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朝向第一电路板300弯折的第二折弯部244,由此,卡接部243能够抵持于第一电路板300,且能够借助弹力保持与第一电路板300卡接,进一步保证导电件240和第一电路板300电连接的稳定性。
53.对于电路板的连接,相关技术中,手电筒内因电路板的连接不可靠易导致电路板松动而产生位移,使得电路连接不可靠,从而影响手电筒的正常使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盖200中,参考图3至图5,在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设置限位部220,能够限制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在垂直于第二侧面212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能够沿垂直于第二侧面212的方向装入限位槽221,且限位槽221能够有效避免二者沿第二侧面212的方向移动。在此基础上,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还设置了连接部230,从而对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进行固定,限制了二者在垂直于第二侧面212的方向上的位置,实现了对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的有效固定,提高电路连接的可靠性。
54.以下以第一电路板300的限位和连接为例介绍尾盖200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的一些连接方式:
55.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221设置于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且沿垂直于第二侧面212的方向朝向第一侧面211延伸,限位槽221的延伸长度以能够对第一电路板300进行有效限位为准,基体210的厚度(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之间的距离)大于限位槽221的延伸长度,从而能够在槽底抵持第一电路板300,限位槽221的旁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电路板300的连接部230,由此实现第一电路板300的有效固定。基体210上用于对第二电路板400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与上述同理。
56.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限位部220包括自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凸起的凸台222,凸台222上设置有上述的限位槽221,该限位槽221沿垂直于第二侧面212的方向延伸,第一电路板300的一端能够插入该限位槽221内且抵持于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从而实现限位,凸台222能够保证限位槽221具有适当的延伸长度以便能够有效地对第一电路板300进行限位,凸台222凸起的高度视限位槽221对第一电路板300限位所需的延伸长度而定。因此,基体210的厚度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薄,能够节省材料用量以及减轻尾盖200的重量。其中:
57.限位部220可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凸台222,两个凸台222相互朝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卡槽223,卡槽223的位置相互对应且卡槽223相互朝向的一侧具有开口,开口的宽度不小于第一电路板300的厚度,相互朝向的两个卡槽223限定出限位槽221,由此,第一电路板300的两侧边沿能够插入卡槽223内,能够在保证第一电路板300有效限位的前提下,减小第一电路板300和凸台222间的摩擦,降低装配难度,并能够减小凸台222的材料用量。基体210上用于对第二电路板400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与上述同理,因此基体210
上具有四个该凸台222,其中两个凸台222上的卡槽223用于插设第一电路板300,另外两个凸台222上的卡槽223用于插设第二电路板400,四个凸台222可相对于基体210的中部呈中心对称分布,四个凸台222相互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基体210的大小、所需定位的电路板的尺寸和所需安装的内置电源500的尺寸而定。
58.或者,各限位部220可以包括一个凸台,限位槽221设置于该凸台上,该凸台可以理解为前文两个相向设置的凸台222合为一个,该凸台的尺寸足够容纳一个限位槽221,限位槽221可以设置成一个能完整容纳第一电路板300的端部的凹槽结构。基体210上用于对第二电路板400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与上述同理,因此,基体210上具有两个该凸台,设置于各凸台上的限位槽221能够用于分别对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进行限位,两个凸台相对设置并相互间隔,其间隔的距离可根据基体210的大小和所需安装的内置电源500的尺寸而定。
59.参考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30包括自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凸起的固定扣231,固定扣231相对于基体210的远端具有卡钩232,卡钩232用于与第一电路板300扣合。对应的,由限位槽221定位的第一电路板300上,对应于卡钩232的位置可设置固定孔320,由此,在第一电路板300装配于限位槽221时,固定扣231能通过卡钩232与第一电路板300的固定孔320卡接,从而避免第一电路板300的相对限位槽221移动而脱离限位槽221,实现第一电路板300的固定连接,从而保证第一电路板300电连接的稳定性。基体210上用于对第二电路板400固定的连接部230与上述同理。另外,固定扣231和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的连接处还可设置加强筋233,能够增加固定扣231的强度,有效防止固定扣231断裂而影响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的固定。
60.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3和图6,基体210的第二侧面212还可设置有侧壁250,基体210和侧壁250合围成一侧具有开口的腔体,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均位于腔体内,该开口朝垂直于第二侧面212的方向,由此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能够从该开口处沿垂直于基体210第二侧面212的方向连接于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基体210或侧壁250上设置有安装部260,安装部260用于连接手电筒的筒身100。因此,尾盖200应用于手电筒中时,形成沿筒身100长度方向安装的结构,安装方便且提高空间利用率。其中,安装部260可包括多个安装孔,相应的,可在手电筒的筒身100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纹紧固件270穿过安装孔拧入螺纹孔即可实现尾盖200与筒身100的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安装孔可设置于基体210的凸台222上,安装孔贯穿该凸台222,因此能够从基体210的第一侧面211进行尾盖200的连接操作,凸台222的设置能够增强安装孔的强度,以保证尾盖200与筒身100稳固连接。
61.图8为图1中的手电筒沿a-a截面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2和图8,在上述实施例中,尾盖200的侧壁250上相对于第二侧面212的远端还可以设置限位凸棱251,限位凸棱251用于在安装时抵持筒身100的内壁,实现尾盖200的定位。限位凸棱251可以在侧壁250上形成整圈的结构,也可以分为多段间断地设置于侧壁250上。本实施例中,手电筒的筒身100为圆筒状,故尾盖200的侧壁250也为圆筒状,相应的,限位凸棱251为圆弧状结构,从而与筒身100配合形成对尾盖200的限位。
62.另外,参考图1,尾盖200上还可以设置挂绳孔280,挂绳孔280的一端贯通基体210的第一侧面211,另一端贯通侧壁250。挂绳孔280可穿设挂绳,以便携带或挂置存放。
63.参考图4至图8,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尾盖组件,包括尾盖200和电路板,尾盖200采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尾盖200,尾盖200上的通孔216处连接有充电接口214。由此可以通过充电触点213和充电接口214两种方式实现充放电。本实施例的尾盖组件中,尾盖200上可仅设置一个电路板,因此,尾盖上可以仅设置一个上述的限位部220和一个上述的连接部230,电路板的一端卡接于限位部220的限位槽221中,并连接于连接部230,电路板与充电触点213和充电接口214电连接,由此实现多种充放电功能。具体的,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可对应于充电触点213的位置设置于尾盖200,充电触点213可通过前文实施例的方式与电路板电连接,而设置于充电触点213对侧的充电接口214可通过电导片、导线等方式与该电路板电连接,其连接方式不限。并且电路板固定于尾盖200上,形成可单独装配的模块,可沿手电筒筒身100长度方向装入筒身100内部,手电筒筒身100内部无需设置连接件,减少了手电筒内部空间的占用,从而优化筒身100内部布局,有助于手电筒的小型化设计。
64.在一些其他实施例的尾盖组件中,还可以设置两个电路板,分别用于连接充电触点213和充电接口214,参考图4和图5,尾盖组件包括尾盖200、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尾盖200采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尾盖200,尾盖200上的通孔216处连接有充电接口214。第一电路板300的一端卡接于尾盖200的一个限位槽221中,并连接于尾盖200的一个连接部230,第一电路板300与充电触点213电连接。第二电路板400的一端卡接于尾盖200的另一个限位槽221中,并连接于尾盖200的另一个连接部230,第二电路板400与充电接口214电连接,由此实现多种充放电功能,并且两个电路板固定于尾盖200上,形成可单独装配的模块,可沿手电筒筒身100长度方向装入筒身100内部,手电筒筒身100内部无需设置连接件,减少了手电筒内部空间的占用,从而优化筒身100内部布局,有助于手电筒的小型化设计。
6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尾盖组件的手电筒,包括筒身100、尾盖组件和内置电源500,其中,筒身100内部具有中空部,筒身100的一端设置有灯头组件600,灯头组件600内设置光源模组,另一端设置有连通于中空部的安装口110,内置电源500位于中空部内,且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尾盖200连接于筒身100并于安装口110处封盖中空部,且尾盖200采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尾盖200,第一电路板300的一端卡接于尾盖200的一个限位槽221中,并连接于尾盖200的一个连接部230,另一端位于中空部内,第一电路板300与充电触点213电连接。第二电路板400的一端卡接于尾盖200的另一个限位槽221中,并连接于尾盖200的另一个连接部230,另一端位于中空部内,第二电路板400与充电接口214电连接,由此实现多种充放电功能,并且,由前文可知,装配时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可先通过尾盖200实现连接,或者第一电路板300、第二电路板400和内置电源500可先通过尾盖200实现连接,再沿筒身100的长度方向装入筒身100的中空部,并通过尾盖200封盖筒身100的安装口110,装配方便且无需设置其他用于连接第一电路板300、第二电路板400或内置电源500的连接件,减少了手电筒内部空间的占用,从而优化筒身100内部布局,有助于减小筒身100体积,满足手电筒小巧、轻便的使用需求。
66.本实施例中,充电触点213和充电接口214相对地设置于尾盖200的基体210上,二者之间具有设定的距离,因此互不影响,便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的设置,并且内置电源500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之间,能够便于内置电源500与两个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并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67.在一些实施例的手电筒中,上述的尾盖组件也可以仅配置一个电路板,充电触点
213可通过前文实施例的方式与电路板电连接,充电接口214可通过电导片、导线等方式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由此能够节省电路板的数量以及内部空间,有助于手电筒的小型化设计。
68.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盖、尾盖组件和具有该尾盖组件的手电筒,实现了多种充放电功能,并且优化了手电筒内部结构布局,有助于手电筒的小型化发展,满足小巧、轻便的使用需求。
6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