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20104发布日期:2021-10-27 19:3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调光结构。


背景技术:

2.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用于照明的灯具,但是灯具所发出的光线往往无法直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使得人们通常会用调光结构来调整灯具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3.现有中的调光结构通常由装设有透镜的反光杯构成,但是反光杯存在无法控制副光斑的问题,使得现有中的调光结构存在无法缩小副光斑照射范围,且副光斑为主要造成眩光的原因,所以现有中的调光结构存在眩光刺眼,极大地降低了使用的舒适度的缺陷。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副光斑及降低眩光的舒适度的调光结构,可提升使用的舒适度。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7.一种调光结构,包括:一透镜罩体、一反光杯及一控光镜片,所述透镜罩体容设于反光杯的下侧,所述控光镜片容设于反光杯的上侧,所述透镜罩体的下方设置发光源,所述透镜罩体的顶面为曲面,所述控光镜片的底面为曲面。
8.所述控光镜片的底部与透镜罩体的顶部之间存在间距。
9.所述控光镜片为杯状,所述控光镜片的杯口朝上。
10.所述反光杯的上端边缘凸设有一圈延伸台,所述控光镜片的边缘凸设有一圈搭接台,所述搭接台搭接抵于延伸台上。
11.所述控光镜片的底面设有至少一凸粒。
12.所述控光镜片的顶面为中部设有珠面结构的光面。
13.所述透镜罩体的底面间隔设有多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搭接抵于反光杯的底部。
14.其中两相对的卡接块外侧上分别设有一连接柱。
15.所述控光镜片的顶面为中部设有珠面结构的鳞甲面结构。
16.所述鳞甲面结构为格子鳞甲面或者麦穗鳞甲面,所述珠面结构为螺旋状分布或者由内而外连续环状分布。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光镜片、透镜罩体及反光杯的结构配合,通过于反光杯的上侧容设控光镜片,于反光杯的下侧容设透镜罩体,使得灯具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透镜罩体调节及反光杯调节后,会再经由控光镜片调节,以对副光斑进行控制,减小副光斑的照射范围,从而降低了眩光,提升灯光使用的舒适度及光斑的美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1)。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2)。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图。
22.图5为光线经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折射后的光路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配光曲线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26.【符号说明】
27.透镜罩体1
28.卡接块111
ꢀꢀꢀꢀꢀꢀꢀꢀꢀ
连接柱112
29.反光杯2
30.延伸台21
31.控光镜片3
32.搭接台31
ꢀꢀꢀꢀꢀꢀꢀꢀꢀꢀꢀ
凸粒32
ꢀꢀꢀꢀꢀꢀꢀꢀ
光面33
33.珠面结构331
ꢀꢀꢀꢀꢀꢀꢀꢀ
格子鳞甲面332
34.麦穗鳞甲面333。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36.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调光结构,包括:一透镜罩体1、一反光杯2及一控光镜片3,所述透镜罩体1容设于反光杯2的下侧,所述控光镜片3容设于反光杯2的上侧,所述透镜罩体1的下方设置发光源,所述透镜罩体1的顶面为曲面,所述控光镜片3的底面为曲面。
37.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光镜片3、透镜罩体1及反光杯2的结构配合,通过于反光杯2的上侧容设控光镜片3,于反光杯2的下侧容设透镜罩体1,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使得灯具所发出的光线经由透镜罩体1调节及反光杯2调节后,会再经由控光镜片3调节,以对副光斑进行控制,减小副光斑的照射范围,从而降低了眩光,提升灯光使用的舒适度及光斑的美感;其中,发光角度控制遵循斯涅尔定律,所述控光镜片3可以对灯具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进行精确调控,且可以通过反光杯2的曲率来控制整体的发光角度,整体的发光角度可以为15
°
,24
°
,36
°
,60
°
等,通过所述透镜罩体1的曲面的曲率及所述控光镜片3的曲面的曲率来控制副光斑的发光角度;所述透镜罩体1可以将光线尽量多的收集,使光线经过反光杯2。
38.再者,所述控光镜片3的底部与透镜罩体1的顶部之间可以存在间距,以使光线充分经由透镜罩体1、反光杯2及控光镜片3调节。
39.其中,所述控光镜片3可以为杯状,所述控光镜片3的杯口朝上。
40.接着,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安装,所述反光杯2的上端边缘凸设有一圈延伸台21,所述控光镜片3的边缘凸设有一圈搭接台31,所述搭接台31搭接抵于延伸台21上,从而便于
所述控光镜片3牢固地容设于反光杯2的上侧。
41.其次,所述控光镜片3的底面可以设有至少一凸粒3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粒32的数量为二,且间隔设置,从而保证让所述控光镜片3的底部与透镜罩体1的顶部之间存在间距。
42.另外,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安装,所述透镜罩体1的底面间隔设有多个卡接块11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块111的数量为四,但并不以此为限,可以通过旋转使所述卡接块111之间形成供灯具的光源面板的卡接块卡入的卡槽,所述卡接块111卡入于灯具的光源面板的卡槽内,从而便于透镜罩体1可以与灯具的光源面板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固定,且所述卡接块111搭接抵于反光杯2的底部,从而便于所述透镜罩体1牢固地容设于反光杯2的下侧。
43.进一步,所述装配台11的下表面可以此外,其中两相对的卡接块111外侧上分别可以设有一连接柱112,从而便于连接柱112与灯具的光源面板锁固。
44.进一步,请参阅图1、图7及图8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控光镜片3的顶面为中部设有珠面结构331的光面33,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光面33的曲率来调整光线整体的发光角度,利用珠面结构331,对光线进行混光,使经由本实用新型所形成的光斑均匀;于实施例二中,所述控光镜片3的顶面为中部设有珠面结构331的鳞甲面结构;所述鳞甲面结构为麦穗鳞甲面333,所述珠面结构331为由内而外连续环状分布;于实施例三中,所述控光镜片3的顶面为中部设有珠面结构331的鳞甲面结构,所述鳞甲面结构为格子鳞甲面332,所述珠面结构为螺旋状分布;从而可以让控光镜片3通过鳞甲面结构来控制调整发光角度,通过珠面结构331来进行混光,所述鳞甲面结构并不以上述为限,其中,所述反光杯2也可以设置鳞甲面结构来控制合光角度。
4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实用新型的组成部件的数量并不以上述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