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光器以及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7688发布日期:2021-11-25 12:5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光器以及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光器以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一些智能终端在应用时,需要通过照明设备补充环境光,以满足图像采集、氛围美感等需求。现有的智能彩妆机、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镜)等智能终端,在应用时有补光需求。
3.但是,现有的智能终端的一般采用内置的照明设备进行补光,由于照明设备置于终端机体的内部,会导致整机外形尺寸偏大、重量增加,增加了散热的难度。并且,由于不同用户、不同使用场景,有不同的补光需求,例如,部分用户不需要照明补光功能,部分用户对补光区域有特定需求只需要进行局部补光,采用内置式照明设备难以满足上述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补光器,其外置设置,可轻松快速地安装至智能终端上,可满足多种用户需求,降低散热成本。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补光器外置,补光器与终端机体之间可快速拆装,可满足多种用户需求,散热成本降低。
6.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补光器,包括:
8.外壳,其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外壳设有透光部以及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柱或定位凹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用于与终端机体的第二定位结构配合;
9.发光件,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可由所述透光部射出所述补光器;
10.第一连接结构,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与智能终端的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以将所述补光器安装于终端机体。
11.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2.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如上方案的补光器,以及终端机体;
13.所述终端机体包括机壳,以及与所述机壳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机壳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柱并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凹部,或者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凹部并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柱;
14.所述补光器具有安装状态以及拆卸状态;所述补光器处于所述安装状态时,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凹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所述补光器处于所述拆卸状态时,所述定位柱脱离所述定位凹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脱离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补光器,其作为智能终端的终端机体的外置补光器使用,其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实现补光器的安装定位,补光器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其满足不
同场景以及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充分利用空气散热,减少散热难度,降低成本;
16.该智能终端,补光器外置,可满足不同场景以及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适用范围更广,容易实现散热,降低成本,可满足更高功率更高亮度的照明需求,可降低终端机体的体积与重量;并且,补光器安装时通过定位结构实现安装定位,补光器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7.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补光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补光器中所述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补光器的剖面结构图;
21.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22.图5为图3中的b部放大图;
23.图6为图3中的c部放大图;
24.图7为图3中的d部放大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终端中补光器与终端机体的配合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终端补光器的其中一种装配方式;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终端补光器的又一种装配方式;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终端补光器的再一种装配方式;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终端的剖面示意图;
30.图13为图12中的e部放大图;
31.图14为图12中的f部放大图;
32.图15为图12中的g部放大图;
33.图中:100、补光器;110、外壳;120、主壳体;1201、第一定位结构;121、底座;1211、第一板部;1212、第二板部;1213、第三板部;1214、第四卡接部;1215、第五卡接部;1216、第六卡接部;122、端盖;1221、第一卡接部;1222、第二卡接部;1223、第三卡接部;123、凹槽;130、盖板;140、双面胶;150、发光件;151、基板;152、灯珠;160、第一连接结构;170、第一电连接器;200、终端机体;210、机壳;2101、第二定位结构;220、第二连接结构;230、第二电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
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补光器100,其作为智能终端的终端机体200的外置照明补光装置使用,其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安装拆卸,更加灵活,可满足多种需求;并且该补光器100在安装时,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导向定位,使补光器100的安装更加方便。
38.如图1

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补光器100的一实施例中,该补光器100包括:
39.外壳110,其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外壳110设有透光部以及第一定位结构1201,第一定位结构1201为定位柱或定位凹部,第一定位结构1201用于与终端机体200的第二定位结构2101对插配合,以限定补光器100与终端机体200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实现补光器100的安装定位;
40.发光件150,其安装于容置腔内;发光件150提供光源;将发光件150配置为:发光件150发出的光可由透光部射出补光器100;
41.第一连接结构160,其与外壳110连接;第一连接结构160用于与智能终端的第二连接结构220连接,以将补光器100安装于终端机体200,从而通过补光器100发出的光对周围环境进行补光,以满足用户需求。
42.其中,发光件150被可拆地或不可拆地安装于容置腔内。
43.本实用新型的补光器100为外置型补光器100,补光器100可根据需求安装至智能终端的终端机体200,也可以由终端机体200拆下,可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应用更加灵活;通过在补光器100的侧壁设置第一定位结构1201,在安装该外置补光器100时,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201与第二定位结构2101的配合,可快速地将补光器100调整至正确的安装位置,更加高效地完成第一连接结构160与第二连接结构220的连接,从而实现补光器100的快速安装。
44.若将补光器100设计在终端机体200内部,需要专门在终端机体200配置散热结构,与补光器100配合,将补光器100工作产生的热量散至终端机体200的外部。而本实用新型的补光器100置于终端机体200的外部,其能够充分利用空气散热,减少散热难度,也无需在终端机体200配置专门的散热结构,可降低成本。
45.另外,补光器100外置,还可将补光器100设计为不同外观形状,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外观定制需求。例如,可以将补光器100设计为条状补光器100、半圆形补光器100、异形多边形补光器100等。
46.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补光器100的快速拆装,采用第一磁吸件作为第一连接结构160,该补光器100适于与采用第二磁吸件作为第二连接结构220的终端机体200配合使用。通过采用第一磁吸件作为补光器100的第一连接结构160,使补光器100可通过磁吸安装于终端机体200,实现补光器100的快速拆装,使得补光器100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用户体
验更加。
47.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组装,便于将发光件150安装至容置腔内,将外壳110配置为:外壳110包括主壳体120以及盖板130;盖板130形成透光部;
48.主壳体120设有凹槽123以及与凹槽123连通的安装开口;盖板130遮盖安装开口并与主壳体120连接,凹槽123的槽壁与盖板130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
49.外壳110通过主壳体120与盖板130组装形成,便于安装容置腔内的零配件,盖板130保护发光件150;基于该结构,还可采用散热性能良好的材质制成外壳110(如金属),采用透光的材质制成盖板130,便于生产制造,并满足补光器100外壳110的散热、透光要求。
50.其中,盖板13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玻璃等。
51.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外壳110包括主壳体120以及盖板130的补光器100结构,为了在提升补光器100的散热性能的基础上,便于制造组装,将主壳体120配置为:
52.主壳体120包括底座121以及两端盖122;底座121为散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质;底座121的一侧形成安装开口,并且底座121的相对两端形成端部开口,也即,底座121的横断面为u型或凵型;底座121两端的端部开口处分别安装端盖122,以封盖端部开口,端盖122与底座121连接,以围合形成用于容置发光件150的凹槽123。
53.其中,采用金属材质的底座121,有利于散热。通过发光件150的散热面与底座121接触,可以利用金属材质的导热特性,将发光件150的热量由底座121高效地散出。
54.本施例中,通过底座121与端盖122组装形成主壳体120;如此,可以先通过挤压成型或折弯成型的加工方式,加工形成底座121,再在底座121的两端安装端盖122,即完成主壳体120的制造,相对于一体成型的主壳体120,本实施例中的主壳体120的加工难度更低,成本更低。
55.本实施例中,底座121为铝合金材质。
56.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21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质。
57.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包括底座121与端盖122的主壳体120,为了实现快速拆装,将主壳体120配置为:端盖122与底座121通过卡接组件卡接。
58.具体地,底座121包括第一板部1211、连接于第一板部1211一侧的第二板部1212以及连接于第一板部1211另一侧的第三板部1213;
59.端盖122设有第一卡接部1221、第二卡接部1222以及第三卡接部1223;
60.相对应地,第一板部1211设有第四卡接部1214,第二板部1212设有第五卡接部1215,第三板部1213设有第六卡接部1216;
61.第一卡接部1221与第四卡接部1214卡接,第二卡接部1222与第五卡接部1215卡接,第三卡接部1223与第六卡接部1216卡接,以通过三组卡接组件实现端盖122与底座121三个板部的卡扣连接,从而通过端盖122封盖底座121的端部开口,组装形成具有凹槽123的主壳体120结构。
62.本实用新型的主壳体120无螺丝结构,端盖122与底座121卡扣连接,无需专门的工具,即可实现端盖122的快速安装,并且通过三组卡接组件实现端盖122与底座121的卡接,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63.本实施例中,端盖122的两端也进行折弯,端盖122为u型端盖122,便于组装。
64.在一实施例中,当端盖122为塑料材质,且底座121为金属材质时;第一卡接部
1221、第二卡接部1222和第三卡接部1223均为卡接凸起,第四卡接部1214、第五卡接部1215、第六卡接部1216均为卡接凹部;如此,便于在金属材质的底座121上通过冲压等方式形成凹部,便于通过模具设计在注塑成型的端盖122上形成凸起,更容易制造加工。
65.在一实施例中,盖板130通过粘合胶与主壳体120连接。其中,粘合胶可以是胶水、双面胶等。
66.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由盖板130射出的光更加均匀,盖板130表面包括磨砂特征。具体地,盖板130背离容置腔一侧的表面为磨砂面。本实施例的补光器100的发光照明效果,相对于终端机体200内置补光器100的产品,效果更佳。
6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磨砂面的加工方法进行限制,可根据材质具体选择抛光、喷洒等工艺加工磨砂面。
68.在一实施例中,盖板130为半透明的乳白色盖板130。
69.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130的颜色也可以为其他颜色。
70.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件150与凹槽123的槽壁连接。
71.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件150的具体举例,以及发光件150与底座121的连接方式。
72.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简单,使补光器100安装至终端机体200之后,发光面能够朝向用户;将外壳110配置为:主壳体120包括与盖板130相邻的第一安装板部,将第一定位结构1201设于第二安装板部。
73.该补光器100应用于智能终端时,终端机体200设有安装板部,第二定位结构2101设于第二安装板部;补光器100安装至终端机体200时,第一安装板部与第二安装板部抵接,第一定位结构1201与第二定位结构2101配合,此时,补光器100的发光朝向与屏幕的朝向相同,均朝向用户。
74.在一实施例中,盖板130通过粘贴材料与底座121连接,粘贴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胶水或双面胶。通过粘贴材料固定盖板130,方便快捷,无需螺钉等固定结构,结构简单,外观美观。
7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盖板130通过双面胶140与底座121粘贴连接。
76.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件150通过粘贴材料与底座121的第一板部1211连接,粘贴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胶水或双面胶。通过粘贴材料固定盖板130,方便快捷。
7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130与底座121之间、发光件150与底座121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78.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件150为灯条,发光件150包括基板151以及安装于基板151上的若干灯珠152,基板151背离灯珠152的一侧与底座121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以使发光件150的热量能够通过补光器100外壳110散出。
7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终端,可根据实际需求安装或拆卸补光器100,可满足不同场景以及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适用范围更广;更容易实现补光器100散热,且的终端机体200的体积与重量不会因为补光器100增大。
80.如图1

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的一实施例中,该智能终端包括如上任意实施例的补光器100,以及终端机体200;
81.终端机体200包括机壳210,以及与机壳210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220;机壳210设有第二定位结构2101;第一定位结构1201为定位柱,相对应地,第二定位结构2101为定位凹
部;或者,第一定位结构1201为定位凹部,相对应地,第二定位结构2101为定位柱;
82.补光器100具有安装状态和拆卸状态;
83.补光器100处于安装状态时,定位柱插入定位凹部内,同时,第一连接结构160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220连接,以将补光器100安装于终端机体200上;
84.补光器100处于拆卸状态时,定位柱脱离定位凹部,并且,第一连接结构160与第二连接结构220脱离连接。
85.其中,定位凹部可以为定位通孔,也可以为定位槽。
86.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在有补光需求时,调整补光器100与终端机体200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定位柱插入定位凹部,定位柱插入定位凹部时,限制了补光器100与终端机体200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补光器100的安装定位;在定位柱插装到位之时,第一连接结构160与第二连接结构220自动地进行连接,或者,在定位柱插装到位之后,通过人工操作将第一连接结构160与第二连接结构220进行连接。
87.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可根据实际需求安装或拆卸补光器100,可满足不同不同场景以及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适用范围更广;应用补光器100时,补光器100安装于终端机体200的外部,更容易实现散热,可降低终端机体200的体积与重量。
88.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终端机体200的更加美观,第一定位结构1201为定位柱,第二定位结构2101为定位凹部,如此,避免终端机体200的外观上有凸出结构影响美观。
89.本实施例中,定位柱为销钉,销钉通过压铆或者焊接的工艺形成于外壳110;定位凹部通过cnc加工形成于机壳210。
90.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补光器100的快速拆装,采用第一磁吸件作为第一连接结构160,采用第二磁吸件作为第二连接结构220;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中的至少一者为磁铁,第一磁吸件用于与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也即,第一磁吸件用于与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以将补光器100安装于终端机体200;满足智能终端的补光照明需求。
91.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安装补光器100时,当定位柱插装到位的同时,第一磁吸件自动地与第二磁吸件相互吸附,磁吸力将补光器100锁紧固定于终端机体200,补光器100安装到位;并且,定位柱与定位凹部的配合,也可以避免补光器100相对于终端机体200滑动。
92.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201与第二定位结构2101的配合,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60与第二连接结构220的配合,可以实现补光器100的快速拆装,并且保证补光器100安装的可靠性;同时磁吸吸附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整体外观美观,无多余部件。
9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通过粘贴材料固定于外壳110,第二磁吸件通过粘贴材料固定于机壳210。粘贴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胶水或双面胶。通过粘贴材料固定磁吸件,方便快捷。
94.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外观美观,第一磁吸件安装于外壳110的内侧壁,第二磁吸件安装于机壳210的内侧壁。
95.其中,智能终端的终端机体200可以为但不限于智能彩妆机、智能卫浴镜、智能穿衣镜、智能健身镜、智能学习机、平板电脑等。
96.在一实施例中,终端机体200包括显示屏幕。
9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均为磁铁;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
为磁铁并且第二磁吸件为金属块,或者第一磁吸件为金属块并且第二磁吸件为磁铁;只要能够实现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可相互吸附,以将补光器100安装于终端机体200即可。
98.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补光器100与终端机体200的电连接,补光器100设有第一电连接器170,终端机体200设有第二电连接器230,第一电连接器170与第二电连接器230之间可进行电性连接,以满足补光器100与终端机体200的电互连,可通过终端机体200为补光器100的用电元件供电,也可以通过终端机体200控制补光器100内的发光件150的发光功率、发光模式等。
99.具体地,第一电连接器170与外壳110连接,第二电连接器230与终端机体200连接;发光件150与第一电连接器170电连接;
100.补光器100具有安装状态以及拆卸状态;补光器100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一电连接器170与第二电连接器230电连接;补光器100处于拆卸状态时,第一电连接器170与第二电连接器230之间均脱离连接。
101.进一步地,第一电连接器170为公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230为母连接器。
102.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170为pogopi n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170的连接端子插入第二连接器内。
103.在其他实施例中,补光器100内部也可以内置电源,以给发光件150供电。
10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170通过螺丝与外壳110连接。
105.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更佳的装配定位效果,并且保证补光器100与终端机体200之间的磁吸连接稳定性,补光器10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于外壳110的第一定位结构1201,终端机体20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于机壳210的第二定位结构2101。
106.本实施例中,补光器10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结构1201,终端机体20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结构2101,一第一定位结构1201与一第二定位结构2101为一组定位组件,通过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定位组件进行定位,能够更加清晰地指引用户,便于用户将补光器100安装至正确位置,并且并且保证补光器100与终端机体200之间的磁吸连接稳定性。
107.设置两组定位组件,相对于设置一组定位组件而言,定位更加准确,磁吸连接更加可靠;相对于设置多组定位组件而言,用户安装更加方便,便于对齐使定位柱与定位凹部对插连接。
108.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中,补光器100可拆地安装于终端机体200的左侧、右侧、顶侧、底侧中的一侧或多侧;
109.相对应地,终端机体200的机壳210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顶侧板、右侧板以及底侧板;在左侧板、顶侧板、右侧板以及底侧板中的其一或两个或多个板体上设置第二定位结构2101。
110.本实施例中,在机壳210的左侧板以及右侧板均设有第二定位结构2101。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配置补光器100:在终端机体200的左侧安装补光器100(如图10所示);在终端机体200的右侧安装补光器100(如图11所示);在终端机体200的左侧以及右侧分别安装补光器100(如图9所示);在终端机体200的两侧均不安装补光器100。
111.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11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11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1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