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9535发布日期:2021-12-18 09:2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地埋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埋灯。


背景技术:

2.地埋灯是指一种埋在地表的灯具,广泛应用于广场、户外公园、休闲场所等户外照明,也可以应用在公园绿化、草坪、广场、庭院、花坛、步行街装饰,瀑布、喷泉水底等场所作为夜景照明,为生活增添光彩。
3.现有的地埋灯因其使用环境的问题,导致外界的灰尘、水分等杂质容易进入地埋灯内部,影响其内部的零件的正常使用,缩短了地埋灯的使用寿命。而且现有的地埋灯的照射光线较强不柔和,出光不均匀,存在眩目的情况,容易对人体的眼睛产生极大地危害,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当需要根据使用环境改变地埋灯的光线时,只能更换不同的地埋灯以满足要求,而且地埋灯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和安装比较繁琐,频繁的更换地埋灯,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浪费人力以及成本。
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地埋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满足防水防尘、智能调光、出光均匀、防眩光的目的之一的地埋灯。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埋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出光口,所述收容空间内还设置有光学结构,所述光学结构位于所述出光口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光学结构之间设有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出光口,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电源组件和智能调光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分别与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智能调光组件电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设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且所述第二容纳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上,所述第一容纳部在所述出光口的下方周向环绕所述出光口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上固定连接有透明保护板,所述透明保护板通过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出光口密封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容纳部的靠近所述出光口的位置周向环绕所述出光口向内延伸形成第二台阶部,所述光学结构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出光口与所述第二台阶部之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结构包括棱镜板和扩散板,所述棱镜板和所述扩散板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出光口的下方。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收
容空间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的靠近所述背板的位置周向环绕所述第一壳体向内延伸形成第三台阶部,所述背板通过第二密封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三台阶部密封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源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光源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出光结构之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多组所述光源组件沿着所述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组件和所述智能调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背板上设有防水接头,用于与市电连接;所述智能调光组件包括通讯模块,所述智能调光组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外部设备通讯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源组件及智能调光组件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并且将第二壳体设置在由第一壳体与背板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从而可以形成多重防水防尘的结构设计来保护地埋灯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延长地埋灯的使用寿命;其次,通过对光学结构及光源组件的布局进行设置,可以实现地埋灯出光均匀、防眩光的目的,使得地埋灯能够呈现明暗条纹的效果;再者,通过设置智能调光组件,能够通过外部设备对地埋灯的光线进行调控,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埋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2是图1的结构爆炸图。
19.图3是图1中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20.图4是图1中透明保护板与第一壳体的安装图。
21.图5是图1中光源组件与第二壳体的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3.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24.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5.请参阅图1

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地埋灯100。地埋灯100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背板3,背板3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形成收容空间,第二壳体2收容在该收容空间内,且收容空间内还收容有光学结构4。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第二容纳部12位于第一容纳部11内。在第二壳体2与光学结构4之间设有光源组件5,光
源组件5位于第二壳体2朝向出光口112的一侧的侧面上,并且光源组件5的发光面朝向出光口112。第二壳体2内设有电源组件6和智能调光组件,电源组件6分别与光源组件5和智能调光组件电连接。背板3上设有防水接头31,用于与市电连接。
26.请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容纳部12为矩形盒体,并嵌于第一容纳部11内,用于收容光学结构4。第二容纳部12的长边紧贴于第一容纳部11的长边设置,且第一容纳部11的一部分长边与第二容纳部12的长边相层叠,第一容纳部11的另一部分长边暴露在第二容纳部12的长边外侧,也就是说,第二容纳部12的长边方向的自由端与第一容纳部11的长边方向的自由端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暴露在外侧的第一容纳部11可以很好地将来自外界的压力分散减弱,以避免第二容纳部12因承受过大的压力而损坏,进而延长地埋灯100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7.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与第二容纳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设计简单,简化安装过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与第二容纳部12也可为分体式拼接结构。
2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容纳部11用于收容透明保护板111,而第二容纳部12则用于收容光学结构4,第二壳体2收容在位于背板3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收容空间内,可以理解的是,收容在第一壳体1内的光学结构4一般为薄层结构,而收容在第二壳体2内的电源组件6的厚度一般高于光学结构4的厚度,因此,第二容纳部1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要高于第一容纳部1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如此才能将光学结构4很好地收容在内以及将第一壳体1收容在前述收容空间内。
29.请参阅图4所示,第一容纳部11上设有出光口112以及在出光口112的下方周向环绕出光口112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一台阶部113,第一台阶部113上固定连接有透明保护板111,该透明保护板111通过第一密封结构114与出光口112密封连接。本技术中,透明保护板111为钢化玻璃,可以保护灯体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不会对灯体造成损伤。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114包括双面胶1142和结构胶1141,双面胶1142的形状与第一台阶部113的形状相匹配,并贴于透明保护板111的下表面,以将透明保护板111固定连接在第一台阶部113上;结构胶1141涂覆在透明保护板111与第一台阶部113的连接处,以使透明保护板111密封在第一容纳部11内,一方面,透明保护板111的密封安装可以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另一方面,地埋灯100工作时,透明保护板111的密封处理可以很好地阻挡因灯光而吸引过来的昆虫进入到灯体内,进而维持灯体内部的清洁,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30.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二容纳部12的靠近出光口112的位置周向环绕出光口112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台阶部121,光学结构4通过第一紧固件122固定连接在出光口112与第二台阶部121之间。光学结构4包括棱镜板41和扩散板42,且棱镜板41和扩散板42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在出光口112的下方。扩散板42的设置,可以使地埋灯100照射的范围更广,发光更均匀,光照效果也更加显著。
31.棱镜板41的设置,可以对光线进行折射与散射,使光照射范围更广,光照亮度更均匀,从而防眩光。本技术中,将棱镜板41设置在扩散板42的上方,用于减小出光角度,使地埋灯100的出光角度达到要求,有效减小ugr值,达到防眩光、发光更均匀的效果,但不应以此为限,其他能够减小ugr值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到本技术中。
32.请参阅图2所示,第一紧固件122包括呈对称设置的压条组件,优选地,压条组件为
类直角折弯片设计,用于将光学结构4固定在出光口112与第二台阶部121之间。压条组件包括第一压条组件1221和第二压条组件122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压条组件1221的数量为1组,对称设于扩散板42的端部,第二压条组件1222的数量为1组,对称设于扩散板42长边边缘的中部,通过设置第二压条组件1222,可以避免光学结构4在长期使用后发生变形,影响整体的出光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压条组件1222的数量还可以为2组、3组或4组等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作进一步限定。
33.此外,压条组件上还设有安装孔,用户可采用螺钉、焊钉或铆钉等具有紧固功能的配件穿过安装孔将固定有光学结构4的压条组件固定连接在第二容纳部12的端部上,以实现光学结构4的固定安装。
34.请参阅图2所示,第一壳体1的靠近背板3的位置周向环绕第一壳体1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三台阶部13,第二壳体2位于第三台阶部13的内侧,背板3通过第二密封结构131与第一壳体1的第三台阶部13密封连接,以实现灯体的密封安装。本技术中,背板3采用金属板,整体强度高,能够确保地埋灯100不易变形,稳定性高。优选地,第二密封结构131为泡棉,且泡棉的形状与第三台阶部13的形状相匹配,以实现背板3和第三台阶部13的密封连接,具有缓冲装配、密封性好、防尘防水效果好的优点。
35.第三台阶部13上开设有螺孔,从而安装人员可利用螺钉穿过螺孔将背板3和第一壳体1密封连接,当然,螺钉也可以替换为铆钉、焊钉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结构131还可以是能够实现密封功能的双面胶,因背板3所处环境相对潮湿,所以本技术优选使用泡棉和不锈钢材质的螺钉进行背板3与第一壳体1的密封连接。
36.可选地,第二壳体2设有盖板,用于密封第二壳体2,进而达到多重密封防水效果,保护第二壳体2内的电源组件6和智能调光组件不受损坏。
37.请参阅图2所示,背板3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形成收容空间,第二壳体2通过第二紧固件21固定连接在收容空间内,以设置多重防水防尘的结构设计,保护地埋灯10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延长地埋灯10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第二紧固件21包括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壳体2的端部,以实现第二壳体2通过固定支架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的目的。
38.电源组件6和智能调光组件设置在第二壳体2的靠近背板3的一侧,以实现模块化设计。具体地,电源组件6包括电源、线材及各种接线端子,电源组件6通过线材分别与光源组件5和智能调光组件相连,用于给光源组件5和智能调光组件供电。智能调光组件包括通讯模块,智能调光组件通过通讯模块与外部设备通讯连接,从而用户可通过外部设备对地埋灯100的光线进行调控,实现智能调光,以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9.较佳地,智能调光组件可以通过互联网或wifi与手机调光app配对连接组网使用,保证每个地埋灯100均可单独使用手机调光app调节其灯光的开关与明暗效果。优选地,智能调光组件采用dali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对光源组件5进行精确地调光控制,且调光精度高。
40.请结合图2和图5所示,光源组件5呈长条状设计,光源组件5设有多组,且该多组光源组件5间隔设置在第二壳体2与光学结构4之间,并且多组光源组件5沿着第二壳体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光源组件5可以呈现出明暗条纹。优选地,第二壳体2的底板与侧壁呈
直角结构;当然,第二壳体2的底板与侧壁也可呈侧“t”型结构设计,侧壁暴露于底板上方的部分用于收容光学结构4。通电后,光源组件5发光,呈现明条纹,而相邻光源组件5间则呈现暗条纹,因此,通过间隔设置多组光源组件5,可以实现明暗条纹的出光效果,且最大光照强度的对比度可达4:1,能够更加清楚的看到细微的瑕疵。优选地,光源组件5设置有2组,2组光源组件5分别位于第二壳体2面向出光口112的一侧,并且靠近第二壳体2的两个长侧边间隔设置。当然,光源组件5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3组或4组,多组光源组件5沿着第二壳体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此处不做限定。
41.组装地埋灯100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42.s1、使用第一密封结构114将透明保护板111固定在第一台阶部113上,四周缝隙使用结构胶1141填满固定;
43.s2、使用第一紧固件122依次将棱镜板41、扩散板42固定到第一壳体1内部;
44.s3、将电源组件6和智能调光组件固定于第二壳体2靠近背板3的一侧,将光源组件5固定在第二壳体2与扩散板42之间;
45.s4、通过第二紧固件21将第二壳体2固定于第一壳体1内,其中光源组件5的发光面朝向出光口112;
46.s5、将第二密封结构131贴于第三台阶部13处,然后将连接有防水接头31的背板3通过第二密封结构131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
47.本实用新型的地埋灯100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地埋灯100,也可以为方形等其他形状的地埋灯100,具体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而定。
4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地埋灯100,一方面通过将电源组件6及智能调光组件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并且将第二壳体2设置在由第一壳体1与背板3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从而可以形成多重防水防尘的结构设计来保护地埋灯10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延长地埋灯10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通过对光学结构4及光源组件5的布局进行设置,可以实现地埋灯100出光均匀、防眩光的目的,使得地埋灯100能够呈现明暗条纹的效果;另外,通过设置智能调光组件,使得外部设备能够对地埋灯100的光线进行调控,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