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更换电芯的户外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9643发布日期:2021-12-18 09:2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电芯的户外手电筒。


背景技术:

2.手电筒作为一种照明工具,因便携性和实用性受到广泛应用。目前,手电筒通常单节或者多节电池进行供电,随着可充电锂电池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手电铜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进行供电,由此每a当电量耗尽时可以通过对锂电池进行充电,以免去更换电池的麻烦。
3.然而,锂电池在使用不当或者因故损坏时,就需要更换电池,但现有的可充电手电铜的电池和灯板基本都是焊接在一起的,非专业人员很难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更换电芯的户外手电筒,旨在解决可充电手电筒电池难以更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快速更换电芯的户外手电筒,包括筒身以及设置在所述筒身前端的灯座,所述灯座的腔体上部设置有灯板,所述筒身内设置有向所述灯板供电的圆柱形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6.所述灯座插接在所述筒身上端开口并与所述筒身螺纹连接;
7.所述灯座的腔体下部设置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底面设置与所述灯板电连接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位于所述转接板的中心,所述第二接触片呈环形且与所述第一接触片同心设置;
8.所述电池单元的上端面设置有正负极引出板,所述正负极引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单元的正极连接的正极弹针和与所述电池单元的负极连接的负极弹针,所述正极弹针的针头与所述第一接触片接触电连接,所述负极弹针的针头与所述第二接触片接触电连接。
9.可选地,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本体以及相互卡合配合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10.所述第一外壳内壁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外壳的轴向设置的负极引出片,所述第一外壳的底部具有底板,所述负极引出片下端部折弯后向所述底板中心延伸,且所述负极引出片的下端部设置有接触部;
11.所述负极引出片的上端部自所述第一外壳伸出,并折弯形成呈v型的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负极弹针的底部接触;
12.所述第二外壳的顶部具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正极引出片;所述正极引出片具有突出于所述顶板且呈v型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正极弹针的底部接触;
13.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卡合时形成封闭容纳区,所述电池本体被包容在所述容纳区内,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与所述正极引出片的底部接触,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与所述
负极引出片的接触部接触。
14.可选地,所述灯板的腔体上部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压圈,所述灯板被所述压圈紧压在所述灯座内。
15.可选地,所述灯板的腔体下部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内安装座,所述转接板设置在该内安装座上。
16.可选地,所述灯座外套接有调焦座,所述调焦座的前端设有透镜,所述调焦座300的内壁与所述压圈的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户外手电筒,包括筒身以及设置在筒身前端的灯座,灯座的腔体上部设置有灯板,筒身内设置有向灯板供电的圆柱形电池单元;灯座插接在筒身上端开口并与筒身螺纹连接;灯座的腔体下部设置有转接板,转接板的底面设置与灯板电连接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第一接触片位于转接板的中心,第二接触片呈环形且与第一接触片同心设置;电池单元的上端面设置有正负极引出板,正负极引出板上设置有与电池单元的正极连接的正极弹针和与电池单元的负极连接的负极弹针,正极弹针的针头与第一接触片接触电连接,负极弹针的针头与第二接触片接触电连接。
18.由此,可通过转动灯座将灯座自筒身上拆卸下来,将电池单元自筒身内取出进行快速更换,由此以解决可充电手电筒电池难以更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接板与电池单元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

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快速更换电芯的户外手电筒,该可快速更换电芯的户外手电筒包括筒身100和灯座200。
25.筒身100内设置圆柱形电池单元400,其上端面设置有正负极引出板440,正负极引出板440上设置有与电池单元400的正极连接的正极弹针441和与电池单元400的负极连接的负极弹针442。
26.灯座200插接在筒身100上端开口并与筒身100螺纹连接,灯座200的腔体上部设置有灯板210,灯座200的腔体下部设置有灯板210电连接的转接板230,该转接板230的底面设置与灯板210电连接的第一接触片(未图示)和第二接触片(未图示),第一接触片位于转接板230的中心,第二接触片呈环形且与第一接触片同心设置。
27.灯座200旋接在筒身100时,正极弹针441的针头与第一接触片接触以形成电连接,负极弹针442的针头与第二接触片接触以形成电连接,由此,电池单元400与灯板210就能形
成完整回路,从而向灯板210供电。
28.需要更换电芯时,可通过将灯座200旋出,从筒身100上端将电池单元400从筒身100内快速取出。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弹针和转接板230来实现电池单元400与灯板210的可分离电连接,使得电池单元400能够自筒身100内快速取出进行更换,能够有效解决可充电手电筒电池难以更换的问题。
30.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池单元400包括电池本体410以及相互卡合配合的第一外壳420和第二外壳430。第一外壳420内壁设置有沿第一外壳420的轴向设置的负极引出片421,第一外壳420的底部具有底板420a,负极引出片421下端部折弯后向底板420a中心延伸,且负极引出片421的下端部设置有接触部421a。负极引出片421的上端部421b自第一外壳420伸出,并折弯形成呈v型的第一弹性部。第二外壳430的顶部具有顶板430a,顶板430a上设置有与正极引出片431以及供负极引出片421的上端部421b穿出的通孔430b。负极引出片421的上端部421b,通过折弯工具折弯呈v型,以形成具有弹性的第一弹性部。该正极引出片431具有突出于顶板且呈v型的第二弹性部。正负极引出板440压接于第二外壳430a的顶板上时,正极弹针441的底部压接在正极引出片431的第二弹性部上,负极弹针442的底部压接在负极引出片421的第一弹性部上。
31.第一外壳420和第二外壳430卡合时形成封闭容纳区,电池本体410被包容在容纳区内,电池本体410的正极与正极引出片431的底部接触,电池本体410的负极与负极引出片421的接触部421a接触。
32.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电池单元400,能够实现电池的正负极同端引出,以为通过弹针与转接板230实现可分离的电路回路提供可能。
33.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灯板210的腔体上部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压圈220,灯板210被压圈220紧压在灯座200内。灯板210的腔体下部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内安装座240,转接板230设置在该内安装座240上。由此,使得灯板210和转接板230也能够进行快速更换。
34.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灯座200外套接有调焦座300,调焦座300的前端设有头盖320和透镜310,头盖320与调焦座螺纹配合将透镜310锁紧在调焦座上,调焦座300的内壁与压圈220的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提高的户外手电能够实现旋转调焦。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