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结构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7054发布日期:2022-03-23 09:5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导光结构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光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


背景技术:

2.在路灯领域中,透镜一般设置为将灯源的光线偏转至前下方,实现透镜前下方的照明;然而,透镜难以偏转灯源发出的所有光线,部分光线会沿着透镜的后下方散射,从而无法投射至透镜的前下方,这样,使得灯源发出的部分光线发生损失,减小了透镜的出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透镜的出光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包括:
6.主透镜,设有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出射面设于所述入射面的光路上,以将光线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偏转至目标区域;
7.偏光透镜,与所述主透镜沿第三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偏光透镜设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之间,所述第一反射面设于所述入射面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超出所述入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光路上,以将光线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偏转至所述目标区域;
8.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反射面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反射面之间连接有过渡面,相邻的所述第二反射面和所述过渡面连接形成反射齿。
1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至少部分超出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反射面。
11.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反射面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面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反射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入射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射面间隔分布。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面为斜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反射面平行。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为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之间凸出设置的平滑曲面,以准直光线。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透镜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内侧壁为所述入射面。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射面包括:
17.折射段,为平滑曲面,并用于将光线折射至所述出射面;
18.过渡段,连接于所述折射段,且所述第一反射面设于所述过渡段的光路上。
19.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源和导光结构,所述灯源设于所述入射面的一侧。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出射面用于将经过入射面的光线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偏转,以偏转至目标区域;第一反射面面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第一反射面设于入射面沿第三方向上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超出入射面,则第一反射面能够反射经过入射面的朝向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之间的部分光线;第二反射面设于第一反射面的光路上,并能够将光线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偏转至目标区域;因此,经过入射面的大部分光线能够直接被出射面偏转至目标区域,少部分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的光线在第一反射面的反射作用后,被第二反射面偏转至目标区域,这样,减少了经过入射面的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的光线的损失,使得经过入射面的更多光线能够偏转至目标区域,从而有助于减少光损失,提高导光结构的出光效率。相应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灯具也具有导光结构的光损失低、出光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立体剖视图;
24.图3为图1的剖视图;
25.图4为图3的光路图;
26.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8.10-主透镜;101-入射面;1011-折射段;1012-过渡段;102-出射面;103-收容槽;20-偏光透镜;201-第一反射面;202-第二反射面;203-过渡面;21-本体部;22-反射齿;30-框架;40-避空槽;y-第一方向;x1-第二方向;x2-第三方向;m-目标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
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其中,两个以上包含两个。
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主要用于将光线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偏转至目标区域m,可以理解的,目标区域m位于导光结构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指的是其朝向在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的朝向范围内的方向,则该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1形成大于0
°
的夹角;可以理解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方向y为下方,第二方向x1为右方,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指的是右下方,则目标区域m位于导光结构的右下方;相应的,从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都朝向右下方偏转。如图4所示,从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都朝向右下方偏转,但各光线的偏转方向可不相同,如此,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偏转的多束光线中,各光线的偏转方向可不相同;相应的,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指的并不是唯一的方向,只要该方向在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的范围内即可。还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的第一方向y的反方向和第三方向x2之间、第三方向x2和第一方向y之间均可同理解释,下文中则不再一一解释说明;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三方向x2为左方。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垂直,且第二方向x1和第三方向x2相反,则第一方向y和第三方向x2垂直;其中,这里的垂直指的是大致垂直,这里的相反指的是大致相反,也即是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相互相反的两个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35.导光结构包括主透镜10和偏光透镜20。
36.主透镜10设有入射面101和出射面102,出射面102设于入射面101的光路上,以将光线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偏转至目标区域m;可以理解的,灯源设于入射面101的一侧,灯源发出的光线先经过入射面101,然后经过出射面102,以被出射面102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偏转至目标区域m。
37.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出射面102的至少部分设于入射面101的下方,出射面102的至少部分位于入射面101的右方,且出射面102的至少部分设于入射面101的左方,使得经过入射面101的大部分光线都能够经过出射面102;并且,出射面102以平滑曲面朝向右下方凸出设置,且出射面102背向入射面101凸出设置,则目标区域m位于出射面102的凸出方向上,使得出射面102能够将光线朝向右下方偏转至目标区域m。因此,本实施例中,经过入射面101的大部分光线能够经过出射面102,并在出射面102的偏转作用下朝向右下方偏转至目标区域m。
38.偏光透镜20与主透镜10沿第三方向x2依次连接;偏光透镜20设有第一反射面201
和第二反射面202;第一反射面201设于入射面101沿第三方向x2上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y超出入射面101,第一反射面201面向第一方向y的反方向和第三方向x2之间;第二反射面202设于第一反射面201的光路上,以将光线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偏转至目标区域m。可以理解的,经过入射面101的部分光线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三方向x2之间投射至第一反射面201,并被第一反射面201发射至第二反射面202,最后被第二反射面202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反射至目标区域m。
39.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反射面201设于入射面101的左方,且第一反射面201向下超出入射面101,则经过入射面101的朝向左下方的光线能够投射至第一反射面201,从而依次被第一反射面201和第二反射面202反射,最后偏转至目标区域m。
40.基于上述构思,灯源设于入射面101的一侧;工作时,灯源发出的光线先经过入射面101,大部分的光线在经过入射面101后投射至出射面102,以被出射面102朝向右下方偏转至目标区域m;少部分的光线在经过入射面101后朝向左下方投射,使得出射面102无法直接偏转这部分光线,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反射面201和第二反射面202的设置,使得经过入射面101的朝向左下方的这部分光线能够直接投射至第一反射面201,从而被第一反射面201反射至第二反射面202,最后被第二反射面202朝向右下方偏转至目标区域m。
41.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射面102用于将经过入射面101的光线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偏转,以偏转至目标区域m;第一反射面201面向第一方向y的反方向和第三方向x2之间,第一反射面201设于入射面101沿第三方向x2上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y超出入射面101,则第一反射面201能够反射经过入射面101的朝向第三方向x2和第一方向y之间的部分光线;第二反射面202设于第一反射面201的光路上,并能够将光线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偏转至目标区域m;因此,经过入射面101的大部分光线能够直接被出射面102偏转至目标区域m,少部分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三方向x2之间的光线在第一反射面201的反射作用后,被第二反射面202偏转至目标区域m,这样,减少了经过入射面101的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三方向x2之间的光线的损失,使得经过入射面101的更多光线能够偏转至目标区域m,从而有助于减少光损失,提高导光结构的出光效率。
4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第二反射面202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反射面202沿第三方向x2依次分布;相邻两个第二反射面202之间连接有过渡面203,相邻的第二反射面202和过渡面203连接形成反射齿22。可以理解的,偏光透镜20包括本体部21和多个反射齿22,多个反射齿22沿第三方向x2依次分布于本体部21上,沿第三方向x2上的一端的第一反射面201和沿第三方向x2上的另一端的过渡面203均连接于本体部21;第一反射面201反射的光线依次通过本体部21和反射齿22,最后在第二反射面202的反射作用下,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之间偏转至目标区域m。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反射面201反射出的多束光线能够分别通过多个反射齿22,并分别被多个第二反射面202反射至目标区域m,如此,使得多个反射齿22能够接收更多第一反射面201反射出的光线,从而使得第二反射面202将更多光线偏转至目标区域m,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光损失,以进一步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以进一步提升了导光结构的出光效率。
4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在第一方向y上,各第二反射面202的至少部分超出沿第二方向x1相邻的第二反射面202。
45.可以理解的,如图3至图5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反射面202中,各第二反射面202向下超出右边相邻的第二反射面202;并且,第二反射面202用于将光线朝向右下方偏转至目标区域m。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缓了经由第二反射面202反射后的光线偏转至沿第二方向x1相邻的第二反射面202的情况,从而减缓了经由各第二反射面202反射后的光线被沿第二方向x1相邻的第二反射面202干扰的情况,一方面,使得经过各第二反射面202反射后的光线都能够直接偏转至目标区域m,则更多的光线能够被第二反射面202反射至目标区域m,降低了光损失,提高了导光结构的出光效率;另一方面,使得经过各第二反射面202的光线都能够按照预设的光路偏转至目标区域m,避免光线过于集中或者过于稀疏地偏转至目标区域m,以有助于提升光斑均匀性。
46.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至少一个第二反射面202设于第一反射面201沿第三方向x2上的一侧,且在第一方向y上,第一反射面201沿第一方向y背离入射面101的一端与第二反射面202间隔分布。
47.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方向y上,第一反射面201沿第一方向y背离入射面101的一端与第二反射面202间隔分布;可以理解的,第一反射面201的下端与反射齿2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这样,能够使得本体部21的下端具有较大的厚度,从而保证本体部21的下端的结构强度;还可以理解的,第一反射面201无法向下延伸至反射齿22。
48.如图1至图3所示,导光结构还包括框架30,主透镜10和偏光透镜20均设于框架30上,本体部21和框架30之间围合形成避空槽40,第一反射面201为避空槽40的内侧壁。其中,本体部21的下端与框架30连接,本体部21的下端具有较大的厚度,能够保证框架30和本体部21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助于保证导光结构的结构强度和抗震特性。
49.还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入射面101的且无法被投射至出射面102的光线中,大部分光线朝向左下方向投射至第一反射面201,从而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201和第二反射面202反射至目标区域m;基于本体部21的下端具有较大的厚度,少部分光线无法直接朝向左下方投射至第一反射面201,而是穿过第一反射面201的下方,以投射至外部而非目标区域m。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反射面202设于第一反射面201沿第三方向x2上的一侧,可以理解的,至少一个第二反射面202设于第一反射面201的左方,则少部分无法直接朝向左下方投射至第一反射面201的光线,可以直接朝向左下方投射至第二反射面202,并被第二反射面202偏转至目标区域m。因此,通过采用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反射面201和第二反射面202的配合,在保证导光结构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能够将更多的光线偏转至目标区域m,进一步降低了光损失,以进一步提高了导光结构的出光效率。
5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第二反射面202为斜面,且多个第二反射面202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二反射面202平行分布,使得导光结构的结构设计和光路设计更加简单,并且有助于各第二反射面202将光线沿预定方向折射至目标区域m,有助于保证光斑的均匀性;需要说明的是,当将第一反射面201设置为准直面时,经由第一反射面201反射的光线沿预定方向准直至多个第二反射面202上,则多个第二反射面202为平行斜面的设置,使得多个第二反射面202能够将光线沿同一个方向均匀地偏转至目标区域m,从而有助于提高光斑均匀性。
51.如图5所示,第二反射面202面向左下方设置,使得第二反射面202将光线偏转至右下方。
5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过渡面203垂直于第二方向x1。可以理解的,过渡面203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光结构更好脱模,以简化了导光结构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当将第一反射面201设置为准直面,且使得光线在准直后沿上下方向出射时,过渡面203垂直于第二方向x1的设置,使得在导光结构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多个第二反射面202连续设置,则经由第一反射面201反射后的多束光线都能够被第二反射面202接收并反射,减缓了经由第一反射面201反射后的光线无法反射至第二反射面202的情况,减少了光损失,进一步提高了导光结构的出光效率。
5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第一反射面201为朝向第一方向y的反方向和第三方向x2之间凸出设置的平滑曲面,以准直光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反射面201将光线准直至第二反射面202,一方面,有助于简化光路设计和反射齿22的结构设计,当将多个第二反射面202设置为相互平行的斜面时,多个第二反射面202能够将第一反射面201准直后的多束光线朝向相同的方向偏转至目标区域m,这样,有助于得到更加均匀的光斑;另一方面,在导光结构的平行于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1的截面上,过渡面203平行于第一反射面201的准直方向时,在导光结构垂直于第一反射面201的准直方向的投影面上,多个第二反射面202连续设置,从而,能够使得经由第一反射面201反射后的多束光线都能够被第二反射面202接收并反射,提高导光结构的出光效率。
5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主透镜10设有收容槽103,收容槽103的内侧壁为入射面101。可以理解的,灯源收容于收容槽103内,灯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入射面101后,投射至出射面102、第一反射面201或者第二反射面202。其中,收容槽103的设置,有助于实现灯源发出的光线的高效分配。
5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入射面101包括折射段1011和过渡段1012,折射段1011和过渡段1012均为收容槽103的内侧壁。折射段1011为平滑曲面,并用于将光线折射至出射面102;过渡段1012连接于折射段1011,且第一反射面201设于过渡段1012的光路上。可以理解的,灯源发出的光线中,大部分光线经过折射段1011,并被折射段1011折射至出射面102,以被出射面102偏转至目标区域m;少部分光线经过过渡段1012,以投射至第一反射面201或者第二反射面202。其中,过渡段1012的单独设置,使得过渡段1012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以减缓灯源发出的光线被过渡段1012干扰的情况,从而有助于简化第一反射面201的结构设计和光路设计,使得第一反射面201能够更好地将光线准直至第二反射面202。
56.基于上述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灯源和导光结构,灯源设于入射面101的一侧。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导光结构与上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结构相同,具体请参阅上一实施例中导光结构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57.需要说明的是,灯源发出的光线中,大部分光线在经过入射面101的折射段1011后投射至出射面102,以被出射面102朝向右下方偏转至目标区域m;少部分光线在经过入射面101的过渡段1012后朝向左下方投射至第一反射面201或第二反射面202,最后被第二反射面202朝向右下方偏转至目标区域m。
5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经过入射面101的大部分光线能够直接被出射面102偏转至目标区域m,少部分朝向第一方向y和第三方向x2之间的光线在第一反射面201的反射作用后,被第二反射面202偏转至目标区域m,这样,减少了经过入射面101的朝向第一方
向y和第三方向x2之间的光线的损失,使得经过入射面101的更多光线能够偏转至目标区域m,从而有助于减少光损失,提高灯具的出光效率。
5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