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条结构及方向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49358发布日期:2022-10-19 00:3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条结构及方向盘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条结构及方向盘。


背景技术:

2.汽车方向盘是控制车辆行驶方向的重要部件,它是驾驶员与车辆交互的最重要的人机接口,在方向盘上设置灯条结构为方向盘增加提醒和警示功能,以帮助驾驶员识别驾驶状态进而提升驾驶安全性。现有灯条结构沿方向盘轮圈周向布置,灯条结构较大,且由于灯条边缘设有卡扣结构以卡合灯条,灯条只有中间区域发光,灯条宽度较小时会导致灯条发光效果变差。目前的灯条结构在灯条下布置led灯以提供光线,一个灯条结构需要采用多颗led灯,功耗大,发热量打,且为避免透过灯条看到内部结构,灯条表面需要特殊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条结构及方向盘,可以沿方向盘轮圈的径向或者与径向成一角度布置,灯条外露面均可发光,发光效果好,灯条结构小。
4.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条结构,包括导光结构和光源;导光结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反射光线以发光,第二端靠近光源,用于传递光源发出的光;
5.导光结构在第一端处的第一导光段包括接触面,和与接触面对应的非接触面;非接触面上设置有反光结构,反光结构用于反射来自光源的光。
6.进一步的,灯条结构还包括灯条,灯条设置在导光结构的第一端,灯条沿第一导光段设置,与第一导光段的接触面接触,灯条用于接收反光结构反射的光并发光。
7.进一步的,灯条结构还包括底板,灯条和导光结构固定在底板上。
8.进一步的,第一导光段与灯条接触的接触面为第一导光段的侧面,灯条的贴合面与第一导光段的接触面接触,贴合面为灯条的侧面。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灯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配合,以固定灯条。
9.进一步的,第一导光段与灯条接触的接触面为第一导光段的顶面,灯条的贴合面与第一导光段的接触面接触,贴合面为灯条的底面。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灯条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三卡接结构配合,以固定灯条。
10.进一步的,底板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置在底板上,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固定第一导光段;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设置在底板上,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固定灯条;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配合,以使第一导光段的接触面和灯条的贴合面呈贴合设置状态。
11.进一步的,底板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所述导光结构的第一端,第二限位部用于限位所述导光结构的第二端。
12.进一步的,灯条结构还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开口,灯条通过开口放置在壳体内。
13.进一步的,壳体边缘设置有固定结构,壳体通过固定结构与底板接合。
14.进一步的,灯条结构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固定在底板上,光源固定在电路板上,
电路板用于控制光源发光。
15.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向盘,方向盘包括上述任一灯条结构。
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结构及方向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7.该灯条结构通过设置导光结构的第二端靠近光源,第一端靠近灯条,第一导光段的接触面与灯条接触,并在非接触面上设置反光结构,通过导光结构传递光线,通过反光结构将光线反射给灯条,使灯条外露面均可发光,灯条宽度较小时也能有良好的发光效果;光源无需布置在灯条可视区下,透过灯条无法看到内部结构,灯条表面不需要特殊处理,且光源数量少,灯条结构的功耗小,发热量小。灯条结构较小,可以沿方向盘轮圈的径向或者与径向成一角度布置,安装简单,方向盘空间占用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第一卡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第一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第二导光段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盖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壳体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
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包括灯条10、导光结构20、光源30和底板40,其中,灯条10和导光结构20固定在底板40上。
30.导光结构20包括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第一端210靠近灯条10,第二端220靠近光源30。导光结构20靠近第一端210的一段为第一导光段 21,第一导光段21沿灯条10设置,与灯条10平行接触。第一导光段21 包括接触面211和非接触面212,接触面211与灯条10接触,非接触面212 与接触面211相对,非接触面212上设置有反光结构213。反光结构213 将第一导光段21中的光线反射到与灯条10接触的接触面211,光线从接触面211进入灯条10,使灯条10发光。反光结构213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导光段21中的光线都被反射到接触面221,增强灯条10的发光效果。可选的,反光结构213可以是含有锯齿状或圆形的微结构。
3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靠近第二端220的另一段为第二导光段22。第二导光段22从第二端220延伸至第一导光段21,第二端 220接收光源30发出的光,光源30发出的光通过第二端220进入导光结构 20后,沿第二导光段22进入第一导光段21。
32.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第一卡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可以是该灯条结构的第一卡接结构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底板4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410,灯条10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结构410 匹配的卡接结构,以将灯条10固定在底板40上。灯条10与第一导光段21 的接触面211接触的一面为贴合面110,该卡接结构可以设置在灯条10除贴合面110和顶面之外的面上。
3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段21与灯条10接触的接触面211 为第一导光段21的侧面,灯条10与第一导光段21接触面211接触的贴合面110为灯条10的侧面。灯条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120,第二卡接结构120与底板40上的第一卡接结构410匹配,固定住灯条10。
34.上述的第一卡接结构410和第二卡接结构120的设置,避开了灯条10 的贴合面110和第一导光段21的接触面211,使得灯条10和第一导光段 21能够充分贴合,第一导光段21中光线经反光结构213反射后能够完全进入灯条10,使灯条10的发光效果良好。
3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段21与灯条10接触的接触面211 为第一导光段21的顶面,灯条10与第一导光段21接触面211接触的贴合面110为灯条10的底面。灯条10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第三卡接结构与底板40上的第一卡接结构410匹配,固定住灯条10。在此实施例中,灯条10的底面为贴合面110,第三卡接结构设置在灯条10的侧面,避开了灯条10的底面,使得灯条10的底面能和第一导光段21的接触面211充分贴合,同时,第一导光段21设置在灯条10的下面,节省了导光结构20的布置空间,使得灯条结构的结构更小。
36.第二卡接结构120和/或第三卡接结构的设置不占用灯条10的顶面,灯条10的顶面均可用于发光,提高了灯条10的发光效果,使得灯条10即使结构较小也能够拥有良好的发光效果。
37.可选的,第一卡接结构410和第二卡接结构120/第三卡接结构可以是匹配的公母卡扣。可选的,第一卡接结构410包括至少一个卡扣,对应的,第二卡接结构120/第三卡接结构也包括至少一个卡扣,并与第一卡接结构 410的卡扣数量一致。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410和第二卡接结构 120/第三卡接结构包括两个卡扣。
38.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结构
示意图,图3可以是该灯条结构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底板40还设置有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以使第一导光段21的接触面211和灯条10的贴合面110呈贴合设置状态。第一固定部421的第三端4211设置在底板40上,第四端4212固定第一导光段21;第二固定422的第五端4221设置在底板40上,第六端4222固定灯条10。可选的,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可以是台阶槽结构。
3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段21与灯条10接触的接触面211 为第一导光段21的侧面,灯条10与第一导光段21接触面211接触的贴合面110为灯条10的侧面。第一固定部421的第三端4211设置在底板40上,第四端4212设置在第一导光条21的非接触面212侧;第二固定部422的第五端4221设置在底板40上,第六端4222设置在灯条10与贴合面110 对应的另一面。第一固定部421与第二固定部422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等于或略小于第一导光段21和灯条10的宽度和,从而将第一导光段21和灯条10固定在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之间。
4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段21与灯条10接触的接触面211 为第一导光段21的顶面,灯条10与第一导光段21接触面211接触的贴合面110为灯条10的底面。第一固定部421的第三端4211设置在底板40上,第四端4212设置在灯条左侧;第二固定部422的第五端4221设置在底板 40上,第六端4222设置在灯条右侧。第一固定部421的第四端4212的高度高于第一导光条21在第一固定部421处的高度,以使第一固定部421对灯条10也能够起到固定作用。可选的,第二固定部422的第五端4221的长度可以等于或略大于灯条10和第一导光段21的宽度差,从而将第一导光段21固定在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之间。
41.可选的,第一固定部421的第三端4211与第一导光段21接触的一面可以是沿第一导光段21的形状设置的斜面,第二固定部422的第五端4221 和灯条10接触的一面可以是沿灯条10的形状设置的斜面,以第一固定部 421和第二固定部422能够更好地固定第一导光段21和灯条10。
42.上述的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的设置,将灯条10和第一导光段21固定在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之间,提高了灯条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同时,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长度、宽度和两者之间距离的设置,使得灯条10和第一导光段21充分接触,灯条10的贴合面110和第一导光段21的接触面211充分贴合,第一导光段21中光线经反光结构213反射后能够完全进入灯条10,使灯条10的发光效果良好。
43.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第一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可以是该灯条结构的第一限位部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底板 40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431,第一限位部431用于限位导光结构20的第一端210。第一限位部431设置在底板40靠近导光结构20第一端210的位置,一端设置在底板40上,另一端与灯条10接触,第一限位部431的长度与导光结构20的宽度相等,第一限位部431与灯条10配合,将导光结构20 的第一端210固定在第一限位部431和灯条10之间。可选的,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部431可以包括上部4311和下部4312,上部4311设置于导光结构20的上方,限制导光结构20向上移动,下部4312设置于导光结构20 的下方,限制导光结构20向下移动。上部4311和下部4312与导光结构20 接触的一面可以是沿导光结构20的形状设置的斜面,以使第一限位部431 能够更好地固定导光结构20的位置。第一限位部431与灯条10配合,将导光结构20的第一端210固定在第一限位部内,上部4311和下部4312的设置贴合导光结构20的走向,使导光结构20在第一限位部431
内更稳定,避免了导光结构20的第一导光段21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了灯条结构发光效果的稳定性。
44.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第二导光段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可以是该灯条结构的第二导光段处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底板4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32,第二限位部432用于限位导光结构20的第二端220。第二限位部432设置在底板40靠近导光结构20第二端220的位置。导光结构20的第二导光段22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部432匹配的第三限位部221。第二限位部432的设置固定住第二导光结构22,提高了导光结构20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灯条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二导光段22固定在第二限位部432内,与光源30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导光段22接收到的来自光源30的光线是稳定的,使得进入灯条10的光线也是稳定的,提高了灯条结构发光效果的稳定性。
45.可选的,第二限位部432可以是卡槽,第三限位部221可以是向外延伸的限位条,第二导光段22卡在第二限位部432内,第三限位部221设置在第二限位部432和第二导光段22卡合处,防止第二导光段22在第二限位部432内滑动。
46.可选的,第二限位部432可以是凹槽,第三限位部221可以是卡槽,第三限位部221与第二限位部432卡合,第二限位部432凹槽的长度可以等于或略大于第三限位部221卡槽的长度,以使第三限位部221牢牢卡合在第二限位部432内。
47.可选的,第二限位部432具有一定高度,该高度可以使导光结构20的第二导光段22卡合在第二限位部432上后,导光结构20的第一导光段21 恰好与灯条10在同一高度,或者,导光结构20的第一导光段21恰好在灯条10的下方并与灯条10接触,从而使第一导光段21的接触面211与灯条 10的贴合面110完全接触贴合,使光线全部进入灯条10,增强灯条10的发光效果。
48.可选的,第二限位部43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限位部,对应的,第三限位部22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限位部,并与第二限位部432的限位部的数量一致。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432和第三限位部221限位部的数量为2个。
49.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 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灯条结构还包括电路板50,电路板50固定在底板 40上,光源30固定在电路板50上。电路板50用于控制光源30发光。可选的,光源30可以是led灯。可选的,电路板50可以连接有线束70,线束70可以与外部电路连接,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电路板50。外部电路通过线束70与电路板50连接,控制电路板50,使光源30按照外部电路的控制发光,通过外部电路的控制,使灯条结构按照需求进行发光。
50.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盖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灯条结构还包括壳体60,壳体60上设有开口610,开口610的大小与灯条10的大小一致,灯条10通过开口610 放置在壳体60内,并通过卡接结构与底板40卡接固定。开口610的设置使灯条结构既可以沿方向盘轮圈周向布置,也可以沿方向盘轮圈的径向或者与径向成一角度布置。
51.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结构的壳体的固定结构的结构图,图8可以是该灯条结构的壳体的固定结构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壳体60的边缘还设置有固定结构620,壳体60通过该固定结构620与底板 40接合,固定在底板40上。可选的,固定结构620可以是台阶槽,与底板 40的边缘接合,或者焊接在底板40上。
52.这样通过设置导光结构20的第二端220靠近光源30,第一端210靠近灯条10,第一导光段21的接触面211与灯条10接触,并在非接触面212 上设置反光结构213,通过导光结构20传递光线,通过反光结构213将光线反射给灯条10,使灯条10外露面均可发光,灯条宽度较小时也能有良好的发光效果;光源30无需布置在灯条10可视区下,透过灯条10无法看到内部结构,灯条10表面不需要特殊处理,且光源30数量少,灯条结构的功耗小,发热量小。灯条结构较小,可以沿方向盘轮圈的径向或者与径向成一角度布置,安装简单,方向盘空间占用小。
5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方向盘,该方向盘至少包括如上所述的灯条结构。
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