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及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6787发布日期:2022-06-18 00:5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装置及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手电筒。


背景技术:

2.目前,照明设备是如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为适应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不同种类的照明灯纷纷推向市场,其中手电筒最为常见。手电筒长时间使用后在灯头处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能及时且有效地导出手电筒内部的热量,将会影响手电筒的使用效率。
3.因此,如何简单又有效地提高手电筒灯头的散热效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手电筒散热效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配置为对目标物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目标物于导电状态下产生热量,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6.灯壳结构,具有供所述目标物容置的安置腔;以及
7.散热结构,位于所述安置腔,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平铺设置于所述安置腔腔底的均热板以及相对所述均热板设置的散热件,所述目标物夹设于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均热板之间,且所述目标物的两侧表面分别抵接所述均热板和所述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的周侧面至少部分抵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壁。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热板的周侧面至少部分抵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壁。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热板的周侧面呈倾斜面设置,所述均热板抵接所述安置腔腔底的板面面积小于所述均热板抵接所述目标物的板面面积。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安置腔的反射器,所述散热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反射器的一端内套于所述透光孔,所述反射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壁。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孔的孔径沿所述目标物指向所述散热件的方向渐增设置,所述反射器的外周侧面与所述透光孔的孔壁适配,并朝所述目标物压紧所述散热件。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背离所述目标物的表面还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透光孔的孔壁。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散热部,所述散热件呈板状设置,所述散热部连接所述散热件的板边缘,且所述散热部的侧表面抵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壁。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壳结构包括灯头以及灯盖,所述灯头开设有所述安置腔且所述灯盖盖合于所述安置腔的开口处。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物包括电路板和元器件,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均热板和所述散热件之间;所述电路板开设有通孔,所述元器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通孔并抵接所
述均热板,所述元器件的另一端经所述透光孔而朝所述安置腔设置。
1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手电筒,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手电筒还包括连接所述灯壳结构的灯筒以及设置于所述灯筒内的电池。
17.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电路板夹设于均热板和散热件之间,从而使电路板和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电路板两侧板面分别向均热板和散热件进行同步传导,而均热板将从电路板和/或元器件所接收到的热量朝安置腔的腔底传导,散热件能够将接收到的热量通过其周侧面向安置腔的腔壁传导,即通过两个方向同步向灯壳结构传导热量,灯壳结构再将接收的热量传导至外部空间,从而提高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18.本技术提供的手电筒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电路板夹设于均热板和散热件之间,从而使电路板和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电路板两侧板面分别向均热板和散热件进行同步传导,而均热板将从电路板和/或元器件所接收到的热量朝安置腔的腔底传导,散热件能够将接收到的热量通过其周侧面向安置腔的腔壁传导,即通过两个方向同步向灯壳结构传导热量,灯壳结构再将接收的热量传导至外部空间,从而提高了手电筒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散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应用图1的散热结构的散热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22.图3是图2的n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应用图4的散热结构的散热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25.图6是图1的散热结构的散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局部图;
27.图8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图8的散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9.图10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手电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1.100、散热装置;
ꢀꢀꢀꢀ
10、灯壳结构;
ꢀꢀꢀꢀꢀꢀꢀ
11、灯头;
32.12、灯盖;
ꢀꢀꢀꢀꢀꢀꢀꢀꢀ
20、散热结构;
ꢀꢀꢀꢀꢀꢀꢀ
21、散热件;
33.22、均热板;
ꢀꢀꢀꢀꢀꢀꢀ
23、反射器;
ꢀꢀꢀꢀꢀꢀꢀꢀꢀ
24、散热部;
34.30、发光结构;
ꢀꢀꢀꢀꢀ
31、灯珠;
ꢀꢀꢀꢀꢀꢀꢀꢀꢀꢀꢀ
32、电路板;
35.40、灯筒;
ꢀꢀꢀꢀꢀꢀꢀꢀꢀ
41、开关;
ꢀꢀꢀꢀꢀꢀꢀꢀꢀꢀꢀ
50、螺纹孔;
36.51、螺丝;
ꢀꢀꢀꢀꢀꢀꢀꢀꢀ
121、安置腔;
ꢀꢀꢀꢀꢀꢀꢀꢀ
211、散热槽;
37.212、透光孔;
ꢀꢀꢀꢀꢀꢀ
321、通孔;
ꢀꢀꢀꢀꢀꢀꢀꢀꢀꢀ
200、手电筒;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9.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100,配置为对目标物进行散热,其中,目标物于导电状态下产生热量。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目标物为发光结构30,其它实施例中,目标物也可以为控制结构或处理器结构。发光结构30包括电路板32以及设置于电路板32上的灯珠31。电路板32向灯珠31提供电能,且灯珠31和电路板32在导电状态下均同时产生热量。
41.请参阅图1至图3,散热装置100包括灯壳结构10和散热结构20。灯壳结构10具有供发光结构30容置的安置腔121。可选地,灯壳结构10由塑胶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散热结构20位于安置腔121内。散热结构20包括平铺设置于安置腔121腔底的均热板22以及相对均热板22设置的散热件21,发光结构30夹设于散热件21和均热板22之间。可选地,发光结构30的两侧表面分别抵接均热板22和散热件21。散热件21的周侧面至少部分抵接安置腔121的腔壁。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2的两侧板面分别抵接均热板22和散热件21,电路板32产生的热量通过其两侧板面分别向均热板22和散热件21传导,而灯珠31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电路板32传导至均热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灯珠31产生的热量部分经电路板32传导至均热板22,另一部分可以由灯珠31直接传导至均热板22。可选地,均热板22能够将接收到的热量朝安置腔121的腔底传导,散热件21能够将接收到的热量通过其周侧面向安置腔121的腔壁传导。
42.请参阅图1至图3,通过将电路板32夹设于均热板22和散热件21之间,从而使电路板32和灯珠31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电路板32两侧板面分别向均热板22和散热件21进行同步传导,而均热板22将从电路板32和/或灯珠31所接收到的热量朝安置腔121的腔底传导,散热件21能够将接收到的热量通过其周侧面向安置腔121的腔壁传导,即通过两个方向同步向灯壳结构10传导热量,灯壳结构10再将接收的热量传导至外部空间,从而提高了散热装置100的散热效率。
43.可选地,电路板32上设有导线孔,导线孔用于固定电路板32上的电线。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21的周侧面的形状与安置腔121的形状适配,即散热件21的周侧面全部抵接安置腔121的腔壁,从而提高了散热件21与灯壳结构1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45.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均热板22的周侧面至少部分抵接安置腔121的腔壁。均热板22通过其板面和周侧面同时向灯壳结构10传导热量,从而提高其与灯壳结构
10的接触面积。
46.可选地,均热板22的周侧面的形状与安置腔121的形状适配,从而使均热板22的周侧面全部抵接安置腔121的腔壁。
47.请参阅图1至图3,可选地,散热件21和均热板22均由金属铜制成。金属铜具有优良的热传导性,且还具有资源丰富的特点。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均热板22的周侧面呈倾斜面设置,均热板22抵接安置腔121腔底的板面面积小于均热板22抵接发光结构30的板面面积。
49.可选地,均热板22垂直其板面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且梯形的短底边抵接安置腔121的腔底。
50.请参阅图4至图6,可选地,均热板22呈倾斜平面设置的周侧面,不但可以提高均热板22与安置腔121腔壁的接触面积,而且还可以提高均热板22与安置腔121腔壁连接的稳固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结构20还包括位于安置腔121的反射器23,散热件2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透光孔212,反射器23的一端内套于透光孔212,反射器23的另一端连接安置腔121的腔壁。
52.可选地,灯珠31部分收容于透光孔212,并朝反射器23投射光线。
53.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物包括电路板(32)和元器件,电路板32位于均热板22和散热件21之间;电路板32开设有通孔321,元器件的一端收容于通孔321并抵接均热板22,元器件的另一端经透光孔212而朝安置腔12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元器件可以是灯珠、显示芯片、传感器芯片或其它在导电状态下发热的电子器件。本实施例中,元器件为灯珠31,且灯珠31为led灯珠。
54.请参阅图1及图3,可选地,电路板32上设有的通孔321,其大小与灯珠31大小相同。灯珠31的一端嵌入电路板32通孔321,并穿过电路板32向下抵接均热板22,实现灯珠31与均热板22的直接接触,从而灯珠31在导电状态下能直接向均热板22传导热量。
55.请参阅图6,可选地,反射器23底部设有透光孔212,透光孔212用于穿设灯珠31,反射器23底部经透光孔212而抵接电路板32,反射器23外侧壁抵接透光孔212的孔壁。灯珠31、电路板32、散热件21、反射器23及均热板22相互抵接,形成稳定的结构。
56.请参阅图4及图6,灯珠31的一端经通孔321而抵接均热板22,灯珠31的另一端经透光孔212而收容于反射器23,并朝反射器23内投射光线,反射器23将光线聚焦并朝外反射。
57.在使用时,灯珠31产生的部分热量向下直接传递到均热板22上,向外经电路板32传导到散热件21上,均热板22和散热件21侧边分别抵接灯头11,从而将热量传递到灯头11的外部,实现散热功能。
58.请参阅图4及图6,可以理解的是,安置腔121的腔底间隔开设有四个螺纹孔50。散热件21、电路板32以及均热板22对应各螺纹孔50的位置也均开设有螺纹孔50,通过螺丝51将散热件21、电路板32、均热板22以及灯头11锁定在一起。
59.一方面散热件21与均热板22能够高效对灯珠31和电路板32的热量进行散热,能将热量对外进行传导到灯壳结构10上进行散热处理,整体散热效率更好;另一方面散热装置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紧凑,稳定性更好。
60.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孔212的孔径沿发光结构30指向散热件21的方
向渐增设置,反射器23的外周侧面与透光孔212的孔壁适配,并朝发光结构30压紧散热件21。
61.可选地,反射器23朝均热板22压紧散热件21,从而使结构更加紧凑,稳定性好,也有利于热量的传导。
62.请参阅图6,可选地,透光孔212的孔壁倾斜设置,即透光孔212的孔壁贴合反射器23的外侧壁设置,从而增大其与反射器23的接触面积。
63.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21背离发光结构30的表面还开设有散热槽211,散热槽211的一端延伸至透光孔212的孔壁。
64.请参阅图6,可选地,散热槽211一方面可以减轻散热件21的重量,另一方面散热槽211还能够增大散热件21的散热面积,继而提高整体散热效率。
65.可选地,散热槽211间隔开设有多个,从而可以使散热件21的散热面积增加40%,同时使散热件21的重量减轻22%。
66.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结构20还包括散热部24,散热件21呈板状设置,散热部24连接散热件21的板边缘,且散热部24的侧表面抵接安置腔121的腔壁。
67.可选地,散热件21的厚度范围为10~20mm。
68.请参阅图4及图6,可选地,散热部24的一端连接散热件21,而散热部24的另一端朝反射器23与安置腔121的腔壁之间的空隙延伸,从而提高散热面积。
69.请参阅图4及图6,可选地,散热部24的相对设置的两侧表面,分别抵接安置腔121的腔壁和反射器23,不但紧固了散热件21与其它结构件的连接,而且还增大散热件21与灯壳结构10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热速率,加大散热效率。
70.可选地,散热部24与散热件21一体成形。
71.请参阅图4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24沿散热件2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两相邻设置的散热部24之间开设有螺纹孔50。
72.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灯壳结构10包括灯头11以及灯盖12,灯头11开设有安置腔121且灯盖12盖合于安置腔121的开口处。
73.可选地,灯盖12通过螺纹结构而可拆卸地连接灯头11。
74.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手电筒200,该手电筒200包括散热装置100,该散热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手电筒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5.可选地,本技术提供的手电筒200包括散热装置100,通过将电路板32夹设于均热板22和散热件21之间,从而使电路板32和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其两侧板面分别向均热板22和散热件21进行同步传导,而均热板22能够将从电路板32和/或元器件接收到的热量朝安置腔121的腔底传导,散热件21能够将接收到的热量通过其周侧面向安置腔121的腔壁传导,即通过两个方向同步向灯壳结构10传导热量,灯壳结构10再将接收的热量传导至外部空间,从而提高了手电筒200的散热效率。
76.可选地,元器件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2并从电路板32接收电能,本实施例中,元器件为led灯珠。
77.在一些实施例中,手电筒200还包括连接灯壳结构10的灯筒40以及设置于灯筒40
内的电池。
78.可选地,灯筒40连接灯头11并容置有电池。可选地,灯筒40和灯头11之间也可以通过螺丝51和螺纹孔50的配合而可拆卸地连接,或灯头11和灯筒40一体成形。
79.请参阅图10,可选地,灯筒40上设置有控制灯珠31点亮或熄灭的开关41。
8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