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罩安装结构及多面罩灯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90276发布日期:2022-04-16 11:1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多面罩安装结构及多面罩灯安装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汽车车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面罩安装结构及多面罩灯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车灯行业的飞速前进,灯具的外观在汽车及汽车车灯领域越来越被重视,复杂的面罩造型层出不穷,传统行业的设计已渐渐难以满足苛刻的造型要求。目前汽车照明灯具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造型式异形图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单个异形灯罩普遍存在不易加工成型的问题。
3.专利文献cn 110701564 a公开了一种汽车异形发光灯具结构,包括灯壳底座和设在灯壳底座上的罩壳,所述灯壳底座和罩壳配合形成灯腔,灯腔内设有在led光源结构,所述led光源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光源导光板和led光源,所述罩壳上设有用于灯具发出灯光的车灯面罩。该方案仍采用单个灯罩设计,为了避免异形面罩加工困难的问题,该方案加大了面罩成型的区域,使整个面罩的外形规则化;同时为了匹配加大后的面罩,该方案也加大了灯壳的区域。而加大的面罩和灯壳不仅需要更多的原材料,而且使其成型的模具尺寸也要相应加大,无形中增加整个灯具的成本。同时,该方案加大了面罩和灯壳的尺寸,占用了更大的车身空间,不利于车身的精密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面罩安装结构及多面罩灯安装方法。
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面罩安装结构,包括壳体与多个面罩;所述壳体包括多个尾座,所述尾座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面罩侧壁设置有卡筋结构,所述卡筋结构安装在所述凹槽结构内,所述面罩与尾座一一对应,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凹槽结构、所述卡筋结构分别沿所述尾座、面罩延伸成环形;
6.不同面罩相邻凹槽结构具有重合相交区域;顶部尾座的凹槽结构环形顶部宽度与顶部面罩所具有的卡筋结构厚度相匹配;底部尾座的凹槽结构环形底部宽度与底部面罩所具有的卡筋结构厚度相匹配;重合相交区域凹槽的宽度与相邻面罩所具有的相邻卡筋结构厚度之和相匹配。
7.优选的,还包括定位筋组,所述凹槽结构的环形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筋组,所述定位筋组包括第一定位筋与第二定位筋,所述第一定位筋与第二定位筋均包括定位平面以及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定位筋与第二定位筋均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内,且沿所述凹槽结构对称布置,所述定位筋组与所述尾座一体连接,所述定位平面与所述凹槽结构底部平面相互垂直,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定位平面连接;
8.所述第一定位筋与第二定位筋之间具有第一距离h;
9.顶部尾座上凹槽结构环形顶端的定位筋组的h、底部尾座上凹槽结构环形底端的
定位筋组的h分别与顶部面罩所具有的卡筋结构厚度、底部面罩所具有的卡筋结构厚度相匹配;
10.重合相交区域中定位筋组的h与相邻面罩所具有的相邻卡筋结构厚度之和相匹配。
11.优选的,所述面罩上的卡筋结构通过粘结剂安装在所述尾座上的凹槽结构中。
12.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在外界设备上。
13.优选的,壳体上还设置有加强筋,通过加强筋将多个尾座分别具有的凹槽结构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外界设备为汽车,所述汽车上有第一车身外端面、第二车身外端面、第三车身外端面;所述汽车上还设置有供第一车身外端面、第二车身外端面、第三车身外端面安装的螺栓孔;
15.所述面罩的数量为3个,分别为上面罩、中面罩、下面罩,上面罩、中面罩、下面罩的侧壁分别包括上卡筋结构、中卡筋结构、下卡筋结构;所述尾座的数量为 3个,分别为上尾座、中尾座、下尾座;上面罩、中面罩、下面罩分别与上尾座、中尾座、下尾座相对应。所述上尾座、中尾座、下尾座分别包括上胶槽、中胶槽以及下胶槽;上胶槽与中胶槽重合相交区域为第一重合相交区域,中胶槽与下胶槽重合相交区域为第二重合相交区域;
16.上面罩和第一车身外端面的间隙为g1;中面罩和第二车身外端面的间隙为g2;下面罩和第三车身外端面的间隙为g3。
17.优选的,所述重合相交区域还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在重合相交区域凹槽结构末端,凹陷部的宽度正好等于安装在对应重合相交区域内两个相邻面罩所具有的卡筋结构厚度之和,所述两个相邻面罩的两个相邻卡筋结构卡入凹陷部内。
18.优选的,所述凹陷部分别为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重合相交区域与第二重合相交区域的凹槽结构末端,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宽度正好等于上卡筋结构厚度与中卡筋结构301厚度之和,所述上卡筋结构环形底部与中卡筋结构环形顶部卡入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宽度正好等于中卡筋结构301厚度、下卡筋结构401厚度之和,所述中卡筋结构环形底部与下卡筋结构环形顶部卡入所述第二凹陷部;
19.上面罩的外尺寸要满足如下要求:第一车身外端面底部与第二车身外端面底部的高度差减去g1要求尺寸等于上面罩的高度,所述中面罩的外尺寸要满足如下要求:第二车身外端面底部与第三车身外端面底部的高度差减去g2要求尺寸等于中面罩的高度。
2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面罩灯安装方法,采用所述的多面罩安装结构,还包括如下步骤:
21.s1:在车身上,根据车上原有的螺栓孔安装壳体,并在壳体上分别安装上面罩、中面罩以及下面罩;
22.s2:在车身上,根据车上原有的另外的螺栓孔安装第一车身外端面、第二车身外端面、第三车身外端面;
23.s3:测量g1实际尺寸,按照g1要求尺寸调整壳体制作模具中,上胶槽的环形顶端上第二定位筋中的定位平面的高度,使g1实际尺寸满足g1要求尺寸;
24.测量g2实际尺寸,按照g2要求尺寸调整壳体制作模具中,中胶槽的环形顶端上第二定位筋中的定位平面的高度,使g2实际尺寸满足g2要求尺寸;
25.测量g3实际尺寸,按照g3要求尺寸调整壳体制作模具中,下胶槽的环形顶端上第二定位筋中的定位平面的高度,使g3实际尺寸满足g3要求尺寸;
26.s4:利用调整后的壳体制作模具生产新壳体,使新壳体中的g1、g2以及g3实际尺寸分别满足g1、g2以及g3要求尺寸。
2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面罩灯安装方法,采用所述的多面罩安装结构,还包括如下步骤:
28.s1:在车身上,根据车上原有的螺栓孔安装壳体,并在壳体上分别安装上面罩、中面罩以及下面罩;
29.s2:在车身上,根据车上原有的另外的螺栓孔安装第一车身外端面、第二车身外端面、第三车身外端面;
30.s3:测量g1实际尺寸,按照g1要求尺寸调整壳体制作模具中,上胶槽的环形顶端上第二定位筋中的定位平面的高度,使g1实际尺寸满足g1要求尺寸;
31.s4:利用调整后的壳体制作模具生产新壳体,使新壳体中的g1实际尺寸满足g1 要求尺寸;
32.s5:由s4的中g1的测量值能够推断g2、g3的实际尺寸也满足g2、g3的要求尺寸,自此完成测量尺寸与更新壳体制作模具任务。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4.1、本发明将单个异形灯罩设计成多个面罩拼接而成,避免了单个异形灯罩加工成型困难的问题。
35.2、本发明不同面罩相邻凹槽结构具有重合相交区域的设计,使涂胶路径简单化,降低了涂胶工艺难度,也使涂胶过程更容易控制。
36.3、本发明多个面罩安装的同一个壳体上,在调整不同面罩的位置时都以同一个壳体为基准,调整后面罩的相互位置唯一,进而保证面罩和车身之间的间隙稳定,进而保证良好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3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示意图;
40.图3为图2中a-a处剖视示意图;
41.图4为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图3中c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壳体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定位筋组的h示意图;
45.图8为上面罩结构示意图;
46.图9为中面罩结构示意图;
47.图10为下面罩结构示意图;
48.图11为实施例4中第二重合相交区域示意图。
49.图中示出:
50.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52.实施例1:实施例1为本发明的基础实施例。
5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面罩安装结构,如图1-图10所示,包括壳体1与多个面罩20;所述壳体1包括多个尾座10,所述尾座设置有凹槽结构30;所述面罩20 侧壁设置有卡筋结构40,所述卡筋结构40安装在所述凹槽结构30内,所述面罩20 与尾座10一一对应,所述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凹槽结构30、所述卡筋结构40分别沿所述尾座10、面罩20延伸成环形。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面罩20上的卡筋结构40通过粘结剂安装在所述尾座10上的凹槽结构30中,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胶水5,此时所述卡筋结构40为胶筋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为胶槽结构。通过粘结剂安装的具体原理为:面罩20和壳体1都有对应的仿形夹具,壳体1的仿形夹具用于固定壳体1,面罩20的仿形夹具用于抓住面罩20并沿着特定方向将面罩20
压入壳体1的胶槽内。通过粘结剂安装的具体过程是:首先,工人将壳体1放置在壳体1仿形夹具上固定,然后,工人将面罩20放置在面罩20仿形夹具上夹紧,使用涂胶机器人将胶匀速涂在壳体1的胶槽内,随后,利用面罩20的仿形夹具将面罩20的胶筋压入壳体1的胶槽,最后,等待胶固化后将面罩20和壳体1粘和在一起。所述壳体1由模具制成。
54.不同面罩相邻凹槽结构30具有重合相交区域50;
55.如图1与图6所示,顶部尾座10的凹槽结构30环形顶部宽度与顶部面罩20所具有的卡筋结构40厚度相匹配;底部尾座10的凹槽结构30环形底部宽度与底部面罩20所具有的卡筋结构40厚度相匹配;重合相交区域凹槽的宽度与相邻面罩20 所具有的卡筋结构40厚度之和相匹配,所述相匹配是指对应面罩所具有的卡筋结构40厚度与粘结剂厚度之和等于对应凹槽结构30宽度。所述多面罩安装结构还包括定位筋组,所述凹槽结构30的环形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筋组,所述定位筋组包括第一定位筋107与第二定位筋104,所述第一定位筋107与第二定位筋104 均包括定位平面1042以及导向斜面1041;所述第一定位筋107与第二定位筋104 均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30内,且沿所述凹槽结构30对称布置,所述定位筋组与所述尾座10一体连接,所述定位平面1042与所述凹槽结构30底部平面相互垂直,所述导向斜面1041与所述定位平面1042连接;
56.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定位筋107与第二定位筋104之间具有第一距离h;
57.顶部尾座10上凹槽结构30环形顶端的定位筋组的h、底部尾座10上凹槽结构 30环形底端的定位筋组的h分别与顶部面罩20所具有的卡筋结构40厚度、底部面罩20所具有的卡筋结构40厚度相匹配;重合相交区域50中定位筋组的h与相邻面罩20所具有的相邻卡筋结构40厚度之和相匹配。所述相匹配是指对应面罩所具有的卡筋结构40厚度与粘结剂厚度之和等于对应所述第一定位筋107与第二定位筋104之间的距离h。第一定位筋107与第二定位筋104之间的粘结剂厚度小于凹槽结构30其他部分的粘结剂厚度。
58.如图3、图6所示,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结构105及加强筋106,所述安装结构105用于将所述壳体1固定在外界设备上。所述加强筋106将多个尾座10分别具有的凹槽结构30连接,使多个凹槽相对位置牢固,减小变形,进而提升灯具的尺寸精度,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外界设备为汽车,所述汽车上有第一车身外端面 61、第二车身外端面62、第三车身外端面63;所述汽车上还设置有供第一车身外端面61、第二车身外端面62、第三车身外端面63安装的螺栓孔。
59.实施例2:实施例2为实施例1的一个优选例。
60.如图1-图3、图8-图10所示,所述面罩的数量为3个,分别为上面罩2、中面罩3、下面罩4,上面罩2、中面罩3、下面罩4的侧壁分别包括上卡筋结构201、中卡筋结构301、下卡筋结构401;所述尾座的数量为3个,分别为上尾座100、中尾座200、下尾座300。上面罩2、中面罩3、下面罩4分别与上尾座100、中尾座 200、下尾座300相对应。所述上尾座100、中尾座200、下尾座300分别包括上胶槽101、中胶槽102以及下胶槽103。上胶槽101、中胶槽102以及下胶槽103分别沿上尾座100、中尾座200、下尾座300延伸成环形。如图3所示,上胶槽101与中胶槽102重合相交区域为第一重合相交区域51,中胶槽102与下胶槽103重合相交区域为第二重合相交区域52。
61.所述上卡筋结构201和上胶槽101通过粘结剂冷却凝固后固定在一起。具体地,所述上卡筋结构201的环形顶部和上胶槽101的环形顶部通过粘结剂冷却凝固后固定在一起。
上卡筋结构201的环形底部与第一重合相交区域51通过粘结剂冷却凝固后固定在一起,因此能够让上面罩2安装固定在壳体1上,具体地,上卡筋结构 201的环形底部与上胶槽101的环形底部通过粘结剂冷却凝固后固定在一起,因此能够让上面罩2安装固定在上尾座100上。
62.同理,所述中胶筋301和中胶槽102通过粘结剂冷却凝固后固定在一起,因此能够让中面罩3安装固定在壳体1上;具体地,中胶筋301环形顶部与第一重合相交区域51通过粘结剂固定,中胶筋301环形底部与第二重合相交区域52通过粘结剂固定。因此能够让中面罩3安装固定在中尾座200上。
63.同理,所述下胶筋401和下胶槽103通过粘结剂冷却凝固后固定在一起,因此能够让中面罩3安装固定在壳体1上;具体地,下胶筋401环形顶部与第二重合相交区域52通过粘结剂固定,下胶筋401环形底部与下胶槽103环形底部通过粘结剂固定。因此能够让中面罩3安装固定在下尾座300上。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所述面罩数据数量不限于3个,所述壳体1可以增加和减少胶槽数量,进而能够安装固定不同数量的面罩。
64.第一重合相交区域51的凹槽宽度与上卡筋结构201、中卡筋结构301厚度之和相匹配,因此第一重合相交区域51的凹槽能够同时容下所述上卡筋结构201与中卡筋结构301。第二重合相交区域52的凹槽宽度与中卡筋结构301、下卡筋结构401 厚度之和相匹配,因此第二重合相交区域52的凹槽能够同时容下所述中胶筋301和下胶筋401。所述壳体1有安装结构105,壳体1通过安装结构105固定在车身上,进而实现不同面罩2/3/4通过壳体1和车身安装固定;所述相匹配是指对应面罩所具有的卡筋结构厚度与粘结剂厚度之和等于对应凹槽结构宽度。
65.如图4、图5、图6所示,壳体1的上胶槽101上设置有4个定位筋组,所述4 个定位筋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胶槽101环形方向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所述上胶槽101中第一定位筋107与第二定位筋104所具有的导向斜面1041在上面罩2的上胶筋201压入壳体1的上胶槽101末端时起到导向作用,使上胶筋201处于上胶槽101的中间位置,所述使上胶筋201压入上胶槽101后和定位平面1042通过粘结剂相贴合。
66.壳体1的中胶槽102上设置有多个定位筋组,所述定位筋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中胶槽102环形方向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所述中胶槽102中的第一定位筋 107与第二定位筋104所具有的导向斜面1041在中面罩3的中胶筋301压入壳体1 的中胶槽102末端时起到导向作用,使中胶筋301处于中胶槽102的中间位置,所述中胶筋301压入中胶槽102后和定位平面1042通过粘结剂相贴合。
67.壳体1的下胶槽103上设置有多个定位筋组,所述定位筋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中胶槽102环形方向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所述下胶槽103中第一定位筋107 与第二定位筋104所具有的导向斜面1041在下面罩4的下胶筋401压入壳体1的下胶槽103末端时起到导向作用,使下胶筋401处于下胶槽103的中间位置,所述下胶筋401压入下胶槽103后和定位平面1042通过粘结剂相贴合。
68.其中,所述上胶槽101环形底部的定位筋组与中胶槽102环形顶部的定位筋组有重合部分,所述中胶槽102环形底部的定位筋组与下胶槽103环形顶部的定位筋组有重合部分。
69.上胶槽101环形顶端的定位筋组的h与上卡筋结构201厚度相匹配;第一重合相交
区域51中定位筋组的h与上卡筋结构201、中卡筋结构301厚度之和相匹配。第二重合相交区域52中定位筋组的h与中卡筋结构301、下卡筋结构401厚度之和相匹配。下胶槽103环形顶端的定位筋组的h与下卡筋结构401厚度相匹配;所述相匹配是指对应面罩所具有的卡筋结构厚度与粘结剂厚度之和等于对应所述第一定位筋107与第二定位筋104之间的距离h。
70.在本优选例中,通过加高或降低上尾座100中第二定位筋104的定位平面1042,能够限制上面罩2的上胶筋201的位置,进而来控制上面罩2的位置,进而能够精确控制上面罩2和第一车身外端面61的间隙g1,使灯具装配到车身后有更好的外观。通过加高或降低中尾座200中第二定位筋104的定位平面1042,能够限制中面罩3的中胶筋301的位置,进而来控制中面罩3的位置,进而能够精确控制中面罩 3和第二车身外端面62的间隙g2,使灯具装配到车身后有更好的外观;通过加高或降低下尾座300中第二定位筋104的定位平面1042,能够限制下面罩4的下胶筋 401的位置,进而来控制下面罩4的位置,进而能够精确控制下面罩4和第三车身外端面63的间隙和面差g3;综上,通过调节不同胶槽101/102/103的定位筋104 的定位平面1042特征的高度,可以单独控制不同面罩2/3/4的位置,进而精确控制灯具和车身的间隙达到最好的外观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车身外端面61、第二车身外端面62、第三车身外端面63均为固定位置。
71.在此优选例中,一种多面罩灯安装方法包括:
72.s1:在车身上,根据车上原有的螺栓孔安装壳体1,并在壳体1上分别安装上面罩2、中面罩3以及下面罩4。
73.s2:在车身上,根据车上原有的另外的螺栓孔安装第一车身外端面61、第二车身外端面62、第三车身外端面63。
74.s3:测量g1实际尺寸,按照g1要求尺寸调整壳体制作模具中,上尾座100中的定位平面1042的高度,使g1实际尺寸满足g1要求尺寸;
75.测量g2实际尺寸,按照g2要求尺寸调整壳体制作模具中,中尾座200中的定位平面1042的高度,使g2实际尺寸满足g2要求尺寸;
76.测量g3实际尺寸,按照g3要求尺寸调整壳体制作模具中,下尾座300中的定位平面1042的高度,使g3实际尺寸满足g3要求尺寸。
77.s4:利用调整后的壳体制作模具生产新壳体,使新壳体中的g1、g2以及g3实际尺寸分别满足g1、g2以及g3要求尺寸。
78.所述面罩的造型不限于本发明图示样式,面罩造型可以灵活变动,进而能够满足客户更苛刻的造型要求。
79.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将单个异形灯罩拆解成多个面罩的做法,但是不同灯具的匹配很难控制,不仅影响外观,同时间隙面差管控难,更额外增加了壳体的数量和安装部件,增加灯具成本。在现有技术中,一个面罩需要一个壳体,如本发明所述三个面罩就需要对应三个不同的壳体,每个壳体需要对应的涂胶夹具,那么三个壳体就需要三个不同的涂胶夹具,而且需要工人通过三次操作将不同的壳体放置在夹具上,涂胶机器人也需要间断性地三次涂胶。现有技术中,一个面罩需要一个壳体,如本发明所述三个面罩就需要对应三个不同的壳体,在进行间隙的调整时,需要调整对应壳体胶槽内的定位平面特征,但三个壳体分别固定在车身上,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由于壳体在安装到车身的过程中有不可控的工艺公差,导致壳体安装后相互之间产生不同的位置差异,进而导致面罩相互之间产生不同的位
置差异,进而导致面罩和车身之间产生不同的间隙,进而导致不良的外观效果。
80.本发明只需要一个壳体来满足多个面罩的安装,对应的涂胶工装只需要一个,也只需要工人一次操作将壳体放置在夹具上,对应的涂胶机器人也只需要一次有序的涂胶,既节省了涂胶工装的成本,也节省了工人和涂胶机器人的操作时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面罩安装结构,从而实现同时安装多个面罩的功能。壳体1有上胶槽101、中胶槽102和下胶槽103三个不同的环形胶槽,每个环形胶槽单独涂胶,单次涂胶行程短且顺滑,能够更好的控制胶量,防止溢胶或少胶,同时简化涂胶工艺,提升涂胶后的密封性能,提升涂胶后的外观质量。除此以外本发明的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面罩安装的同一个壳体上,在调整不同面罩的位置时都以同一个壳体为基准,调整后面罩的相互位置唯一,进而保证面罩和车身之间的间隙稳定,进而保证良好的外观效果。
81.本发明提供的多面罩安装结构,将单个异形灯罩设计成多个面罩拼接而成,避免了单个异形灯罩加工成型困难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多面罩拼接工艺,既能满足苛刻造型的需要,又不需要增加壳体和安装部件数量,成本上节省很多;其次,多个面罩安装在同一壳体上,使不同面罩具有同一个定位参考,使面罩间的相对位置更容易管控;而且,不同面罩通过同一壳体固定在车身上,和车身之间的定位安装系统一样,进而能够更精确的管控面罩和车身的间隙面差。
82.本发明通过采用壳体1的相交胶槽结构,使同一壳体具有多个涂胶系统,即涂胶工艺只一次有序的涂胶,从而可以实现多面罩的安装,并且使复杂的涂胶路径简单化,进而降低涂胶工艺难度,也使涂胶过程更容易控制。进一步地,将苛刻的面罩造型拆分为多个面罩安装在同一壳体上,相对于传统设计的一个面罩对应一个壳体,既能满足造型要求,又避免了增加壳体的成本。除此以外,本发明还通过采用壳体 1胶槽内的定位筋104,能够实现对不同面罩位置的单独控制,从而更好的管控面罩和车身的间隙面差。
83.实施例3:实施例3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化例。所述重合相交区域50还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在重合相交区域50凹槽结构末端,凹陷部的宽度正好等于安装在对应重合相交区域50内两个相邻面罩20所具有的卡筋结构40厚度之和,所述两个相邻面罩20的两个相邻卡筋结构40卡入凹陷部内。此时所述两个相邻卡筋结构40相抵接触。
84.实施例4:实施例4为实施例2的一个变化例,也为实施例3的优选例。
85.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重合相交区域51与第二重合相交区域52还设置有凹陷部,分别为第一凹陷部71与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71与第二凹陷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重合相交区域51与第二重合相交区域52的凹槽结构末端。所述第一凹陷部71的宽度正好等于上卡筋结构201厚度与中卡筋结构301厚度之和,所述上卡筋结构201环形底部与中卡筋结构301环形顶部卡入所述第一凹陷部71;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宽度正好等于中卡筋结构301、下卡筋结构401厚度之和,所述中卡筋结构301环形底部与下卡筋结构401环形顶部卡入所述第二凹陷部。此时上面罩 2底部与中面罩3顶部相抵接触;中面罩3底部与下面罩4顶部相抵接触。在此优选例中,所述上面罩2的外尺寸要满足如下要求:第一车身外端面61底部与第二车身外端面62底部的高度差减去g1要求尺寸等于上面罩2的高度。所述中面罩3的外尺寸要满足如下要求:第二车身外端面62底部与第三车身外端面63底部的高度差减去g2要求尺寸等于中面罩3的高度。
86.在此优选例中,一种多面罩灯安装方法包括::
87.s1:在车身上,根据车上原有的螺栓孔安装壳体1,并在壳体1上分别安装上面罩2、中面罩3以及下面罩4。
88.s2:在车身上,根据车上原有的另外的螺栓孔安装第一车身外端面61、第二车身外端面62、第三车身外端面63。
89.s3:测量g1实际尺寸,按照g1要求尺寸调整壳体制作模具中,上尾座100中的定位平面1042的高度,使g1实际尺寸满足g1要求尺寸。
90.s4:利用调整后的壳体制作模具生产新壳体,使新壳体中的g1实际尺寸满足g1 要求尺寸。
91.s5:由s4的中g1的测量值能够推断g2、g3的实际尺寸也满足g2、g3的要求尺寸,自此完成测量尺寸与更新壳体制作模具任务。
92.由于上面罩2底部与中面罩3顶部相抵接触,中面罩3底部与下面罩4顶部相抵接触,上面罩2、中面罩3、下面罩4的长度已固定,此时上尾座100中的定位平面1042高度改变,会同时使g1、g2、g3的尺寸改变,实现只调节上尾座100中的定位平面1042的一处的高度,便可达到使g2、g3的尺寸同时调节的目的。
9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94.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