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前照灯和用于运行机动车前照灯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47166发布日期:2022-08-17 00:1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包括
‑ꢀ
壳体,在其中布置有至少一个主光源;
‑ꢀ
至少一个另外的发光器件;
‑ꢀ
至少一个用于冷却所述另外的发光器件的散热体;
‑ꢀ
至少部分透明的外灯玻璃,其朝向所述机动车前照灯的外部周围环境封闭所述壳体且具有面对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内侧和面对所述外部周围环境的外侧;
‑ꢀ
至少一个附加壳体,其布置在所述外灯玻璃的外侧之前,
‑ꢀ
其中,在所述附加壳体中或在其处布置有导光元件,其至少部分填满所述附加壳体的内部空间且其构造用于导引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发光器件被耦合的光束,
‑ꢀ
其中,所述附加壳体与所述机动车前照灯的壳体和/或外灯玻璃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可无损松脱地相连接。
2.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机动车前照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3.由de 10 2015 204 303 a1已知一种带有开头时提到特征的机动车前照灯。具体地在该文献中描述了一种带有附加壳体的机动车前照灯,该附加壳体具有光导体、关联于光导体的发光器件以及用于冷却发光器件的散热体(kuehlkoerper)。通过发光器件与光导体一起可实现不同的灯光功能(或称为光功能,即lichtfunktion),例如日间行车灯或转向指示灯(fahrtrichtungsanzeiger)的灯光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在其中可创造对于提高的功能性而言的基本前提条件。
5.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合适的用于运行这样的机动车前照灯的方法。
6.上述目的通过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前照灯和通过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来实现。机动车前照灯的有利的构造方案可根据本发明得悉。
7.本发明首先从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出发,该机动车前照灯包括如下:
‑ꢀ
壳体,在其中布置有至少一个主光源;
‑ꢀ
至少一个另外的发光器件;
‑ꢀ
至少一个用于冷却至少一个另外的发光器件的散热体;
‑ꢀ
至少部分透明的外灯玻璃(aussenlichtscheibe),其朝向机动车前照灯的外部周围环境封闭壳体且具有面对壳体的内部的内侧和面对外部周围环境的外侧;
‑ꢀ
至少一个附加壳体(vorsatzgehaeuse),其布置在外灯玻璃的外侧之前,
‑ꢀ
其中,在附加壳体中或在其处布置有导光元件,其至少部分填满附加壳体的内部空间且其构造用于导引借助于至少一个另外的发光器件被耦合的光束(其中光导引被理
解为光束在充分利用全反射定律的情形下的传输),
‑ꢀ
其中,附加壳体与机动车前照灯的壳体和/或外灯玻璃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可无损松脱地相连接。
8.在本发明意义中的主光源应被理解为这样的光源,通过所述光源实现近光灯和/或远光灯的灯光功能。
9.根据本发明此时提出,存在至少一个再另外的发光器件,其布置在机动车前照灯的壳体中。此外,该再另外的发光器件逆着机动车前照灯的光辐射方向来看如此地布置在导光元件之后,使得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的所发出的光束可横穿附加壳体的前侧的灯玻璃和导光元件且可沿外部周围环境的方向离开。
10.利用这样的机动车前照灯创造对于如下而言的基本前提条件,即,机动车前照灯可提供提高的发光功能性。尤其地,通过叠加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发光器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再另外的发光器件的光束可获得进一步的功能或灯光效果。
11.在一种非常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提出,附加壳体稍带长形地构造且导光元件构造成稍带长形的光导体,其至少在附加壳体的长度的大部分上延伸。在此,多个再另外的发光器件彼此并排地布置在导光元件之后,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同样至少在光导体的长度的大部分上延伸。这如此来实现,即,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的所发出的光束可沿外部周围环境的方向横穿附加壳体的前侧的灯玻璃和光导体。
12.通过上述特征创造对于如下而言的基本前提条件,即,利用该机动车前照灯也可产生动态的转向指示灯,在其中发光面在闪光时从车辆内侧出发沿车辆外侧的方向被增大直至最大的发光面(所谓的擦掠闪光(wischblinken))。
13.有利的是,附加壳体构造成封闭的壳体,在其中至少一个另外的发光器件至少与导光元件一起布置。在此,附加壳体具有背侧的、优选透明的灯玻璃,其至少在导光元件的长度的大部分上延伸。由此可不发生附加壳体在其装配在机动车前照灯处的情形中的复杂的密封。此外,所述多个再另外的发光器件的所发出的光线可被最佳地充分利用。
14.适宜的是,存在至少一个控制设备用于如此地操控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使得该发光器件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可被依次接通。以该方式可有助于如下,即,利用该机动车前照灯可实现动态的转向指示灯。
15.根据该发明思想的另一有利的构造方案提出,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布置在导光元件的长度的第一部分之后而在导光元件的长度的端侧的第二部分之后未布置有再另外的发光器件。
16.以该方式可实现节省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且降低成本,其中,通过叠加导光元件的光束和布置在其之后的再另外的发光器件的光束仍然提供用于实现动态的转向指示灯(擦掠闪光)的前提条件。
17.导光元件的长度的第一部分可例如水平地或大约水平地伸延,而导光元件的长度的端侧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的第一部分一起占据钝角)可向下或向上伸延。导光元件的其它走向(也称为伸延部,即verlauf)也是可设想的。
18.为了在激活所述至少一个再另外的发光器件的情形中避免寄生的、漫游穿过外灯玻璃的光线,适宜的是,壳体的外灯玻璃在机动车前照灯的纵截面中(即沿x方向)来看具有光穿透区域(lichtdurchtrittsbereich),由至少一个另外的发光器件可输出的或被输出
的光束可穿过该光穿透区域,其中,在光穿透区域的上方或下方存在不透光的区域。
19.这样的构造方案可被容易地制造,当不透光的区域是外灯玻璃的双组分区域(zweikomponenten-bereich)的组成部分时。
20.备选地可设想的是,不透光的区域被如此地加工到外灯玻璃中,使得在机动车前照灯的纵截面中来看光穿透区域通过不透光的区域至少向上和向下相对外灯玻璃的剩余部分被光密封地分隔。虽然这在制造技术上更难以实现,但是由此可实现寄生光线的最佳抑制。
21.此外可设想的是,外灯玻璃在机动车前照灯的纵截面中来看在光穿透区域的上方和下方具有呈迷宫状的走向。由此也可有效地且利用简单的手段防止或至少减少非期望的散射光的出现。
22.关于本发明还应提出一种用于运行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前照灯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为了产生动态的转向指示灯(擦掠闪光)从最远地处在车辆内侧的、再另外的发光器件出发所有再另外的发光器件依次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被接通。该一定的时间间隔是非常短的且仅为几分之一秒。与最远地处在车辆外侧的、再另外的发光器件的接通一起或在此之后、优选在此之后立即,还接通至少一个另外的、关联于导光元件的发光器件。
23.通过该方法,利用具有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中的多个发光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前照灯可产生动态的转向指示灯(擦掠闪光)。
24.最后,关于本发明还应保护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机动车,其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前照灯。
25.在本发明的意义中的导光元件应被理解为这样的元件或构件,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线被耦合到所述元件或构件中,被耦合的光线在充分利用全反射的情形下被传输且经由合适的退耦结构又被退耦。
26.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在附图中被示出且依据附图在下面的描述中作进一步阐述。由此,本发明的再另外的特征和优点也变得清楚。相同的附图标记(即使在不同附图中)指的是相同的、类似的或功能相同的构件。在此实现相应的或类似的特性和优点,即使不进行对此的重复描述或参照。附图不是或至少不总是按尺寸比例的。在有些附图中,比例或间距可被夸大地示出,以便于可更明显地突出实施例的特征。如果“和/或”的概念被使用在由两个或多个概念或者对象构成的列举中,则这可意味着如下,即,可单独使用所列举的概念或者对象中的任意一个。也可意味着如下,即,可使用由所列举的概念或者对象中的两个或多个构成的任意组合。
附图说明
27.其中相应地: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带有根据本发明的前照灯的机动车的正面的部分视图,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图1的截面走向的截面图示,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图2的细节iii的详细视图,图3a示意性地显示了信号流程图,其中示出带有用于操控再另外的发光器件的控制设备,图4至8示意性地显示了在多个运行状态中的机动车前照灯的图示,
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机动车前照灯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图示,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机动车前照灯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图示,图11示意性地显示了机动车前照灯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图示,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机动车前照灯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图示,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机动车前照灯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28.首先参照图1至3。
29.在其中清楚可见机动车前照灯90,其布置在机动车100的散热器格栅95的区域中(图1)。
30.机动车前照灯90具有壳体80,其向外、即相对机动车前照灯90的外部周围环境通过外灯玻璃40来盖住。外灯玻璃40在该实施例中透明地构造。但也可设想的是,外灯玻璃40具有不透明的区域或带有散射光学系统(例如菲涅耳光学系统或枕形光学系统)的区域。此外清楚可见的是,在外灯玻璃40上安装有两个附加壳体30和31。附加壳体30,31经由卡锁连接件形式的固定元件38被可无损松脱地保持在外灯玻璃40处(和/或在壳体80处)。
31.附加壳体30,31稍带长形地构造且具有长度l。
32.在逆着光辐射方向la朝向机动车前照灯90的视图中,附加壳体30,31具有呈翼状的轮廓,带有第一部分l1和置于车辆外侧的第二部分l2(仅针对附加壳体30被示出)。
33.第一部分l1大约水平地定向,而第二部分l2以钝角相对第一部分l1被向上弯折。在部分l1与l2之间构造有过渡区域30a。过渡区域30a能够不同于该图示也弯曲地构造。
34.此外可设想的是,附加壳体30,31具有其它的轮廓且例如呈槽状或呈w状地构造。
35.机动车前照灯90与附加壳体30,31如此地布置,使得附加壳体30,31的水平的第一部分l1构造成水平伸延的散热器格栅薄片93的水平的延长部。
36.附加壳体30,31中的每个封闭地构造且容纳优选大约相应于附加壳体30,31的长度或至少占据其长度的大部分的导光元件34。
37.此外,机动车前照灯90具有主光源45,其用于实现近光灯和/或远光灯的灯光功能。
38.在附加壳体30,31中的每个中容纳有用于实现另外的灯光功能的至少一个另外的发光器件。在该实施例中,在附加壳体30,31中容纳有两个另外的发光器件60a和60b。该另外的发光器件60a可发出用于产生转向指示灯的灯光功能的黄色的或橙色的光束,而该另外的发光器件60b可发出用于产生日间行车灯的白色的光束。
39.所述另外的发光器件60a,60b优选构造成发光二极管(led)且被保持在优选同样被容纳在附加壳体30,31中的散热体61上。
40.不同于所述另外的发光器件60a,60b,也可仅存在唯一的、另外的发光器件,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束(例如rgb-led)。
41.为了能量供应,所述另外的发光器件60a,60b经由插头36与供应线缆37相连接(图3)。
42.在接通所述另外的发光器件60a,60b之一的情形中,该发光器件输出光束,其中示例地仅示出光束l1。
43.所发出的光束l1通过导光元件34(由全反射引起地)沿导光元件34的纵向方向被继续运输且经由背侧的退耦结构35沿光辐射方向la从导光元件34被再次退耦。
44.为了光离开的目的,附加壳体30,31相应地具有前侧的灯玻璃33,其透光地构造。灯玻璃33可设有未进一步示出的散射光学系统。
45.逆着光辐射方向la来看、即朝向带有附加壳体30,31的外灯玻璃40的观察方向,在附加壳体30,31的每个第一部分l1之后布置有大量再另外的发光器件70。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70优选同样构造成led。
46.每个再另外的发光器件70与散热体71相连接,通过散热体可在运行中冷却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70。
47.沿光辐射方向la,每个发光器件70此外关联有定向光学元件72,其优选用作准直仪且所发出的光束(其中示例地示出光束l2)平行地定向。
48.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70以其定向光学元件72紧密地布置在外灯玻璃40的内侧41之前。
49.此外示出的是,每个附加壳体30,31具有背侧的灯玻璃32,其面对外灯玻璃40的外侧42。背侧的灯玻璃32同样透光地、优选透明地构造。
50.以该方式可实现如下,即,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72的所发出的光束l2在离开定向光学元件72之后穿过外灯玻璃40、穿过背侧的灯玻璃32、穿过导光元件34且最终穿过前侧的灯玻璃33,这些构件于是大致可横向于其纵向延伸部或面延伸部横穿,虽然在横穿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光束l2的偏转(未示出)。
51.如之后还将阐述的那样,所述再另外的发光器件70(其优选可发出黄色或橙色的光线)用于实现动态的转向指示灯(擦掠闪光),如之后还将进一步阐述的那样。不同于此如下然而也可设想的是,所述另外的发光器件70如此地构造,使得其可发出白色的光线。其于是可用于实现动态的、即动画的日间行车灯。
52.为了更好理解,布置在车辆内侧的、再另外的第一发光器件70也应被标以70a而处在车辆外侧的、再另外的最后的发光器件70也应被标以70n。
53.如依据由图3a隐约示出的那样,存在控制设备75,其处在与发光器件70的信号技术连接中。在操纵未示出的转向指示灯(在该情况中向左)时,相应的开关信号s1被产生且被输出到控制设备75处。由此,控制设备75被安排用于输出开关信号s2,发光器件70通过开关信号在处在车辆内侧的第一发光器件70a处开始依次在确定的时间段中被操控且被接通。这一直进行,直至最后的处在车辆外侧的发光器件70n也被接通。随着最后的、再另外的发光器件70n的接通或在此之后不久,经由开关信号s3通过控制设备75也还接通另外的、与导光元件34相关联的发光器件60a。对于实现转向指示灯的灯光功能的时间段而言,另外的发光器件60b(用于产生日间行车灯的灯光功能)的操控被禁用。
54.产生动态的转向指示灯(擦掠闪光)的方法应依据图4至8再次被简要示出。
55.因此,在图4a中清楚可见朝向机动车前照灯90的视图,其与图1类似。在图4b中的图示相应于图3的图示。对此额外地示出了对单独的、再另外的发光器件70以及所述另外的发光器件60a的操控。
56.在图4a和4b中控制发光器件70a,其通过在闭合开关的符号中的开关状态s70a来表明。发光器件70a因此输出光束l2,其通过定向光学元件72平行地定向且在逆着光辐射方
向la的俯视图中导引至发光区域lb1。发光区域lb1仅为附加壳体30的长度l的几分之一。
57.在图5a和5b中,额外于发光器件s70a还操控相邻的、更远地处在车辆外侧的发光器件70,这通过另外的闭合开关形式的开关状态s70来表明。结果是发光区域lb2,其已具有大于发光区域lb1的长度。
58.相应地,图6a和6b显示了还要更长的发光区域lb3,其当再另外的相邻的、更远地处在车辆外侧的发光器件70被接通时形成。
59.最后在图7a和7b中示出了如下状态,在其中所有发光器件70、也就是说最远地处在车辆外侧的发光器件70n也通过控制设备75被操控且被接通。由此形成发光区域lbn,其填满或至少几乎填满附加壳体30的长度l的第一部分l1。
60.出于空间节省和构件节省的原因,然而在附加壳体30的长度l的第二部分l2之后未安装再另外的发光器件70。为了同样将部分l2带到发光,随着或在接通发光器件70n之后立即通过控制设备75也操控和接通发光器件60a。这引起如下,即,额外的发光区域lb+显现。发光区域lb+由导光元件34的长度决定地在附加壳体30的整个长度l或几乎整个长度上延伸且与发光区域lbn叠加(参见图8a和8b)。
61.通过接通发光器件60a(也参见闭合开关形式的开关状态s60),不仅附加壳体30的第二部分l2被照亮,而且通过叠加发光区域lbn与发光区域lb+,对于观察者而言清楚可见的、合成的发光区域鉴于其均匀性和发光强度被优化。
62.因此不同于该实施例还可设想的是,在接通机动车前照灯90时从一开始起接通所有发光器件70且同时相应地接通发光器件60a,60b之一。通过该方法,发光器件的发光密度(一方面70以及另一方面60a或60b)可相互补充和支持,从而可更容易满足在发光密度方面的一定的法规值。然而,在这样的方法中不可产生动态的转向指示灯或动态的日间行车灯。
63.对于闪光过程的持续时间而言,在接通发光器件60a之后不久再次切断所有发光器件70以及60a且重新开始在图4a至8a中所描述的方法。其对于闪光过程的持续时间而言被循环重复。
64.定向光学元件72的构造也可以其它的形式和方式实现。因此例如可设想的是,将定向光学元件构造成一件式地与外灯玻璃40相连接的定向光学元件72'(参见图9)。此外,所示出的车辆前照灯的功能然而与先前所描述的功能相同。
65.也可设想的是,将定向光学元件构造成反射器72''的形式,其使发光器件70的光束平行地对齐(参见图10)。同样在该情况中,所示出的车辆前照灯的功能与先前所描述的功能相同。
66.在图11a至11c中示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利用该解决方案可避免在外灯玻璃40中的非期望的散射光。在接通发光器件70的情形中,所发出的光束l2穿过外灯玻璃40的光穿透区域ld。在光穿透区域ld的上方和下方,不透光的区域43被引入到外灯玻璃40中。例如可设想的是,通过对外灯玻璃的合适的激光处理引入不透光的区域43。其它的方法是可设想的。以该方式有效防止如下,即,通过所输出的光束l2形成非期望的散射光且沿外灯玻璃40的面方向传播。
67.另一可行性方案在于,不透光的区域43'构造成双组分区域2k的组成部分。在该情况中,不透光的区域43'例如可通过不透光的塑料材料来实现(参见图12a和12b)。
68.最后也可设想的是,在光穿透区域ld的两侧在机动车前照灯90的纵截面中来看如
此地构造外灯玻璃40,使得得到呈迷宫状的走向46。因此,每个呈迷宫状的走向46在该实施例中由三个截段46a,46b和46c形成(仅针对呈迷宫状的走向46示出)。
69.从光穿透区域ld出发联接有截段46a,其逆着光辐射方向la以锐角相对虚拟的水平线向上或向下指向。截段46b以钝角相对于其邻接地向上或向下伸延到截段46a处。最后,截段46c邻接于截段46b,截段46c又大约平行地且沿光辐射方向la伸延。外灯玻璃40又以其剩余的线型走向邻接于截段46c。
70.附图标记列表:30
ꢀꢀ
附加壳体30a 过渡区域31
ꢀꢀ
附加壳体32
ꢀꢀ
背侧的灯玻璃33
ꢀꢀ
前侧的灯玻璃34
ꢀꢀ
导光元件;光导体35
ꢀꢀ
退耦结构36
ꢀꢀ
插头37 供应线缆38
ꢀꢀ
固定元件、卡锁连接件40
ꢀꢀ
外灯玻璃41
ꢀꢀ
外灯玻璃的内侧42
ꢀꢀ
外灯玻璃的外侧43, 43' 不透光的区域45
ꢀꢀ
主光源46
ꢀꢀ
呈迷宫状的走向46a-c 外灯玻璃的截段60a,b 发光器件;led61
ꢀꢀ
散热体70 发光器件;led70a 发光器件;led70n 发光器件;led71
ꢀꢀ
散热体72, 72', 72'' 定向光学元件75
ꢀꢀ
控制设备80
ꢀꢀ
壳体90
ꢀꢀ
机动车前照灯93
ꢀꢀ
散热器格栅薄片95
ꢀꢀ
散热器格栅100 机动车2k 双组分区域l1, l2 光束
la 光辐射方向lb1-lb3, lbn, lb+ 发光区域ld 光穿透区域l 附加壳体的长度l1 长度的第一部分l2 长度的第二部分s1, s2, s3 开关信号s60, s70, s70a, s70n 开关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