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5750发布日期:2022-08-24 09:2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市面上筒灯要求的变化较大,需要筒灯款式众多,结构新颖,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需求。现有的筒灯结构无法根据不同的出光需求来对筒灯内的出光组件进行更换,如需要具有一定出光角度时,需要具有透镜的筒灯结构,如需要集中出光时需要具有反光杯的筒灯结构。通常的筒灯结构只能满足单一的使用需求;在生产方面,由于发光效果要求不一,导致需要根据不同的光学效果开发不同结构的筒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更换,组合实现不同光学效果和外观效果的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包括灯壳、光源组件、反光支架和出光组合件,所述灯壳内固定设置有光源组件,所述灯壳包括出光方向设置的开口,所述反光支架卡接于灯壳的开口,所述反光支架与光源组件之间夹设出光组合件。
5.进一步地,所述出光组合件为透镜。
6.进一步地,所述出光组合件为反光杯。
7.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支架朝向出光组合件的一端沿反光支架轴向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出光组合件套设于定位环内;所述定位环内设置有阻挡凸出,所述阻挡凸出于出光组合件的端面相抵接。
8.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支架的周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所述灯壳内壁上沿灯壳环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凸出于灯壳内壁并与第一卡勾卡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卡槽和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卡槽边沿且凸出于灯壳内壁,所述第二卡勾与卡槽卡接且第二卡勾朝向光源组件的一端与凸台相对。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卡勾相对的一面为倾斜面。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扩散罩,所述灯壳开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环槽,所述扩散罩设置于环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板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光源板锁付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对应光源板的一侧设置有缺口。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器,所述光源组件锁付于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定位孔和锁付孔,所述灯壳内朝向散热器延伸有定位柱和锁付柱,所述定位柱和锁付柱分别与定位孔和锁付孔相对,所述定位柱穿过定位孔,所述锁付柱与锁付孔通过螺栓锁付。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反光支架和光源组件的设置,使得反光支架与
光源组件之间形成可容纳的空间以夹设出光组合件,在反光支架与灯壳的卡接配合解除后,可以快速将出光组合件更换,以调整筒灯的出光的光学效果;通过反光支架的卡接配合和出光组合件的夹设设置,实现筒灯结构的快速更换。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反光支架、透镜和光源组件的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反光支架、反光杯和光源组件的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扩散罩和光源组件的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的反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的灯壳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1.标号说明:
22.1、灯壳;11、第一固定结构;12、第二固定结构;121、卡槽;122、凸台;13、环槽;14、定位柱;15、锁付柱;
23.2、光源组件;21、光源板;22、安装座;221、安装槽;222、缺口;
24.3、反光支架;31、定位环;32、阻挡凸出;33、第一卡勾;34、第二卡勾;
25.4、出光组合件;5、扩散罩;
26.6、散热器;61、定位孔;62、锁付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8.请参照图1至图7,一种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包括灯壳1、光源组件2、反光支架3和出光组合件4,所述灯壳1内固定设置有光源组件2,所述灯壳1包括出光方向设置的开口,所述反光支架3卡接于灯壳1的开口上,所述反光支架3与光源组件2之间夹设出光组合件4。
29.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反光支架3和光源组件2的设置,使得反光支架3与光源组件2之间形成可容纳的空间以夹设出光组合件4,在反光支架3与灯壳1的卡接配合解除后,可以快速将出光组合件4更换,以调整筒灯的出光的光学效果;通过反光支架3的卡接配合和出光组合件4的夹设设置,实现筒灯结构的快速更换。
30.进一步地,所述出光组合件4为透镜。
31.进一步地,所述出光组合件4为反光杯。
32.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反光杯作为出光组合件4时通常会在反光杯与反光支架3的相对端设置透明板,以防止尘土侵入。
33.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支架3朝向出光组合件4的一端沿反光支架3轴向设置有定位环31,所述出光组合件4套设于定位环31内;所述定位环31内设置有阻挡凸出32,所述阻挡凸出32于出光组合件4的端面相抵接。
34.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反光支架3上设置的定位环31与出光组合件4的套接配合,实现对出光组合件4在垂直于反光支架3长度方向上的定位,通过定位环31内设置的阻挡凸出32与出光组合件4端面的抵接配合,实现对出光组合件4在反光支架3长度方向上的定位。
35.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支架3的周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卡勾33和第二卡勾34;所述灯壳1内壁上沿灯壳1环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11和第二固定结构12,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1凸出于灯壳1内壁并与第一卡勾33卡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12包括卡槽121和凸台122,所述凸台122设置于卡槽121边沿且凸出于灯壳1内壁,所述第二卡勾34与卡槽121卡接且第二卡勾34朝向光源组件2的一端与凸台122相对。
36.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反光支架3的第一卡勾33与凸出于灯壳1内壁的第一固定结构11的卡接,以限制反光支架3朝向灯壳1开口方向移动;通过反光支架3的第二卡勾34与第二固定结构12的卡槽121和凸台122的配合,以限制反光支架3朝向相反于灯壳1开口方向的移动;第一卡勾33和第二卡勾34的配合实现反光支架3的固定;当反光支架3朝向灯壳1开口方向移动时,由第一卡勾33勾住第一固定结构11,第二卡勾34勾住卡槽121,阻止反光支架3朝向灯壳1开口方向的移动;当反光支架3朝向相反于灯壳1开口方向移动时,即朝向灯壳1内部移动,由第二固定结构12的凸台122与第二卡勾34抵接,阻止反光支架3朝向灯壳1内部移动。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1与第一卡勾33相对的一面为倾斜面。
38.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固定结构11的倾斜面设置,有利于第一卡勾33沿第一固定结构11的倾斜面导向移动,进而与第一固定结构11卡接;具体地,第一固定结构11为凸块,凸块与第一卡勾33相对的一面,即凸块与反光杯周面相对的一面为倾斜面,倾斜面倾斜朝向灯壳1开口方向。
39.进一步地,还包括扩散罩5,所述灯壳1开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环槽13,所述扩散罩5设置于环槽13内。
40.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扩散罩5与环槽13的配合,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来对扩散罩5进行快速地拆装。
41.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光源组件2包括光源板21和安装座22,所述安装座22上设置有安装槽221,所述光源板21锁付于安装槽221内;所述安装槽221对应光源板21的一侧设置有缺口222。
42.由上述描述可知,光源板21锁付于安装座22的安装槽221内,而安装槽221的缺口222设置使得光源板21一侧与安装槽221之间留有空间,方便用户将扁平的光源板21取出。
43.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还包括散热器6,所述光源组件2锁付于散热器6上,所述散热器6上设置有定位孔61和锁付孔62,所述灯壳1内朝向散热器6延伸有定位柱14和锁付柱15,所述定位柱14和锁付柱15分别与定位孔61和锁付孔62相对,所述定位柱14穿过定
位孔61,所述锁付柱15与锁付孔62通过螺栓锁付。
44.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散热器6作为光源组件2的散热组件,由散热器6与灯壳1的连接来固定光源组件2;通过散热器6上的定位柱14来对散热器6安装进行定位,由散热器6的锁付柱15作为锁付部位。
45.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46.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为:传统的筒灯结构无法根据不同的出光需求来对筒灯内的出光组合件4进行更换,本身设计结构固定,在需要不同出光效果,如需要一定的出光角度或集中出光时,需要不同类型的筒灯结构,导致生产上物料繁多,开发复杂。
4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包括灯壳1、光源组件2、反光支架3、出光组合件4和扩散罩5。
48.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灯壳1内固定设置有光源组件2,所述灯壳1包括出光方向设置的开口,所述反光支架3卡接于灯壳1的开口,所述反光支架3与光源组件2之间夹设出光组合件4;如图5所示,所述灯壳1开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环槽13,所述扩散罩5设置于环槽13内。
49.所述出光组合件4可选为透镜或反光杯。以上将出光组合件4以模块化的形式设计,由于其通过夹设的形式固定,则在取下反光支架3后,能够对出光组合件4进行快速更换,可更换为透镜或反光杯。
50.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出光组合件4和反光支架3的配合上,所述出光组合件4和反光支架3均呈杯状,所述反光支架3朝向出光组合件4的一端沿反光支架3轴向设置有定位环31,所述出光组合件4套设于定位环31内;所述定位环31内设置有阻挡凸出32,所述阻挡凸出32于出光组合件4的端面相抵接。所述出光组合件4远离阻挡凸出32的端面直接于光源组件2抵接。
51.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反光支架3与灯壳1的配合上,所述反光支架3的周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卡勾33和第二卡勾34,所述第一卡勾33和第二卡勾34均有两个;所述灯壳1内壁上沿灯壳1环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11和第二固定结构12,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1凸出于灯壳1内壁并与第一卡勾33卡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12包括卡槽121和凸台122,所述凸台122设置于卡槽121边沿且凸出于灯壳1内壁,所述第二卡勾34与卡槽121卡接且第二卡勾34朝向光源组件2的一端与凸台122相对。
52.在实际使用时能够组合成不同光学效果的筒灯结构,以三种组合为例,但不限于该三种组合,一,如图1所示,具有反光支架3、透镜和光源组件2的筒灯结构;二,如图2所示,具有反光支架3、反光杯和光源组件2的筒灯结构;三,如图3所示,具有单一扩散罩5和光源组件2的筒灯结构。以上三者均可通过对出光组合件4的更换以及对扩散罩5和反光支架3的拆装调整实现。
5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装配时,先将光源组件2锁付于灯壳1内,而后根据出光需要置入相应的出光组合件4,而后将反光支架3推入灯壳1内使得反光支架3的定位环31与出光组合件4套接,由阻挡凸出32对出光组合件4阻挡限位;反光支架3在于灯壳1配合时,通过反光支架3的第一卡勾33与凸出于灯壳1内壁的第一固定结构11的卡接,以限制反光支架3朝向灯壳1开口方向移动;通过反光支架3的第二卡勾34与第二固定结构12的卡槽121和凸台122的配合,以限制反光支架3朝向相反于灯壳1开口方向的移动;当反光支架3朝向灯壳1
开口方向移动时,由第一卡勾33勾住第一固定结构11,第二卡勾34勾住卡槽121,阻止反光支架3朝向灯壳1开口方向的移动;当反光支架3朝向相反于灯壳1开口方向移动时,即朝向灯壳1内部移动,由第二固定结构12的凸台122与第二卡勾34抵接,阻止反光支架3朝向灯壳1内部移动。
54.由出光组合件4的模块化设计以及夹设的设置,通过反光支架3的卡接设计,在快速取下反光支架3后就能对出光组合件4进行更换,以实现不同的光学效果,同时外观方面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以透镜和反光杯为例,从灯壳1开口观察则具有两种不同的外观。
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光学及外观效果组合的筒灯结构,通过反光支架和光源组件的设置,使得反光支架与光源组件之间形成可容纳的空间以夹设出光组合件,在反光支架与灯壳的卡接配合解除后,可以快速将出光组合件更换,以调整筒灯的出光的光学效果;通过反光支架的卡接配合和出光组合件的夹设设置,实现筒灯结构的快速更换。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