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自动校正功能的摇头灯及带有该摇头灯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8129发布日期:2022-07-23 07:25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带自动校正功能的摇头灯及带有该摇头灯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自动校正功能的摇头灯及带有该摇头灯的系统。


背景技术:

2.演出灯光预编程是指在灯光控台上模拟现场演出的灯具,及灯具排列位置在控台上进行模拟编程,在灯具搭建固定完毕后,进行重演,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灯具损耗,节省电力资源。
3.灯光预编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在灯光控台上模拟的灯位是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非常精确的,但是在实际的演出搭建过程中往往存在误差,演出所使用的电脑摇头灯具自身的定位精度也有一定偏差,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实际呈现出来效果和预编程效果存在很大程度的误差。
4.所以需要在控台上对每一台电脑摇头灯具进行初始位置校正,才能使在控台上模拟的场景以及灯光效果和实际的场景达到一致。而在一场演出中使用的灯具数量往往是成百上千台,要对每一台灯具进行初始位置校正也是非常繁琐复杂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自动校正功能的摇头灯,在相对自身能够实现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调节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相对水平面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的调节以及水平方向角度的。
6.一种带自动校正功能的摇头灯,包括电控旋转座和灯具,灯具安装在电控旋转座上,所述电控旋转座用于驱动所述灯具前后翻转和/或水平旋转;所述灯具上固定有运动传感组件,用于检测灯具的角度并输出相应的角度数据;所述灯具上固定有与电控旋转座、运动传感组件均电连接的控制主板,用于控制电控旋转座工作以及从运动传感组件接收所述角度数据;控制主板接收灯具的角度数据并基于该角度数据控制电控旋转座工作。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控旋转座包括底座、支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支架转动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座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架相对于底座水平转动;所述灯具转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灯具相对于支架前后翻转。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传动连接。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带,第一转轴和第一电机的电机轴通过第一传动带联动连接。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具通过第二转轴与支架铰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带,第二转轴与支架
固定连接,第二转轴和第二电机的电机轴通过第二传动带联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动传感组件采用mpu6050传感器或者 icm42605六轴运动传感组件。
1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带自动校正功能的摇头灯系统,能够高效快速地对多台摇头灯的位置进行校正。
14.一种带自动校正功能的摇头灯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任意一种摇头灯,摇头灯设有若干个,每个摇头灯均至少一对一地固定有运动传感组件,所述控制主板远程通讯以进行数据交互有灯控终端;其中,所述灯控终端用于向控制主板发送操控指令,以及从控制主板接收灯具的角度数据;所述控制主板基于所述操控指令以及角度数据控制电控旋转座工作。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先在灯控终端预设置每个摇头灯的需要在演出场景时的所处标准位置信息(包括水平位置、垂直位置信息);
16.现有技术中,每一台摇头灯都自带自检功能,在摇头灯开启后,可以自调成相对底座保持水平和垂直且指向固定的自检位置;
17.然后运动传感组件测量灯具的实际位置信息,通过控制主板驱动第一电机和/或第二电机,将安装完毕的每一个摇头灯调整成相对水平面保持水平和/或垂直且指向固定的固定位置;
18.最后,控制主板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将灯具调整到灯控终端预设的标准位置,此时所有的灯具位置将不再存在个体位置偏差,操作人员可以批量将灯具调整到所需要的标准位置,并将此位置设为灯具的初始位置,灯控终端上所有场景的位置信息均在此初始位置上加以运算。
附图说明
19.图1为摇头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摇头灯的左视图;
21.图3为图2的c-c向剖视图;
22.图4为带自动校正功能的摇头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1.灯控终端;2.运动传感组件;3.控制主板;4.摇头灯;41.灯具;40.电控旋转座;401.底座;402.支架;404.第一电机;405.第二电机;406.第一转轴;407.第二转轴;408.第一传动组件;409.第二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专利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3所示,一种带自动校正功能的摇头灯,包括摇头灯4,摇头灯4固定设置有运动传感组件2和控制主板3。
27.摇头灯4均包括灯具41和用于驱动灯具41前后翻转和/或水平旋转的电控旋转座40,灯具41安装在电控旋转座40上。
28.所述电控旋转座40包括底座401、支架402、第一电机404、第二电机405、第一转轴
406、第二转轴407、第一传动组件408、第二传动组件409。
29.其中,支架402通过第一转轴406转动设置于底座401上,第一电机404 固定安装在支架402上(或者固定安装在底座401上),第一电机404的电机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08(这里的第一传动组件408优选为第一传动带,也可以是传动链条,也可以是通过齿轮组实现啮合传动)与第一转轴406联动连接,用于驱动支架402相对于底座401水平转动。
30.灯具41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407,灯具41通过第二转轴407转动设置在支架402上,第二电机405固定安装在支架402上,第二电机405的电机轴通过第二传动组件409(这里的第二传动组件409优选为第一传动带,也可以是传动链条,也可以是通过齿轮组实现啮合传动)与第二转轴407联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灯具41相对于支架402前后翻转。
31.运动传感组件2是指六轴运动传感组或九轴运动传感组,又叫陀螺仪,综合考虑成本和技术实现效果而言,优选采用mpu6050传感器或者icm42605六轴运动传感组件2,运动传感组件2一对一地固定在灯具41上(这里的一对一,是指每个灯具41均至少安装有一个运动传感组件2),用于检测灯具41实际所处的角度并输出相应的角度数据。运动传感组件2的位置检测、位置信号传输功能的实现方案,虽然靠计算机程序实现,但均为非常成熟的现有技术,不是本实用新型发明创造要求保护的内容,因此不再对具体实现运动传感组件2相关功能的技术进行赘述。
32.控制主板3,与所述电控旋转座40、运动传感组件2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控旋转座40工作以及从运动传感组件2接收所述角度数据。控制主板3内置控制电机旋转方向和旋转幅度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接收运动传感组件2发射的角度数据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均为市面上的开源程序,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要点,故在此也不做赘述。
33.本实用新型的核心要点是在于,将多个摇头灯4、运动传感组件2、控制主板3、第一电机404、第二电机405进行特定的连接,使得在舞台、展厅、新安装摇头灯场所等场合下,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多个摇头灯的位置校准。
34.实施例二
35.一种带自动校正功能的摇头灯具系统,主要由若干个摇头灯4和灯控终端1 组成,每个摇头灯4均至少设置有一个运动传感组件2和一个控制主板3。
36.其中,灯控终端1用于与所述控制主板3远程通讯以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灯控终端1用于向控制主板3发送操控指令,以及从控制主板3接收灯具41的角度数据;所述控制主板3基于所述操控指令以及角度数据控制电控旋转座40 工作。
37.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灯控终端1为电脑灯控台或者设置在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的软件终端,可以是本地软件,也可以是基于云计算的saas软件,这种电脑灯控台或者软件是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不是本实用新型发明创造要求保护的内容,因此不在此赘述,只要能够实现与摇头灯4的数据交互,以及对摇头灯4在工作时的位置进行预设置即可。
38.具体实际操作为:
39.1.先在灯控终端1预设置每个摇头灯4的需要在演出场景时的所处标准位置信息(包括水平位置、垂直位置信息);
40.2.在灯具41开机后,每一台摇头灯4都自带自检功能,在摇头灯4开启后,可以自调成相对底座401保持水平和垂直且指向固定的自检位置;
41.3.运动传感组件2测量安装完毕的每一个摇头灯4的水平垂直位置,以及水平方向角度的数值,通过控制主板驱动第一电机404和第二电机405调整成相对地面保持水平和垂直且指向固定的固定位置。
42.4.控制主板3控制第一电机404和第二电机405将灯具41调整到灯控终端 1预设的标准位置,控制主板3对灯具41的控制是同时段批量控制的,此时所有的灯具41位置将不再存在个体位置偏差,操作人员可以批量将灯具41调整到所需要的标准位置,并将此位置设置为初始位置。
43.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