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近光灯模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4487发布日期:2022-07-20 00:2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近光灯模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远近光灯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又一轮的技术革新,新能源的发展让汽车概念化设计广泛推广。独具特色的外观造型,成为了大家关注的新焦点。然而突出造型的同时,也要保证性能指标,这成为了开发设计者们新的努力方向。
3.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传统远近光双光模组,普遍的远近光实现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为电磁阀控制挡片,通过挡片的运动切换,来实现远光和近光之间的切换,这会造成挡板切换时产生噪音和异响,也会因零部件过多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和事故率的提高。第二种就利用远光结构作为挡板本身,再用近光反射碗投射,实现近光截止线的特征光型。该方案虽然取消了电磁阀和遮光板,但需要远近光结构上下罗列,导致模组z向空间增大,无论是内部结构还是透镜高度,都会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远近光灯模组,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电磁阀和遮光板产生截止线导致模组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远近光灯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远近光灯模组的车辆。
7.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近光灯模组,包括:
8.近光灯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近光灯光碗和设置于每一所述近光灯光碗的内表面的焦点处的第一灯珠;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近光灯光碗的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截止线结构;
9.远光灯组件,包括并排设置在所述近光灯光碗的侧边的至少一个远光聚光器和设置在每一所述远光聚光器的火山口中心轴焦点处的第二灯珠;
10.透镜,其面向所述近光灯组件和所述远光灯组件的一侧面形成曲面;
11.其中,所述近光灯组件和所述远光灯组件的光线均通过所述透镜后发出。
12.可选地,所述截止线结构为在所述近光灯光碗的内壁处设置磨砂结构层。
13.可选地,所述近光灯光碗内壁在磨砂结构层和其它内壁位置表面均设置一层铝膜层。
14.可选地,所述透镜在垂直于所述近光灯光碗的截面为扁平的长方形结构;其中,所述长方形结构的长度与所述近光灯组件和所述远光灯组件的形成的宽度相当,尺寸为126mm
±
10mm;所述长方形结构的宽度与所述近光灯光碗的开口处的直径相当,尺寸为16mm
±
5mm。
15.可选地,所述近光灯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近光灯组件并排设置;
16.所述远光灯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远光灯组件并排设置在所述近光灯组件的两侧。
17.可选地,还包括:
18.散热器,用于放置所述近光灯组件和所述远光灯组件并为所述近光灯组件和所述远光灯组件进行散热;和
19.支架,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透镜连接,以将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近光灯组件和所述远光灯组件的前方。
20.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
21.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近光灯组件和所述远光灯组件;和
22.散热格栅,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与所述近光灯组件相反的一侧面处,用于为所述近光灯组件和所述远光灯组件进行散热。
23.可选地,所述散热器采用压铸铝工艺或冲压铝工艺形成。
24.可选地,还包括:
25.近光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灯珠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灯珠的开启或关闭;
26.远光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灯珠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灯珠的开启或关闭。
27.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远近光灯模组。
28.本方案的远近光灯模组仅包括近光灯组件、远光灯组件和透镜,并且近光灯组件和远光灯组件并排设置,布局简单,近光灯光碗的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截止线结构,无需电磁阀和遮光板即可实现截止线的光型,减小了模组的结构和重量,降低了成本,并排设置的灯光模组节省了空间。
29.进一步地,本方案的出光口和透镜的尺寸与该长方形结构的截面尺寸相当,将出光口可以为扁平状,线性出光口,节省空间,同时增加科技感。
30.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1.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的示意性截面图;
34.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的除去支架后的示意性结构图;
35.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的近光灯组件和远光灯组件设置在散热器上的示意性结构图;
36.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的除去支架后的示意性侧面结构图;
37.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近光灯反射原理示意图;
38.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光灯聚光及出光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的除去支架后的示意性结构图。
4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远近光灯模组100,该远近光灯模组100可以包括近光灯组件10、远光灯组件20和透镜30。其中,近光灯组件10可以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近光灯光碗11和设置于每一近光灯光碗11的内表面的焦点附近的第一灯珠12。其中,至少一个近光灯光碗的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截止线结构。远光灯组件20可以包括与近光灯光碗11并排设置并位于近光灯光碗11侧边的至少一个远光聚光器21和设置在每一远光聚光器21的中心轴焦点处的第二灯珠22。透镜30面向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的一侧面形成曲面。其中,近光灯光碗11开口方向与远光聚光器21的开口方向均朝向透镜30。第一灯珠12的光线通过近光灯光碗11后通过透镜30出,第二灯珠22的光线通过远光聚光器21的发射和折射后通过透镜30后发出。
41.本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100仅包括近光灯组件10、远光灯组件20和透镜30,并且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并排设置,布局简单,近光灯光碗11的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截止线结构,无需电磁阀和遮光板即可实现截止线的光型,减小了模组的结构和重量,降低了成本,并排设置的灯光模组节省了空间。
4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为截止线结构为在所述近光灯光碗11的内壁处设置磨砂结构层111。该磨砂层结构111可以设置在其中一个近光灯光碗11处,也可以设置在每一个近光灯光碗11处,其结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
43.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灯光碗11内壁在磨砂结构层111和其它内壁位置表面均设置一层铝膜层112。近光灯光碗11内表面光学面需要精加工处理,确保镀铝后的镀铝面绝对光滑。近光灯光碗11的非光学面可做粗加工。自由曲面光学面局部做粗磨砂处理形成磨砂结构层111,侧壁做条纹或磨砂。近光灯光碗11局部做粗磨砂处理,可有效防止近光炫光,优化光型三区。具体地,远光聚光器21的光学模具需要抛光处理。
44.具体地,本实施例由于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并排设置,并且其出射口均朝向透镜30,使得透镜30和出光口为扁平状,并且面积较小。具体地,透镜30在垂直于近光灯光碗11的截面为扁平的长方形结构。该透镜30的面向近光灯组件10的一面为对称的自由曲面,远离近光灯组件10的一面可以为非规则自由曲面。
45.透镜30作为光学件,其表面应相对光滑,注塑件模具需要抛光处理。
4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100的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设置在散热器上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100的除去支架后的示意性侧面结构图。
47.具体地,参见图4和图5,长方形结构的长度与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的形成的宽度相当,尺寸为126mm
±
10mm。长方形结构的宽度与近光灯光碗11的开口处的直径相当,尺寸为16mm
±
5mm。透镜30的长宽比例可根据造型需求进行调整,各向尺寸均可增加,但曲面线型造型不变。
48.一般而言,出光口和透镜30的尺寸与该长方形结构的截面尺寸相当,将出光口的尺寸形成为类似16mm
±
5mm和126mm
±
10mm,使得出光口可以为扁平状,线性出光口,节省空
间,同时增加科技感。
4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近光灯组件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近光灯组件10并排设置。远光灯组件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远光灯组件20并排设置在近光灯组件10的两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近光灯组件10的数量并不限于4个,可根据对路照的要求进行增加或减少,但透镜30的自由曲面需要根据近光灯组件10的数量进行重新调整。同样地,远光灯组件2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对路照的要求进行增加,根据空间的布置情况,可单侧增加,也可两侧同时增加。
5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远近光灯模组100还可以包括散热器40和支架50。其中,散热器40用于放置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并为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进行散热。支架50与散热器40和透镜30连接,以将透镜30设置在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的前方。
51.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散热器40可以包括支撑板41和散热格栅42。其中,支撑板41用于支撑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散热格栅42位于支撑板41的与近光灯组件10相反的一侧面处,用于为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进行散热。散热格栅42可以是针柱形等其它结构。
52.散热器40采用压铸铝工艺或冲压铝工艺形成。材料不局限于铝制材料。
53.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远近光灯模组100还可以包括近光控制芯片60和远光控制芯片70。其中,近光控制芯片60与第一灯珠12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灯珠12的开启或关闭。远光控制芯片70与第二灯珠22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灯珠22的开启或关闭。近光控制芯片60设置在近光灯组件10的底部,远光控制芯片70设置在远光灯组件20的后方,并且远光控制芯片70后设置散热结构80,该结构可在主散热器40直接增加,作为一体件设计。对于控制芯片数量不受单芯限制,可以是双芯或多芯,但需要根据芯片数变化的灯珠所对应的近光灯光碗11和远光聚光器21的自由曲面做微调。
54.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近光灯组件10包括四个,并排设置在散热器40上,远光灯组件20包括两个,并排设置在四个近光灯组件10的两侧边。透镜30设置在近光灯组件10和远光灯组件20的前方,并且利用支架50与散热器40连接。透镜30的前后表面为曲面,将近光灯光碗11与左右两侧布置的远光聚光器21所出射的光进行汇聚、修正并投射到正前方。
55.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近光灯反射原理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远光灯聚光及出光原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如图6所示,当需要开启远近光灯模型的近光功能时,远光控制芯片70控制第二灯珠22关闭,近光控制芯片60控制第一灯珠12开启,第一灯珠12发出的光在近光灯光碗11的内表面以朗伯发光体形式的光线路径到达近光灯光碗11自由曲面上的铝膜层112,由于近光灯光碗11的内侧自由曲面的局部反光面是以近光截止线的需求设计,因此,当光线从近光灯光碗11自由曲面上的镀铝膜层112离开后,便以近光初始光型的形式照向前部透镜30的后表面,前部透镜30通过曲面弧度的调整,将初始近光光型修正后从前部透镜30的前表面投射出,从而形成近光光型。当需要开启远近光灯模型的远光功能时,如图7所示,近光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在此基础上远光控制芯片70的第二灯珠22从远光聚光器21后部的中心轴焦点处发出光线(与近光发光机理相同),出射光线首先经过远光聚光器21的后部入射曲面,光线会被折射成汇聚的光斑,射入
前部透镜30的后表面,通过前部透镜30的校正调节,从前表面出射,左右两个远光光斑汇聚于正前方,形成远光光型。
5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面所述的远近光灯模组100。
57.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