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0891发布日期:2022-10-29 06:3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具体公开了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参考图6。led灯带包括外皮01,外皮01内包裹有柔性的电路板02,电路板02上安装有led灯珠,电路板02两侧设置有与其电源电路电接触的接线端子03。现有led灯带安装时,需先将led灯带剪切至预定的长度,再在接线端子03上焊接电源线04以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现有led灯带安装存在的问题包括:1)需要在电路板上预先制作接线端子,电路板制造成本高,2)安装时需要在现场焊接电源线,灯带安装困难;3)led灯带使用过程中受纵向拉力,焊线容易断裂,电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灯带制造成本低、安装简单和电连接可靠的led灯带电源连接结构。
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包括led灯带和与led灯带内的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源线,还包括电源接头,所述电源接头包括底壳,底壳一端设置有灯带槽,底壳另一端设置有若干电源线槽,所述底壳底部安装有与若干电源线槽对应的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包括灯带连接端和电源线连接端,灯带连接端位于灯带槽内,电源线连接端位于电源线槽内,灯带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灯带槽底部的尖刺,所述电源线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底壳底部开口朝上的v形卡槽,底壳上还覆盖有u形面罩,面罩上侧设置有灯带压条,所述灯带压条位于尖刺外侧并与尖刺相互交错;所述led灯带安装在所述灯带槽中,所述尖刺从led灯带底部穿透至其顶部,并与其电路板上的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线安装在所述电源线槽中,电源线内端卡入所述v形槽中与其电连接,所述面罩和底壳将led灯带和电源线夹持固定。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罩包括中罩,电源线罩和灯带罩,所述中罩与电源线罩和灯带罩柔性连接,所述灯带压条设置在所述灯带罩上侧;所述底壳中部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扣,中罩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的卡孔,所述中罩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一卡孔固定在底壳中部;所述灯带槽两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灯带罩位于灯带槽一端,其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配合的第二卡孔;所述电源线槽位于两侧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电源线罩位于电源线槽一端,其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扣配合的第三卡孔。所述底壳中部两侧各设置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合围成位于底壳两外侧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中罩安装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限位筋延伸至灯带槽内,所述led灯带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筋上。所述灯带连接端设置两个沿导电体纵向排列的所述尖刺,所述灯带罩上侧对应所述两个尖刺内侧、外侧和两个尖刺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灯带压条,所述灯带压条压迫在所述led灯带上。所述灯带罩端面设置有与灯带外形相适应的灯带压板,所述电源线罩上侧设置有电源线压条,电源
线罩端面设置有与电源线形状相适应的电源线压板,所述电源线压条和电源线压板压迫在所述电源线上。所述v形卡槽底部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让位槽,所述电源线内的导体卡入所述让位槽中。所述面罩由透明材料制造。所述尖刺抵接在所述灯带压条内侧。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底壳上设置有灯带槽和电源线槽,在灯带槽底部设置有导电体,导电体的灯带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灯带槽底部的尖刺,底壳上覆盖有面罩,面罩上侧设置有位于尖刺内侧,并与其交错的灯带压条,所述尖刺可刺穿led灯带的外皮与电路板电连接,并与灯带压条交错卡合,当led灯带受纵向拉力时,不容易从灯带槽中脱出,即使led灯带相对导电体产生少量纵向移位,也不影响电接触,具有电连接可靠的优点,同时电路板上不需要预先制造连接凸点,也可以降低led灯带的制造成本;导电体的电源线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底壳底部v形卡槽,所述v形卡槽可割开电源线外皮与其电连接,所述面罩与底壳配合可将电源线固定,不需要焊线和剥线工具,可徒手安装,具有安装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端子的底壳与面罩的装配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端子与电源线和led灯带的装配示意图之一。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端子与电源线和led灯带的装配示意图之二。
11.图5为图4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12.图6为现有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4.参考图1。一种led灯带的电源接头,包括底壳1,底壳1一端设置有灯带槽11,底壳1另一端设置有若干电源线槽12。所述电源线槽12至少为两个,当led灯带具有多个回路或者多个控制线路时,所述电源线槽12也可以设置为三个以上。所述底壳1底部还安装有与所述电源线槽12对应的导电体2,所述导电体2包括灯带连接端和电源线连接端,灯带连接端位于灯带槽11内,电源线连接端位于电源线槽12内。本文所述的导电体2与电源线槽12对应,包括导电体2数量与电源线槽12数量相同,也包括布置位置与电源线槽12相对。导电体2的灯带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灯带槽11底部的沿导电体2纵向排列的两个尖刺21,其电源线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底壳1底部的开口朝上的v形卡槽22,v形卡槽22底部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让位槽23。底壳1中部两侧各设置有第一限位筋131和第二限位筋132,所述第一限位筋131和第二限位筋132合围成位于底壳1两外侧的限位槽13,所述第一限位筋131延伸至灯带槽11内。限位槽13内的底壳1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扣1a,灯带槽11两侧设置有第二卡扣1b,电源线槽12两侧设置有第三卡扣1c。
15.参考图1和图2。所述底壳1上覆盖有有由透明材料制造的面罩3。所述面罩3大致为u形,包括中罩30和位于中罩30两端的灯带罩31和电源线罩32。所述中罩30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1a配合的第一卡孔3a,中罩30卡入底壳1中部两侧的限位槽13中,并通过第一卡
扣1a和第一卡孔3a扣合固定在底壳1中部。灯带罩31位于灯带槽11一端,其上侧对应所述两个尖刺21外侧、内侧和两尖刺21之间各设置有灯带压条311,所述灯带压条311与所述尖刺21相互交错;灯带罩31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1b配合的第二卡孔3b,其端面设置有与led灯带外形相适应的灯带压板312。电源线罩32位于电源线槽12一端,其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扣1c配合的第三卡孔3c,其上侧设置有电源线压条321,其端面设置有与电源线形状相适应的电源线压板322。所述中罩30与灯带罩31和电源线罩32优选为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但两者之间为柔性连接,具体可以是三者通过厚度较薄且具有韧性的连接部连接。这样可以预先将中罩30安装在所述限位槽13中固定,未安装灯带和电源线时,灯带罩31不与灯带槽11扣接,电源线罩32也不与电源线槽12扣接,两者相对中罩30处于翻转状态,以方便安装led灯带和电源线。当然,所述中罩30与灯带罩31和电源线罩32也可以是刚性的一体结构,待安装led灯带和电源线后,再同时扣接在底壳1上。所述中罩30、灯带罩31和电源线罩32还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壳1上。
16.参考图3至图5。适用本实用新型led灯带包括超薄led灯带或裸板led灯带,裸板led灯带只有电路板和led灯珠,没有外皮。下面以超薄led灯带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所述led灯带4包括外皮41,外皮内包裹有电路板42,电路板42上安装有led灯珠43。首先将led灯带4放入所述灯带槽11中,led灯带4端面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筋131上定位,led灯带4底部朝下,其电路板42上的两条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两个导电体2上的尖刺21对齐;然后将灯带罩31扣接在底壳1上,灯带罩31上侧的灯带压条311和压迫在led灯带4上,所述尖刺21从led灯带4底部穿透至其顶部,并与其电路板42上的电源电路电连接;然后将电源线5放置在电源线槽12上,电源线5内端搁置在导电体2电源线连接端的v形卡槽22上;然后将电源线罩32扣接在底壳1上,电源线罩32内侧的电源线压条321压迫在电源线5上,v形卡槽22割破电源线5的外皮,电源线5内的导体51进入让位槽23中被夹持固定,与导电体2形成良好的电接触。
17.所述尖刺21优选为抵接在其外侧的灯带压条311内侧,这样led灯带更不容易从灯带槽10中脱出;所述尖刺21优选为两个或以上,这样其与电路板的电连接更可靠;在所述尖刺的内外侧均设置灯带压条,尖刺21更容易刺穿led灯带4,安装更方便。所述面罩3优选为透明材料制造,这样,既可以让面罩3内的led灯珠43透光,也可以观察尖刺21是否刺穿led灯带4。
18.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底壳上设置有灯带槽和电源线槽,在灯带槽底部设置有导电体,导电体的灯带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灯带槽底部的尖刺,底壳上覆盖有面罩,面罩上侧设置有位于尖刺内侧,并与其交错的灯带压条,所述尖刺可刺穿led灯带的外皮与电路板电连接,并与灯带压条交错卡合,当led灯带受纵向拉力时,不容易从灯带槽中脱出,即使led灯带相对导电体产生少量纵向移位,也不影响电接触,具有电连接可靠的优点,同时电路板上不需要预先制造连接凸点,也可以降低led灯带的制造成本;导电体的电源线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底壳底部v形卡槽,所述v形卡槽可割开电源线外皮与其电连接,所述面罩与底壳配合可将电源线固定,不需要焊线和剥线工具,可徒手安装,具有安装简单的优点。
1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