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出光灯头及应用其的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0051发布日期:2022-10-15 01:2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出光灯头及应用其的台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出光灯头及应用其的台灯。


背景技术:

2.现在市场led台灯在使用一定时长后易视觉疲劳,为解决这一问题,灯具出光结构需要做针对性优化,做到缓解视觉疲劳,提升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光学配比双面出光以缓解视觉疲劳的出光灯头及应用其的台灯。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双面出光灯头,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盖体和设置在收容空间内的灯板,灯板上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并用于发光的灯珠,还包括用于对灯板进行双面导光的导光板和贴合设置在导光板一侧的电镀扩散板,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面和朝向电镀扩散板的第二导光面,通过电镀扩散板对灯珠射出光线进行分配以使第一导光面的出光率大于第二导光面。
6.进一步地,导光板设有位于中央并与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相连通的穿孔,双面出光灯头还包括用于对灯珠所射出光线进行反射的第一反光薄膜,第一反光薄膜紧贴穿孔的内侧壁并与灯板上的若干个灯珠均设置为对向结构。
7.进一步地,双面出光灯头还包括固定在穿孔上并用于加固导光板和电镀扩散板的紧固件,紧固件包括紧固下盖和紧固上盖,电镀扩散板和导光板被夹持于紧固下盖和紧固上盖之间。
8.进一步地,紧固件设置为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使紧固件形成穿过电镀扩散板和导光板并可供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两侧光线进行交互的通孔。
9.进一步地,导光板还包括靠近灯板一端并贴设于第一导光面的第二反光薄膜和设置在第二导光面并与第二反光薄膜相对应的第三反光薄膜。
10.进一步地,导光板和电镀扩散板均采用pmma材质制成。
11.进一步地,收容空间内还设有散热环,灯板紧贴散热环。
12.进一步地,灯板的一端向外延伸出可用于焊接导电线圈的焊盘,盖体上设有与焊盘相互卡合的灯头连接口,灯头连接口内设有金属转轴。
1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台灯,所述台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面出光灯头,台灯通过与金属转轴枢转连接从而对双面出光灯头进行旋转调节。
14.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电镀扩散板进行电镀使得电镀扩散板可对灯珠所射出光线进行分配以使第一导光面的出光率大于第二导光面,从而增强第一出光面的出光率,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所需要读写照明用到的第一出光面的光线饱和度更高,搭配由背离第一出光面照射的第二出光面辅助射出的环境光,有效缓解视觉疲劳,辅助用户在长时间的照明过程中保持眼部舒适,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出光灯头及应用其的台灯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出光灯头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出光灯头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18.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0.附图标记:
21.20、收容空间;21、盖体;31、灯板;91、灯珠;32、导光板;33、电镀扩散板;41、第一导光面;42、第二导光面;43、第一反光薄膜;22、灯头上盖;23、灯头下盖;51、穿孔;61、紧固件;62、紧固下盖;63、紧固上盖;64、通孔;71、第二反光薄膜;72、第三反光薄膜;34、散热环;81、灯头连接口;82、焊盘;1、台灯;2、双面出光灯头;11、金属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请参照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出光灯头,包括盖体21,所述盖体21包括灯头上盖22和扣合于所述灯头上盖22的灯头下盖23,所述灯头上盖22和灯头下盖23合围出收容空间20,所述双面出光灯头2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20内的灯板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21设置为环形结构,但不限于此。
24.优选的,所述灯板31上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并用于发光的灯珠91,所述灯珠91可设置为led灯珠。
25.请参照图4-5所示,优选的,所述双面出光灯头2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灯板31进行双面导光的导光板32和贴合设置在所述导光板32一侧的电镀扩散板33,所述导光板32包括第一导光面41和朝向所述电镀扩散板33的第二导光面42;可以理解的,所述电镀扩散板33朝向所述第二导光面42的一面采用电镀工艺进行镀膜,以使所述灯板31上的灯珠91发光后,通过所述第二导光面42射向电镀扩散板33一面的光线被部分反射从而经过导光板32从第一导光面41射出,进一步使得所述电镀扩散板33对所述灯珠91所射出光线进行分配以使所述第一导光面41的出光率大于第二导光面42。
26.根据上述方案,可以理解的,所述导光板32和电镀扩散板33被夹持固定于所述灯头上盖22和灯头下盖23之间。
27.请参照图2-5所示,优选的,所述导光板32设有位于中央并与所述第一导光面41和第二导光面42相连通的穿孔51,所述双面出光灯头2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灯珠91所射出光线进行反射的第一反光薄膜43,所述第一反光薄膜43紧贴所述穿孔51的内侧壁并与所述灯板31上的若干个灯珠91均设置为对向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反光薄膜43更容易将光线反射向第一导光面41或第二导光面42。
28.请参照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双面出光灯头2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穿孔51上并可用于加固所述导光板32和电镀扩散板33的紧固件61,所述紧固件61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32
背离所述电镀扩散板33一面的紧固下盖62和设置在所述电镀扩散板33背离所述导光一面的紧固上盖63,所述紧固上盖63与紧固下盖62卡扣连接从而使所述电镀扩散板33和导光板32被夹持于所述紧所述紧固上盖63和紧固下盖62之间,进一步增强所述电镀扩散板33和导光板32之间的稳定性,防止错位。
29.请参照图1-3所示,优选的,所述紧固件61设置为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使所述紧固件形成穿过所述电镀扩散板33和导光板32并可供第一导光面41和第二导光面42两侧光线进行交互的通孔64,此结构可使所述第一导光面41所反射出光线中的部分光线经通孔64反射向第二导光面42射出,以增大第二导光面42的通孔64处的出光强度,增加第二导光面42的柔光效果,为用户提供合适的环境光。
30.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和图5所示,所述导光板32还包括靠近所述灯板31一端并贴设于所述第一导光面41的第二反光薄膜7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光面42并与所述第二反光薄膜71相对应的第三反光薄膜72,所述第二反光薄膜71和第三反光薄膜72可有效遮挡盖体21边部,防止所述盖体21非出光区域漏光,并且使光线经由第二反光薄膜71和第三反光薄膜72反射后集中从第一导光面41或第二导光面42向外射出,提升光线的利用率并同时减少光资源浪费。
31.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薄膜43、第二反光薄膜71和第三反光薄膜72均采用反光纸材质制成。
32.优选的,所述导光板32和所述电镀扩散板33均采用pmma(全称polymethyl methacrylate,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又称作亚克力或有机玻璃)材质制成,其具有高雾度、高透光率,高扩散性等塑料板材的光学特征,能有效的将点或线光源转化为柔和、均匀的面光源,在达到良好的透光率的前提下,同时具有良好的光源点阵遮蔽性,是解决led灯具产品二次配光的理想性光学材料,是led照明产品最佳性光扩散材料。
33.请参照图2-5所示,优选的,所述收容空间20内还设有散热环34,进一步地,所述灯板31背离所述灯珠91的一面紧贴所述散热环34的内侧壁以使所述灯板31上的灯珠91在照明过程中所发出的热量源源不断地传导到散热环34上,并通过散热环34向外释放。
34.可选的,所述散热环34采用压铸铝材质制成,具有导热能力强、散热快等特点,可进一步加速散热。
35.请参照图2-5所示,优选的,所述灯板31的一端向外延伸出可用于焊接导电线圈的焊盘82,所述盖体21上设有与所述焊盘82相互卡合的灯头连接口81,所述灯头连接口81内设有金属转轴11。
36.请参照图1、4、5所示,优选的,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台灯1,所述台灯1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面出光灯头2;进一步地,所述台灯1通过将灯杆插入所述灯头连接口81并与所述金属转轴11枢转连接从而对所述双面出光灯头2进行旋转,调节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照明角度;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所述金属转轴11通过一端与台灯1枢转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灯头连接口81从而可将台灯内部导线通过所述灯头连接口81穿入双面出光灯头2,以实现对所述双面出光灯头2的供电。
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镀扩散板进行电镀使得电镀扩散板可对灯珠所射出光线进行二次分配以使第一导光面的出光率大于第二导光面,从而增强第一出光面的出光率,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所需要读写照明用的第一出光面的光线饱和度更高,搭配由
背离第一出光面照射的第二出光面辅助射出的环境光,有效缓解视觉疲劳,辅助用户在长时间的照明过程中保持眼部舒适;同时设置第一反光薄膜、第二反光薄膜和第三反光薄膜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光线经由第二反光薄膜和第三反光薄膜反射后集中从第一导光面或第二导光面向外射出,提升光线的利用率并同时减少光资源浪费,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