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具有漫射光效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接触的终端设备也越来越多,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pos机、pda、手机或收银机等;终端设备上通常都具有各种功能的指示灯,用户对指示灯的灯效组合以及灯光效果要求也越来高。
3.而目前pos机、pda、手机或收银机等终端设备上一般都是单点指示灯,或者;设在不在同一位置的比较分散的多个指示灯;如充电指示灯等,单一位置的指示灯色调单一。
4.甚至,如pos机等终端设备没有设置指示灯;或者;将指示灯设置在显示部以外,如在机壳上开孔用于安装指示灯,除了影响视觉美感以外,还需要加透明导光件,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对结构空间要求比较大,且整体外观还会受到影响,如配色不一致,漏光等问题。
5.在pos机、pda、手机或收银机等终端设备中,由于受空间限制,指示灯的光源基本都是采用点光源,如使用单点led灯做为光源,导致面板或壳体上的指示灯的透光区域的亮度不均匀,光线不够柔和,同时,指示灯的透光区域面积比较小,与显示区域不协调。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漫射光效的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终端设备指示灯色调单一,且亮度不均匀,光线不够柔和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具有漫射光效的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显示部、光源、漫透射组件,所述显示部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容纳腔,且所述显示部上设有用于透光的透光部,所述光源和漫透射组件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其中,
9.所述漫透射组件包括漫射板和至少一个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一端与至少一个光源相连,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漫射板相连接,所述漫射板与所述导光柱相连接的面为入光面,与入光面相对的为出光面;
10.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部相连接;
11.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由所述导光柱,从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漫反射板,从与所述出光面相连的所述透光部各向同性的射出;
12.所述导光柱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光源,如采用三基色光源中的三个单色光源,即可实现指示灯发出不同色调的光,解决指示灯色调单一;同时,通过漫射板,尤其是采用能实现各向同性漫透射的漫射板的情况下,实现了指示灯亮度的均匀度和光线的柔和性。
13.优选地,所述出光面设有与所述导光柱同轴的凹陷,在出光面上,设置与导光柱同轴的凹陷,确保光源发出的光直射向出光面时,均存在反射角度,也即能够将大部分直射向透光部的光反射,实现在漫射板内进行漫反射,从而进一步的确保了指示灯亮度的均匀度。
14.优选地,所述导光柱的数量大于一个时,不同导光柱对应的光源所发出的光颜色不同;当有多个导光柱时,不同导光柱对应的光源发出的光颜色不同,在经过漫射板后,能够形成渐变色式的指示灯,进一步的丰富了指示灯的色调。
15.优选地,所述漫透射组件还包括均光膜,所述均光膜设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显示部之间,所述均光膜的一面贴附于所述显示部的透光部的底部,另一面贴附于所述出光面;通过增加均光膜,进一步的提升了指示灯亮度的均匀度和光线的柔和性。
16.优选地,所述漫透射组件还包括反光膜,所述反光膜贴附于所述入光面;通过设置反光膜,确保了光源发出的光全部从出光面照射向透光部。
17.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终端设备还包括pcb电路板,所述光源设于所述pcb电路板上,所述pcb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18.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导光柱相匹配的容置孔,所述导光柱设于所述容置孔中,利用连接板,且在连接板上设置容置孔,确保光源发出的光仅能沿导光柱穿过连接板,也即光源发出的光不会直接照射向透光部。
19.优选地,所述光源为点光源。
20.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为pos机、pda、手机或收银机。
21.本实用新型具有漫射光效的终端设备,其有益效果是:指示灯亮度均匀、光线柔和,且灯光色调丰富、颜色炫目。具体体现在:
22.第一、采用漫射板,即使是点光源的情况下,也能将光源发出的光,在经过漫射板后形成面阵光源,实现了从设于显示部上的透光部射出的光是均匀、柔和的;更进一步的,在漫射板和显示部之间设置均光膜,进一步的确保了从透光部设车的光是均匀、柔和的。
23.第二、利用导光柱,从而可以实现将多个光源发出的光同时导入到漫射板中,且每个光源的发光颜色可以不同,更进一步的,同一导光柱中可以集成三基色光源,从而使指示灯的灯光色调丰富且颜色更为炫目,故而灯光效果更好。
24.第三、利用连接板和密封件,解决了漏光问题,也即从透光部射出的光,全部是由导光柱进入漫射板后,从透光部射出的。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漫射光效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漫射光效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27.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漫射光效的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pcb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漫透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1为壳体;2为显示部;21为透光部;3为光源;4为漫透射组件;41为漫透板;411为凹陷;42为导光柱;43为反光膜;44为均光膜;5为连接板;6为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漫射光效的终端设备作进一步详细
说明。
33.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具有漫射光效的终端设备,包括壳体1、显示部2、光源3、漫透射组件4,所述显示部2与所述壳体1连接形成容纳腔,且所述显示部2上设有用于透光的透光部21,所述光源3和漫透射组件4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其中,所述漫透射组件4包括漫透板41和至少一个导光柱42,所述导光柱42的一端与至少一个光源3相连,所述导光柱42的另一端与所述漫透板41相连接,所述漫透板41与所述导光柱42相连接的面为入光面,与入光面相对的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部21相连接;所述光源3发出的光经由所述导光柱42,从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漫反射板,从与所述出光面相连的所述透光部21各向同性的射出;所述导光柱42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光源3,如采用三基色的光源3中的三个单色光源,即可实现指示灯发出不同色调的光,解决指示灯色调单一;同时,通过漫透板41,尤其是采用能实现各向同性漫透射的漫透板41的情况下,实现了指示灯亮度的均匀度和光线的柔和性。
34.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漫透板41,是指能够将直射的光源3,经漫透板41内部后,可以变成漫射的光源3,获得均匀而稳定的漫射光照射区域。
3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出光面设有与所述导光柱42同轴的凹陷411,在出光面上,设置与导光柱42同轴的凹陷411,确保光源3发出的光直射向出光面时,均存在反射角度,也即能够将大部分直射向透光部21的光反射,实现在漫透板41内进行漫反射,从而进一步的确保了指示灯亮度的均匀度;凹陷411可以是凹球面,或者,凹陷411的面为与出光面构成一定角度的斜面。
3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42的数量大于一个时,不同导光柱42对应的光源3所发出的光颜色不同;当有多个导光柱42时,不同导光柱42对应的光源3发出的光颜色不同,在经过漫透板41后,能够形成渐变色式的指示灯,进一步的丰富了指示灯的色调;例如,采取三个导光柱42,分别对应三基色光源中的三个单色光源,在经过漫透板41后,从而合成不同颜色的光。
3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漫透射组件4还包括均光膜44,所述均光膜44设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显示部2之间,所述均光膜44的一面贴附于所述显示部2的透光部21的底部,另一面贴附于所述出光面;通过增加均光膜44,进一步的提升了指示灯亮度的均匀度和光线的柔和性。
3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漫透射组件4还包括反光膜43,所述反光膜43贴附于所述入光面;通过设置反光膜43,确保了光源3发出的光全部从出光面照射向透光部21。
3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终端设备还包括pcb板6,所述光源3设于所述pcb板6上,所述pcb板6设于所述容纳腔内;通过将光源3直接设于pcb板6上,从而能够简化终端内部的布局结构,同时固定pcb板6即固定了光源3,利于对光源3的安装固定。
4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上设有与所述导光柱42相匹配的容置孔,所述导光柱42设于所述容置孔中,利用连接板5,且在连接板5上设置容置孔,不仅能够简化终端内部的布局结构,同时,利于对导光柱42的固定,以及确保光源3发出的光仅能沿导光柱42穿过连接板5,也即光源3发出的光不会直接照射向透光部21。
4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3优选为点光源,利用pcb板6,将作为光源3的点光源集成,其中,点光源包括但不限于单点led灯珠;组装时只需要pcb板6和连接板5定位好,即可有效的确保设于pcb板6上的点光源与设于连接板5上的容置孔中的导光柱42对齐,确保点光源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柱42。
4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为pos机、pda、手机或收银机中的任意一种。
43.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44.第一、采用漫透板41,即使是点光源的情况下,也能将光源3发出的光,在经过漫透板41后形成面阵光源3,实现了从设于显示部2上的透光部21射出的光是均匀、柔和的;更进一步的,在漫透板41和显示部2之间设置均光膜44,进一步的确保了从透光部21设车的光是均匀、柔和的。
45.第二、利用导光柱42,从而可以实现将多个光源3发出的光同时导入到漫透板41中,且每个光源3的发光颜色可以不同,更进一步的,同一导光柱42中可以集成三基色光源,从而使指示灯的灯光色调丰富且颜色更为炫目,故而灯光效果更好。
46.第三、利用连接板5和密封件,解决了漏光问题,也即从透光部21射出的光,全部是由导光柱42进入漫透板41后,从透光部21射出的。
4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