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焦射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8214发布日期:2023-02-21 17:5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焦射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焦射灯。


背景技术:

2.射灯通常安装在室内吊顶四周,用于重点照明。例如展览馆内的射灯,通常将光线投射到被展览的物品上,使得展览品在射灯的照射下光鲜亮丽,突出美感以吸引宾客驻足观赏。例如服装店的射灯,通常将光线投射到展柜内的鞋类和服饰上,引起客户的关注,激发客户的购买欲。例如酒吧、咖啡厅的射灯,通常将光线投射到吧台或卡座,可与其他灯光互补,起到装饰和点缀场景氛围的作用,能够营造舒适放松的氛围。在不同的场景应用下,射灯的光束角往往是不同的,用于重点照明的射灯,其光束角一般较小,通常为15
°
~30
°
左右,以突出被照射物的轮廓;用于室内为其他照明灯具补光的射灯,其光束角略大一些,通常为45
°
~60
°
,用于照亮室内空间。由于传统的射灯,其光束角通常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够调焦变焦来改变光束角,应用场景单一,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调焦、结构简单的调焦射灯。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焦射灯,包括:
5.灯体,其前端部设置有安装口、内部设置有光源腔,灯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心线;
6.光源组件,设置在光源腔内;
7.调焦件,与灯体活动连接,调焦件后端部设置有入光口、内部设置有光学腔、前端部设置有出光口,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经入光口射入光学腔,经出光口射出;
8.光学组件,设置在光学腔内,调焦件可相对灯体转动并产生沿轴向的位移,以便光学组件远离或靠近光源组件。
9.优选的,调焦件至少有部分与灯体相重叠,调焦件与灯体在二者的重叠处螺纹连接。
10.优选的,调焦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灯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11.优选的,调焦件后端部设置有向外凸伸的凸缘,外螺纹设置在凸缘上。
12.优选的,外螺纹为形成在调焦件外周壁上且沿轴向螺旋延伸的凸棱,内螺纹为形成在灯体内周壁上且沿轴向螺旋延伸的凹槽。
13.优选的,调焦件相对灯体具有最小位移和最大位移,在最小位移处,调焦件前端部有部分裸露在安装口的外侧且形成供用户操作的操作部分。
14.优选的,在最小位移处,操作部分的长度为5

~8

,在最大位移处,调焦件伸出灯体部分的长度为30

~40


15.优选的,调焦射灯的光束角为15
°
~50
°

16.优选的,灯体在安装口处设置有用于阻止调焦件从灯体上脱落的限位件。
17.优选的,限位件卡扣连接在灯体上。
18.优选的,灯体在其光源腔内设置有基座,光源组件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光源板、若干个设置在光源板上且与光源板电性连接的发光元件。
19.优选的,光学组件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第一入光面和第一出光面,第一出光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混光区域,若干个混光区域自第一透镜的中心沿径向向外间隔布置,各个混光区域均沿周向延伸。
20.优选的,第一出光面为nurbus曲面。
21.优选的,第一入光面上设置有用于混光的珠面、磨砂面或鳞甲面。
22.优选的,光学组件包括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包括第二入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第二入光面上设置有用于混光的珠面、磨砂面或鳞甲面。
23.优选的,第一透镜卡扣连接在调焦件内,第二透镜收容在光学腔内且与第一透镜相抵接。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5.通过将调焦件与灯体活动连接,使得调焦件可相对灯体转动并产生沿轴向的位移,以便光学组件远离或靠近光源组件,实现调焦目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26.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调焦射灯的立体图(灯体转动至其中心线与水平面大致相垂直的位置,且调焦件收缩在灯体内);
27.图2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调焦射灯的立体图(灯体转动至其中心线与水平面相倾斜的位置,且调焦件收缩在灯体内);
28.图3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调焦射灯的立体图(灯体转动至其中心线与水平面相倾斜的位置,且调焦件伸出灯体外);
29.图4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调焦射灯的爆炸图;
30.图5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调焦射灯的主视图;
31.图6是图5中所示沿a-a线的剖面图;
32.图7是图6中所示b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8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调焦射灯的左视图;
34.图9是图8中所示沿c-c线的剖面图;
35.图10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第一透镜示出第一入光面一侧的平面图;
36.图11是图10中所示沿d-d线的剖面图;
37.图12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第二透镜示出第二入光面一侧的平面图;
38.图13是图12中所示沿e-e线的剖面图;
39.图14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光学组件的光路图;
40.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41.100、调焦射灯;
42.1、灯体;11、安装口;12、光源腔;13、中心线;14、内螺纹;15、基座;16、转动座;161、
转动腔;162、容置腔;163、后盖;164、缺口;17、第一卡合部;
43.2、光源组件;21、光源板;22、发光元件;
44.3、调焦件;31、入光口;32、光学腔;33、出光口;34、外螺纹;35、凸缘;36、第二卡合部;
45.4、光学组件;41、第一透镜;411、第一入光面;412、第一出光面;4121、混光区域;413、第二卡合配合部;42、第二透镜;421、第二入光面;422、第二出光面;
46.5、限位件;51、第一卡合配合部;
47.6、驱动电源;61、壳体;611、转动孔;62、主控元件;63、导线;
48.7、转动连接件;71、第一转轴;711、第一轴心线;72、第二转轴;721、第二轴心线;
49.81、第一阻尼件;82、第二阻尼件。
具体实施方式
50.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心、轴向、周向、径向、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4.请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调焦射灯100,其包括灯体1、光源组件2、调焦件3、光学组件4、限位件5、驱动电源6以及转动连接件7。
55.结合图6、图7所示,灯体1的形状为圆筒状,灯体1为铝材一体成型制造而成,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心线13。灯体1的前端部设置有安装口11、内部设置有可安装光源组件2的光源腔12。灯体1在光源腔12内设置有基座15,光源组件2包括设置在基座15上的光源板21、若干个设置在光源板21上且与光源板21电性连接的发光元件22。光源板21可以是pcb板,其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在基座15上,发光元件22可以是固态发光元器件,例如led灯珠、cob光源或smd光源等。某些实施例中,光源板21也可是铝基板,其还可以通过胶粘、焊接、铆接或卡扣等方式安装在基座15上,发光元件22的个数可以是单颗,也可是两颗、三颗或更多颗,多颗发光元件22可以沿周向布置在光源板21上,具体不作限制。
56.结合图4、图6所示,调焦件3的形状为圆筒状,调焦件3为铝材一体成型制造而成。调焦件3后端部设置有入光口31、内部设置有光学腔32、前端部设置有出光口33,光学组件4设置在光学腔32内。光源组件2发出的光线经入光口31射入光学腔32,经光学组件4配光后从出光口33射出。
57.结合图4、图7所示,调焦件3与灯体1为螺纹连接。具体的,结合图4、图7所示,调焦件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34,灯体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与外螺纹34相配合的内螺纹14。外螺纹34为形成在调焦件3外周壁上且沿轴向螺旋延伸的凸棱,内螺纹14为形成在灯体1内周壁上且沿轴向螺旋延伸的凹槽。为了简化调焦件3与灯体1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调焦件3后端部设置有向外凸伸的凸缘35,外螺纹34仅设置在凸缘35上。调焦件3在凸缘35处与灯体1构成螺纹连接。某些实施例中,调焦件3也可不设置凸缘35,可以在调焦件3外周壁上布满外螺纹;也可将调焦件3的内径设计较灯体1的直径更大,使得调焦件3包覆在灯体1的外周壁上并在包覆处螺纹连接,即在调焦件3内周壁的前端设计内螺纹,在灯体1的外周壁设计外螺纹,具体不作限制。上述设计,不论调焦件3是收容在灯体1内并与灯体1螺纹连接,抑或是包覆在灯体1外周壁上并与灯体1螺纹连接,调焦件3始终有部分是与灯体1相重叠的,并且调焦件3与灯体1在二者的重叠处螺纹连接,均能够实现调焦件3与灯体1直接螺纹连接,使得调焦件3可相对灯体1转动并产生沿轴向的位移,以便光学组件4远离或靠近光源组件2,实现调焦目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58.结合图2、图3所示,调焦件3相对灯体1具有最小位移和最大位移,在最小位移处,调焦件3前端部有部分裸露在灯体1的安装口11的外侧且形成供用户操作的操作部分。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调焦件3相对灯体1移动至最小位移处,操作部分的长度为5

~8

,在最大位移处,调焦件3伸出灯体1部分的长度为30

~40

。这使得调焦射灯的光束角可以在15
°
~50
°
范围内变焦,可适用于不同场景应用,灵活多变。
59.结合图6、图7所示,灯体1在安装口11处设置有用于阻止调焦件3从灯体1上脱落的限位件5。限位件5的形状为环形,其与灯体1的安装口11的形状相匹配。限位件5卡扣连接在灯体1上。具体的,灯体1的内周壁靠近安装口11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7,限位件5的外周边缘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卡合部17相卡扣配合的第一卡合配合部51。其中第一卡合部17为开设在灯体1内周壁前端上的卡槽,第一卡合配合部51为构造在限位件5外周边缘上且向外凸伸的卡钩。某些实施例中,限位件5不限于采用卡扣方式安装至灯体1内,也可是其他连接结构。例如螺纹连接,可以在限位件5的外周壁设计外螺纹,在灯体1的内周壁设计内螺纹;或者采用胶粘连接或螺钉连接等,具体不作限制。操作时,调焦件3转动并相对灯体1产生沿轴向的位移,移动至最大位移处时,由于其后端部的凸缘35的直径要大于限位件5的直径,因此限位件5将调焦件3限位在该最大位移处并阻止调焦件3脱出灯体1。
60.结合图4、图7所示,光学组件4包括第一透镜41和第二透镜42。调焦件3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36,第一透镜41的外周边缘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二卡合部36相卡扣配合的第二卡合配合部413。其中,第二卡合部36为形成在调焦件3内周壁上的卡槽,第二卡合配合部413为构造在第一透镜41外周边缘上的卡钩。调焦件3的内周壁在位于第一透镜41的下侧还设置有一段台阶槽,其用于支撑和收容第二透镜42,安装时,可将第二透镜42安置在该台阶槽内,第一透镜41卡扣在调焦件3内周壁的卡槽内,第二透镜42与第一透镜41相抵接。某些实施例中,该台阶槽的形状可构造为第二透镜42的形状相匹配。此外,第一透镜41安装至
调焦件3内的安装结构不限于上述所述的卡扣结构,第二透镜42也不限于收容在台阶槽内,光学组件4与调焦件3之间的安装结构也可是其他连接结构,例如在调焦件3的内周壁设计内螺纹,在第一透镜41与/或第二透镜42的外周壁上设计外螺纹,第一透镜41与/或第二透镜4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至调焦件3内。还可在调焦件3的周侧壁打孔,通过螺钉方式固定第一透镜41与/或第二透镜42。还可是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方式,具体不作限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镜41和第二透镜42的类型可以是聚光型透镜,也可是扩散型透镜,也可其中一个是聚光型透镜,另一个是扩散型透镜,在此不限制第一、二透镜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调焦射灯的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类型的透镜即可。
61.结合图10、图11所示,第一透镜41具有第一入光面411和第一出光面412,第一出光面412上设置有若干个混光区域4121,若干个混光区域4121自第一透镜41的中心沿径向向外间隔布置,各个混光区域4121均沿周向延伸,其形状类似一圈圈环绕布置的环带。在第一出光面412上,自第一透镜41的中心沿径向延伸至其外周边缘的径向路径为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或称nurbus曲线),由该曲线绕着透镜的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为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或称nurbus曲面),采用该曲面设计的第一出光面412,其形成的多个混光区域4121能够使得光线射出第一透镜41后在各个混光区域4121外发生多次交叉混光,混色效果更好,光线柔和不刺眼。为了增强第一透镜41的混光效果,第一入光面411上还设置有用于混光的珠面。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入光面411上不限于设计珠面来混光,还可设计磨砂面或鳞甲面,具体不作限制。
62.结合图12、图13所示,第二透镜42包括第二入光面421和第二出光面422,第二入光面421上设置有用于混光的珠面,其中第二入光面421上的珠面相较于第一入光面411上的珠面,更加致密,构成珠面的每个单元面的尺寸也更小,可以调整经第一透镜41出射的光线形成的光斑,使得光斑亮度更加均匀。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入光面421上不限于设计珠面来混光和调整光斑亮度均匀性,还可设计磨砂面或鳞甲面,具体不作限制。
63.结合图14所示,发光元件22发出的光线经第一透镜41射出后,光线能够在第一透镜41的多个混光区域4121外发生多次交叉混光,经第二透镜42射出,出光更加柔和,光斑亮度更加均匀。
64.再结合图2、图3所示,为了方便灯体1的多角度调节,使得调焦射灯100在安装后适于照射范围更大以及照射角度更加灵活多变,驱动电源6与灯体1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件7。
65.结合图5、图6以及图8、图9所示,驱动电源6包括壳体61、设置在壳体61内的主控元件62,主控元件62通过导线63与光源板21电性连接。
66.转动连接件7一端部通过第一转轴71与壳体61转动连接、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转轴72与灯体1转动连接,第一转轴7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轴心线711,第二转轴72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与第一轴心线711相垂直的第二轴心线721。
67.壳体61上设置有转动孔611,第一转轴71转动配合在转动孔611内,第一转轴71上设置有与转动孔611的孔壁摩擦接触的第一阻尼件81。灯体1后端部设置有转动座16,转动座16上设置有与第二转轴72转动配合的转动腔161,转动座16上设置有与第二转轴72摩擦接触的第二阻尼件82。灯体1后端部设置有容置腔162,转动座16收容在容置腔162内,灯体1后端部设置有用于封闭容置腔162的后盖163,灯体1侧壁上开设有用于避让转动连接件7的缺口164。
68.第一阻尼件81的设置,使得第一转轴71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随时在任意角度位置止转停留,第一转轴71的转动角度范围在0
°
~360
°
,方便灯体1绕着第一轴心线711调节角度。第二阻尼件82的设置,使得第二转轴7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随时在任意角度位置止转停留,第二转轴72的转动角度范围在0
°
~90
°
,方便灯体1绕着第二轴心线721调节角度。
69.结合图4所示,其中第一阻尼件81为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71轴端上的摩擦垫片。第二阻尼件82为与转动座16固定连接且将第二转轴72夹紧在两者之间的压片。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81以及第二阻尼件82也可是采用橡胶圈或硅胶垫等,具体不作限制。除此之外,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转轴71与驱动电源6的壳体61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以及第二转轴72与灯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不限于轴孔配合,也可是其他连接结构,例如枢接、铰接等,具体不作限制。
7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源6可以与现有的轨道射灯的安装轨道配合使用,例如磁吸轨道或吊装轨道,使得调焦射灯作为轨道射灯使用;驱动电源6也可固定安装在室内天花板吊顶上,使得调焦射灯作为普通的低压射灯使用;也可利用吊线装置取代转动连接件7,使得调焦射灯作为吊线射灯使用,具体不限制射灯的应用类型。
7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书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