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部件及个人护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2246发布日期:2023-01-12 2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延伸;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光组件具有入光面,用于将所述入光面接收的光线引导至所述壳体的透光区域;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元件的叠加照射范围覆盖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面,且相邻两个发光元件的功率角度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筒体,所述筒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筒盖,所述筒盖位于所述筒体上,且封闭所述筒体的第一开口;其中,所述筒体与所述筒盖共同形成所述壳体的遮光区域;透光组件,所述透光组件位于所述筒体与所述筒盖之间,形成所述壳体的透光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所述筒体、所述透光组件和所述筒盖基于多次注塑工艺形成的一体化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朝向所述壳体的投影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筒体。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照射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透光区域的出光方向呈第一预设夹角;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或等于150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件包括: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筒体内,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筒盖的一端与所述发光组件固定连接;导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且包围所述发光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件包括: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筒体内,所述驱动组件具有动力输出轴;所述支撑件罩设于所述驱动组件上,且所述发光组件内的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元件的照射方向朝向所述动力输出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环形安装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筒盖的一端;所述环形安装支架具有至少两个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环形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位的另一端朝向筒盖的方向延伸;所述安装位形成有安装面;其中,所述安装面为:所述安装位朝向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表面,用于供所述发光元件安装于所述环形安装支架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三个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安装支架的三个安装位的安装面上;其中,三个所述发光元件中任意两个所述发光元件的半功率角度部分重叠。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组件沿侧壁周向设置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扣合槽;
所述筒体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扣合槽对应的扣合齿。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的一端与所述透光组件的侧壁连接,所述扣合部的另一端朝向预设延伸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预设延伸方向与扣合方向呈第二预设夹角,所述扣合方向为:所述透光组件与所述筒体的扣合方向。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并伸出所述筒体;所述手持部件包括:防水件,所述防水件的第一端嵌套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防水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筒盖和所述导光组件的夹持空间内。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形成有按压部;所述手持部件,包括:控制组件,设置于筒体内,且与所述发光组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状态;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控制组件上,且靠近于所述按压部,用于检测针对于所述按压部的按压操作,并触发所述控制组件对所述发光组件进行控制。14.一种个人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手持部件;以及工作部件,所述工作部件与所述手持部件连接。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手持部件及个人护理设备,所述手持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延伸;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光组件具有入光面,用于将所述入光面接收的光线引导至所述壳体的透光区域;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元件的叠加照射范围覆盖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面,且相邻两个发光元件的功率角度至少部分重叠。相邻两个发光元件的功率角度至少部分重叠。相邻两个发光元件的功率角度至少部分重叠。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 陈涛 孟凡迪 张远平 彭煨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6
技术公布日:2023/1/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