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18的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即可同等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这无需说明。
[0081]如上所述,在照明器具I的施工时采用将反冲弹簧16挂在安装于天花板2的器具主体3上设置的弹簧支架6来悬吊发光体组件4的方式,连接从天花板侧的器具主体3延伸出的缆线7a上设置的连接器8a与从设于发光体组件4的电源装置12延伸出的缆线7b上的连接器8b。
[0082]这样的施工作业朝向天花板2从下方进行。在此,如图6(a)所示,由于反冲弹簧16设置在发光体组件4的上表面,将弹簧支架6从器具主体3朝向下方设置,所以能够通过器具主体3与发光体组件4的间隙从下方目视弹簧支架6,因此具有易于将反冲弹簧16挂在弹簧支架6上容易施工的效果。
[0083]将反冲弹簧16挂在弹簧支架6上时,如图6 (b)箭头所示,使一对反冲弹簧16的弹簧臂部18弹性变形,从下方伸入设于弹簧支架6的孔24中,挂在与弹簧臂部18对应的弹簧容纳槽19中,通过将反冲弹簧16的限制部23挂设在向上方弯曲的切断成形部20上,能够可靠地通过弹簧容纳槽19保持反冲弹簧16。
[0084]在此,使与弹簧容纳槽19邻接的切断成形部20和相对于切断成形部20与弹簧容纳槽19相反侧的边构成为以朝着向弹簧容纳槽19侧去间隔变窄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25。通过构成这种形状,在安装反冲弹簧16时,弹簧臂部18沿着切断成形部20和倾斜部25被引导引入弹簧容纳槽19内,由此能够将反冲弹簧16可靠地安装在弹簧容纳槽19中,可获得反冲弹簧16易于安装、施工容易的照明器具。
[0085]接着,与图6所说明的内容同样地,针对发光体组件4通过反冲弹簧16从器具主体3悬吊的状态和连接器8的连接作业,利用图7和图8进行说明。
[0086]图7是图6(a)B’ -B’线截面图,为通过反冲弹簧16悬吊发光体组件4的状态。B’ -B’线截面图为与图2中的B-B线截面图相同位置的截面图。
[0087]图8与图7同样地是图6(a)B’_B’线截面图,表示通过反冲弹簧16悬吊发光体组件4的状态下向宽度方向内侧摆动的状态。
[0088]图7表示发光体组件4通过两个反冲弹簧16从器具主体3悬吊,从图3所示的组装状态仅下降了 u3的状态。如上所述,通过将反冲弹簧16配置在发光体组件4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特别是将发光体组件4的重心设置在反冲弹簧16所挂的弹簧容纳槽19的宽度e的范围内,即使在悬吊发光体组件4的状态下发光体组件4也能够保持水平,稳定地被支持。
[0089]此时,器具主体3与发光体组件4之间的间隙pi为与反冲弹簧16的弹簧臂部18的长度相同或略小的值。
[0090]此处,在将连接器8(8a、8b)连接时,跟前的空间有富余时容易进行作业,这是不需说明的。
[0091]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I中,当从宽度方向的跟前侧向里侧按压发光体组件4时,以在设于器具主体3的大致长度方向中心线上的弹簧支架6上所挂的反冲弹簧16的限制部23为中心向里侧摆动,成为图8所示的状态。
[0092]S卩,在反冲弹簧16挂在弹簧容纳槽19的状态下,反冲弹簧16的限制部23能够以弹簧容纳槽19的位置为中心从弹簧支架6向上侧倾斜。在此,若令弹簧支架6的上下方的厚度h与反冲弹簧16的限制部23的长度s的关系成为h > S,则即使反冲弹簧16与发光体组件4 一起倾斜,限制部23也不会抵接器具主体3而发生支撑或别紧,能够容易地使发光体组件4倾斜。
[0093]S卩,发光体组件4为可绕接近器具主体3的、弹簧16的前端的限制部23倾斜的结构。
[0094]如图8所示,当发光体组件4向里侧倾斜时,器具主体3与发光体组件4的间隙p2比图7所示的悬吊状态下的间隙pi大,能够满足p2> pi。并且进一步,发光体组件4向里侧仅移动P3,因此容易目视到连接器8和缆线7,易于作业。
[0095]通过本实施例,在连接连接器8时,由于能够将发光体组件4向宽度方向里侧倾斜来扩大跟前的间隙,因此具有能够提供易于目视、施工容易的照明器具的效果。
[0096]接着,利用图9针对相对于器具主体3在上下方向移动发光体组件4来安装或拆卸发光体组件4时的反冲弹簧16的形状和此时产生的力进行说明。图9 (a)与图3同样地是表示将发光体组件4组装在器具主体3上的状态的长度方向截面图。图9(b) (c) (d)分别为表示发光体组件4下降距离ul、u2、u3的位置的长度方向截面图。图9(e)是表示使反冲弹簧16弹性变形来安装到弹簧支架6时的动作的长度方向截面图。
[0097]在图9(a)中,与图5(b)所说明的相同,从反冲弹簧16的弹簧臂部18对弹簧支架6以从铅直方向偏离角度Θ a的方向施加力Fa,对质量m的发光体组件4向上方的器具主体3施力。并且,在该状态下,器具主体3与发光体基座9之间的间隔为H,为了使照明器具I薄型化,期望为能够减小该尺寸H的结构。
[0098]图9 (b)表示将发光体组件4从组装好的状态仅拉下距离Ul的位置,是弹簧臂部18中螺旋部17与第一弯曲部21之间的部分挂在弹簧支架6上的状态,从铅直方向偏离角度9b的方向施加力Fb,来对质量m的发光体组件4向上方的器具主体3施力。在此,与图5(b)中所说明的相同,若为(4XFbXcos(0b) >mg)的关系,则由于反冲弹簧16产生的向上作用力大于发光体组件4的自重,所以发光体组件4为被向上施力的状态。
[0099]在此,利用虚线K表示在弹簧臂部18不设置第一弯曲部21和第二弯曲部22的形状时,由于反冲弹簧16的前端在比器具主体3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所以为了摆动反冲弹簧16的弹簧臂部18,需要在天花板2上设置洞或者增大尺寸H,来增大照明器具I的厚度。
[0100]S卩,通过在弹簧臂部18设置第一弯曲部21和第二弯曲部22,具有能够降低尺寸H实现照明器具I的薄型化的效果。在此,由于第一弯曲部21与第二弯曲部22相互向反向弯曲,因此对尺寸H的减小有效果的是第一弯曲部21,通过将第一弯曲部21设置在臂部18的大致中央附近是有效的。
[0101]图9(c)表示将发光体组件4进一步拉下到距离u2的位置,是弹簧臂部18的第一弯曲部21挂在弹簧支架6的状态,从铅直方向偏离角度Θ c的方向施加力Fe,来对质量m的发光体组件4向上方的器具主体3施力。与图9(b)比较,由于第一弯曲部21,角度为0C< Qb,成为cos(0b) < cos ( Θ c),因此力Fe的向上的铅直方向成分进一步地增大,拉起发光体组件4的力变大。
[0102]图9(d)表示将发光体组件4进一步拉下到距离u3,与图7同样地表示悬吊发光体组件4的状态。在此,成为位于弹簧臂部18的前端部的限制部23挂在弹簧支架6的切断成形部20的状态,设于弹簧臂部18上的第二弯曲部22位于比弹簧支架6更靠下侧的位置。换言之,为弹簧支架6支持着比第二弯曲部22更接近弹簧臂部18前端附近的位置的状态。
[0103]弹簧臂部18在第二弯曲部22中与第一弯曲部21方向相反地弯曲,在图9(d)所示的悬吊状态下,9d变大,力Fd的方向接近水平,铅直方向成分FdX cos (0d)变小。
[0104]在此,对于一对反冲弹簧16产生的向上方方向的作用力的合计与发光体组件4的自重的大小关系,若设置Fd和0d使得4XFbXcos(0d) <mg,则在图9(d)和图6、图7所示的状态下,发光体组件4不因反冲弹簧16的作用力而上升,能够维持发光体组件4的悬吊状态不变。
[0105]S卩,能够保持将发光体组件4利用反冲弹簧16悬吊的状态,不需要绳或链等特殊的悬吊部件,具有能够提供施工容易的照明器具的效果。
[0106]图9(e)利用箭头表示用手指使反冲弹簧16的一对弹簧臂部18沿空心箭头方向相互靠近地弹性变形,将反冲弹簧16前端的限制部23相对于弹簧支架6从下侧安装时的动作。
[0107]在此,通过手指使反冲弹簧16弹性变形时,通过把手指放在第一弯曲部21上,能够在保持反冲弹簧16弹性变形的状态下稳定地进行支持,因此相对于弹簧支架6从下侧安装反冲弹簧16的作业容易,具有能够提供施工容易的照明器具的效果。
[0108]此外,从弹簧支架6取下反冲弹簧16时,只要在与安装时同样地使反冲弹簧16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从弹簧支架6向下方移动,就能够容易地从器具主体3拆下发光体组件4。
[0109]即,将发光体组件4安装到器具主体3上时,首先如图9 (e)所示,在用手指使反冲弹簧16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令弹簧臂部18前端的限制部23从下侧穿过设于弹簧支架6上的孔24而安装到弹簧容纳槽19中,成为如图9(d)所示的通过反冲弹簧16将发光体组件4从器具主体3悬吊的状态。此时,不需要用于维持悬吊状态的绳或链等特殊的悬吊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