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7014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既扩大视角又能缩小边框宽度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IXD)因其重量轻、体型薄、功耗低、无福射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诸如便携式电视、移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桌上型显示器等消费性电子或计算机产品中,成为显示器的主流。
[0003]在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当一部分为背光型,其包括液晶面板(IXD panel)和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 0在液晶面板中,玻璃基板与对向基板平行配置,液晶分子夹持在两基板之间,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沿垂直方向延伸以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走线,利用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从而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并形成画面,使观看者从面板上看到显示图像。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也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一般来说,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可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例如,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光源设置在液晶面板的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 bar)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 LGP) 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由反射和扩散之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产生面光源以提供给液晶面板。
[0004]此外,为了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外形美观度,减小装置的整体重量,要求尽力缩小显示区域以外的边框部分,实现窄边框化。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窄边框模组的设计往往涉及到显示区域的薄膜尺寸(AA-film)与导光板尺寸(AA-LGP),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边框越窄,其导光板与薄膜边缘外露的视角就越小,与此同时,漏光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显示区域的边缘出现亮线,影响装置的显示品质。换句话说,基于现有的模组架构,增加视角与窄边框设计趋势是两个相反的需求,边框越窄,其视角越小;视角越大,边框就越厚。
[0005]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背光模组或对现有的背光模组进行改进,在扩大视角的同时还能保持甚至是缩小边框宽度,以克服现有技术指出的上述缺陷,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既扩大了视角又能够缩小边框宽度的背光模组。
[0007]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适于一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
[0008]—导光板,包括一入光侧以及多个非入光侧,其中,所述多个非入光侧的内侧边缘具有向上任意弧度的弯曲部,藉由具有该弯曲部的导光板非入光侧以增加视角,且该视角透过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向竖直方向延伸;以及
[0009]—光学薄膜,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述光学薄膜的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具有彼此相匹配的曲面形状。
[0010]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的内侧边缘为连续可微分曲线。
[0011]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连续可微分曲线为圆弧、椭圆曲线、二次曲线、抛物线、双曲线、渐开线、摆线或螺旋曲线。
[001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的内侧边缘为连续且不可微分曲线。
[0013]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连续且不可微分曲线为多个线段连接而成的曲线。
[0014]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多个线段为等长线段或非等长线段。
[0015]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截面具有均等厚度,并且所述多个非入光侧的夕卜侧与内侧为相同曲率的曲线。
[0016]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截面具有不均等的厚度,且所述多个非入光侧的外侧与内侧为不同曲率的曲线。
[0017]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的外侧与内侧各自的曲率介于0.2毫米至5毫米之间。
[0018]采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其导光板包括一入光侧以及多个非入光侧,这些非入光侧的内侧边缘具有向上任意弧度的弯曲部,藉由具有该弯曲部的导光板非入光侧以增加视角,且该视角透过导光板的边缘向竖直方向延伸,光学薄膜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光学薄膜的表面与导光板的出光面具有彼此相匹配的曲面形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在导光板非入光侧的内侧边缘设置向上的曲面弧度,使得光学薄膜/导光板边缘被使用者看到的视角增加,此外,增加的视角是透过光学薄膜/导光板边缘向Z方向延伸,而并非沿X方向或Y方向延伸,进而不会增加边框的宽度。如此一来,本发明可在背光模组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液晶盒(Cell)尺寸时,解决现有窄边框背光模组中的视角与边框尺寸无法兼顾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0020]图1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B示出图1A的背光模组中,从导光板的边缘被使用者看到的较小视角的状态示意图;
[0022]图2A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扩大视角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B示出图2A的背光模组中,从光学薄膜的边缘被使用者看到的较大视角的状态不意图;
[0024]图3示出图2A的背光模组中,具有均等厚度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5]图4示出图2A的背光模组中,具有不均等厚度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002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8]图1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B示出图1A的背光模组中,从导光板的边缘被使用者看到的较小视角的状态示意图。
[0029]参照图1A,现有的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100以及一光学薄膜102。位于背光模组上方的液晶面板包括一阵列基板104、位于阵列基板104下方的下偏光片(lowerpolarizer) 106以及位于对向基板上方的上偏光片108 (upper polarizer)。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胶框 110 (frame)、一前框(front bezel) 112 和一背板(back plate) 114,其中,阵列基板104黏贴于胶框110的台阶部,前框112与背板114相扣合。
[0030]导光板(Lighting Guide Plate) 100包括一入光侧(对应于LED背光源的侧面)以及多个非入光侧(除了入光侧之外的其他侧面)。光学薄膜102 (诸如多层光学膜)设置于导光板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