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3771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轴承制造及使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种制造生产线中,定期需要对设备中的轴承进行检测,尤其在带有轧辊的设备中,经常会发现有的轴承受到一定的损坏,如外圈断裂、滚珠掉落等,现有的办法,通常将受损的轴承废弃,直接更换新的轴承,造成轴承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修复方法,以解决现有对损坏的轴承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承修复方法,包括:

步骤S1:对多个轴承按型号分类,其中,每一型号的所述轴承设有多个;

步骤S2:清洁同一型号的所述轴承;

步骤S3:将所述轴承拆解,产生多个外圈、多个滚动体和多个压环;

步骤S4:挑选所述外圈作为装配外圈,挑选两个所述压环作为装配压环,挑选一组所述滚动体作为装配滚动体,同时挑选保持架作为装配保持架,其中所述装配外圈、所述装配压环、所述装配滚动体、所述装配保持架均为完好的;

步骤S5:组装所述装配外圈、所述装配压环、所述装配滚动体和所述装配保持架,形成完好的装配轴承。

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挑选所述外圈作为装配外圈包括:

步骤S41:挑选两个所述外圈,分别为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且两个所述外圈均包括受损部和完好部,所述受损部包括断裂伤或者外圈咬噬坑;

步骤S42:去除所述第一外圈的所述受损部,形成受损缺口;

步骤S43:切割所述第二外圈的完好部中的一段,形成修补段,所述修补段与所述受损缺口相适配;

步骤S44:将所述修补段装配至所述受损缺口,形成所述装配外圈。

优选地,所述步骤S43与所述步骤S44之间还包括:对所述受损缺口、所述修补段分别进行脱脂处理。

优选地,所述去除所述第一外圈的所述受损部的方法、以及所述切割所述第二外圈的完好部中的一段的方法均采用线切割方式。

优选地,步骤S44包括:

步骤S441:对所述第一轴承加热;

步骤S442:将所述修补段装配至所述受损缺口,形成所述装配轴承。

优选地,所述步骤S442包括:

步骤S4421:将所述修补段装配至所述受损缺口;

步骤S4422:对所述修补段与所述受损缺口的接合处进行融深焊接处理;

步骤S4423:对所述修补段与所述受损缺口的接合处进行表面接缝无痕处理,形成所述装配轴承。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挑选所述外圈作为装配外圈的方法包括:

步骤S401:挑选所述外圈,所述外圈包括外圈咬噬坑;

步骤S402:通过补焊技术修补将所述外圈咬噬坑填平;

步骤S403:对所述填平处进行研磨抛光处理,形成所述装配轴承。

优选地,所述挑选保持架作为装配保持架的方法包括:

步骤S501:挑选所述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包括保持架咬噬坑;

步骤S502:通过补焊技术修补将所述保持架咬噬坑填平;

步骤S503:对所述填平处进行研磨抛光处理,形成所述装配保持架。

优选地,所述步骤S5包括:

步骤S51:组装所述装配外圈、所述装配压环、所述装配滚动体和所述装配保持架,形成预装配轴承;

步骤S52:使用静态共振频率的方法对所述预装配轴承进行测试分析;

步骤S53:若通过测试分析合格,则作为所述装配轴承。

优选地,还包括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轴承压盖与轴承座;所述步骤S5后还包括:将所述装配轴承安装于所述设备,通过所述轴承压盖与所述轴承座压紧所述装配外圈。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在受损的轴承中,由于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点比较固定,每个轴承有的零件有损伤,有的零件完好,本发明通过对损坏的轴承拆解后,将受损零件修补或者直接挑选完好的零件对其进行重组,即形成完好的装配轴承,能够将受损轴承中的完好部分充分利用,增加轴承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轴承修复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轴承修复方法一种实施例外圈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外圈,2受损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承修复方法,如图1-2所示,包括:

一种承修复方法,包括:

步骤S1:对多个轴承按型号分类,其中,每一型号的轴承设有多个;

步骤S2:清洁同一型号的轴承;

步骤S3:将轴承拆解,产生多个外圈、多个滚动体和多个压环;

步骤S4:挑选外圈作为装配外圈,挑选两个压环作为装配压环,挑选一组滚动体作为装配滚动体,同时挑选保持架作为装配保持架,其中装配外圈、装配压环、装配滚动体、装配保持架均为完好的,这些零件可以通过修复之后形成装配外圈、装配压环、装配滚动体、装配保持架,也可以直接挑选无损伤的装配外圈、装配压环、装配滚动体、装配保持架;

步骤S5:组装装配外圈、装配压环、装配滚动体和装配保持架,形成完好的装配轴承。

上述实施例在受损的轴承中,由于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点比较固定,每个轴承有的零件有损伤,有的零件完好,本发明通过对损坏的轴承拆解后,将受损零件修补或者直接挑选完好的零件对其进行重组,即形成完好的装配轴承,能够将受损轴承中的完好部分充分利用,增加轴承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步骤S4中挑选完好的外圈作为装配外圈包括:

步骤S41:挑选两个外圈,分别为第一外圈1和第二外圈,且两个外圈均包括受损部和完好部,受损部包括断裂伤或者外圈咬噬坑;

步骤S42:去除第一外圈1的受损部,形成受损缺口2,其方法优选采用线切割方式,以方便处理,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机加方式;

步骤S43:切割第二外圈的完好部中的一段,形成修补段,其方法优选采用线切割方式,以方便处理,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机加方式;修补段与受损缺口2相适配,优选修补段的宽度大于受损缺口的宽度,以便在后续形成过盈装配;

步骤S44:将修补段装配至受损缺口,形成装配外圈。

本方法通过对外圈采用填补修补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增加轴承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为了使装配外圈更完好,步骤S43与步骤S44之间还包括:对受损缺口2、修补段分别进行脱脂处理。

进一步地,为了使修补段更衣装配以及装配后的装配外圈更牢固,步骤S44包括:

步骤S441:对第一轴承1加热;

步骤S442:将修补段装配至受损缺口2,形成装配轴承。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装配轴承更完好,步骤S442包括:

步骤S4421:将修补段装配至受损缺口2;

步骤S4422:对修补段与受损缺口2的接合处进行融深焊接处理;

步骤S4423:对修补段与受损缺口2的接合处进行表面接缝无痕处理,形成装配轴承。

若外圈仅包括咬噬坑,采用补焊修复,具体地,步骤S4中挑选外圈作为装配外圈的方法包括:

步骤S401:挑选外圈,外圈包括外圈咬噬坑;

步骤S402:通过补焊技术修补将外圈咬噬坑填平;

步骤S403:对填平处进行研磨抛光处理,形成装配轴承。

通过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轴承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保持架为咬噬坑的损伤时,采用补焊修复,具体地,挑选保持架作为装配保持架的方法包括:

步骤S501:挑选保持架,保持架包括保持架咬噬坑;

步骤S502:通过补焊技术修补将保持架咬噬坑填平;

步骤S503:对填平处进行研磨抛光处理,形成装配保持架。

通过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轴承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在滚动体或者压环仅受到咬噬坑的损伤时,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其进行补焊修复。

为了保证装配轴承的可靠性,步骤S5包括:

步骤S51:组装装配外圈、装配压环、装配滚动体和装配保持架,形成预装配轴承;

步骤S52:使用静态共振频率的方法对预装配轴承进行测试分析;

步骤S53:若通过测试分析合格,则作为装配轴承。

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装配轴承更为可靠,还包括设备,设备包括轴承压盖与轴承座;步骤S5后还包括:将装配轴承安装于设备,通过轴承压盖与轴承座压紧装配外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