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9544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用户对冷轧产品表面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尤其高级别外板,热处理产线对酸轧下线产品的表面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缺陷作为一种典型的冷硬基板缺陷,严重影响热处理产线带钢表面质量,难以满足高级别汽车外板的要求。

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酸洗轧机联合机组的生产过程中,带钢酸轧下线后,表面存在随机分布、形状不规则、深暗色的乳化液痕迹,带钢放置一段时间后形成不规则的锈斑,多数形成在带钢四分之一出,带钢中浪时出现在带钢中部。乳化液痕迹是带钢与残留在带钢表面的乳化液发生电化学作用,形成面积较小的锈斑,如果存放钢卷时间较短,退火后可部分消除。

乳化液痕迹的产生,影响带钢表面质量,降低产品等级,使公司的经济效益遭受较大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节奏、产线技术及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的控制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带钢酸轧下线后表面存在随机分布、形状不规则、深暗色的乳化液痕迹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避免带钢酸轧下线后表面产生乳化液痕迹,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的控制方法,所述带钢酸轧后需通过气体喷吹组件将所述带钢表面的乳化液吹净,所述气体喷吹组件包括:压缩气体生产部件、喷嘴及压缩气体阀门,所述压缩气体生产部件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喷嘴连接,将气体介质喷出;所述压缩气体阀门设置在所述气体管道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设定周期对所述气体介质进行净化;所述设定周期为36~72小时;

控制所述喷嘴喷出的所述气体介质的压力大于6Bar;

间隔设定时间清洗所述喷嘴并校正所述喷嘴的角度位置;所述设定时间为10~15小时;

所述带钢酸轧下线后,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连退、镀锌排产,所述预设时间为40~60小时。

作为优选,以设定周期净化的所述气体介质包括:

所述气体介质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工作;

按照所述设定周期对所述过滤装置进行清理,以净化所述气体介质。

作为优选,通过所述压缩气体阀门对所述气体介质的压力进行实时调节,使所述气体介质的压力大于6Bar。

作为优选,按照所述设定时间清洗所述喷嘴并校正所述喷嘴的角度位置,使所述喷嘴保持初始的设定角度位置。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以设定周期净化气体介质并合理控制气体介质的喷出压力,间隔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所述喷嘴的角度位置,最后在预设时间内完成带钢的连退、镀锌排产,使冷轧带钢表面的乳化液痕迹缺陷得到很好的消除。这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带钢酸轧下线后表面存在随机分布、形状不规则、深暗色的乳化液痕迹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避免带钢酸轧下线后表面产生乳化液痕迹,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的控制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带钢酸轧下线后表面存在随机分布、形状不规则、深暗色的乳化液痕迹的技术问题,通过以设定周期净化气体介质并合理控制气体介质的喷出压力,间隔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所述喷嘴的角度位置,最后在预设时间内完成带钢的连退、镀锌排产,实现了避免带钢酸轧下线后表面产生乳化液痕迹,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的控制方法,带钢酸轧后需通过气体喷吹组件将带钢表面的乳化液吹净,气体喷吹组件包括:压缩气体生产部件、喷嘴及压缩气体阀门,压缩气体生产部件通过气体管道与喷嘴连接,将气体介质喷出;压缩气体阀门设置在气体管道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气体介质为压缩空气。

参见附图1,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设定周期对气体介质进行净化;具体包括:气体介质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工作;设定周期为36~72小时,按照设定周期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以净化气体介质,保证压缩气体介质的洁净度。

S2:控制喷嘴喷出的气体介质的压力大于6Bar;一般通过压缩气体阀门对气体介质的压力进行实时调节,使气体介质的压力大于6Bar。具体过程为:现场操作人员首先检查压缩气体阀门是否正常打开,如未正常打开,将压缩气体阀门打开,同时观察气体介质的压力是否在6Bar以上,如未达到,进行实时调节,合理设置的气体介质压力有利于吹净带钢表面的残余乳化液。

S3:间隔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喷嘴的角度位置。

S4:带钢酸轧下线后,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连退、镀锌排产,预设时间为40~60小时,优选的预设时间为48小时,通过优化带钢全流程排产时间,并钢卷入库停留时间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产生的几率显著减小。

进一步的,设定时间为10~15小时,按照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喷嘴的角度位置,使喷嘴保持初始的设定角度位置,通过清洗喷嘴并校正喷嘴角度位置保证喷嘴的正常工作状态,便于吹净带钢表面的残留乳化液。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1

S1:以设定周期对气体介质进行净化;具体包括:气体介质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工作;设定周期为40小时,按照设定周期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

S2:控制喷嘴喷出的气体介质的压力为7Bar;一般通过压缩气体阀门对气体介质的压力进行实时调节,使气体介质的压力维持在7Bar;具体过程为:针对带钢表面乳化液未能完全吹净情况,要求现场操作人员首先检查压缩空气阀门是否正常打开,如未正常打开,将阀门打开,同时观察压缩空气的压力并进行实时调节。

S3:间隔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喷嘴的角度位置;按照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喷嘴的角度位置,使喷嘴保持初始的设定角度位置,设定时间为12小时,检修期间测试喷嘴压力,由现场操作人员清理酸轧出口喷嘴,检查喷嘴的角度位置,如有异常,及时恢复喷嘴角度,这样保证喷嘴的正常工作状态,满足生产高级别表面汽车板的要求。

S4:带钢酸轧下线后,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连退、镀锌排产,预设时间为45小时,通过优化带钢全流程排产的时间,保证带钢酸轧下线后45内完成连退、镀锌排产,同时,将钢卷入库停留时间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产生的几率显著减小。

实施例2

S1:以设定周期对气体介质进行净化;具体包括:气体介质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工作;设定周期为48小时,按照设定周期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

S2:控制喷嘴喷出的气体介质的压力为8Bar;一般通过压缩气体阀门对气体介质的压力进行实时调节,使气体介质的压力维持在8Bar;具体过程为:针对带钢表面乳化液未能完全吹净情况,要求现场操作人员首先检查压缩空气阀门是否正常打开,如未正常打开,将阀门打开,同时观察压缩空气的压力并进行实时调节。

S3:间隔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喷嘴的角度位置;按照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喷嘴的角度位置,使喷嘴保持初始的设定角度位置,设定时间为14小时,检修期间测试喷嘴压力,由现场操作人员清理酸轧出口喷嘴,检查喷嘴的角度位置,如有异常,及时恢复喷嘴角度,这样保证喷嘴的正常工作状态,满足生产高级别表面汽车板的要求。

S4:带钢酸轧下线后,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连退、镀锌排产,预设时间为50小时,通过优化带钢全流程排产的时间,保证带钢酸轧下线后50内完成连退、镀锌排产,同时,将钢卷入库停留时间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产生的几率显著减小。

实施例3

S1:以设定周期对气体介质进行净化;具体包括:气体介质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工作;设定周期为60小时,按照设定周期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

S2:控制喷嘴喷出的气体介质的压力为8Bar;一般通过压缩气体阀门对气体介质的压力进行实时调节,使气体介质的压力维持在8Bar;具体过程为:针对带钢表面乳化液未能完全吹净情况,要求现场操作人员首先检查压缩空气阀门是否正常打开,如未正常打开,将阀门打开,同时观察压缩空气的压力并进行实时调节。

S3:间隔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喷嘴的角度位置;按照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喷嘴的角度位置,使喷嘴保持初始的设定角度位置,设定时间为14小时,检修期间测试喷嘴压力,由现场操作人员清理酸轧出口喷嘴,检查喷嘴的角度位置,如有异常,及时恢复喷嘴角度,这样保证喷嘴的正常工作状态,满足生产高级别表面汽车板的要求。

S4:带钢酸轧下线后,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连退、镀锌排产,预设时间为55小时,通过优化带钢全流程排产的时间,保证带钢酸轧下线后55内完成连退、镀锌排产,同时,将钢卷入库停留时间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带钢表面乳化液痕迹产生的几率显著减小。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以设定周期净化气体介质并合理控制气体介质的喷出压力,间隔设定时间清洗喷嘴并校正所述喷嘴的角度位置,最后在预设时间内完成带钢的连退、镀锌排产,使冷轧带钢表面的乳化液痕迹缺陷得到很好的消除。这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带钢酸轧下线后表面存在随机分布、形状不规则、深暗色的乳化液痕迹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避免带钢酸轧下线后表面产生乳化液痕迹,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