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钢管冷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拔管双内模芯杆。
背景技术:
拔制钢管时,钢管从外模具穿过过程中,装有内模的芯杆都固定在钢管内孔中,理论上,芯杆和内模是固定钢管的正中心位置不动的,但实际上,由于钢管壁厚尺寸,同心度和形状(内螺螺旋),直线度等不均性,导致内模和芯杆在钢管内游动,游动最大幅度为钢管的内孔直径,游动幅度越大,对钢管的冷拔质量有很大影响,会使钢管拔后还有较深的内螺,同一截面壁厚偏差会扩大,同时拔出钢管出现弯曲,不利于质量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拔管双内模芯杆,能够有效控制芯杆在钢管内孔的游动幅度,从而防止或减少了钢管的直线度和内螺旋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拔管双内模芯杆,包括依次连接的杆头、杆身与杆尾,所述杆头的前端连有一连杆,所述连杆上套有两个空心内模,所述两个空心内模之间通过衬套相连。
所述两个空心内模中,位于外侧的空心内模其端部采用螺母连接 紧固,位于内侧的空心内模与所述杆头连接。
上述“双内模”结构,所述外侧的空心内模用于钢管拔制定形,所述内侧的空心内模则用于支撑钢管内孔,限制拔制过程中芯杆在钢管中游动的幅度。
所述连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杆头的外径,与所述杆头一体化制成,上述两个空心内模、螺母及衬套均套连在所述连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双内模”结构,有效控制芯杆在钢管内孔的游动幅度,从而防止或减少了钢管的直线度和内螺旋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母,2、空心内模,3、衬套,4、空心内模,5、杆头,6、杆身,7、杆尾,8、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冷拔管双内模芯杆,包括依次连接的杆头5、杆身6与杆尾7,杆头5的前端连有一连杆8,连杆8上套有个空心内模2与空心内模4,所述两个空心内模2之间通过衬套3相连,空心内模2的外端通过螺母1连接紧固,空心内模4与杆头5相连,所述螺母1、空心内模2、衬套3与空心内模4均套连在连杆8上,连杆8与杆头5一体化制成。
上述“双内模”结构,位于外侧的空心内模2用于钢管拔制定形,位于内侧的空心内模4则用于支撑钢管内孔,限制拔制过程中芯杆在钢管中游动的幅度。
连杆8的直径小于所述杆头5的外径,便于在其上连接空心内模4等结构。
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改变了以前在拔制钢管时由于芯杆内模结构导致的产品质量缺陷,能够有效控制芯杆在钢管内孔的游动幅度,从而防止或减少了钢管的直线度和内螺旋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也为后面工序钢管校直的效率起了重要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