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毛刺冲裁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380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毛刺冲裁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冲裁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毛刺冲裁模具。



背景技术:

冲裁加工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工艺。通常这种加工方法是在压力机上通过模具对板件进行加工从而得到与冲头形状相同的板状零件。这种加工方法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所得到的零件的上下表面中一个面的外轮廓线上有毛刺。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后续的加工、装配中工人的手被割伤,而且还会影响后续装配的进行。传统的方式是在冲裁得到零件后,再用抛光轮对零件进行抛光操作,去除毛刺。这样增加了工序,增加了人工成本,这在目前我国人力成本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毛刺冲裁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固定板、冲头固定板、上压板,所述上模固定板中心固定有模柄,所述冲头固定板上固定有冲头,所述上压板上设有通孔A,冲裁时,所述冲头可自由的从所述通孔A内通过,所述上压板上固定有至少两根导柱,所述导柱依次穿过所述冲头固定板及上模固定板,所述冲头固定板及所述上模固定板可沿所述导柱上下滑动,所述导柱上部设有外螺纹,固定螺母旋合在所述外螺纹上,且其下端面与所述上模固定板顶面重合,所述导柱上套设有弹簧A及弹簧B,所述弹簧A设置在所述上模固定板与所述冲头固定板之间,所述弹簧B设置在所述冲头固定板与所述上压板之间,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冲头配合的凹模,所述凹模向下延伸并贯通所述下模,所述下模右侧面上设有孔B,所述孔B呈倒置的“凸”字形,所述孔B切破所述下模的底面,所述孔B的右端面与所述凹模的的左侧面重合,所述孔B切破所述下模的底面的宽度与所述凹模的宽度相同,所述孔B顶壁上设置有一气动马达,所述气动马达下设置有抛光轮,所述抛光轮底面到下模底面的距离与产品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抛光轮可由上述气动马达驱动旋转,所述下模6右端面上设有孔C,所述孔C呈“十”字形,所述孔C的左端面与所述凹模的右侧面重合,所述孔C切破所述下模底面,一推块嵌入所述孔C,所述推块呈 “┚”形,所述推块的宽度于所述孔C竖直部分的宽度相匹配,所述推块竖直部分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厚度于所述孔C中水平部分的高度匹配,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孔C内,并可沿所述孔C的水平部分滑动,所述两凸块的左端面于所述孔C的左端面间均设置有弹簧C,所述推块右端面上相对中线对称设有两个凸台,一通孔D贯穿所述两凸台,所述两凸台间留空隙,一顶杆的下端插入所述两凸台间的空隙内,所述顶杆上沿其轴线设有一腰形通槽,一转轴A插入所述通孔D内,且贯穿所述顶杆,所述顶杆可绕所述转轴A转动,一转轴B插设于所述腰形通槽,且可沿所述腰形通槽相对所述顶杆滑动,所述转轴B两端连接在所述下模上,所述上模固定板向下运动一段距离后顶压所述顶杆的上端。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A的倔强系数大于所述弹簧B的倔强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上模设置为包括上模固定板、冲头固定板、上压板,并在上模固定板与冲头固定板,冲头固定板与上压板间设置弹簧A、弹簧B,在下模设置抛光轮及顶杆,顶杆上设腰形通槽,固定在下模上的转轴B插入腰形通槽内,顶杆下端铰接在一推块上,推块与下模间设有弹簧C,工作时,先冲出产品,然后顶杆被上模固定板顶压,从而推动推块,将产品顶入抛光轮下方,然后装置复位。再次冲压时,重复上述过程。连续生产时抛光过的产品会被逐渐推出抛光轮下方。这样就将冲裁、抛光两道工序整合在同一模具上完成,从而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产品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模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模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推块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无毛刺冲裁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固定板1、冲头固定板3、上压板5,所述上模固定板1中心固定有模柄14,所述冲头固定板3上固定有冲头,所述上压板5上设有通孔A,冲裁时,所述冲头可自由的从所述通孔A内通过,所述上压板5上固定有至少两根导柱15,所述导柱15依次穿过所述冲头固定板3及上模固定板1,所述冲头固定板3及所述上模固定板1可沿所述导柱15上下滑动,所述导柱15上部设有外螺纹,固定螺母16旋合在所述外螺纹上,且其下端面与所述上模固定板1顶面重合,所述导柱15上套设有弹簧A2及弹簧B4,所述弹簧A2设置在所述上模固定板1与所述冲头固定板3之间,所述弹簧B4设置在所述冲头固定板3与所述上压板5之间,所述弹簧A2的倔强系数大于所述弹簧B4的倔强系数,所述下模6上设有与所述冲头配合的凹模6a,所述凹模6a向下延伸并贯通所述下模6,所述下模6右侧面上设有孔B6b,所述孔B6b呈倒置的“凸”字形,所述孔B6b切破所述下模6的底面,所述孔B6b的右端面与所述凹模6a的的左侧面重合,所述孔B6b切破所述下模6的底面的宽度与所述凹模6a的宽度相同,所述孔B6b顶壁上设置有一气动马达7,所述气动马达7下设置有抛光轮8,所述抛光轮8底面到下模底面的距离与产品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抛光轮8可由上述气动马达7驱动旋转,所述下模6右端面上设有孔C6c,所述孔C6c呈“十”字形,所述孔C6c的左端面与所述凹模6a的右侧面重合,所述孔C6c切破所述下模6底面,一推块9嵌入所述孔C6c,所述推块9呈 “┚”形,所述推块9的宽度于所述孔C6c竖直部分的宽度相匹配,所述推块9竖直部分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凸块9a,所述凸块9a的厚度于所述孔C6a中水平部分的高度匹配,所述凸块9a嵌入所述孔C6c内,并可沿所述孔C6c的水平部分滑动,所述两凸块9a的左端面于所述孔C6a的左端面间均设置有弹簧C10,所述推块9右端面上相对中线对称设有两个凸台6e,一通孔D贯穿所述两凸台6e,所述两凸台6e间留空隙,一顶杆15的下端插入所述两凸台6e间的空隙内,所述顶杆15上沿其轴线设有一腰形通槽15a,一转轴A11插入所述通孔D内,且贯穿所述顶杆15,所述顶杆15可绕所述转轴A11转动,一转轴B12插设于所述腰形通槽15a,且可沿所述腰形通槽15a相对所述顶杆15滑动,所述转轴B12两端连接在所述下模6上,所述上模固定板1向下运动一段距离后顶压所述顶杆5的上端

工作时,下模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上模通过模柄14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并给气动马达7通气,使抛光轮旋转。待冲裁板13放置在下模顶面上,冲床滑块带动上模下行,首先下压板5压住待冲裁板13,然后冲头固定板3及上模固定板1继续下行,同时弹簧B4被压缩,冲头从下压板5上的通孔A内穿过,并插入凹模6a内,当冲头固定板3与下压板5接触时产品被冲裁出来,并通过凹模6a掉落在冲床工作台上,上模固定板1继续下行,弹簧A2被压缩,当上模固定板1与顶杆上端接触后推动其下行,转轴B12沿腰形通槽15a向上滑动,顶杆15下端在绕转轴A11转动的同时推动推块向左移动,推动产品进入抛光轮8下方同时压缩弹簧C。然后上模开始复位,推块9在弹簧C的作用下复位,并带动顶杆15复位。连续生产,产品一块块被推入抛光轮8下方,同时前面的产品逐渐被推离抛光轮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上模设置为包括上模固定板1、冲头固定板3、上压板5,并在上模固定板1与冲头固定板3,冲头固定板3与上压板5间设置弹簧A2、弹簧B4,在下模6设置抛光轮8及顶杆15,顶杆15上设腰形通槽15a,固定在下模6上的转轴B12插入腰形通槽15a内,顶杆15下端铰接在一推块9上,推块9与下模6间设有弹簧C10,工作时,先冲出产品,然后顶杆15被上模固定板1顶压,从而推动推块9,将产品顶入抛光轮8下方,然后装置复位。再次冲压时,重复上述过程。连续生产时抛光过的产品会被逐渐推出抛光轮8下方。这样就将冲裁、抛光两道工序整合在同一模具上完成,从而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产品产量。

以上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其他更改和变形。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