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性冲压模具的定位缓冲机构及其线性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5059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线性冲压模具的定位缓冲机构及其线性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线性冲压模具的定位缓冲机构及其线性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薄形模具加工,如滑槽、通孔、轴端都是需要精密的冲床加工而成,目前的冲床虽然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精度,但由于本身结构影响,机床在运作时往往会发生剧烈的机械碰撞,突然停止运动也常常会引起很多的冲击和噪声,无法很准确且缓压的加工产品,不仅损坏动力结构及系统的其它元件,影响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而且由于机床冲压力较大,加工后的部件出现变形的情况较多,严重时直接造成昂贵的模件作废。另外,在利用冲床加工产品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冲床结构精度低,或者冲床使用久后,会出现定位不准确,设备运作过程中无法按线性运动,导致加工产品产生偏差,影响产品加工精度。因此,亟需一种既具有缓冲作用,又可保持线性运动的冲压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线性冲压模具的定位缓冲机构,该定位缓冲机构既具有缓冲作用,又可保持定位对齐,使应用该定位缓冲机构的冲压模具可缓压加工产品,同时又保持线性运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线性冲压模具的定位缓冲机构,包括支杆、支撑组件、弹性件和定位件,支撑组件处于支杆下方且与支杆竖直对齐,支杆端部延伸形成空心活塞杆,弹性件和定位件依次放入支撑组件内,定位件插入空心活塞杆内。

优选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筒和导位筒,支撑筒套在导位筒外,弹性件和定位件依次放入导位筒内。

优选地,定位件包括定位元件和固定在定位元件上的定位杆,定位元件的外径大于定位杆的外径,定位元件设置在弹性件上且处于导位筒内,定位杆插入空心活塞杆内。

更优选地,定位元件的外径与导位筒的内径相吻合。

更优选地,定位杆的外径与空心活塞杆的内径相吻合。

优选地,支杆的外壁设有凸台,凸台的直径大于支撑筒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同时保护一种线性冲压模具,该线性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与上模座配合的下模座和至少三个竖直设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的上述定位缓冲机构,上模座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模座运动的驱动件,上模座底面固定有用于冲压的冲头件,每个定位缓冲机构的支杆垂直固定在上模座,对应的支撑组件垂直固定在下模座。

优选地,冲头件包括用于冲压的冲头和固定在上模座底面的作用块,冲头竖直固定在作用块的底面。

优选地,冲头件还包括有用于感应压力的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设置在作用块内。

优选地,驱动件包括线性驱动器、与线性驱动器连接的线性伺服电机和用于减小伺服电机输出转速的减速器,线性驱动器驱动线性伺服电机,减速器连接伺服电机和上模座,压力传感器与线性伺服电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线性冲压模具的定位缓冲机构,该定位缓冲机构采用空心活塞杆直线插入导位筒内,同时导位筒内的定位件直线插入空心活塞杆内,定位件设置在弹性件上,这样使得整个定位缓冲机构既具有缓冲作用,又可保持定位对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线性冲压模具的定位缓冲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线性冲压模具的定位缓冲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性冲压模具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性冲压模具的开模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性冲压模具的合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线性冲压模具的定位缓冲机构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用于线性冲压模具的定位缓冲机构100包括支杆10、支撑组件20、弹性件30和定位件40,支撑组件20处于支杆10下方且与支杆10竖直对齐,支杆10端部延伸形成空心活塞杆11,弹性件30和定位件40依次放入支撑组件20内,定位件40插入空心活塞杆11内。

如图2所示,支撑组件20包括支撑筒21和导位筒22,支撑筒21套在导位筒22外,弹性件30和定位件40依次放入导位筒22内,弹性件30处于定位件40下方,这样空心活塞杆11插入导位筒22内时,空心活塞杆11挤压定位件40,弹性件30起到缓冲作用。空心活塞杆11的外径与导位筒22的内径相吻合,确保空心活塞杆11直线插入导位筒22内。

定位件40包括定位元件41和固定在定位元件41上的定位杆42,定位元件41设置在弹性件30上且处于导位筒22内,定位杆42插入空心活塞杆11内,定位元件41的外径大于定位杆42的外径,这样在定位杆42插入空心活塞杆11内时,空心活塞杆11的端面与定位元件41的端面贴合,定位元件41起到止位作用。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定位元件41可以为一圆板。

值得注意的是,定位元件41的外径与导位筒22的内径相吻合,这样防止定位元件41在导位筒22内出现翻转,确保定位元件41在导位筒22内直线运动。定位杆42的外径与空心活塞杆11的内径相吻合,这样防止定位杆42在空心活塞杆11内出现晃动,确保定位杆42直线插入空心活塞杆11内。

空心活塞杆11的内径长度不小于定位杆42的长度,这样定位杆42可完全插入空心活塞杆11内。

支杆10的外壁设有凸台12,凸台12的直径大于支撑筒21的内径,在定位杆42完全插入空心活塞杆11内,空心活塞杆11插入导位筒42内时,支杆10插入支撑筒21内,凸台12对支杆10插入支撑筒21起到止位作用。

整个定位缓冲机构的工作过程为:支杆10向下运动,支杆10上的空心活塞杆11逐渐自支撑筒21直线插入导位筒22内,同时导位筒22内的定位杆42逐渐直线插入空心活塞杆11内;在定位杆42完全插入空心活塞杆11内,空心活塞杆11的端面与定位元件41贴合,在支杆10继续向下运动时,定位元件41挤压定位元件41下方的弹性件30,直至支杆10的端面与导位筒22的端面贴合,同时支杆10上凸台12与支撑筒21的端面贴合,此时支杆10止位;支杆10逐渐向上运动,支杆10上凸台12与支撑筒21的端面分开,支杆10的端面与导位筒22的端面分开,支杆10上的空心活塞杆11逐渐向上运动,弹性件30逐渐复位,导位筒22内的定位杆42逐渐自空心活塞杆11的内径脱离,直至空心活塞杆11逐渐自导位筒22与整个支撑筒21脱离。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同时保护一种线性冲压模具,该线性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200、与上模座对齐的下模座300和至少三个竖直设置在上模座200和下模座300之间的上述定位缓冲机构100,上模座200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模座200运动的驱动件201,上模座200底面固定有用于冲压的冲头件202,每个定位缓冲机构100的支杆10垂直固定在上模座200,对应的支撑组件20垂直固定在下模座300。该线性模具应用在冲压设备上,用于冲压薄型模板,驱动件201设置在冲压设备上,薄型模板安放在下模座300上。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线性冲压模具包括四个上述定位缓冲机构100,四个定位缓冲机构100均分为两组设置在上模座200和下模座300之间,一组的两个定位缓冲机构100与另一组的两个定位缓冲机构100对应平行。

如图4和图5所示,冲头件202包括用于冲压的冲头2021和固定在上模座200底面的作用块2022,冲头2021竖直固定在作用块2022的底面,在上模座200运动时,带动冲头2021运动。

冲头件202还包括有用于感应压力的压力感应器2023,压力感应器2023设置在作用块2022内。

该驱动件201包括线性驱动器2011、与线性驱动器2011连接的线性伺服电机2012和用于减小伺服电机2012输出转速的减速器2013,线性驱动器2011驱动线性伺服电机2012,减速器2013连接伺服电机2012和上模座200,压力传感器2023与线性伺服电机2012连接,在冲压薄型模板时,线性驱动器2011启动伺服电机2012,减速器2013减小伺服电机2012输出转速并驱动上模座200向下运动,上模座200的冲头2021冲压下模座300上的薄型模板,压力传感器2023感知冲压压力,当冲压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发送信号给线性伺服电机2012,使线性伺服电机2012反转,经减速器2013驱动上模座200向上运动。

如图5所示,该线性模具的合模工作过程为:薄型模板安放在下模座300上,线性驱动器2011启动线性伺服电机2012,减速器2013减小线性伺服电机2012输出转速并驱动上模座200向下运动,四个缓冲机构100中的支杆10上的空心活塞杆11逐渐自对应支撑筒21直线插入导位筒22内,同时导位筒22内的定位杆42逐渐直线插入空心活塞杆11内;在定位杆42完全插入空心活塞杆11内,空心活塞杆11的端面与定位元件41贴合,定位元件41挤压定位元件41下方的弹性件30,直至支杆10的端面与导位筒22的端面贴合,同时支杆10上凸台12与支撑筒21的端面贴合;此时,上模座200的冲头2021冲压下模座300上的薄型模板。

如图4所示,该线性模具的开模工作过程为:在上模座200的冲头2021冲压下模座300上的薄型模板,压力传感器2023感知冲压压力,当冲压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发送信号给线性伺服电机2012,使线性伺服电机2012反转,经减速器2013驱动上模座200向上运动,带动上模座200上的冲头2021向上运动;上模座200上的支杆10逐渐向上运动,支杆10上凸台12与支撑筒21的端面分开,支杆10的端面与导位筒22的端面分开,支杆10上的空心活塞杆11逐渐向上运动,弹性件30逐渐复位,导位筒22内的定位杆42逐渐自空心活塞杆11的内径脱离,直至空心活塞杆11逐渐自导位筒22与整个支撑筒21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