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管机的内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256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冷轧机,尤其涉及该冷轧管机的内模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钢管的冷轧加工中,一般在实施了热处理的管坯的内外表面上形成化学处理润滑被膜。但是,在小径长管上形成化学处理润滑被膜的情况下,在化学处理时必须注意是否充分地处理至管坯的内表面,该处理需要耗费极大的工作量,并且所使用的药品比较昂贵,因此,作业成本增高。

相对于以上方法,进行在管坯的内外表面上形成油润滑被膜的油润滑拉拔加工方法,其与形成化学处理润滑被膜的方法相比,操作较为简单,且成本较低;由于现有的冷轧工艺,可以实现一次性多次变径及定型,经多次变径后,钢管内壁与内模之间就会出现润滑失效的问题,不利于钢管的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轧管机的内模,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经过多次变径及定型后,钢管内壁与内模润滑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持续润滑及冷却,保证钢管的高效成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轧管机的内模,其整体呈圆锥状且与拉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的内模依次包括至少一组以上的变径定型区,变径定型区包括减径区及定型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模上开设至少一个用于通润滑冷却剂的轴向通孔,且所述的轴向通孔的出口在定型区的圆周面上,定型区的圆周面上设置一圈与所述出口连通的螺旋形的润滑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内模变径定型区为两组,且在内模上依次为第一减径区、第一定型区、第二减径区及第二定型区,对应的轴向通孔的出口分别设置于第一定型区及第二定型区上,第一定型区和第二定型区上分别设置一圈螺旋形的润滑槽,且两个润滑槽分别位于第一定型区和第二定型区的后半段。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轴向通孔的出口的口径大小为0.1-0.3cm。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轴向通孔的出口在定型区的圆周面上的数目为2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润滑槽的宽度为0.05-0.15cm。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在不影响正常冷轧工艺的前提下,在定型区对润滑冷却剂的补给,实现持续润滑及冷却,保证钢管的高效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在局部剖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内模;2-第一减径区;3-第一定型区;4-第二减径区;5-第二定型区;6-轴向通孔;7-出口;8-润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参考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冷轧管机的内模,其整体呈圆锥状且与拉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的内模1依次包括至少一组以上的变径定型区,变径定型区包括减径区及定型区。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模变径定型区为两组,且在内模上依次为第一减径区2、第一定型区3、第二减径区4及第二定型区5,内模上开设一个用于通润滑冷却剂的轴向通孔6,且所述的轴向通孔6的出口7在定型区的圆周面上,对应的轴向通孔6的出口7分别设置于第一定型区3及第二定型区5上,出口7的口径大小为0.1-0.3cm,出口7在定型区的圆周面上的数目为1个,第一定型区3和第二定型区5上分别设置一圈螺旋形的润滑槽8,且两个润滑槽8分别位于第一定型区3和第二定型区5的后半段,所述润滑槽8的宽度为0.05-0.15cm。

润滑槽8设置于定型区的后半段不会对钢管的冷轧产生影响,进入定型区的钢管先被定型区的前半段进行定型处理,保持了其形状,这样后半段的润滑槽8就不会影响钢管的轧制。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在不影响正常冷轧工艺的前提下,在定型区对润滑冷却剂的补给,实现持续润滑及冷却,保证钢管的高效成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