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承载台及多功能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534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旋转承载台及多功能托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维修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承载台及多功能托盘。



背景技术:

发动机输送线中,通常使用动力辊道完成发动机的流转和输送,发动机托盘是发动机装配流水线中必不可少的支撑件,发动机的流转通常依靠发动机托盘来实现,当发动机需要在两个相互垂直的辊道输送线中实现流转时,或有不合格产品需要另外的辊道输送线流转时,回转定位机构可实现托盘方向的改变,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流转。

然而,市售的发动机托盘体积庞大,而且结构单一,笨重,使用不方便。

例如专利号为CN201420522941.7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托盘的回转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底架、和固接于所述固定底架的支撑板,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顶升板、驱动所述顶升板升降的气缸,和设于所述顶升板上方并与其通过回转轴承转动连接的回转板以及驱动所述回转轴承转动的电机,所述顶升板与所述支撑板间隔预设距离,所述气缸的伸缩轴穿过所述支撑板并固接于所述顶升板的中心部位,且所述回转板在水平面内绕其中心轴旋转,且所述顶升板与所述回转板之间设有旋转定位部。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气缸和电机等元气件的设置实现了该回转定位机构的自动化控制,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例如专利号为CN201110324562.8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托盘机构,在底板上表面的左侧固定两排间隔设置的发动机定位块,在底板上表面的右侧固定两排间隔设置的变速箱定位块,在两排发动机定位块之间、两排变速箱定位块之间的底板上表面左侧固定有轴座,在两个轴座之间转动安装有压爪轴,在压爪轴的一端安装有压杆,在压爪轴上固定有发动机支撑模块压爪与变速箱支撑模块压爪;在每个发动机支撑模块压爪下方的底板上表面固定有第一复位弹簧,在每个变速箱支撑模块压爪下方的底板上表面固定有第二复位弹簧;在底板上表面固定有散热器支撑架。本发明可以满足多种发动机支撑需要,使用灵活,适合于所有汽车装配线的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承载台及多功能托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承载台。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托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承载台,包括:承载部和旋转部;其中,

承载部,用于支撑发动机,且其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部;

旋转部,用于使旋转部自转,且固定连接在承载部下表面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柱以及第一卡座,所述第一支柱其通过销轴固定在第一卡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柱以及第二卡座,所述第二支柱一侧有固定口,相应地,所述第二卡座上设有卡簧和固定头以能够使得固定头卡接在第二支柱的固定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柱以及第一卡座,所述第一支柱其通过销轴固定在第一卡座上;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二支柱以及第二卡座,所述第二支柱一侧有固定口,相应地,所述第二卡座上设有卡簧和固定头以能够使得固定头卡接在第二支柱的固定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一卡座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柱和第二卡座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上表面还设置有压手,所述压手与固定杆相连,用于固定承载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托盘,包括上述的旋转承载台,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旋转部底部的基座。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与基座通过旋转部连接,承载部能够在旋转部的带动下绕其轴心自转。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固定孔,用于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承载台及多功能托盘,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以现有技术而言,该旋转承载台及多功能托盘具有巨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该旋转承载台,由于在安装汽车发动机的时候,不同的工人操作的位置不同,如此旋转方便操作,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二、该多功能托盘能够根据需要旋转、固定旋转承载台,机械加工适应性强,具有极强的成本、市场潜力。

上述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承载台及多功能托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旋转承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旋转承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旋转承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托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

1-多功能托盘;

11-旋转承载台; 12-基座;

111-承载部; 112-旋转部;

1111-支撑部; 1112-压手; 1113-固定杆;

11111-第一支柱; 11112-第一卡座;

11113-第二支柱; 11114-第二卡座;

111131-固定口; 111141-固定头;

12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承载台11,包括:承载部111和旋转部112;其中,

承载部111,用于支撑发动机,且其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部1111;

旋转部112,用于使旋转部112自转,且固定连接在承载部111下表面中心位置。

该旋转承载台11,由于在安装汽车发动机的时候,不同的工人操作的位置不同,如此旋转方便操作,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更加具体地,下面针对本实施例中旋转承载台11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对于支撑部1111而言,优选地,上述支撑部1111包括第一支柱11111以及第一卡座11112,上述第一支柱11111其通过销轴固定在第一卡座11112上。上述第一支柱11111和第一卡座11112的数量相同。使用时将第一支柱11111向上搬起,放下时,可沿竖直方向放在第一卡座11112上。

如图2所示,对于支撑部1111而言,更加优选地,上述支撑部1111包括第二支柱11113以及第二卡座11114,上述第二支柱11113一侧有固定口111131,相应地,上述第二卡座11114上设有卡簧和固定头111141以能够使得固定头111141卡接在第二支柱11113的固定口111131上。上述第二支柱11113和第二卡座11114的数量相同。使用时拉动固定头111141放入第二支柱11113,固定头111141卡在第二支柱11113的固定口111131上。

如图3所示,对于支撑部1111而言,最优选地,上述支撑部1111包括第一支柱11111以及第一卡座11112,上述第一支柱11111其通过销轴固定在第一卡座11112上;上述支撑部1111还包括第二支柱11113以及第二卡座11114,上述第二支柱11113一侧有固定口111131,相应地,上述第二卡座11114上设有卡簧和固定头111141以能够使得固定头111141卡接在第二支柱11113的固定口111131上。上述第一支柱11111和第一卡座11112的数量相同。上述第二支柱11113和第二卡座11114的数量相同。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支撑部1111的具体实施方式均可以投产,第三种实施方式为最有选的实施方式,其为两者的组合形式,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的支撑部1111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在此就不一一说明。

为了结构的完整性,进一步地,上述承载部111上表面还设置有压手1112,上述压手1112与固定杆1113相连,用于固定承载部111。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托盘1,包括上述的旋转承载台11,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旋转部112底部的基座12。

该多功能托盘1能够根据需要旋转、固定旋转承载台11,机械加工适应性强,具有极强的成本、市场潜力。

更加具体地,下面针对本实施例中多功能托盘1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地,上述承载部111与基座12通过旋转部112连接,承载部111能够在旋转部112的带动下绕其轴心自转。

为了结构的完整性,上述基座12上设置有固定孔121,用于与固定杆1113固定连接。

发动机的托盘分类:

按主体的材质可分为钢制托盘和铸铝托盘,以此两种材质居多。

按承载工件的类型可分为缸盖线托盘、缸体线托盘、附件线托盘、活塞连杆线托盘等。

按承载工件的机型的数量可分为单工件托盘和多工件托盘。

按定位工件的姿态可分为单姿态托盘和多姿态托盘。

按托盘的层数可分为单层托盘和双层托盘,双层托盘一般上层可相对下层进行旋转。

一般来讲,机型的数量越多,工件的姿态越多,层数越多,托盘的结构越复杂,设计难度越大。

现就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托盘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原理作以详细分析说明:

设计过程:

一.明确输入条件。

输入条件的项目较多,主要包含:所定位工件的种类(缸体),需要定位工件的姿态数量(两个),需要定位工件的机型数量(两种),根据装配工艺分析影响托盘定位的主要零件(缸体、正时室、油底壳),这些影响定位主要零件的图纸(最好有3D,可以方便分析干涉),对托盘的结构要求(双层上层可回转并锁定,防撞块,主轴承盖料盒,接油盘,吊点,存储码块等),与辊道的接口信息(宽度,输送面位置等)。

二.分析工件特征,寻找定位点。

采用传统一面两销方式定位,缸盖面朝下姿态缸体有两个定位销孔且大小距离相等,缸盖面朝上姿态缸体上无可定位的销孔及平面,在缸体上安装4个工装支脚来实现统一的平面和销孔尺寸。

三.设计托盘的细节结构。

采用铸铝主体,盘轴承回转,手柄插销V块定位,聚氨酯防撞块,定位立柱的结构形式,表面处理方式等。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尽可能保证曲轴中心与上层托盘的回转中心一致,尽可能保证姿态的缸体中心重合,尽可能保证姿态的工件方向一致。这样有利于整个装配线的结构简化,节约成本。但是出于工件的结构限制,有些情况无法达到上述要求。

四.检查干涉情况,并进行调整。

完成托盘的初步设计后,要进行检查,看托盘与工件的各姿态是否存在干涉情况,并进行调整,直到无干涉情况为止。(最好采用3D设计,方便进行干涉检查)

五.绘制托盘的概念图纸供辊道和机床设计引用。

进行完前四个步骤后,一般情况工件各姿态的定位高度,定位方式及外形都能够确定。

由于项目一般要求托盘要在项目之初设计完成,这时需要绘制能够表达托盘结构和工件状态的概念图纸。辊道和机床则可以按照此图开展设计。也是在这个期间需要与客户确认设计方案,并根据客户的建议进行适当修改。

六.进行细节设计。

设计组成托盘每一个具体零件的图纸、装配总图和bom表。

七.重要零件投产试制验证后修改。

将首次设计的托盘重要零件投产1-2套,加工完成后进行工件的定位试验。按照实物及定位状态对托盘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至此,本实施例一个设计过程完成,由于在安装汽车发动机的时候,不同的工人操作的位置不同,如此旋转方便操作,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承载台11和多功能托盘1,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以现有技术而言,该旋转承载台11和多功能托盘1具有巨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该旋转承载台11,由于在安装汽车发动机的时候,不同的工人操作的位置不同,如此旋转方便操作,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二、该旋转承载台11的支撑部1111可以有多种设置组合,其中最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原因主要是:其一,因为空间有限,不能全部采用有固定头111141的第二支柱11113;其二,也不能全部采用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是用过销轴和与之配合的第一支柱11111的空隙实现的移动,不稳定,效果没有固定头111141的好。

三、该多功能托盘1能够根据需要旋转、固定旋转承载台11,机械加工适应性强,具有极强的成本、市场潜力。

上述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承载台11及多功能托盘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