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换向器的铰孔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4440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换向器的铰孔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向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换向器的铰孔工装。



背景技术:

碳换向器是汽车燃油泵电机中的核心部件,它主要由铜壳、外围的电木主体以及碳片组成。特别是摩托车用油泵碳换向器,内孔产品尺寸较小,用车床加工的方式就无法进行加工,目前都是采用的台式钻床并配合三爪卡盘进行铰孔加工。

由于内孔与轴的配合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于内孔的圆度及尺寸的一致性,每个客户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类产品较小,电木粉强度较电动工具等其它类换向器而言就低很多,电木粉壁厚比较薄,在三爪卡盘夹紧铰孔后,松开三爪卡盘,就会有少许的弹性变形,从而影响内孔的圆度及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换向器的铰孔工装,能够实现碳换向器的精准铰孔,保证产品铰孔的圆度和尺寸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换向器的铰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工装本体、和转动连接在底座上的工件挡板,

-所述工装本体,其上设有匹配于待铰孔产品形状的定位孔,待铰孔的产品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内,且待铰孔的产品中心与定位孔的孔心同轴设置,所述定位孔对待铰孔的产品进行圆周方向的定位;

-所述工件挡板,其用于限制待铰孔产品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其上设有供铰刀自上而下穿过的贯穿孔,工件挡板转动至定位孔的正上方时工件挡板抵压待铰孔产品,且所述贯穿孔与定位孔两者的孔心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底座内设有顶推孔,所述顶推孔与定位孔两者的孔心同轴设置,所述顶推孔内设有顶推头,所述顶推头连接一顶推跷杆,所述顶推跷杆的中间部位设置在一跷动支点上,其另一端向外延伸至底座外侧,跷动顶推跷杆后所述顶推头向上顶推铰孔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铰孔的产品设置在定位孔内后,定位孔内径与铰孔产品外径之间的间隙为0.03-0.06mm。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定位孔的底部设有一平台,所述平台的台面与铰孔产品的端面贴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底座上这有一支撑杆,所述工件挡板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换向器的铰孔工装,变化传统的夹持式固定方式为圆周方向、轴向同时限位固定,能够实现碳换向器产品的精准定位铰孔,保证产品铰孔的圆度和尺寸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工装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放置有产品的工装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采用对中心工装进行对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碳换向器,3-铰刀;

2-底座,4-工装本体,6-工件挡板,8-定位孔,81-圆孔,82-沟槽孔,10-贯穿孔,12-顶推孔,14-顶推头,16-顶推跷杆,18-跷动支点,20-支撑杆,22-塞规,24-对中心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铰孔工装,用于固定碳换向器1,并配合铰刀在碳换向器1上铰孔,包括底座2、设置在底座2上的工装本体4、和转动连接在底座2上的工件挡板6,

上述工装本体4上设有匹配于碳换向器1形状的定位孔8,待铰孔的碳换向器1设置在上述定位孔8内,且待铰孔碳换向器1的中心与定位孔8的孔心同轴设置,上述定位孔8对待铰孔的碳换向器1进行圆周方向的定位;如图1、2所示,定位孔8的中心为圆孔81,沿圆孔一周设有多个沟槽孔82,碳换向器1放置在定位孔8中时,其铜壳被限位在圆孔81内,其碳片(也即换向片)一一对应的被限位在各个沟槽孔82内,由此定位孔8对碳换向器1进行圆周方向的定位,确保铰孔时碳换向器1不会发生旋转;

具体的,所述底座2上这有一支撑杆20,上述工件挡板6转动连接在支撑杆20上,上述工件挡板6用于限制待铰孔碳换向器1轴向上的移动,其上设有供铰刀3自上而下穿过的贯穿孔10,工件挡板6转动至定位孔8的正上方时工件挡板6抵压待铰孔碳换向器1,且上述贯穿孔10与定位孔8两者的孔心同轴设置。装卸碳换向器1时,向外侧转动工件挡板6,以方便将碳换向器1装入定位孔8内,或者将已经铰孔结束的碳换向器1从定位孔8内取出;铰孔时,转动工件挡板6至位于定位孔8的正上方,此时工件挡板6抵压碳换向器1,形成碳换向器1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由此,碳换向器1在圆周方向和竖直方向同时被你定位,不会有任何的弹性移位和弹性变形,铰刀3自贯穿孔10伸入工装本体上,对换向器进行铰孔操作。本实用新型变化传统的夹持式固定方式为圆周方向、轴向同时限位固定,能够实现碳换向器的精准定位铰孔,保证产品铰孔的圆度和尺寸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底座2内设有顶推孔12,上述顶推孔12与定位孔8两者的孔心同轴设置,上述顶推孔12内设有顶推头14,上述顶推头14连接一顶推跷杆16,上述顶推跷杆16的中间部位设置在一跷动支点18上,其另一端向外延伸至底座2外侧,跷动顶推跷杆16后上述顶推头14向上顶推铰孔结束后的碳换向器1。如此,可以使铰孔结束后的碳换向器1能够快速取出,提高铰孔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定位孔8的底部设有一平台,上述平台的台面与铰孔碳换向器1的端面贴合设置,如此确保碳换向器1内孔加工的垂直度。

铰孔的碳换向器1设置在定位孔8内后,定位孔8内径与铰孔碳换向器1外径之间的间隙为0.03-0.06mm,如此,在铰孔时可以自找中心,不会产生偏移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铰孔的尺寸精度,如图4所示,加工前还可以通过对中心工装24进行定位,以保证铰孔时中心位置的不偏差,具体是,对中心工装24上开设通孔,把对中心工装24放置在工装本体4上,且通孔对准定位孔8放置,塞规22自上而下插入通孔通孔内,如果塞规22能够依次插入定位孔8、贯穿孔10内,说明对中心成功;否则对中心失败,需要重新调整工装本体4的位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