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6887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钻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零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钻头。



背景技术:

在机加工作业过程中,钻头的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在很多场合都需要使用,比如钻井、钻石油,给部件钻孔或者为安装一些部件而进行打孔等。在一些零部件加工时,针对管状零件,尤其是铜管,需要对其原有的孔进行扩孔处理,传统的扩孔采用的钻头和钻孔的钻头结构类似。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扩孔用的钻头在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传统的扩孔用的钻头结构单一,采用柱形的钻头主体进行扩孔动作,扩孔的效果差,不便于退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头,以改善现有技术的扩孔用钻头结构单一、扩孔的效果差且扩孔后不便于退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头,包括夹持部、扁平状的钻头主体以及板状的连接部,所述夹持部安装在所述连接部的一板面,所述钻头主体安装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板面,所述夹持部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的板面,所述钻头主体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的板面,所述夹持部与所述钻头主体同轴设置,所述钻头主体包括引导部以及扩孔部,所述扩孔部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扩孔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引导部连接,所述引导部的宽度由其远离所述扩孔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扩孔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扩孔部为矩形板状,所述扩孔部包括四个矩形侧面以及两个矩形板面,四个所述矩形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矩形板面之间,四个所述矩形侧面依次首尾连接,每个所述矩形版面的四个侧边分别与四个所述矩形侧面连接,所述扩孔部的板面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的板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矩形侧面之间设置有圆角。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扩孔部的一所述矩形侧面与所述连接部的板面贴合,与贴合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矩形侧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矩形侧面与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之间分别通过向内凹陷的弧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扩孔部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设置为圆盘状,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钻头主体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呈中空的柱状,所述夹持部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夹持部的中轴线与所述连接部的中轴线共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钻头主体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钻头主体采用注塑加工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的周面设置有环状凹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头,该钻头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安装和使用方便,制造和使用的成本低,同时,该钻头在使用时便于安装在电钻上,转动平稳可靠,钻头扩孔时,扩孔的效果好,扩孔过程中,钻头不易磨损,使用的寿命长,扩孔完成后,钻头的取出方便,即退刀方便,使用安全快捷。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包括夹持部、钻头主体以及连接部,钻头主体呈扁平状,钻头主体和夹持部都连接在连接部上,连接部呈板状,即连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便于加工,夹持部安装在连接部的一个板面上,钻头主体安装在连接部的另一个板面上,夹持部和钻头主体位于连接部的两侧,夹持部垂直于连接部,钻头主体垂直于连接部,夹持部和钻头主体同轴设置,转动时更加平稳,不易晃动,扩孔的效果好,即扩孔完成后,孔更加接近于圆形孔,便于使用。同时,钻头主体具有扩孔部和引导部,引导部和扩孔部同轴设置,引导部的端部设置为锥面的一部分,即引导部的宽度由其远离扩孔部的一端朝向扩孔部的方向逐渐增大,引导部与扩孔部的连接位置的宽度与扩孔部的宽度相同。使用时,将夹持部安装在电钻的输出轴上,夹持部电钻的输出轴同轴设置,将需要扩孔的铜管夹持好,开启电钻,钻头高速转动,先将引导部放入铜管的管腔处,即引导部从管口处伸入,然后将整个扩孔部朝向管腔的轴线方向移动,实现扩孔。先通过将引导部放入管腔,整个钻头的后续的扩孔动作更加方便,扩孔质量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钻头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钻头主体的结构图。

图中:

夹持部100,环状凹槽110,

钻头主体200,引导部210,扩孔部220,矩形侧面221,矩形板面222,圆角223,

连接部300。

具体实施方式

扩孔钻一般用于孔的半精加工或终加工,用于铰或磨前的预加工或毛坯孔的扩大,有3到4个刃带,无横刃,前角和后角沿切削刃的变化小,加工时导向效果好,轴向抗力小,切削条件优于钻孔。扩孔钻的结构与钻头的结构相差不大,在进行扩孔作业时,钻头不便于放入待扩大的孔内,且扩孔完成后,钻头的外周面与孔的内壁接触面积大,不便于退刀,退刀不便易影响扩孔的质量。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者设计了一种钻头,该钻头结构简单合理,将钻头主体设置为扁平状,钻头的加工更加方便,节省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钻头的扩孔效果好,扩孔过程中,钻头主体与零件的接触更加紧密,钻孔得到的尺寸准确度更高。同时,钻孔完毕后,钻头主体便于从管腔内取出,退刀方便。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头,该钻头的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制造成本低,使用时,安装和拆卸方便,使用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能够对铜管进行扩孔动作,尤其是对金属材料制成的铜管,扩孔的效果好,扩孔的质量高,且钻头在扩孔完毕后,退刀更加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请参阅图1,钻头包括夹持部100、扁平状的钻头主体200以及板状的连接部300,连接部300用于将钻头主体200和夹持部100连接为一个整体,使用时,通过将夹持部100安装在电钻上,然后电钻启动,带动夹持部100转动,进而带动钻头主体200转动,实现了钻孔动作。

请参阅图2,钻头主体200为扩孔的主要结构,钻头主体200呈扁平状,即钻头主体200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两个面为平面,两个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即为钻头主体200的厚度钻头主体200的厚度按需设置,保证使用过程中,其强度能够满足扩孔的需要即可,厚度增大,可以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但是,厚度过大,增加了制造所需要的材料。总体来讲,钻头主体200呈扁平状,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能够节省加工的材料,进而节省了制造成本。

具体的,钻头主体200包括引导部210以及扩孔部220,引导部210和扩孔部220相连接,优选设置为,引导部210和扩孔部220为一体成型,整体的结构牢固可靠,结构紧凑,加工方便,使用时不易损坏,使用的寿命长。钻头主体200为一个整体,其使用过程中按照不同区域的功能进行了命名,即为引导部210和扩孔部220,引导部210起到引导的作用,即在扩孔时,先将引导部210放入到带扩孔的管腔处,然后在慢慢将这个钻头主体200朝向管腔的轴线方向移动,使得钻头主体200伸入到管腔内,此时,在伸入过程中,随着引导部210进入管腔后,扩孔部220也慢慢与管腔内壁接触,扩孔部220实现了扩孔动作。由于扩孔时,待扩孔的管道的管口的直径小,引导部210的宽度小,引导部210能够伸入到管腔内,在伸入过程中,引导部210不会与管腔的内壁接触,伸入方便,很好的起到了引导作用,当引导部210伸入后,引导部210伸入一定深度后,扩孔部220开始与管壁接触,此时,开始了扩孔动作,随着钻头主体200伸入管腔内的深度增加,与扩孔部220接触的管壁都实现了扩孔,整个扩孔动作操作简单快捷,扩孔方便可靠。

进一步的,扩孔部220为矩形状,扩孔部220包括四个矩形侧面221以及两个矩形板面,四个矩形侧面221位于两个矩形板面之间,四个矩形侧面221依次首尾连接,四个矩形侧面221围成了两端具有开口的方柱形结构,两个矩形板面分别位于两个开口处,每矩形板面的四个侧面分别与位于同一开口处的四个矩形侧面221相连接。两个矩形板面之间的距离即为钻头主体200的厚度,矩形板面的长度方向沿平行于钻头主体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矩形板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钻头主体200的中轴线重合。这个扩孔部220的结构简单,为了便于扩孔动作的进行,增加扩孔的质量,相邻两个矩形侧面221设置有圆角223,即相邻两个矩形侧面221的连接位置为弧面连接,扩孔时,该弧面与零件的管壁接触,实现扩孔。根据扩孔的尺寸不同,将扩孔部220的尺寸相应的变化,满足不同直径的管腔的扩孔以及满足不同程度的扩孔。

扩孔部220的一端与连接部300连接,扩孔部220的另一端与引导部210连接,即扩孔部22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面,两个端面分别指的是两个矩形侧面221,两个端面所在的端部即为扩孔部220的两端。扩孔部220与连接部300连接时,扩孔部220的一矩形侧面221与连接部300的板面连接,矩形侧面221与连接部300的板面相贴合,使得扩孔部220与连接部300垂直设置,加工更加方便,整个钻头的结构更加合理,便于扩孔。在扩孔过程中,扩孔部220与零件管壁接触,扩孔部220的力传递给连接部300,扩孔部220与连接部300的连接位置受力大,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因此,在扩孔部220与连接部300的连接处设置有弧面,通过弧面连接,结构强度更高,不易损坏。

具体的,扩孔部220的一矩形侧面221与连接部300的板面连接,与该矩形侧面221相邻的两个矩形侧面221与连接部300的板面垂直,呈直角,直角的受力小,易出现折断而损坏的情况,因此,在与连接部300的板面呈直角的两个矩形侧面221与连接部300之间通过向内凹陷的弧面连接,弧面的凹陷方向朝向连接部300与矩形侧面221的连接位置,能够大大增加连接部300与钻头主体200的结构强度,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扩孔部220的与连接部300的板面相对的矩形侧面221与引导部210连接,引导部210包括连接端和伸入端,引导部210的宽度方向与矩形板面的宽度方向平行,引导部210的宽度由其伸入端朝向连接端的方向逐渐增大,连接端为与扩孔部220连接的端部,连接端的端面形状与矩形侧面221的形状相同,引导部210与扩孔部220的结合更加平滑,便于钻孔。具体的,引导部210的伸入端与连接端之间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平面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圆弧面,两个平面分别与对应的矩形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即形成了扁平状的钻头主体200,两个圆弧面为圆锥面的一部分,即通过平行的两个平面沿着圆锥面的中轴线方向进行切割,两个平面内的部分即为钻头主体200的引导部210。

连接部300为连接夹持部100和钻头主体200的部分,优选设置为,连接部300为圆盘状,连接部300的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加工制造,圆盘状的连接部300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按需设置,保证使用时不易损坏,满足强度要求即可。圆盘状的直径大于钻头主体200的宽度,即扩孔部220的相对的两个矩形侧面221不会凸出连接部300的周面,在进行扩孔时,扩孔部220伸入到铜管的管腔内,由于连接部300的直径较大,连接部300具有阻挡的作用,连接部300不会进入到管腔内,整个钻头不会全部伸入到管腔内,进而保证了电钻的端部不会与零件接触,电钻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夹持部100为与电钻安装的结构,通过夹持部100与电钻的输出轴安装后,电钻带动夹持部100一起转动,进而带动了钻头主体200一起转动,实现了扩孔动作。夹持部100为圆柱形,夹持部100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圆形,夹持部100与连接部300同轴设置,连接部300与钻头主体200同轴设置,即夹持部100的中轴线、连接部300的中轴线以及钻头主体200的中轴线为同一直线,在钻头运行过程中,受力更加平衡,不易晃动,扩孔的效果好。夹持部100与电钻安装时,通过电钻端部的夹紧装置夹紧,为了提高夹持部100与电钻的连接牢固性,在夹持部100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凹槽110,夹紧装置与环状凹槽110配合,在电钻带动钻头运行时,钻头不易沿着其轴线方向滑动,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夹持部100、钻头主体200以及连接部300采用一体成型加工制成,整体的结构紧凑、牢固,使用的寿命长。优选设置为,采用注塑加工制成,加工工艺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钻头,将钻头主体200设置为扁平状,便于加工制造,节省了制造成本,钻孔的质量高,且便于钻孔完毕后退刀,使用安全、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