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胀管机的胀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胀管机用来将置于散热片内的众多换热器管件直径胀大,使之与散热片紧密结合,避免产生松动,增大热交换器的导热性能,另外对管件端部进行扩口和翻边,以利于进行下道工序。
现有的胀管机包括机架、动力座、扩口座和退模座,胀杆通过锁紧机构安装在动力座上,胀杆穿过多个支撑板并由支撑板固定支撑。实际生产中胀杆经常需要更换,工件规格改变,胀杆就需要改变,势必要拆装胀杆,而且现有的胀杆固定装置其胀杆的拆装都在胀管机顶部,由于胀管机本身高度很高,上方拆装势必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胀管机的胀杆固定装置,使其能够适应工件规格的变换而不用拆卸胀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胀管机的胀杆固定装置,包括胀杆组件、待用胀杆固定机构、工作胀杆组件固定机构、胀杆解锁板和动力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胀杆组件包括胀杆、胀杆固定套和弹性卡套,弹性卡套外壳设置上开口缝隙,弹性卡套中间开有刚好允许胀杆通过的通孔,所述胀杆固定套下部可套在弹性卡套外,胀杆固定套和弹性卡套相对移动夹紧或松开弹性卡套上开口缝隙以松开或固定胀杆,胀杆固定套上部设置上开口缝隙和限位部,并设有可以让胀杆悬挂柱的头部插入的盲孔;所述待用胀杆固定机构包括悬挂柱、悬挂柱驱动组件、胀杆挂板,所述胀杆挂板上设置多个沉孔,所述悬挂柱由悬挂柱驱动组件伸入沉孔内,沉孔内设置限制胀杆固定套上部通过的限位部,悬挂柱进入胀杆固定套上部开口缝隙上部位置时,沉孔内限位部限制胀杆固定套的限位部向下移动;悬挂柱进入胀杆固定套盲孔底部时,胀杆固定套的限位部因开口缝隙收拢而可通过沉孔内限位部。
所述工作胀杆固定机构包括上盖板、锁板、下盖板,所述下盖板安装在胀管机的动力座上,上盖板安装在下盖板上,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设置锁板,锁板由驱动器驱动而卡住或松开胀杆固定套,所述下盖板和动力座之间设置胀杆解锁板,所述胀杆解锁板由驱动器上下移动而将胀杆组件上下移动。
所述胀杆组件依次穿过上盖板、锁板、下盖板、胀杆解锁板和动力座。
当进行胀管动作时,锁板锁住胀杆组件的胀杆固定套,胀杆就可以进行正常的胀管工作;当胀杆进行待用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时,锁板先松开胀杆组件的胀杆固定套,然后由动力座上移,带动工作胀杆固定机构和胀杆组件向上运动,至胀杆组件的固定套进入待用胀杆固定机构的沉孔内,并由待用胀杆固定机构固定胀杆组件,而使胀杆组件处于待用状态。工作胀杆固定机构和胀杆组件由动力座上移这些机构已为现有机构,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更好地,上述悬挂柱驱动组件包括悬挂柱支撑板、悬挂柱支撑板驱动器、弹簧、螺母、顶压机构;所述悬挂柱支撑板设置在胀杆挂板上,悬挂柱支撑板设置胀杆与挂板通孔对应的多个通孔,胀杆悬挂柱穿过通孔,弹簧穿套在胀杆悬挂柱外,弹簧上下二端分别由胀杆悬挂柱头部固定件和悬挂柱支撑板限位;所述悬挂支撑板通过悬挂柱支撑板驱动器使悬挂支撑板上下移动;所述顶压机构包括顶压器、顶压器支撑板、顶压器前后移动机构和顶压器水平移动机构,顶压器支撑板安装在胀杆挂板上,顶压器前后移动机构和顶压器水平移动机构移动固定在顶压器支撑板上并移动顶压器,顶压器的顶压部件向下顶压胀杆悬挂柱至顶出胀杆固定套。
更好地,上述悬挂柱支撑板通孔内部设置导向套,悬挂柱穿过导向套。
更好地,上述胀杆悬挂柱头部固定件为螺母,螺母与胀杆悬挂柱通过螺纹连接,这样螺母容易调节。
上述顶压器前后移动机构和顶压器水平移动机构可为丝杆、螺母机构,也可为常用的其他移动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方便地在胀杆工作状态和待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工件规格切换时不用拆装原有胀杆,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胀管机的胀杆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阶梯剖视图,胀杆有工作和待用二种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胀胀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胀弹性卡套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胀胀杆固定套立体图。
图6为图2中Z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胀管机的胀杆固定装置,包括胀杆组件、待用胀杆悬挂机构、工作胀杆固定机构、顶压机构12、胀杆解锁板1及动力座11。
胀杆组件包括胀杆6、胀杆固定套12和弹性卡套13,其装配关系如图3所示。
弹性卡套13如图4所示,弹性卡套13外壳上部设置四条等分的上开口缝隙1301,弹性卡套13中间开有刚好允许胀杆通过的通孔1303,胀杆穿过弹性卡套13后,通过夹紧或松开上部的上开口缝隙1301而固定或松开胀杆6,这样更方便和牢固地夹紧或松开胀杆6。
如图5和6所示,所述胀杆固定套12的上部设置等分的上开口缝隙1201,并设有可以让胀杆悬挂柱14的头部插入的盲孔1202,下部可套在弹性卡套13的上开口缝隙1301外。
所述胀杆固定套12下部还设置限位斜面1205,通过限位斜面1205与弹性卡套13的斜面1302的接触与不接触,使弹性卡套13合拢或张开。如图3所示,为弹性卡套张开状态,此时胀杆6可以拔出;如图6所示,为弹性卡套合拢状态,此时胀杆6被夹紧。
如图1和2所示,待用胀杆悬挂机构包括悬挂柱支撑板2、胀杆挂板3、弹簧4、螺母5、导向套7。
所述悬挂柱支撑板2设置在胀杆挂板3上,悬挂柱支撑板2上设置多排通孔201,通孔内部设置导向套7,相应地所述胀杆挂板3上设置与通孔201在一直线上的多排挂板沉孔301,胀杆悬挂柱14穿过通孔201和导向套7并伸入挂板沉孔301内。
胀杆固定套12的上开口缝隙1201还设置了斜面1203,相应地挂板沉孔301内设置限位斜面3011。当斜面1203和纤维斜面3011接触时,所述胀杆固定套12的上部开封处会合拢,从而夹紧胀杆悬挂柱14,从而使胀杆组件和胀杆悬挂柱成为一体,如图6所示。
所述胀杆固定套12的上开口缝隙1201还设置了斜面1204,方便胀杆固定套进入沉孔301。
所述悬挂支撑板2上固定气缸202,气缸202的活塞杆顶住下方的胀杆挂板3,气缸202的活塞杆上下移动时使悬挂支撑板2上下移动。
所述胀杆悬挂柱14头部设置螺纹,螺母5连接在螺纹外,所述弹簧4穿套在胀杆悬挂柱14外,弹簧4上下二端分别由悬挂柱支撑板2和螺母5限位。
所述胀杆组件与胀杆悬挂柱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如图2所示,所述工作胀杆固定机构包括上盖板8、锁板9、下盖板10。
所述下盖板10安装在胀管机的动力座11上,上盖板8安装在下盖板上,上盖板8和下盖板10之间设置锁板9,锁板9由气缸移动。
所述下盖板10和动力座1之间设置解锁板1,所述解锁板1上固定气缸101,气缸101的活塞杆顶住下方的动力座11,气缸101活塞杆上下移动时,使解锁板1上下移动。
所述气缸101的活塞杆伸出将胀杆解锁板1顶起,并将弹性卡套13向上顶起,使限位斜面1205与斜面1302不接触,所以弹性卡套上开口缝隙端部自然张开,这样胀杆6就可以从下方取出,与弹性卡套和胀杆固定套分离。
所述胀杆组件依次穿过上盖板、锁板、下盖板、解锁板和动力座。
当进行胀管时,锁板9会锁住胀杆组件的胀杆固定套12,当胀杆进行待用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时,锁板9会松开胀杆组件的胀杆固定套12,从而能使胀杆固定套12及其与其固定的胀杆和弹性卡套一起移动。
通过锁板使胀管组件锁紧和解锁,这些结构和过程与申请人以前申请CN205362440U的结构相似,在此不再作详细描述。
所述顶压机构15安装在胀杆挂板3上,包括顶压气缸1501和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前后方向移动的丝杆螺母传动机构1502和水平方向移动的丝杆螺母传动机构1503,顶压气缸1501通过移动机构可以作前后移动和左右移动,从而可以正确地移动到胀杆悬挂柱14上进而进行顶压。
如图2所示,右侧胀杆已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待用状态,切换过程为:气缸202活塞杆伸出,顶起悬挂柱支撑板2,带动悬挂柱14及弹簧、螺母一起上升设定距离;锁板9解锁,动力座11向上运动指定距离后停止,带动工作胀杆固定机构和胀杆组件向上运动,使胀杆固定套12向上运动设定距离插入胀杆挂板3的沉孔301内,此时胀杆固定套12上端为自然张开状态;气缸202活塞杆缩回,悬挂柱支撑板2下降,悬挂柱14向下其端部插入胀杆固定套12的盲孔1202内;动力座11向下复位,胀杆组件因自重会下降一定距离,胀杆固定套的头部被沉孔301下部的限位斜面3011卡住,从而牢牢夹紧悬挂柱的头部,使胀杆组件与悬挂柱成为一体。无需切换的胀杆,顶压机构15将顶压气缸1501移动到胀杆61对应的胀杆悬挂柱的上方,顶压气缸1501的活塞杆伸出将胀杆悬挂柱向下压使其端部贴住胀杆固定套12的盲孔1202底部,继续向下压使胀杆固定套完全退出沉孔301,并使胀杆固定套的底面1206压住下盖板10的沉孔面1001停止;顶压气缸复位,悬挂柱也因弹簧4作用复位,悬挂柱与胀杆组件分离;切换完毕,锁板9再锁住胀杆固定套;需切换工作状态的胀杆会一直挂在胀杆挂板3上。
所述顶压气缸1501为多组,以提高切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