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7884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辊的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轧辊堆焊采用加热炉预热后,从加热炉吊出放在全自动堆焊机上堆焊,轧辊从加热炉吊出运输到自动堆焊机过程中,由于轧辊表面降温太快,达不到堆焊温度要求,需要对轧辊在一次进行加热到堆焊温度,其二轧辊堆焊结束后进行回火处理,需把堆焊好的轧辊在一次从堆焊机上吊运到加热炉内,两次吊运过程造成热量损失,使其修复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在修复工作台上一次完成预热、堆焊、热处理工艺,避免周转环节多的缺陷,修复周期短、堆焊工序少、修复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包括由可以打开或盖上的上炉体和下炉体扣合而成的加热炉、设置于加热炉宽度方向一侧的堆焊机、设置于加热炉长度方向两侧的滚轮架,所述加热炉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轧辊伸出的炉孔,所述炉孔的中心与滚轮架的旋转中心相同轴。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上炉体和下炉体分开,需要堆焊修补的轧辊担架在滚轮架上,其中修补的部分位于加热炉中的炉腔中,其两端的轴端担在滚轮架上,加热炉由上炉体和下炉体两部分组成,上炉体可以通过吊装盖在下炉体上或者从下炉体上吊下来,加热炉一侧设置有堆焊机,当上炉体盖在下炉体上时,可以对轧辊进行加热,加热完毕后,堆焊机对轧辊进行加温,当吊下上炉体时,堆焊机可能对轧辊进行进堆焊,堆焊过程中,下部炉体始终通电以保证轧辊堆焊的层间温度。直至全部堆焊修复过程结束。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热炉的下炉体的内腔设置有加热电阻,可以对轧辊进行加热加温。加热电阻通电后对轧辊预热加热和保温加热。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热炉的一侧设置有行走道轨,所述的堆焊机可行走的架设在行走道轨上。如此设计,堆焊机可沿行走轨道沿加热炉的长度方向行走,可以完成整个轧辊的堆焊修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炉体设置有吊装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堆焊前,将加热炉的上炉体和下炉体分开,在工件上安装轴颈保护圈,将工件吊装至滚轮架上(通过传动使工件轧辊能够在轮架上连续转动);分开的炉体再合上并固定,将轧辊的主体封闭于炉膛内。要求炉体两端通孔与辊颈间的间隙尽量小(约5mm),以提高炉膛的密封性,通电缓慢对轧辊预热。

堆焊时,下部炉体两侧通过通电和加热电阻加热辊体。达到焊接温度时,将上炉体吊下,焊接机头对轧辊实施堆焊。堆焊过程中,下部炉体始终通电以保证轧辊堆焊的层间温度。层间热处理或最终热处理的方法与预热相同,根据要求设定热处理程序。最终热处理结束后轧辊缓冷至室温。将上炉体吊下,吊装轧辊至车床上加工,全部堆焊修复过程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在修复工作台上一次完成预热、堆焊、热处理工艺,避免周转环节多的缺陷,修复周期短、堆焊工序少、修复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轧辊在加热炉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包括由可以打开或盖上的上炉体4和下炉体2扣合而成的加热炉、设置于加热炉宽度方向一侧的堆焊机5、设置于加热炉长度方向两侧的滚轮架6,所述加热炉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轧辊伸出的炉孔,所述炉孔的中心与滚轮架6的旋转中心相同轴。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上炉体4和下炉体2分开,需要堆焊修补的轧辊1担架在滚轮架6上,其中修补的部分位于加热炉中的炉腔中,其两端的轴端担在滚轮架6上,加热炉由上炉体4和下炉体2两部分组成,上炉体4可以通过吊装盖在下炉体2上或者从下炉体2上吊下来,加热炉一侧设置有堆焊机5,当上炉体4盖在下炉体2上时,可以对轧辊1进行加热,加热完毕后,堆焊机5的堆焊机头3对轧辊进行加温,当吊下上炉体4时,堆焊机5可能对轧辊1进行进堆焊,堆焊过程中,下部炉2体始终通电以保证轧辊1堆焊的层间温度。直至全部堆焊修复过程结束。

所述加热炉的下炉体2的内腔设置有加热电阻,可以对轧辊1进行加热加温。加热电阻通电后对轧辊预热加热和保温加热。

所述加热炉的一侧设置有行走道轨,所述的堆焊机5可行走的架设在行走道轨上。如此设计,堆焊机5可沿行走轨道沿加热炉的长度方向行走,可以完成整个轧辊的堆焊修复。

所述上炉体4设置有吊装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堆焊前,将加热炉的上炉体和下炉体分开,在工件上安装轴颈保护圈,将工件吊装至滚轮架上(通过传动使工件轧辊能够在轮架上连续转动);分开的炉体再合上并固定,将轧辊的主体封闭于炉膛内。要求炉体两端通孔与辊颈间的间隙尽量小(约5mm),以提高炉膛的密封性,通电缓慢对轧辊预热。

堆焊时,下部炉体两侧通过通电和加热电阻加热辊体。达到焊接温度时,将上炉体吊下,焊接机头对轧辊实施堆焊。堆焊过程中,下部炉体始终通电以保证轧辊堆焊的层间温度。层间热处理或最终热处理的方法与预热相同,根据要求设定热处理程序。最终热处理结束后轧辊缓冷至室温。将上炉体吊下,吊装轧辊至车床上加工,全部堆焊修复过程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轧辊堆焊修复工作台,在修复工作台上一次完成预热、堆焊、热处理工艺,避免周转环节多的缺陷,修复周期短、堆焊工序少、修复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