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的管径改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3765阅读:1112来源:国知局
可旋转的管径改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搭配适当动力源而对一中空管体进行扩胀管径或缩减管径可旋转的管径改变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管径改变装置的使用目的在于扩大或缩小金属管一端的管径。如此一来,两金属管可通过不同管径的部位(端部)进行连接。由于管体可能被配置在边角位置,所以管径改变操作一般在狭小空间或是伸入角度不佳的空间处进行。

美国US 6,619,099号专利揭示一种液压动力扩管手持装置(HYDRAULICALLY POWERED FLARING HAND TOOL)。该专利案的液压本体(HYDRAULICALLY PUMP)、扩管活塞(FLARING PISTON)形成线性排列,换句话说,用以夹持金属圆管的夹管组件也会安装在同一线性方向。是以整个液压动力扩管手持装置具有较大长度,不利于应用在狭小空间或是伸入角度不佳的空间。其次,该专利案没有教示液压本体与夹管组件是否能够产生相对转动。即使液压本体与夹管组件能够相对转动,仍无法解决整体具有较大长度的问题。

美国US 8,671,732号专利揭示一种用以重新连接管体的油压扩张工具(OIL-PRESSURE SWAGING TOOL FOR REBUILDING A CONNECTING PIPE)。该专利案的油压装置(OIL-PRESSURE Device)与用以扩张管径的轴组件(axial member)为线性排列,所以该油压装置与轴组件的组合长度大,明显不利于应用在狭小空间或是伸入角度不佳的空间。

中国台湾第I433739号专利揭示一种扩管器。该专利案的手动液压动力组的本体及储液部形成有角度的夹角形式,且该本体及储液部形成固定式的结合形式。一扩管组件配置在本体内部。由于本体及储液部的相对角度固定,所以在对应较小空间或伸入角度不佳的空间,该专利前案所揭示的机构仍不方便进行扩管行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的管径改变装置,其具有能够适用于较小操作空间的功效。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旋转的管径改变装置,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出力部;一夹管组件位于该本体的该出部的一端;一旋转机构配置在该本体与该夹管组件之间;该本体与该夹管组件通过该旋转机构连接而能产生旋转,据以调整该本体与该夹管组件的相对角度。

进一步的,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一颈部及一槽部,该颈部位于所述本体,该槽部位于所述夹管组件,该颈部嵌入该槽部使得所述本体可相对夹管组件任意转动。

该可旋转的管径改变装置,还包括一弹性定位组件,该弹性定位组件安装在所述槽部的一侧,该弹性定位组件一端凸出相对所述槽部,所述颈部嵌入所述槽部,该弹性定位组件的一端接触抵靠所述颈部的表面。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一凹槽及一嵌接块,该凹槽形成在所述夹管组件,该嵌接块位于所述本体,该嵌接块用以嵌入该凹槽。

所述嵌接块的外缘为一圆形构造。

所述凹槽的底部具有一穿孔,所述嵌接块嵌入所述凹槽,所述嵌接块的一部分穿过该穿孔用以限制所述本体与夹管组件发生脱离。

所述本体包括一操作部,该操作部具有一握把及一操作件,该握把与操作件相对所述出力部形成夹角。

一种可旋转的管径改变装置,用以改变一中空管体的管径,其包括:

一本体,其具有一出力部,该出力部的出力方向具有一出力轴;

一夹管组件,包含一基座,该基座位于该本体的出力轴的轴向;

一旋转机构,配置在本体的出力轴与夹管组件的基座之间;

该本体与夹管组件的基座通过该旋转机构连接而能任意转动,据以调整该本体与夹管组件的相对角度。

进一步的,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一中空管件的表面形成的颈部,以及包括一槽部,该中空管件结合所述本体的出力部,该槽部形成在所述夹管组件的基座,该颈部嵌入该槽部使得所述本体可相对夹管组件任意转动。

该可旋转的管径改变装置,还包括一弹性定位组件,该弹性定位组件安装在所述槽部的一侧,该弹性定位组件一端凸出相对所述槽部,所述颈部嵌入槽部,该弹性定位组件的一端接触抵靠所述颈部的表面。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一凹槽及一嵌接块,该凹槽形成在所述夹管组件的基座,该凹槽的底部具有一穿孔,该嵌接块位于所述中空管件且相邻所述颈部,该嵌接块嵌入该凹槽,该嵌接块的一部分穿过该穿孔用以限制所述本体与夹管组件在所述出力轴的轴向发生脱离。

所述嵌接块的外缘为圆形构造。

所述夹管组件包括一对夹管块组及至少一磁性元件,磁性元件及夹管块组配置在所述基座,磁性元件用以磁吸一对夹管块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转的管径改变装置,本体与夹管组件通过旋转机构连接而可任意相对转动,达到调整相对角度的目的,即使在较小的工作空间或工作角度不佳的条件下,仍可顺利完成改变管径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本体与夹管组件调整相对角度后的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管及嵌接块的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本体、夹管组件及旋转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转的管径改变装置,其包括一本体10、一夹管组件30及一旋动机构50。旋转机构50配接在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间,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通过旋转机构50连接而能产生相对转动。

请参阅图1、3,本体10包括一操作部12及一出力部14。操作部12还包括一握把122及一操作件124。操作部12与出力部14形成夹角,如图所示,操作部12的握把122与出力部14的夹角相等或接近九十度。出力轴16配置在出力部14的轴向内部,出力轴16的一端具有一嵌接槽18。

端子20的一端具有一嵌接段22。端子20的嵌接段22用以嵌设在出力轴16的嵌接槽18内。图中所显示的端子20为一种扩管端子,其用以扩张一中空管体的管径。然而,亦有用以缩减中空管体的管径的缩管端子,该缩管端子同样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以附图所揭示的管径改变装置而言,液压动力是由操作部12输入用以驱动出力部14内的出力轴16,如此扩管端子20可随着出力轴16同步移动以扩张中空管体的管径。

夹管组件30包括一夹管块组32及一基座34。夹管组件30位于本体10的出力轴16的轴向。其中,夹管块组32配置在基座34的一容置室36内。夹管块组32用以夹合一金属圆管70。

请参阅图4,基座34的容置室36的底部38配置有磁性元件40。夹管块组32配置在容置室36内可受到磁性元件40的磁吸力作用而形成稳定的定位状态,如此操作时,夹管块组32不致由容置室36处掉脱。

请再参阅图1、2、3,旋转机构50包括一凹槽52及一嵌接块54。其中,凹槽52可以形成在夹管组件30的基座34,嵌接块54可配置在出力部14的出力轴16的轴向。

请参阅图4,旋转机构50包括一槽部58。槽部58形成在基座34一端且相邻凹槽52。槽部58具有一开放口582。开放口582的两端至少有一安装部59。一弹性定位组件64,例如一钢珠及一弹簧的组合,配置在安装部59,且弹性定位组件64的一端能够凸出安装部59的表面且相对槽部58。此外凹槽52的底部具有一穿孔56。

请参阅图5,旋转机构50包括一颈部62。颈部62与嵌接块54形成在一中空管件60的表面。颈部62相邻嵌接块54,颈部62的外径可以小于嵌接块54的外径。嵌接块54的外缘可以是圆形构造,但并非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6、7,中空管件60安装或结合在出力部14的一端,出力轴16可穿过中空管件60结合端子20。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的结合形式,嵌接块54嵌入凹槽52形成结合状,且嵌接块54的一部分可以穿过穿孔56;颈部62嵌入槽部58,弹性定位组件64(见图7)凸出的部位接触颈部62。如此嵌接块54与凹槽52可保持能够相对转动的运动特性。颈部62嵌入槽部58可保持能够相对转动的运动特性。

进一步,嵌接块54的部分穿过穿孔56(见图6),所以嵌接块54与穿孔56形成卡掣状态,以此可限制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在出力轴16的轴向发生脱离。颈部62嵌入槽部58后,弹性定位组件64一端接触颈部62的位置,足以限制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产生相对位移,使用者需施以适当的作用力才可以使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脱离弹性定位组件64的限制而形成分开状,所以本体10不致由开放口582脱离夹管组件30。此外,弹性定位组件64相对颈部62的位置不致限制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产生相对转动。

根据以上所述,旋转机构50形成或配置在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之间,通过颈部62嵌入槽部58的结合形式可使本体10相对夹管组件30任意旋转,进而达到调整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的相对角度的效果。

嵌接块54的部分穿过穿孔56的结合形式,可用以限制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自出力轴16的轴向发生分离。弹性定位组件64与颈部62的接触形式及接触位置,不致妨碍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的任意转动,同时可用以限制本体10自开放口582处脱离夹管组件30。故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不论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的相对角度为何,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皆能保持结合状,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说明,由于本体10的操作部12的把手122与操作件124相对出力部14形成夹角状,且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可搭配旋转机构50形成任意转动以达到调整相对角度的效果,所以在较小的工作空间及工作角度不佳的条件下,本实施例仍可以顺利完成改变管径的效果。

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旋转机构50虽揭示包含颈部62与槽部58的组合,以及嵌接块54与凹槽52的组合;以及包含槽部58与凹槽52形成在基座34,嵌接块54与颈部62形成在中空管件60的外表面,且中空管件60用以配接在出力部14。然而依同样设计概念所衍生的结构形式,包括在夹管组件30与出力部14之间配接或制作一轴件套接一管件以提供本体10与夹管组件30产生旋转,或是将夹管组件30直接套接出力轴16或出力部14以形成可旋转状态,皆为本实施例的等效实施及等效设计。

以上乃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设计附图,但较佳实施例以及设计附图仅是举例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以均等的技艺手段、或为下述「权利要求范围」内容所涵盖的权利范围而实施,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而为申请人的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