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1183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方件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就现有的工件加工,尤其是四方件加工来看,常用的加工定位装置定位不精准,安装上四方件后出现容易出现松动。由此,会导致四方件在加工期间出现铣削不到位、打孔偏位等缺陷问题。因此,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不稳定,人员依赖性强。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包括有装置底座,其中:所述装置底座上设置有衔接孔,所述装置底座上还设置有套筒,套筒与装置底座之间构成加工区域,所述套筒顶部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定位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孔上安装有辅助定位组件,所述辅助定位组件为定位螺杆。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其中,所述套筒表面光滑无毛刺。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标签槽。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其中,所述衔接孔至少有四个,等距离环绕分布在底座上。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上连接有套筒,所述引导杆外围分布有螺纹,所述套筒内壁分布有对应螺纹,所述引导杆、套筒螺纹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依托于套筒、装置底座的有效配合,实现对四方件的稳固定位,保证铣削到位。

2、可通过端盖、定位孔的配合,实现精确打孔,提升四方件加工的优良率。

3、套筒可替换,适应不同的四方件加工需要。

4、拥有独立的衔接孔,可配合常见加工设备的定位需要。

5、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与使用维护。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装置底座 2 衔接孔

3 套筒 4 端盖

5 定位孔 6 标签槽

7 四方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的适用于四方件的铣削打孔装置,包括有装置底座1,其原料选用新型超硬轴承钢材,以保证治具高硬强度和耐磨性,与众不同在于:为了便于后续的使用加工,令装置底座1能够直接稳固安装到铣削设备或是打孔设备上,本实用新型在装置底座1上设置有衔接孔2。同时,为了对加工所需要的四方件7进行有效定位引导,可配合装置底座1进行夹持定位,在装置底座1上还设置有套筒3,令套筒3与装置底座1之间构成加工区域。并且,为了给予套筒3施加较佳的下压力,在套筒3顶部连接有端盖4,端盖4上设置有定位孔5。以此,可利用定位孔5与常见的诸如定位气缸等设备相连。

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加工设备进行连接兼容,定位孔5上安装有辅助定位组件,辅助定位组件为定位螺杆。这样,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定位螺杆直接与各类气缸进行连接,无需使用繁杂的辅助定位装置。

进一步来看,套筒3表面光滑无毛,不会在使用期间划伤四方件7。并且,为了能对加工需求进行有效备注,便于加工人员进行对应的参数配置,本实现有效能够在端盖4上设置有标签槽6。同时,考虑到能够与常见的四方件7加工设备相匹配,直接安装到其预设的定位柱或是通过连接螺杆进行快速锁定,采用的衔接孔2至少有四个,等距离环绕分布在底座上。

再进一步来看,为了适应不同的四方件7的定位需要,可及时调整套筒3的种类,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端盖4上设置有引导杆,引导杆上连接有套筒3。具体来说,引导杆的外围分布有螺纹,套筒3内壁分布有对应螺纹,引导杆、套筒3螺纹连接。这样,可有效利用螺纹连接,不会出现配合松动。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拥有如下优点:

1、依托于套筒、装置底座的有效配合,实现对四方件的稳固定位,保证铣削到位。

2、可通过端盖、定位孔的配合,实现精确打孔,提升四方件加工的优良率。

3、套筒可替换,适应不同的四方件加工需要。

4、拥有独立的衔接孔,可配合常见加工设备的定位需要。

5、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与使用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