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立辊定位结构,具体是一种组合立辊辊套与辊轴的定位结构,属于冶金设备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组合立辊是将辊套和辊轴分体制作,最后装配到一起的轧辊。在使用中辊套为工作部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出现损耗,至报废后将辊套卸下安装新的辊套后可以继续使用,组合立辊减少了使用成本。制作组合立辊的关键在于将辊套和辊轴装配到一起,需要有可靠的定位结构。传统的定位结构中为了便于装配,将定位台设置在辊轴的端部,辊轴端部的定位台会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影响辊轴强度,造成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准确可靠、定位后组合立辊强度高的组合立辊定位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立辊辊套与辊轴的定位结构,组合立辊包括辊套和辊轴,所述定位结构由辊套内孔中部的环状凹槽和辊轴外圆中部的环状凸台构成,环状凹槽的宽度与环状凸台的宽度相同,环状凹槽的直径大于环状凸台的直径。
进一步的,位于环状凸台两侧的辊轴的外圆直径大小不同;位于环状凹槽两侧的辊套的内径大小不同。
进一步的,位于环状凸台上侧的辊轴的外圆直径小于环状凸台的直径6~8mm,位于环状凸台下侧的辊轴的外圆直径小于环状凸台的直径1mm;位于环状凹槽上侧的辊套的内孔直径小于环状凹槽的直径6~8mm,位于环状凹槽下侧的辊套的内孔直径小于环状凹槽的直径1mm。
进一步的,环状凸台两侧的辊轴的外圆表面均开有环形的辊轴凹槽,辊轴凹槽的槽底的两个角均倒圆角。
进一步的,环状凹槽的直径比环状凸台的直径大1~2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此种定位结构适合于辊身直径小,而辊颈直径又较大,配合直径接近与辊轴主轴直径的情况。相对于端部定位结构,由于定位用的环状凸台位于装配部位的中部,避免了辊轴端定位台的应力集中对于辊轴强度影响,提高了轧辊的抗事故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结构实施过程简单,通过槽台定位结构和过盈配合相结合实现准确可靠的定位,采用该定位机构的组合立辊使用寿命长,抗事故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辊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辊轴与辊套装配时的示意图;
其中,1、辊轴,2、辊套,3、环状凸台,4、环状凹槽,5、辊轴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立辊辊套与辊轴的定位结构,组合立辊一般包括辊套2和辊轴1。辊套2相当于传统轧辊的工作部分,一般选用高硬度合金。在组合立辊中,将辊套2固定在辊轴1的中间位置的定位结构更加稳定,能够提高组合立辊的整体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结构能稳定可靠地将辊套2固定在辊轴1的中间位置。
所述定位结构由辊套2内孔中部的环状凹槽4和辊轴1外圆中部的环状凸台3构成,环状凹槽4的宽度与环状凸台3的宽度相同,环状凹槽4的直径大于环状凸台3的直径,一般设置为环状凹槽4的直径比环状凸台3的直径大1~2mm。具体结构如图1、图2所示。图1中B端代表上端,C端代表下端,图1所示的组合立辊的状态为使用时的状态。图3中为组合立辊装配时的状态。辊轴1和辊套2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位于环状凸台3两侧的辊轴1的外圆直径大小不同;位于环状凹槽4两侧的辊套2的内径大小不同。优选设置为如下的形式:位于环状凸台3上侧的辊轴1的外圆直径小于环状凸台3的直径6~8mm,位于环状凸台3下侧的辊轴1的外圆直径小于环状凸台3的直径1mm;位于环状凹槽4上侧的辊套2的内孔直径小于环状凹槽4的直径6~8mm,位于环状凹槽4下侧的辊套2的内孔直径小于环状凹槽4的直径1mm。环状凸台3的上侧面起主定位作用,防止辊套2下滑;环状凸台3下端面起次定位作用,防止辊套2上窜。该设置能够在保证定位稳定可靠的情况下,使该定位结构在热装实现时更加容易。
在环状凸台3两侧的辊轴1的外圆表面均开有环形的辊轴凹槽5,辊轴凹槽5的槽底的两个角均倒圆角。辊轴凹槽5的作用是减少环状凸台3与辊轴1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环状凸台3的强度,进而延长采用该定位机构的组合轧辊的使用寿命。
此种定位结构适合于辊身直径小,而辊颈直径又较大,配合直径接近与辊轴主轴直径的情况。相对于传统的位于辊轴端部的定位结构,由于定位用的环状凸台位于装配部位的中部,避免了辊轴端定位台的应力集中对于辊轴强度影响,提高了组合立辊的抗事故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结构实施过程简单,通过槽台定位结构和过盈配合相结合实现组合立辊的辊轴和辊套准确可靠的定位,采用该定位机构的组合立辊使用寿命长,抗事故能力强。
具有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结构的组合立辊采用热装配的方法实施,具体过程如下:
1、装配前首先将辊套2下端面(即辊套内孔直径较大的一端)朝上加热至适合温度后,放在地坑上;
2、将辊轴1下端(即辊轴外圆直径较大的一端),图4中的C端,朝上吊起,与辊套2内孔对正,缓慢下放装入辊套2内孔,直至辊套2的环状凹槽4与辊轴1的环状凸台3对齐;
3、冷却后辊套2与辊轴1紧密装配在一起,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