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093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切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是关于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



背景技术:

电火花线切割机是由前苏联拉扎联科夫妇研究开关触点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现象和原因时,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以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氧化而被腐蚀掉,从而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方法。线切割机也于1960年发明于前苏联,我国是第一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国家。

线切割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极丝技术的同步发展,慢走丝线切割加工,已经成为模具制造和金属加工行业必不可少的加工手段。

现有的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都是通过两台机床完成,操作繁琐,增加了机床维护的麻烦,本实用新型电火花切割机由于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同时适用于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多次实践改进,设计了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结构简单,通过一台机床完成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的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包括基座平台及设置在基座平台上的运丝装置、立柱、升降机构及工作台,所述运丝装置和工作台位于基座平台的两端,所述运丝装置与工作台之间设置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一侧设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和升降臂,所述升降臂的上端设置升降电机,所述升降臂的下端并列设置锥度部件和电极旋转夹持部件,所述立柱与工作台之间横向设置下臂,所述下臂的一端固定在立柱的侧面,另一端贯穿工作台,所述下臂的另一端连接下导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极旋转夹持部件包括电极夹头、安装角铁、同步带及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同步带与电极夹头连接。

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为,所述工作台与基座平台之间设置轨道,所述工作台通过轨道滑动。

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运丝装置包括电极丝、丝筒、过渡导轮、张紧轮、上导轮、导丝器及下导轮,所述电极丝经丝筒通过过渡导轮、张紧轮、上导轮、导丝器及下导轮到达丝筒形成闭合回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并列的电极旋转夹持部件和锥度部件,实现了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的转换,通过一台机床完成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的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操作方便,减轻了工作人员同时维护两台机床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中电火花小孔加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中电火花线切割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极旋转夹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包括基座平台及设置在基座平台上的运丝装置1、立柱2、升降机构及工作台8,所述运丝装置1和工作台8位于基座平台的两端,所述运丝装置1与工作台8之间设置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端一侧设置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工作台8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3和升降臂4,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设置升降电机3,所述升降臂的下端并列设置锥度部件5和电极旋转夹持部件6,所述立柱2与工作台8之间横向设置下臂7,所述下臂7的一端固定在立柱2的侧面,另一端贯穿工作台8,所述下臂7的另一端连接下导轮。

所述工作台8与基座平台之间设置轨道,所述工作台8通过轨道滑动。

电火花小孔加工时,电极旋转夹持部件6位于锥度部件5的前端,实现小孔的加工。

如图2所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电极旋转夹持部件6位于锥度部件5的后端,所述运丝装置1包括电极丝9、丝筒、过渡导轮、张紧轮、上导轮、导丝器及下导轮,所述电极丝9经丝筒通过过渡导轮、张紧轮、上导轮、导丝器及下导轮到达丝筒形成闭合回路,完成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

如图3所示,所述电极旋转夹持部件6包括电极夹头10、安装角铁11、同步带12及电机13,所述电机13通过同步带12与电极夹头10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