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加工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床立卧转换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铣床,一般都是卧式铣床或立式铣床,在常见的工件铣削加工中,有的工件可能需要进行立式加工,有的工件需要进行卧式加工,同时设置两种铣床,不仅占地空间有限,而且导致加工成本明显增大。而当一个工件既需要立式铣削加工,又需要卧式铣削加工时,工件的拆装消耗的时间会很漫长,大大地增加了铣削成本。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铣床的铣削头角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立卧转换头,该机床立卧转换头可以有效地解决铣床的铣削头角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床立卧转换头,包括:
用于与机床的座体固定连接的机座;
能够相对所述机座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调节轴,用于外接驱动装置;
能够跟随所述调节轴转动的工作组件,所述工作组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刀柄转动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的轴线与所述工作组件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45度角。
优选地,还包括能够相对所述机座绕自身轴线转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设置在所述调节轴与所述工作组件之间,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所述工作组件的转动轴线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调节轴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夹角为135度角且通过锥齿轮传动。
优选地,所述工作组件与所述传动轴之间通过柱齿轮传动配合。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组件与所述机座之间的伸缩驱动装置;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在伸出状态下能够推动所述工作组件的齿轮和所述传动轴的齿轮啮合,在缩回状态下能够推动所述工作组件的齿轮和所述传动轴的齿轮脱离啮合。
优选地,在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处于缩回状态下时,所述工作组件的端面齿与所述机座的端面齿啮合,以阻止两者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为活塞缸。
优选地,所述活塞缸的无杆腔具有用于与液压泵连通的连接口,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塞缸的活塞杆缩回的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工作组件和所述传动轴中,一个设置有圆柱外齿轮、另一个设置有套设在所述圆柱外齿轮外侧的圆柱内齿轮。
优选地,多个伸缩驱动装置围绕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均匀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床立卧转换头,具体的该机床立卧转换头包括机座、调节轴和工作组件,其中机座用于与机床的座体固定连接。其中调节轴能够相对机座绕自身轴线转动,即与机座可转动连接。其中工作组件跟随调节轴转动,并且使动力轴的轴线与工作组件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45度角(45°),以在安装时,可以使动力轴可以在水平设置和竖直设置之间进行切换,以在卧式和立式状态下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应用该机床立卧转换头时,安装时,只需要预先保持工作组件上的动力轴竖直设置,此时能够进行立式加工;而当需要进行卧式加工时,驱动调节轴转动,以使工作组件绕转动轴线转动90度,此时动力轴绕工作组件的转动轴线转动后,能够进入水平状态,以进行卧式加工,进而实现卧式和立式的切换。在该机床立卧转换头中,通过外接驱动装置的调节轴转动,能够带动工作组件转动,继而带动动力轴形成立卧转换。而且随着调节轴的转动角度不同,此时动力轴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呈现变化,继而保证动力轴具有更多的角度调节。而且通过调节轴带动工作组件转动,转动方便,当接入驱动装置后,能够实现自动转换,而且还可以边加工边进行调节角度,大大得提高了该机床的适用性。综上所述,该机床立卧转换头能够有效地解决铣床的铣削头角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床立卧转换头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机座1、调节轴2、传动轴3、工作组件4、动力轴5、锥齿轮6、活塞缸7、复位弹簧8、圆柱外齿轮9、圆柱内齿轮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床立卧转换头,以有效地解决铣床的铣削头角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床立卧转换头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床立卧转换头,具体的该机床立卧转换头包括机座1、调节轴2和工作组件4。
其中机座1用于与机床的座体固定连接,一般设置有连接法兰,与机床的座体对应部位的法兰通过螺栓连接。为了保证连接效果,可以使机座1具有两个形成一定夹角的法兰。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调节轴2能够相对机座1绕自身轴线转动,即与机座1可转动连接。可以在机座1上设置有与调节轴2可转动配合的配合孔,但为了方便调节轴2转动,可以在调节轴2与机座1之间设置有轴承,具体的可以采用角接触球轴承,且在调节轴2的两端均通过轴承支撑。为了方便轴承与机座1之间的安装,还可以设置有套管,套管套设在轴承外侧,且与机座1固定连接,为了进行油密封,一般在外侧还需要设置有轴环。该调节轴2通过外界驱动装置驱动,考虑到可以通过机床的主轴输入动力,可以在调节轴2的端部设置有刀具锥柄,其中刀具锥柄与调节轴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花键连接,以传动扭矩。
其中工作组件4跟随调节轴2转动,可以直接由调节轴2驱动其转动,可以间接驱动其转动。而工作组件4的转动轴线可以与调节轴2的转动轴线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的夹角。在工作组件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刀柄转动的动力轴5,此处动力轴5可以由铣床提供动力,也可以外接电机,以提供动力。并且使动力轴5的轴线与工作组件4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45度角(45°),以在安装时,可以使动力轴5在水平设置和竖直设置之间进行切换,以在卧式和立式状态下进行切换。并通过动力轴5对铣刀或其它刀具进行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应用该机床立卧转换头时,安装时,只需要预先保持工作组件4上的动力轴5竖直设置,此时能够进行立式加工;而当需要进行卧式加工时,驱动调节轴2转动,以使工作组件4绕转动轴线转动90度,此时动力轴5绕工作组件4的转动轴线转动后,能够进入水平状态,以进行卧式加工,进而实现卧式和立式的切换。在该机床立卧转换头中,通过外接驱动装置的调节轴2转动,能够带动工作组件4转动,继而带动动力轴5形成立卧转换。而且随着调节轴2的转动角度不同,此时动力轴5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呈现变化,继而保证动力轴5具有更多的角度调节。而且通过调节轴2带动工作组件4转动,转动方便,当接入驱动装置后,能够实现自动转换,而且还可以边加工边进行调节角度,大大的提高了该机床的适用性。综上所述,该机床立卧转换头能够有效地解决铣床的铣削头角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进一步地,优选设置有传动轴3,该传动轴3能够现对机座1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该传动轴3设置在调节轴2与工作组件4之间,以将调节轴2的扭矩传递至工作组件4处,以驱动工作组件4转动,且传动轴3的轴线延伸方向与工作组件4的转动轴线延伸方向相同。而其中调节轴2与传动轴3之间的夹角为135度角(135°),且两者通过锥齿轮6传动。此时可以将调节轴2装在机床的主轴上,当调节轴2水平或者竖直设置时,均能够实现动力轴5在水平延伸和竖直延伸之间进行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传动轴3能够相对机座1绕自身轴线转动,即与机座1可转动连接。可以在机座1上设置有与传动轴3可转动配合的配合孔,但为了方便传动轴3转动,可以在传动轴3与机座1之间设置有轴承,具体的可以采用角接触球轴承。
需要说明的,其中传动轴3与工作组件4之间可以相对固定,即进行固定连接,或者插接,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只需要能够传递扭矩即可。考虑到机床转动的平稳性,此处优选工作组件4与传动轴3之间通过齿轮传动。为了方便控制整体体积,工作组件4和传动轴3中,一个设置有圆柱外齿轮9、另一个设置有套设在圆柱外齿轮9外侧的圆柱内齿轮10,且此处优选工作组件4上设置有圆柱外齿轮9。
进一步的,优选在工作组件4与机座1之间设置有伸缩驱动装置,该伸缩驱动装置在伸出状态下,能够推动工作组件4的齿轮与传动轴3的齿轮啮合,而且缩回状态下,能够推动工作组件4的齿轮与传动轴3的齿轮脱离啮合,以使得此时传动轴3无法再继续驱动工作组件4转动,以保证在切削的过程中,工作组件4的稳定性,同时避免误操作而使传动轴3带动工作转动,使刀具偏离预定加工位置。而在脱离啮合下,此时为了避免外力拨动工作组件4转动,可以使在伸缩驱动装置处于缩回状态下时,工作组件4的端面齿与机座1的端面齿啮合,以阻止工作组件4相对机座1转动,进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作组件4最终状态下的位置。
进一步地,其中伸缩驱动装置,可以采用伸缩缸,或者电缸,为了尽快相应提高伸缩速度,此处优选,伸缩驱动装置为活塞缸7。该活塞缸7可以为单缸活塞缸,活塞缸7的无杆腔用于与液压系统连通,即具有用于与液压泵连通的连接口,同时在活塞杆上套设有用于驱动活塞缸7的活塞杆缩回的复位弹簧8。为了提高伸缩驱动效果,此处优选多个伸缩驱动装置围绕传动轴3的轴线均匀设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