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滚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412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滚丝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滚丝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滚丝机。



背景技术:

滚丝机是一种多功能冷挤压成形机床,滚丝机能在其滚压力范围内冷态下对工件进行螺纹、直纹、斜纹滚压等处理;直齿、斜齿及斜花键齿轮的滚轧;校直、缩径、滚光和各种成形滚压。滚丝冷滚压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无切削加工,能有效地提高工件的内在和表面质量,加工时产生的径向压应力,能显著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和扭转强度,是一种高效、节能、低耗的理想工艺,但是,现在的滚丝机送料与收料主要是靠人工进行,送料时都是通过操作者手工操作将零件从料架上拿起,手臂摆动放入滚丝轮中进行加工,收料时通过操作者手工操作将滚丝后的螺栓进行排列。由于是一人操作一台机,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很大,同时手臂摆动放料过程中,还需人为判断滚轮位置是否恰当,零件轴向长度是否合适,零件是否平稳放到支块上并与支块平行行,如此反复操作和判断,人很容易疲惫,无法长时间连续工作,并且容易出现零件滚丝时上跳、螺纹长度短、乱牙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滚丝机,具有自动送料、自动收料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滚丝机,包括送料机、收料机、机架、滚丝装置、杆料,滚丝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滚丝头,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底座固定在机架上,伺服电机、减速机、滚丝头固定在机架上,伺服电机、减速机、滚丝头之间依次连接,滚丝装置入料口处设有第一红外线感应探测器,滚丝机出料口处设有第二红外线感应探测器;送料机固定在在机架上,送料机与滚丝装置并排放置,送料机与滚丝装置之间设有收料机,收料机位于滚丝头下方;

传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主动齿轮,第一电机与传动轴相连,主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第一固定轴上沿着轴线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齿轮、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相啮合;第一齿轮为不完全齿轮,第一齿轮上设有一个齿;第二固定轴沿中心轴线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运送轨道、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为完全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运送平台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运送平台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工位,相邻两个工位之间的夹角相等;

收料机包括机器人手臂、传动装置、小车,传动装置的每个工位上均设有一个小车,每个小车内设有一个压力传感器;

送料机包括传动装置、推出装置,推出装置固定在运送平台上,传动装置的每个工位上均设有一个推出装置;推出装置包括固定台、主动圆盘、第一连杆、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固定台包括上板、支架,上板位于支架上方,上板与支架之间垂直相连,上架包括弓形板、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分别位于弓形板的两端,第二水平板与弓形板之间倾斜相连,第二水平板与弓形板之间的夹角为30°;第一联动件在水平面的投影为“y”形;第二联动件、第三联动件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为“t”形,第二联动件的尺寸小于第三联动件,第三联动件上设有电磁吸盘;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主动圆盘、第一联动件相连,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之间相互平行,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联动件的一端与第三联动件相连,第三连杆远离第一联动件的一端与第二联动件相连;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第三联动件均通过垫块与固定台相连,第三固定轴穿过固定台,第三固定轴与固定台之间通过滚动轴承相连,主动圆盘位于上板下方,主动圆盘固定在第三固定轴上,第三固定轴一端与第二电机相连。

所述第一红外线感应探测器、第二红外线感应探测器、电磁吸盘、转速传感器、plc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机器人手臂之间电连接。

所述转速传感器位于第二固定轴上。

所述杆料吸附在电磁吸盘上。

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合理,代替了人工送料、人工收料,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避免了事故的发生;送料机通过传动装置把工件排列有序地送到指定的位置,实现了间隙工作,充分保证了每个工件的加工时间;再通过推送装置将工件送到攻丝机的加工部位生产,达到自动送料加工的目的,送料操作的自动化,使得滚丝过程更准确,废品率大大降低;收料机通过传动装置把小车排列有序地送到指定的位置,通过第二红外线感应探测器接收工件通过出料口的信号,利用机器人手臂将工件放入小车中,稳定且有序地将加工好的工件抽离加工点,操作稳定,反应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收料机结构示意图(1)。

图3为本发明收料机结构示意图(2)。

图4为本发明送料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运动平台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推出装置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推出装置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固定台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图。

图11为本发明控制原理图。

图中:1-传动装置,2-推出装置,3-杆料,4-第一电机,5-第一固定轴,6-第二固定轴,7-主动齿轮,8-传动轴,9-从动齿轮,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运动平台,13-工位,14-固定台,15-主动圆盘,16-第一连杆,19-上板,20-支架,21-弓形板,22-第一水平板,23-第二水平板,24-第二连杆,25-第三连杆,26-第一联动件,27-第二联动件,28-第三联动件,29-第三固定轴,30-第二电机,32-滚丝装置入料口,33-电磁吸盘,34-plc控制器,35-第一红外线感应探测器,36-转速传感器,101-送料机,102-收料机,103-机架,104-滚丝装置,106-伺服电机,107-减速机,108-滚丝头,109-第二红外线感应探测器,110-压力传感器,111-机器人手臂,112-小车,113-电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自动滚丝机,包括送料机、收料机、机架、滚丝装置、杆料,滚丝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滚丝头,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底座固定在机架上,伺服电机、减速机、滚丝头固定在机架上,伺服电机、减速机、滚丝头之间依次连接,滚丝装置入料口处设有第一红外线感应探测器,滚丝机出料口处设有第二红外线感应探测器;送料机固定在在机架上,送料机与滚丝装置并排放置,送料机与滚丝装置之间设有收料机,收料机位于滚丝头下方;

传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主动齿轮,第一电机与传动轴相连,主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第一固定轴上沿着轴线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齿轮、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相啮合;第一齿轮为不完全齿轮,第一齿轮上设有一个齿;第二固定轴沿中心轴线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运送轨道、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为完全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运送平台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运送平台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工位,相邻两个工位之间的夹角相等;

收料机包括机器人手臂、传动装置、小车,传动装置的每个工位上均设有一个小车,每个小车内设有一个压力传感器;

送料机包括传动装置、推出装置,推出装置固定在运送平台上,传动装置的每个工位上均设有一个推出装置;推出装置包括固定台、主动圆盘、第一连杆、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固定台包括上板、支架,上板位于支架上方,上板与支架之间垂直相连,上架包括弓形板、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分别位于弓形板的两端,第二水平板与弓形板之间倾斜相连,第二水平板与弓形板之间的夹角为30°;第一联动件在水平面的投影为“y”形;第二联动件、第三联动件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为“t”形,第二联动件的尺寸小于第三联动件,第三联动件上设有电磁吸盘;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主动圆盘、第一联动件相连,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之间相互平行,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联动件的一端与第三联动件相连,第三连杆远离第一联动件的一端与第二联动件相连;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第三联动件均通过垫块与固定台相连,第三固定轴穿过固定台,第三固定轴与固定台之间通过滚动轴承相连,主动圆盘位于上板下方,主动圆盘固定在第三固定轴上,第三固定轴一端与第二电机相连。

所述第一红外线感应探测器、第二红外线感应探测器、电磁吸盘、转速传感器、plc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机器人手臂之间电连接。

所述转速传感器位于第二固定轴上。

所述杆料吸附在电磁吸盘上。

送料时,开启送料机上的传动装置、推出装置,传动装置的第一电机工作,驱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第二齿轮带动运动平台做间歇圆周运动;第二电机工作,主动圆盘旋转,带动推出装置工作,第三联动件做往复伸缩运动,当第二齿轮停止转动,同时第一红外线感应探测器感应到第三联动件与滚丝装置入料口之间的距离小于限定值时,转速传感器、第一红外线感应探测器将此时的信号传递给西门子plc控制器,西门子plc控制器经过分析后,发出命令控制该电磁吸盘断电,从而杆料进入滚丝装置入料口;当第二齿轮开始转动时,转速传感器将此时的信号传递给西门子plc控制器,西门子plc控制器经过分析后,发出命令控制该电磁吸盘通电。

收料时,开启收料机上的传动装置、机器人手臂,传动装置的第一电机工作,驱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第二齿轮带动运动平台做间歇圆周运动,当第二红外线感应探测器感应到工件离开滚丝装置出料口时,第二红外线感应探测器将此时的信号传递给西门子plc控制器,西门子plc控制器经过分析后,发出命令控制传动装置停止工作,同时控制机器人手臂开始工作,机器人手臂将工件放进小车中;当小车中的工件增多,小车装满时,压力传感器将此时的信号传递给西门子plc控制器,西门子plc控制器经过分析后,发出命令控制传动装置重新开始工作,下一个工位的小车进入。

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