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看板式可移动可增高的冲压模存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1830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看板式可移动可增高的冲压模存放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冲压模存放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看板式可移动可增高的冲压模存放架。



背景技术:

模具大批量的存放时需占用车间大面积的生产区域,每次调用模具时,需在中的模具存放区寻找浪费时间严重,这就需一种可移动可增高的冲压模存放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冲压模存放架在使用时存在,其模具支撑板之间的高度不能根据模具的高度自由调节,且模具的装卸步骤均比较繁琐的问题。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看板式可移动可增高的冲压模存放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看板式可移动可增高的冲压模存放架,以解决现有模具支撑板之间的高度不能根据模具的高度自由调节,且模具的装卸步骤均比较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看板式可移动可增高的冲压模存放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看板式可移动可增高的冲压模存放架,包括基板,滚轮,第一模具置放板,顶板,伸缩杆,缓冲环,第二模具置放板,支持杆,第三模具置放板,第一支撑侧板,第四模具置放板,第一支撑侧板,第二支撑侧板,油缸;所述滚轮焊接支撑于基板的底部,且基板的顶端支撑有四处支持杆;所述第一模具置放板与第二模具置放板结构完全相同,均焊接支撑于四处支持杆上,且第二模具置放板位于第一模具置放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对称设置有两处分别焊接设置于呈轴向排列的左右两组支持杆之间,且两处第一支撑侧板的内侧侧壁上均转动设置有五处滚动轮;所述支持杆的顶端开设有一处滑槽,此滑槽延伸至第一支撑侧板处结束,且第二支撑侧板通过其左右两侧的矩形滑块滑动设置于上述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处分别滑动置于呈轴向排列的左右两组支持杆之间,且其与第一支撑侧板相同,在其内侧的侧壁上也转动设置有五处滚动轮;所述第一模具置放板、第二模具置放板、第三模具置放板与第四模具置放板上均开设有矩形开槽,且顶板就位于此矩形开槽的内部并被顶置抵靠于模具置放板顶端向矩形开槽内侧凸出的限位顶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油缸共设置有四处呈两处一组左右对称支撑于两处第一支撑侧板的顶端,且油缸的活塞杆顶置抵靠于第二支撑侧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模具置放板与第三模具置放板的结构完全相同,其左右两侧均焊接固定固有槽钢形滑槽,且第四模具置放板与第三模具置放板通过槽钢形滑槽滑动套插于第一支撑侧板、第二支撑侧板内侧侧壁上的五处滚动轮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顶端端面上依次凸出排列有七处半圆柱形加固连杆。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模具置放板的内底板之间支撑排列有多处伸缩杆和缓冲环,其中伸缩杆分布于呈轴向排列的缓冲环的间隔空隙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四处油缸的设置,四处油缸能够伸缩联动第二支撑侧板于左右两组支持杆上的滑槽中上下滑动,进而第四模具置放板可跟随第二支撑侧板上下移动自由改变其与第三模具置放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使第三模具置放板上可摆放不同高度规格的冲压模具,从而让放架本体具有多功能性,应用更加广泛。

2.第一支撑侧板与第二支撑侧板的设置,摆放于第一支撑侧板与第二支撑侧板顶端的冲压模具也能够跟随第一支撑侧板与第二支撑侧板于存放架本体的内部自由出入,极大的方便了冲压模具的装卸。

3.顶板的设置,通过反复挤压橡皮球,顶板的顶端端面上依次凸出排列有七处半圆柱形加固连杆,半圆柱形加固连杆能够加强顶板的结构强度,且其表面光滑冲压模具支撑于其顶端的时候,轻松能够轻松滑动,便于调整冲压模具于顶板上的支撑位置。

4.伸缩杆与缓冲环的设置,伸缩杆垂直支撑于模具置放板的内底板上,其能够跟随顶板前后滑动自由伸缩,对顶板进行轴向定位,避免顶板在前后滑动的过程中发生左右偏移摇晃,缓冲环能够受力变形缓冲模具碰撞接触于顶板时所带来的冲击力,避免撞击力过猛对顶板造成不可逆的结构性撞击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模具置放板与第四模具置放板抽拉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模具置放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滚轮,3-第一模具置放板,301-顶板,302-伸缩杆,303-缓冲环,4-第二模具置放板,5-支持杆、6-第三模具置放板,601-第一支撑侧板,7-第四模具置放板,701-第二支撑侧板,8-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看板式可移动可增高的冲压模存放架,包括基板1,滚轮2,第一模具置放板3,顶板301,伸缩杆302,缓冲环303,第二模具置放板4,支持杆5,第三模具置放板6,第一支撑侧板601,第四模具置放板7,第二支撑侧板701,油缸8;所述滚轮2焊接支撑于基板1的底部,且基板1的顶端支撑有四处支持杆5;所述第一模具置放板3与第二模具置放板4结构完全相同,均焊接支撑于四处支持杆5上,且第二模具置放板4位于第一模具置放板3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支撑侧板601对称设置有两处分别焊接设置于呈轴向排列的左右两组支持杆5之间,且两处第一支撑侧板601的内侧侧壁上均转动设置有五处滚动轮;所述支持杆5的顶端开设有一处滑槽,此滑槽延伸至第一支撑侧板601处结束,且第二支撑侧板701通过其左右两侧的矩形滑块滑动设置于上述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侧板701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处分别滑动置于呈轴向排列的左右两组支持杆5之间,且其与第一支撑侧板601相同,在其内侧的侧壁上也转动设置有五处滚动轮;所述第一模具置放板3、第二模具置放板4、第三模具置放板6与第四模具置放板7上均开设有矩形开槽,且顶板301就位于此矩形开槽的内部并被顶置抵靠于模具置放板顶端向矩形开槽内侧凸出的限位顶板上。

其中,所述油缸8共设置有四处呈两处一组左右对称支撑于两处第一支撑侧板601的顶端,且油缸8的活塞杆顶置抵靠于第二支撑侧板701的底部,四处油缸8能够伸缩联动第二支撑侧板701于左右两组支持杆5上的滑槽中上下滑动,进而第四模具置放板7可跟随第二支撑侧板701上下移动自由改变其与第三模具置放板6之间的间隔距离,使第三模具置放板6上可摆放不同高度规格的冲压模具,从而让放架本体具有多功能性,应用更加广泛。

其中,所述第四模具置放板7与第三模具置放板6的结构完全相同,其左右两侧均焊接固定固有槽钢形滑槽,且第四模具置放板7与第三模具置放板6通过槽钢形滑槽滑动套插于第一支撑侧板601、第二支撑侧板701内侧侧壁上的五处滚动轮上,第四模具置放板7与第三模具置放板6能够在五处滚动轮的滚动作用下于第一支撑侧板601与第二支撑侧板701上自由前后滑动,进而摆放于第一支撑侧板601与第二支撑侧板701顶端的冲压模具也能够跟随第一支撑侧板601与第二支撑侧板701于存放架本体的内部自由出入,极大的方便了冲压模具的装卸。

其中,顶板301的顶端端面上依次凸出排列有七处半圆柱形加固连杆,半圆柱形加固连杆能够加强顶板301的结构强度,且其表面光滑冲压模具支撑于其顶端的时候,轻松能够轻松滑动,便于调整冲压模具于顶板301上的支撑位置。

其中,所述顶板301与模具置放板的内底板之间支撑排列有多处伸缩杆302和缓冲环303,其中伸缩杆302分布于呈轴向排列的缓冲环303的间隔空隙中,伸缩杆302垂直支撑于模具置放板的内底板上,其能够跟随顶板301前后滑动自由伸缩,对顶板301进行轴向定位,避免顶板301在前后滑动的过程中发生左右偏移摇晃,缓冲环303能够受力变形缓冲模具碰撞接触于顶板301时所带来的冲击力,避免撞击力过猛对顶板301造成不可逆的结构性撞击损伤。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本发明的过程中,首先将存放架移动至预定位置,然后将液压油泵与四处油缸8通过油压管路控制连接在一起,首先启动液压油泵,液压油泵输出油压控制四处油缸8的伸缩杆向上伸长,进而调节第四模具置放板7与第三模具置放板6的间隔距离以适用冲压模具的摆放高度,随后将第一模具置放板3与第二模具置放板4顶端全部摆放装载满冲压模具,接着抽拉第三模具置放板6使其滑动凸出置于存放架本体的外侧,然后将冲压模具摆放于其顶端并将其滑动复位完成第三模具置放板6模具的装载,重复上述步骤后完成第四模具置放板7模具的装载,自此存放架的使用流程全部完成。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