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泵风扇减震片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331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泵风扇减震片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排水泵组装设备,特别是针对一种排水泵风扇减震片装配机。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排水泵工作过程中的散热能力,排水泵一般自带有风扇,在风扇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振动,为了降低风扇扇叶振动对排水泵泵体工作的影响,一般需要在风扇扇叶安装轴孔内加装减震片进行减震;现有排水泵风扇减震片的安装主要采用手工安装的方式,利用人力将减震片装在扇叶安装轴孔内部;但是人工组装的方式耗用时间长,组装效率低,无法满足批量生产需求,而且由于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油,增加了人工组装难度,也造成了油脂污染,长期作业容易使工人出现手部疲劳伤害和皮肤腐蚀的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效率高、满足批量生产要求、劳动健康性好的排水泵风扇减震片装配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排水泵风扇减震片装配机,包括有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安装台,围绕所述安装台设置的扇叶上料工位、减震片安装工位、注油工位以及出料工位;所述扇叶上料工位包括有第一振动送料盘、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振动送料盘的第一送料导轨、位于所述第一送料导轨另一端上方的夹持装置、驱动所述夹持装置水平移动且经过所述安装台上方的第一水平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持装置上下运动的第一竖直运动装置;所述减震片安装工位包括有第二振动送料盘、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振动送料盘的第二送料导轨、位于所述第二送料导轨另一端上方的取料装置、驱动所述取料装置水平移动且经过所述安装台上方的第二水平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取料装置上下运动的第二竖直运动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料工位包括有物料传输装置、一端连接有夹料装置的旋转臂、驱动所述旋转臂旋转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臂旋转过程中带动所述夹料装置在所述安装台和物料运输装置进口端之间切换。

进一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旋转轴,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臂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上。

进一步,所述出料工位还包括有落料装置,所述落料装置包括有一侧开设有容纳缺口的推动板,驱动所述推动板水平运动的第三水平驱动装置;所述物料运输装置出口端设置有承载台,初始状态时,所述推动板位于所述承载台上方,且所述容纳缺口正对所述物料运输装置的出口。

进一步,还包括有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包括有位于所述安装台上方的检测头,驱动所述检测头上下运动的第三竖直运动装置;所述安装台下方设置有驱动所述安装台旋转的调整电机。

进一步,所述注油工位包括有注油喷嘴、驱动所述注油喷嘴接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台的第四水平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竖直驱动装置包括有缸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直气缸,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包括有缸体与所述第一竖直气缸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水平气缸,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第一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有手指气缸、连接在所述手指气缸夹爪上的夹持臂。

进一步,所述第二竖直驱动装置包括有缸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的第二竖直气缸,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包括有缸体与所述第二竖直气缸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水平气缸,所述取料装置与所述第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取料装置为真空吸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装配机可以自动完成减震片的安装和注油工序,自动化程度高、安装速度快,效率高,能够满足现代化批量生产的需求;同时,由于整个安装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因此也可以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人手接触油脂带来污染,防止工人出现手部疲劳损伤和皮肤腐蚀的健康问题,提高产线的劳动健康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扇叶上料工位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减震片安装工位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所述注油工位和检测工位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所述出料工位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3,本发明的一种排水泵风扇减震片装配机,包括有机架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安装台2,围绕所述安装台2设置的扇叶上料工位3、减震片安装工位4、注油工位5以及出料工位6;所述扇叶上料工位3包括有第一振动送料盘3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振动送料盘31的第一送料导轨32、位于所述第一送料导轨32另一端上方的夹持装置33、驱动所述夹持装置33水平移动且经过所述安装台2上方的第一水平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持装置33上下运动的第一竖直运动装置;所述减震片安装工位4包括有第二振动送料盘41、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振动送料盘41的第二送料导轨42、位于所述第二送料导轨42另一端上方的取料装置43、驱动所述取料装置43水平移动且经过所述安装台2上方的第二水平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取料装置43上下运动的第二竖直运动装置。本装配机在进行减震片的安装时,首先通过所述第一振动送料盘31和第一送料导轨32将扇叶运输至所述夹持装置33的下方,然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持装置33下移并夹取扇叶,然后第一竖直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持装置33上移,然后所述第一水平运动装置驱动所述夹持装置33移动至所述安装台2的上方,所述安装台2设置有与扇叶形状相匹配的放置腔,然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夹持装置33下移并将扇叶放置在所述安装台2内的放置腔内;然后与上述步骤基本相同的,减震片通过所述取料装置43和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和第二竖直驱动装置安装在扇叶内的轴孔内;然后所述注油工位5往扇叶内的轴孔内注油,最后通过出料工位6将完成减震片安装和注油的扇叶从所述安装台2内移出并运输至下游工序中。因此本装配机可以自动完成减震片的安装和注油工序,自动化程度高、安装速度快,效率高,能够满足现代化批量生产的需求;同时,由于整个安装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因此也可以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人手接触油脂带来污染,防止工人出现手部疲劳损伤和皮肤腐蚀的健康问题,提高产线的劳动健康安全性。

参照图5,为了实现将安装好减震片的扇叶运输至生产线下游的工序,所述出料工位6包括有物料传输装置61、一端连接有夹料装置62的旋转臂63、驱动所述旋转臂63旋转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臂63旋转过程中带动所述夹料装置62在所述安装台2和物料运输装置61进口端之间切换。在出料时,首先所述旋转臂63带动所述夹料装置62运行至所述安装台2位置,然后所述夹料装置62夹取扇叶,然后所述旋转臂63又带动所述夹料装置62旋转至所述物料运输装置61的进口端,最后所述夹料装置62将扇叶放下并通过所述物料运输装置61向下游工序运输。优选地,所述夹料装置62包括有手指气缸、连接在所述手指气缸夹爪上的夹持臂。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的旋转轴64,驱动所述旋转轴64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臂6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轴64上。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采有气动马达65;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伺服电机、以及气缸带动的齿轮齿条机构等其他的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减震片没有正确安装在扇叶内的情况,没有正常安装减震片的扇叶流入到生产线后续的工序中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所述出料工位6还包括有落料装置,所述落料装置包括有一侧开设有容纳缺口661的推动板66,驱动所述推动板66水平运动的第三水平驱动装置;所述物料运输装置61出口端设置有承载台611,初始状态时,所述推动板66位于所述承载台611上方,且所述容纳缺口661正对所述物料运输装置61的出口。这样当存在安装不合格的扇叶运输至所述物料运输装置61的出口时将进入到所述容纳缺口661内,然后所述第三水平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推动板66带动扇叶移动并远离所述承载台611,然后扇叶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容纳缺口661中落下,完成不合格品的落料。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三水平驱动装置为缸体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的第三水平气缸67,所述推动板66连接在所述第三水平气缸67的活塞杆上。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第三水平运动装置还可以采用丝杆机构、齿条机构等其他的驱动装置。

参照图4,在安装减震片时,为了能够使减震片能够正确的安装在扇叶内的轴孔中,首先需要将扇叶调整成相对减震片的一个固定的角度姿态,因此,本发明还包括有用于预先检测扇叶姿态的检测工位7,所述检测工位7包括有位于所述安装台2上方的检测头71,驱动所述检测头71上下运动的第三竖直运动装置;所述安装台2下方设置有驱动所述安装台2旋转的调整电机8。这样在安装减震片之前,先通过所述第三竖直运动装置驱动所述检测头71下移并检测扇叶是否处于正确的角度姿态,如果姿态正确,则直接进行减震片的安装,而检测到姿态不正确时,通过所述调整电机8驱动安装台2旋转并带动扇叶调整至正确的姿态后,然后再进行减震片的安装。优选地,所述第三竖直运动装置为第三竖直气缸72,所述第三竖直气缸72的缸体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头7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竖直气缸72的活塞杆下端。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第三竖直运动装置还可以采用丝杆机构、齿条机构等其他的驱动装置。为了达到检测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检测头71下端与扇叶轴孔形状相匹配,当所述扇叶处于正常的角度姿态时,所述检测头71能够插入到扇叶轴孔最低部,当所述扇叶处于错误的角度姿态时,所述检测头71无法插入到扇叶轴孔最底部,这样所述检测头71的将产生信号并控制所述调整电机8动作。

参照图4,为了实现往所述扇叶内注油,所述注油工位5包括有注油喷嘴51、驱动所述注油喷嘴51接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台2的第四水平驱动装置。优选地,所述第四水平驱动装置为第四水平气缸52,所述第四水平气缸52的缸体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注油喷嘴51连接在所述第四水平气缸52的活塞杆上。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第一竖直驱动装置包括有缸体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直气缸34,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包括有缸体与所述第一竖直气缸34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水平气缸35,所述夹持装置33与所述第一水平气缸35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33包括有手指气缸、连接在所述手指气缸夹爪上的夹持臂。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第二竖直驱动装置包括有缸体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的第二竖直气缸44,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包括有缸体与所述第二竖直气缸44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水平气缸45,所述取料装置43与所述第二水平气缸45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取料装置43为真空吸头。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