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具机的装备侧的再加工方法和所属工具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0521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用于工具机的装备侧的再加工方法和所属工具机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具机的装备侧的再加工方法、特别是清洁方法,该工具机具有绕着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的双枢转台,所述双枢转台具有分别绕着与双枢转台的轴线平行的a轴线可旋转地支承的两个枢转台用于接收工件,所述两个枢转台中的一个枢转台在加工侧上设定在加工空间内部,而另一枢转台在装备侧上设定在装备空间内部,其中,加工侧的枢转台与装备侧的枢转台通过双枢转台的枢转是可交换的,此外本发明也涉及一种适用于执行这种再加工方法的工具机,用于特别是切削式加工工件。



背景技术:

这种呈清洁方法形式的再加工方法和这种工具机例如通过文献de19913715c1已知。在这种已知的清洁方法中,在装备空间闭合的情况下,装备侧的枢转台自动以流体进行冲洗或喷吹,并且在此,在冲洗或喷吹期间,装备侧的枢转台在装备空间内部至少一次地绕着其轴线旋转,以便由此将污物(例如切屑)从工件以及从装备侧的枢转台除去。

此外,在这种双枢转承载机中,也应用机器人,该机器人设置在装备空间之外,并且从上方进入到敞开的装备空间中,以便借助再加工工具再加工工件、即例如去毛刺或刷理。然而,这种机器人会干扰装载过程、需要大的进给范围、并且导致在再加工时污物可能从装备空间出来。备选地,工件的再加工也可以在机床之外实现,然而具有如下缺点,即,提高的时间成本,以及在机器外罩之外提高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与之不同的是,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开始所述类型的再加工方法中进一步降低工件再加工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并且在此同时将污物尽可能排除在机床之外,此外本发明的任务还包括提出所属的工具机。

该任务在开始所述类型的再加工方法中按照本发明由此解决,即,在将已加工的工件从加工侧枢转到装备侧之后,借助工具机的至少一个在闭合的装备空间内设置的旋转式再加工工具、特别是借助至少一个刷具或抛光盘将工件进行再加工。刷具可以是例如清洁刷、去毛刺刷或清洗刷。

按照本发明特别是产生如下优点:

·不需要用于再加工的外部机器或装置;

·再加工的污物或磨屑保留在闭合的装备空间内部并且可以例如经由出口输送至冷却剂材料准备装置(kühlmittelstoff-aufbereitung);

·再加工工具在闭合的装备空间内部仅要求短的进给范围;

·再加工工具在装备空间中的布置方案促成机器更好的节奏化(austaktung),因为对于装备侧上工件的装载/卸载以及再加工所需的持续时间等于或小于加工侧上用于工件的加工所需的持续时间。

优选地,工件在再加工期间在下方或者说向下悬挂在装备侧的枢转台上,从而使积聚的污物下落并且无论如何不会保持附着在工件上。

特别优选地,在工件的再加工期间,装备侧的枢转台连同固定在其上的工件绕着其a轴线进而相对于再加工工具的旋转轴线进行枢转,由此可实现不同的侧或者方向的再加工。

在将已加工的工件从加工侧枢转到装备侧之后,有利地可以如此实现再加工工具的进给,使得再加工工具从停止位置移动直到工作位置中,在该工作位置中,再加工工具靠置在待再加工的工件上。理想情况下,在此再加工工具沿着其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移动,然而每个其它进给方向也是可能的。在一个特别优选的方法变型中,再加工工具从位于装备侧的枢转台或待再加工的工件之下的停止位置从下方上移直到工作位置中,从而再加工工具不会干扰工件从该侧或从上方实现的装载/卸载。

优选地,再加工工具横向于其旋转轴线可移动地和/或绕着横向于其旋转轴线延伸的轴线可枢转地支承,用以使再加工工具能够在侧向上进给,或者例如在再加工工具磨损的情况下在侧向上将其进行补充(nachführen)。

对于环形再加工(ringsum-nachbearbeitung),工件可以在装备侧的枢转台上绕着与a轴线成直角的c轴线旋转。

优选地,在再加工之前、再加工期间和/或再加工之后,对位于装备侧上的工件和/或装备侧的枢转台进行冲洗或喷吹。例如将已清洁的冷却液体朝着枢转台和工件进行喷射,由此清除污物、例如切屑。

上述任务也通过一种用于对工件进行特别是切削式加工的工具机得以解决,所述工具机具有在机架中绕着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的双枢转台,所述双枢转台具有分别绕着与双枢转台的轴线平行的a轴线可旋转地支承的两个枢转台用于接收工件,所述两个枢转台中的一个枢转台在加工侧上设定在加工空间内部,而另一枢转台在装备侧上设定在装备空间内部,其中,加工侧的枢转台与装备侧的枢转台可通过双枢转台的枢转进行交换,其中,按照本发明,在闭合的装备空间内部设置再加工装置,该再加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可旋转的再加工工具、特别是至少一个刷具或抛光盘,用于对位于装备侧的枢转台上的工件进行再加工。

按照本发明的工具机优选包括驱动器、特别是直线驱动器,用于将再加工工具从停止位置移动(进给)直到工作位置中,在该工作位置中,再加工工具靠置在待再加工的工件上。所述进给有利地沿着再加工工具的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进行。在此,再加工工具的停止位置位于装备侧的枢转台或待再加工的工件之下并且在双枢转台的枢转范围之外。

按照本发明的工具机优选也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器、特别是直线驱动器,用于将再加工工具横向于其旋转轴线移动和/或绕着横向于其旋转轴线延伸的轴线枢转,用以能够将再加工工具在侧向上进给,或者例如在再加工工具磨损时在侧向上进行补充。

有利地,工件在枢转台上绕着与a轴线成直角的c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一个或多个工作主轴(arbeitsspindel)在加工侧上沿着三个轴线可移动、工件台分别绕着其a轴线可枢转、并且工件接收部在工件台上绕着c轴线可旋转地支承的情况下,由此总体上形成了五轴线的、1…n主轴的双枢转承载机,所述工作主轴接收有机械加工式工具(spanabhebendeswerkzeug)。

按照本发明的工具机优选也包括在闭合的装备空间内部设置的喷吹和/或冲洗装置,用于冲洗或喷吹位于装备侧上的工件和/或装备侧的枢转台。例如,喷吹和/或冲洗装置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喷嘴,所述喷嘴朝着装备侧的枢转台的方向定向,以便以压力空气或清洗液体清洁工件以及装备侧的枢转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由说明书和附图产生。同样上述的以及下文中进一步阐明的特征按照本发明分别能够单个自身地应用或者多个任意组合地应用。示出和描述的实施形式不应理解为最终的列举,而是具有对于本发明的描述示例性的特征。本发明的附图中以示意方式示出,从而本发明的本质特征可容易得知。附图不应理解为必须按照实际比例的。

附图示出:

图1:按照本发明的水平双枢转承载机的示意侧视图,该水平双枢转承载机具有双枢转台作为工件承载器,并且具有在装备空间中设定的再加工装置;

图2:在图1中忽略掉前门或装载门的情况下根据ii的双枢转承载机的前视图;

图3:在图1中示出的再加工装置的细节图;

图4:在图3中示出的具有附加枢转的枢转台的再加工装置的局部图;以及

图5:在进行工件内轮廓的加工时的、图3示出的再加工装置。

在以下附图描述中,对于相同或功能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总体以1表示的用于工件的切削式加工的工具机中,在框架式机架2中,绕着水平轴线3可枢转地支承有双枢转台(双枢转柱),其中一个枢转台4a(在图1中右侧)设定加工空间内部的加工侧5上,而另一枢转台4b(在图1中左侧)设定在装备空间内部的装载或装备侧6上。通过双枢转台绕着水平轴线3以180°枢转(箭头方向7),能够使得加工侧的枢转台4a与装备侧的枢转台4b交换。这两个枢转台4a、4b在两个枢转盘8之间并且在这两个枢转盘8处分别绕着水平枢转轴线(a轴线)9可枢转地支承,所述枢转盘8绕着水平轴线3侧向地支承在机架2上。加工空间和装备空间要么分别是自身闭合的机器空间,要么共同形成自身闭合的机器空间。

在装载门10打开的情况下,枢转台4b装备新的工件(例如叶轮)11,该工件11随后在枢转台4a、4b交换之后在加工侧5上借助于被接收在水平的工作主轴12中的工具进行加工。为了将枢转台4a、4b交换,于是使双枢转台沿着枢转方向7以180°枢转,由此借助已交换的枢转台4a、4b又形成图1示出的布置方案。在此附加地,一个或两个枢转台4a、4b也能够绕着其枢转轴线9沿着枢转方向13枢转。工件11在枢转台4a、4b上绕着与a轴线9成直角的c轴线14可旋转地支承。借助图2示出的沿着三个轴线可移动的两个工作主轴12、借助分别绕着其a轴线9可枢转的枢转台4a、4b并且借助在枢转台上绕着c轴线14可旋转地支承的工件接收部,因此总体上形成五轴线的、二主轴的双枢转承载机。

在两个枢转盘8之间以及在这两个枢转盘8处紧固有固定式喷溅防护壁15(例如薄板),在图1示出的双枢转台的枢转位置中,该固定式喷溅防护壁15将加工侧5与装备侧6相互分离。通过这种方式,当工件11在加工侧5上被加工期间,能够将新的工件11在装备侧上撑开(aufgespannt),其中,操作人员被保护,以防喷射的钻削冷却水或者四散飞溅的钻削切屑等。喷溅防护壁15在水平轴线3的径向平面中在这两个枢转台4a、4b之间延伸。如图2进一步示出,这些枢转台4a、4b在枢转盘8上绕着水平a轴线9可枢转地支承并且在机架2的竖直侧壁16上绕着水平轴线3可枢转地支承。

在闭合的装备空间内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可旋转的再加工工具21的再加工装置20设置用于对位于装备侧的枢转台4b上的工件11进行主加工期间并行(hauptzeitparallelen)的再加工。再加工工具21可以是例如清洁刷、去毛刺刷、清洗刷或者抛光盘。再加工工具21旋转用的马达以22表示。

如图3所示,再加工工具21可以通过例如气动驱动的直线驱动器23沿着再加工工具21的旋转轴线(v轴线)25的轴向方向24在下方的停止位置直至上方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进给),在所述工作位置中,再加工工具21靠置在向下悬挂的、待再处理的工件11上。再加工工具21的停止位置优选位于装备侧的枢转台4b或待再加工的工件11之下并且位于双枢转台的枢转区域之外。再加工工具21沿着两个横向方向26和枢转方向27的进给,是通过未进一步示出的笛卡尔式和直角式驱动器相对于机器座架28实现。

在闭合的装备空间内部,此外设置有喷吹和/或冲洗装置29用于主加工期间并行地冲洗或者喷吹位于装备侧6上的工件11和/或装备侧的枢转台4b。喷吹和/或冲洗装置29优选位于装备侧的枢转台4b或待再加工的工件11之下以及双枢转台的枢转区域之外并且具有一个或多个喷嘴,这些喷嘴朝着装备侧的枢转台4b的方向定向,以便借助压力空气或者清洁液体清洗装备侧的枢转台4b以及位于其上的工件11。在再加工中积聚的污物和磨屑以及清洁液保留在闭合的装备空间内部,并且经由机器外罩31中的出口30被输送至冷却剂材料准备装置。

如图4所示,在再加工期间,装备侧的枢转台4b连同保持在其上的工件11可以绕着其a轴线9进而相对于再加工工具21的旋转轴线25枢转(双箭头32),由此实现了不同的侧或方向的再加工。在图4中借助于再加工工具21加工工件11的外轮廓,而在图5中借助于再加工工具21加工工件11的内轮廓。通过a、c、v轴线的内插(interpolation),也可以在内部或外部再加工工件11的有棱角的轮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