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1000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弯曲工艺是根据零件形状的需要,通过模具和压力机把毛坯弯成一定角度,一定形状工件的冲压工艺方法。弯曲成形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应用相当广泛,如汽车上很多履盖件,小汽车的柜架构件,摩托车上把柄,脚支架,单车上的支架构件,把柄,小的如门扣,夹子(铁夹)等。

随着高强度底板零件在汽车车身开发制造过程中占的比列越来越高,强度等级也越来越高,由于高强度底板零件成型的特殊性,其对于底板零件模具的结构要求就更高,现有的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耐磨性差,又由于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在工作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冲击力,使得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会出现很多易损件,且不易更换,既浪费资源又影响正常生产。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底部设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底部设有减震垫片,所述下模座一端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底部设有插件,且所述插件与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的插槽匹配连接,所述插件和所述插槽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加强板一端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固定螺母,所述下模座另一端顶部设有推板导向座,所述推板导向座一端与所述下模座连接,所述推板导向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模座的上方,所述推板导向座内侧设有耐磨层一,所述下模座顶端中部设有凸模,所述凸模底部设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与所述下模座连接,所述凸模贯穿所述推板导向座,且所述凸模顶部设有耐磨层二,所述推板导向座于所述凸模周围设有若干组减震机构,所述凸模上方匹配设有凹模,所述凹模内侧设有抗回火层,所述凹模顶部设有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顶部设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部四角各设有一个导套,所述导套内套设有导柱,所述导柱贯穿所述导套和所述推板导向座,并延伸至所述推板导向座下方与所述下模座连接,所述上模座顶部中心设有模柄;所述推板导向座的端部立柱与所述下模座连接,该端部立柱为可伸缩结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推板导向座的高度,以适应凸模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和所述插件之间设有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和所述插件呈相互交错的锯齿形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由高弹度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一和所述耐磨层二均由高锰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若干组所述减震机构至少设置八组,且八组所述减震机构均匀分布于所述凸模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为金属弹簧减震机构。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下模座底部设有减震垫片,能够加强下模座的减震能力,使得设备使用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通过在下模座一端设有加强板,能够在折弯时对下模座进行保护,使得下模座更加安全耐用,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通过在加强板底部设有插件,且插件与设于下模座上的插槽匹配连接,插件和插槽上均设有螺纹孔,加强板一端设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固定螺母,能够加强加强板与下模座之间的连接关系,且使得加强板的维修更换更加方便快捷,使得设备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在推板导向座一端与下模座连接,推板导向座另一端延伸至下模座的上方,能够对底板零件进行折弯操作,使得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通过在推板导向座内侧设有耐磨层一,能够加强推板导向座的耐磨能力,且更换维修更加方便快捷;通过在推板导向座于凸模周围设有若干组减震机构,能够加强设备的减震性能,使得设备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安全;该拉伸折弯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经济耐用,方便维修更换;本发明的模具同样具有折弯效果好的优点,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为一个整体共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耐磨性差,又由于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在工作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冲击力,使得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会出现很多易损件,且不易更换,既浪费资源又影响正常生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的加强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下模座2,所述下模座2底部设有减震垫片3,所述下模座2一端设有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底部设有插件5,且所述插件5与设于所述下模座2上的插槽6匹配连接,所述插件5和所述插槽6上均设有螺纹孔7,所述加强板4一端设有与所述螺纹孔7相匹配的固定螺母8,所述下模座2另一端顶部设有推板导向座9,所述推板导向座9一端与所述下模座2连接,所述推板导向座9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模座2的上方,所述推板导向座9内侧设有耐磨层一10,所述下模座2顶端中部设有凸模11,所述凸模11底部设有凸模固定板12,所述凸模固定板12与所述下模座2连接,所述凸模11贯穿所述推板导向座9,且所述凸模11顶部设有耐磨层二13,所述推板导向座9于所述凸模11周围设有若干组减震机构14,所述凸模11上方匹配设有凹模15,所述凹模15内侧设有抗回火层16,所述凹模15顶部设有凹模固定板17,所述凹模固定板17顶部设有上模座18,所述上模座18底部四角各设有一个导套19,所述导套19内套设有导柱20,所述导柱20贯穿所述导套19和所述推板导向座9,并延伸至所述推板导向座9下方与所述下模座2连接,所述上模座18顶部中心设有模柄21。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推板导向座9来说,所述推板导向座9的端部立柱与所述下模座2连接,该端部立柱为可伸缩结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推板导向座9的高度,以适应凸模的位置,同样加工出来的折弯零件更加的复合用户需求。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导套19来说,凹模15顶部设有凹模固定板17,凹模15通过凹模固定板17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导套19可以带动凹模15上下滑动从而与凸模相适配,在凹模15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滚珠,以便于导套19在导柱20上滑动。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插槽6和上述插件5来说,所述插槽6和所述插件5之间设有垫片。采用该方案,所述插槽6和所述插件5之间设有垫片,能够加强防护效果,使得设备更加安全耐用,使用寿命更长。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插槽6和上述插件5来说,所述插槽6和所述插件5呈相互交错的锯齿形排列。采用该方案,所述插槽6和所述插件5呈相互交错的锯齿形排列,能够加强连接关系,使得连接更加紧密,使得设备更加耐用。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加强板4来说,所述加强板4由高弹度钢材料制成。采用该方案,所述加强板4由高弹度钢材料制成,能够加强所述加强板4的性能,使得所述加强板4更加耐用,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耐磨层一10和上述耐磨层二13来说,所述耐磨层一10和所述耐磨层二13均由高锰合金材料制成。采用该方案,所述耐磨层一10和所述耐磨层二13均由高锰合金材料制成,能够加强所述耐磨层一10和所述耐磨层二13的耐磨能力,使得设备使用寿命更长。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若干组上述减震机构14来说,若干组所述减震机构14至少设置八组,且八组所述减震机构14均匀分布于所述凸模11周围。采用该方案,若干组所述减震机构14至少设置八组,且八组所述减震机构14均匀分布于所述凸模11周围,能够加强设备的减震性能,使得设备使用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高。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减震机构14来说,所述减震机构14为金属弹簧减震机构。采用该方案,所述减震机构14为金属弹簧减震机构,能够加强减震效果,使得设备使用更加稳定,更加耐用。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模座2底部设有减震垫片3,能够加强下模座2的减震能力,使得设备使用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通过在下模座2一端设有加强板4,能够在折弯时对下模座2进行保护,使得下模座2更加安全耐用,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通过在加强板4底部设有插件5,且插件5与设于下模座2上的插槽6匹配连接,插件5和插槽6上均设有螺纹孔7,加强板4一端设有与螺纹孔7相匹配的固定螺母8,能够加强加强板4与下模座2之间的连接关系,且使得加强板4的维修更换更加方便快捷,使得设备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在推板导向座9一端与下模座2连接,推板导向座9另一端延伸至下模座2的上方,能够对底板零件进行折弯操作,使得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通过在推板导向座9内侧设有耐磨层一10,能够加强推板导向座9的耐磨能力,且更换维修更加方便快捷;通过在推板导向座9于凸模11周围设有若干组减震机构14,能够加强设备的减震性能,使得设备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安全;该拉伸折弯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经济耐用,方便维修更换;本发明的模具同样具有折弯效果好的优点,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为一个整体共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耐磨性差,又由于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在工作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冲击力,使得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会出现很多易损件,且不易更换,既浪费资源又影响正常生产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