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791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扶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公交型自动扶梯的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作为扶梯的关键部件,其制造和装配精度是保证公交型自动扶梯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的精度包括转向臂轨道的开档精度、切向导轨的开档精度、转向臂左右侧开档精度以及一致性、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切向导轨工作面和主驱动梯级链轮底径的相切一致性。

电梯行业中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装配由于尺寸规格多,体形庞大,自动化设备或大型工装设备使用比较少,大多是人工吊线,尺量装配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能够有效提高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装配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乘梯安全性,改善乘梯舒适性。

一种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承载定位主驱动的第一组件,以及承载定位上部转向臂的第二组件,该第二组件包括:

在同一工作平面内横纵位置可调的两对调节座;

安装在各调节座上的定位夹紧组件,上部转向臂包括两块侧板,同对调节座上的定位夹紧组件分别夹紧其中一块侧板的相对两侧边;

安装在底座上的两个高度定位夹钳,每个高度定位夹钳与上部转向臂的其中一块侧板相配合。

所述预装配工装用于定位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相对位置,并对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进行临时连接,作为一个整体吊入扶梯的桁架中,方便公交型自动扶梯后续装配的进行。

所述横纵位置是指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位置,同属一对的两个调节座之间沿其中一个方向间距可调,两对调节座之间沿另一个方向间距可调。

上部转向臂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侧板,每块侧板为u形,同对调节座上的定位夹紧组件分别夹紧其中一块u形侧板的相对两侧边。

通过调整同对调节座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对应u形侧板相对两侧边的距离,即保持u形开口的形状;调整两对调节座之间的间距以匹配上部转向臂两块侧板的间距。

两个高度定位夹钳分别与上部转向臂的两个侧板相配合,用于定位上部转向臂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组件包括:

承托在主驱动中主轴下方的承载缓冲组件;

与主驱动中主驱动链轮相抵的顶轴组件;

与主驱动中梯级链轮齿槽相配合的定位组件。

承载缓冲组件用于承载主驱动的主轴,顶轴组件用于定位主驱动的轴向位置,定位组件用于定位并承载梯级链轮。

为了便于控制吊装的精度,优选地,所述第一组件还包括:与主驱动的梯级链轮轴向端面相配合的预定位挡块,该预定位挡块通过挡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吊装过程中,通过预定位挡块与梯级链轮的位置关系,判断主驱动的吊装位置是否合适。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缓冲组件包括:

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筒;

滑动插设在导向筒内的滑杆;

固定在滑杆顶部且与主驱动中主轴相配合的支撑块;

位于导向筒内且抵压在滑杆与导向筒底部之间的弹簧。

所述承载缓冲组件至少为两套,各套承载缓冲组件沿主驱动轴线方向排布。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主驱动轴线方向即主驱动中主轴的轴线方向。

所述支撑块顶部设有容置主驱动的主轴的v形槽,主驱动吊入工装时,通过v形槽定位主驱动中的主轴位置。

所述滑杆插设在导向筒中,并可以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弹簧起到缓冲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顶轴组件包括:

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顶座;

与所述顶座相配合且沿主驱动轴线方向布置的螺杆,该螺杆一端为施力端,另一端与主驱动中的主驱动链轮相抵;

连接在所述螺杆的施力端的手轮。

通过旋转手轮带动螺杆移动,通过螺杆推动主驱动链轮移动,定位主驱动的轴向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组件有两套,分别对应主驱动的其中梯级链轮,每套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座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的两个支撑辊;

两个支撑辊并排布置且轴线与主驱动轴线平行,两个支撑辊的外周面分别与相应梯级链轮上的齿槽相抵配合。

两套定位组件的高度相同。各支撑辊通过水平转轴安装在底座上,支撑辊的外径等于梯级链轮链齿的底径。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移动座,各移动座滑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各移动座的滑动方向与主驱动轴线方向平行;

同属一对的调节座滑动安装在同一移动座上,调节座的滑动方向与主驱动轴线方向垂直,移动座上设有驱使同对调节座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的丝杠机构。

通过调整两个移动座的间距,可以调整两对调节座之间的间距。通过丝杠机构调整同对调节座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两条轨道,各移动座滑动安装在对应的轨道上,所述移动座上还穿设有与底座相抵配合的锁紧螺杆。通过锁紧螺杆锁定移动座的位置。

作为优选,每个移动座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法线对中组件,法线对中组件包括与所在移动座相固定的立杆,以及滑动安装在立杆顶部的标志块;

上部转向臂的每块侧板上固定有两条切向导轨,同一移动座上的两套法线对中组件中,各标志块分别检测其中一条切向导轨的法线点位置。

所述法线对中组件用于检测装配后的切向导轨法线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夹紧组件包括:

固定在调节座上的定位座;

活动安装在定位座上驱使上部转向臂的侧板部位贴紧定位座的倒钩销;

摆动安装在定位座上驱使上部转向臂的轨道部位贴紧定位座的压板。

通过倒钩销将上部转向臂的侧板部位压向定位座,通过压板将上部转向臂的轨道部位压向定位座,实现上部转向臂的夹紧。

本发明提供的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能够有效提高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装配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乘梯安全性,改善乘梯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公交型自动扶梯主驱动的示意图;

图2为公交型自动扶梯中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向视图;

图4为图2中的b向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c向视图;

图7为图5中的d向视图;

图8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底座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承载缓冲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顶轴组件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定位组件的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定位组件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预定位挡块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移动座和调节座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e向视图;

图15为图13中的f向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第二组件与上部转向臂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的g向视图;

图18为图16中的h向视图;

图19a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倒钩销的示意图;

图19b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倒钩销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9c为图19b中j-j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9d为图19b中k-k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20a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定位夹紧组件中压板的示意图;

图20b为图20a中的i向视图;

图21为本发明公交型自动扶梯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的预装配工装中法线对中组件的示意图;

图22为上部转向臂和主驱动与本发明提供的预装配工装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的l向视图;

图24为图22中的m向视图。

图中:101、主轴;102、扶手带链轮;103、梯级链轮;104、主驱动链轮;201、侧板;202、连接梁;203、轨道;204、切向导轨;205、开口连接梁;300、底座;301、工作台;302、支撑脚;303、调平垫脚;400、承载缓冲组件;401、支撑块;402、垫板;403、滑杆;404、导向筒;405、弹簧;406、导向螺杆;407、加强筋;408、底板;500、顶轴组件;501、手轮;502、螺杆;503、顶座;504、定位圈;600、定位组件;601、支撑辊;602、支撑座;603、轴承;604、压板;605、转轴;606、隔套;700、预定位挡块;701、挡座;800、调节座;801、移动座;802、锁紧螺杆;803、轨道;804、导向块;805、手轮;806、滚针排;807、丝杠;808、传动螺母;809、支撑板;810、座圈;811、平面轴承;900、定位夹紧组件;901、定位座;902、倒钩销;903、压板;904、手柄;905、挡柱;906、挡板;907、挡臂;908、弹簧;909、条形孔;910、支座;911、销轴;912、顶杆;913、手柄;914、导向销;915、弹簧;916、垫板;917、垫块;918、垫板;919、垫块;110、高度定位夹钳;111、支杆;112、压板;120、法线对中组件;121、立杆;122、标志块;123、支座;124、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详细技术内容和实施例。附图所示的标记和实施例不应看作是对本发明技术的限制,任何在本发明基础上的扩展和增加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公交型自动扶梯的主驱动包括主轴101、以及固定套设在主轴101上的主驱动链轮104、梯级链轮103和扶手带链轮102,其中梯级链轮103为两个,分别位于主轴101的两端,扶手带链轮102位于两个梯级链轮103之间。

如图2、图3、图4所示,公交型自动扶梯的上部转向臂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侧板201、以及连接在两块侧板201之间的连接梁202,每块侧板201上对应固定有切向导轨204和轨道203,每块侧板201为u形,u形两相对边之间通过开口连接梁205固定连接。

如图5、图6、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预装配工装,包括底座300、设置在底座300上承载定位主驱动的第一组件、以及设置在底座300上承载定位上部转向臂的第二组件。

如图5、图6、图7所示,第一组件包括:承托在主驱动中主轴下方的承载缓冲组件400、与主驱动中主驱动链轮相抵的顶轴组件顶轴组件500、与主驱动中梯级链轮齿槽相配合的定位组件600、以及与主驱动的梯级链轮轴向端面相配合的预定位挡块700。

如图8所示,底座包括水平布置的工作台301以及固定在工作台301底面的支撑脚302。工作台301为矩形,支撑脚302为四个且分布在矩形的四个角。每个支撑脚302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调平垫脚303,通过调平垫脚303调整工作台301水平。工作台301采用钢结构。

如图9所示,承载缓冲组件400包括:固定在工作台301上的导向筒404、滑动插设在导向筒404内的滑杆403、固定在滑杆403顶部且与主驱动中主轴101相配合的支撑块401、位于导向筒404内且抵压在滑杆403与导向筒404底部之间的弹簧405、穿设在导向筒404上且与滑杆403相配合的导向螺杆406。

导向筒404为中空结构,导向筒404顶部开放,滑杆403设置在导向筒404内。导向筒404的底部通过底板408封闭,导向筒404外周与底板408之间设有加强筋407,通过贯穿底板408的螺栓将导向筒404固定在工作台301上。弹簧405的两端分别抵靠底板408和滑杆403底部。

支撑块401顶部设有v形槽,主驱动的主轴101放置在v形槽内。主轴与v形槽的槽壁之间设有垫板402。

滑杆403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导向螺杆406贯穿导向筒404并延伸入导向槽中,在导向螺杆406的作用下,滑杆403仅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而无转动。

如图7所示,承载缓冲组件400有两套,沿主驱动轴线方向依次排布。

如图10所示,顶轴组件500包括:固定在工作台301上的顶座503、与顶座503相配合且沿主驱动轴线方向布置的螺杆502、以及连接在螺杆502一端的手轮501。

如图22、图24所示,螺杆502与顶座503螺纹配合,螺杆502的一端为施力端,另一端与主驱动中的主驱动链轮104相抵,手轮501连接在施力端,通过手轮501驱动螺杆502旋转。

螺杆502上还套设有定位圈504,定位圈504的两端分别抵靠手轮501和顶座503。使用时,转动手轮501,直至螺杆502的端部与主驱动链轮104相抵,且定位圈504两端分别抵紧手轮501和顶座503,以确定主驱动的轴向位置。

如图7所示,定位组件600有两套,分别对应主驱动的两个梯级链轮103。如图11a、图11b所示,每套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撑座602以及转动安装在支撑座602上的两个支撑辊601。

支撑座602上固定安装有转轴605,转轴605通过压板604固定在支撑座602上。转轴605上设有与压板604相配合的切割面,通过压板604阻止转轴605的转动。支撑辊601通过轴承603转动安装在转轴605上,支撑辊601与转轴605之间设有隔套606。

如图22、图23所示,两个支撑辊601并排布置且轴线与主驱动轴线平行,两个支撑辊601的外周面分别与相应梯级链轮上的齿槽相抵配合。

如图12所示,预定位挡块700通过挡座701固定在工作台301上,如图5、图22所示,预定位挡块700与主驱动的梯级链轮103相配合,位于梯级链轮103朝向主驱动链轮104的一侧。预定位挡块700用于粗略定位主驱动的轴向位置。预定位挡块700采用尼龙等非硬质材料,避免碰伤主驱动的梯级链轮103。

如图5、图6、图7所示,第二组件包括:在同一工作平面内横纵位置可调的两对调节座800、安装在各调节座800上的定位夹紧组件900、以及安装在底座300上的两个高度定位夹钳110。

如图13、图14、图15所示,底座的工作台301上设有两条轨道803,各轨道803沿主驱动轴线方向延伸。两条轨道803上滑动安装有移动座801,移动座801为两个,每个移动座801同时与两条轨道803滑动配合,两个移动座801的滑动方向与主驱动轴线方向平行。

同属一对的调节座800滑动安装在同一个移动座801上,调节座800的滑动方向与主驱动轴线方向垂直,移动座801上设有驱使同对调节座800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的丝杠机构、以及与底座的工作台301相抵配合的锁紧螺杆802。

如图13、图15所示,锁紧螺杆802贯穿移动座801,并与工作台301螺纹配合,通过锁紧螺杆802锁定移动座801的位置。

如图13所示,调节座800的底部设有燕尾槽,移动座801的顶部设有伸入燕尾槽的导向块804,调节座800沿导向块804滑动。

如图14所示,轨道803具有v形截面,轨道803与移动座801的接触面设有滚针排806,通过滚针排806减小移动座801的移动阻力。

如图15所示,同属一对的调节座800之间通过丝杠机构调整间距,丝杠机构包括:丝杠807、固定丝杠807一端的手轮805、与调节座800相固定且与丝杠807螺纹配合的传动螺母808,两个传动螺母808均采用t型螺纹,且螺纹方向相反。

邻近手轮805的移动座801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板809,手轮805的转轴贯穿支撑板809,且手轮805的转轴上依次套设有平面轴承811、座圈810、以及锁紧螺母,通过锁紧螺母使座圈810和支撑板809分别压紧平面轴承811的两侧。

手轮805的转轴与丝杠807之间固定连接,丝杠807的端部与调节座800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通过手轮805驱动丝杠807旋转,通过传动螺母808带动两个调节座800沿丝杠807的轴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

如图7、图17、图18所示,上部转向臂包括两块侧板201,每块侧板201为u形,同对调节座800上的定位夹紧组件900夹紧对应的一个上部转向臂的u形侧板的相对两侧边。

如图18所示,定位夹紧组件900包括:固定在调节座800上的定位座901、活动安装在定位座901上驱使上部转向臂的侧板201部位贴紧定位座901的倒钩销902、以及摆动安装在定位座901上驱使上部转向臂的轨道203部位贴紧定位座901的压板903。

如图6、图7、图16所示,每个调节座800上设有一个定位座901,每个定位座901上设有两个倒钩销902,且两个倒钩销902沿竖直方向排布。

如图19a、图19b所示,倒钩销902朝向侧板201的一端设有挡板906,另一端设有手柄904。倒钩销902上套设有弹簧908,弹簧908的两端分别连接定位座901和手柄904。手柄904上设有径向延伸的挡臂907,定位座901上设有与挡臂907相配合的挡柱905。

如图19c、图19d所示,上部转向臂的侧板201上设有条形孔909,倒钩销902一端的挡板906为矩形,矩形的长度小于条形孔909的长度,且大于条形孔909的宽度。

使用时,通过手柄904推动倒钩销902,挡板906的长度方向与条形孔909的长度方向一致,挡板906穿过条形孔909后,旋转手柄904,使挡板906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条形孔909的长度方向,挡板906与条形孔909的位置关系如图19c所示,挡臂907与挡柱905的位置关系如图19d所示,通过挡柱905阻止手柄904的回旋复位。在弹簧908的弹力作用下,通过挡板906驱使侧板贴靠定位座901。

如图7所示,每个定位座901上设置一块压板903,如图20a、图20b所示,定位座固定有支座910,压板903通过销轴911转动连接在支座910上。压板903铰接部位的两侧分别设有弹簧915和顶杆912,弹簧915内部设有导向销914,导向销914的高度同时限定了压板903的摆动极限位置。

设有驱动顶杆912伸缩运动的手柄913,手柄913处于实线位置处,顶杆912推动压板903,使压板903压紧轨道203,手柄913处于虚线位置处,压板903在弹簧915的作用下释放轨道203。

如图20b所示,定位座901上设有垫板916和垫块917,以配合压板903夹紧轨道203,保证u形的轨道203的开口距离不变,利于后续装配。垫板916采用加工件,通过调整垫块917的尺寸,以保证轨道203的夹紧精度。

如图17所示,每个定位座901上设有垫板918和垫块919,其中垫板918采用加工件,通过调整垫块919的尺寸,保证垫块919与切向导轨204的外侧相贴靠。

如图7、图17所示,每个移动座801上分别设有一个高度定位夹钳110,每个高度定位夹钳110与上部转向臂的一个侧板201相配合。如图17所示,每个高度定位夹钳110包括:高度可调的支杆111、以及与支杆111顶端相配合夹持侧板上轨道203的压板112。通过支杆的高度定位上部转向臂的高度,并通过压板对轨道203进行压紧定位。

如图6所示,每个移动座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法线对中组件120,法线对中组件120用于检验上部转向臂的侧板201上切向导轨的法线点位置。

如图6、图21所示,法线对中组件120包括与所在移动座801相固定的立杆121,以及滑动安装在立杆121顶部的标志块122。立杆121顶部设有水平延伸的导向槽,标志块122滑动安装在导向槽内。导向槽截面为矩形,标志块与导向槽相配合部位的截面也为矩形,防止标志块滑动过程中的转动。

立杆121通过支座123固定在工作台的侧面,立杆121的底部贯穿支座123,并通过锁紧螺母124固定位置。

如图6所示,同一移动座801上的两套法线对中组件120中,各标志块分别对应检测其中一条切向导轨204的法线点位置。上部转向臂的切线导轨204安装完毕后,通过移动标志块122,使标志块122上的法线与切向导轨的法线点相平齐,检测切向导轨的位置是否适当。

本发明提供的预装配工装的使用过程如下:

工作步骤一:移动座801相互靠拢,同属一对的调节座800相互远离,工装处于待命状态。

工作步骤二:将上部转向臂的两块侧板201放入工装中,侧板201上的轨道203底部抵靠高度定位夹钳110以确定上部转向臂的高度,利用倒钩销902将侧板201压紧贴靠定位座901,通过丝杠机构调节同属一对的调节座800的间距,使u形侧板上的轨道间距符合要求,利用压板903将轨道203压紧贴靠定位座901。

工作步骤三:装配两块侧板201上的切向导轨204。

工作步骤四:将主驱动吊入工装,通过预定位挡块700初步定位,使梯级链轮103对准定位组件600,转动顶轴组件500的手轮501,调整主驱动的轴向位置。

工作步骤五:调整两个移动座801的间距,使两个移动座801分别靠近对应的主驱动梯级链轮103,锁定移动座801的位置。

工作步骤六:利用开口连接梁205固定u形侧板201的开口宽度,利用连接梁固定两块侧板201。

工作步骤七:用垫块和螺栓将主驱动和上部转向臂连接在一起。

工作步骤八:拨动法线对中组件中的标志块,检验切向导轨的法线点位置。

工作步骤九:松开定位夹紧组件900以及高度定位夹钳110,调节座800和移动座801恢复至初始位置。

工作步骤十:用吊具将主驱动和上部转向臂吊离工装,开始新的工作循环。

以上仅就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的其他方式的限制,凡是在本发明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和类似或雷同的方案,均视为是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