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圈车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596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圈车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轴承圈的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圈车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产品通过人工逐个将其套装在夹头上,与夹头之间通过过盈设置将产品套装在夹头上,然后对产品进行加工,通过过盈设置在夹头上的产品在卸料时无法方便、快速的卸下,这样通过人工上下料,耗费大量的时间,生产效率低下。

另外,有的企业使用机械介入,虽然能够将产品自动脱离夹头,但是,在产品离开夹头后,产品直接落入下方的接料盘中,同时,车削产生的铁屑从一侧落下,这样会造成铁屑与产品一起进入接料盘,后续对还需要将接料盘中的铁屑拣出,浪费大量的劳动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轴承圈车削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装置、加工装置和接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将产品送入所述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将产品进行加工,所述接料装置将加工装置的产品下料;

所述加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夹头、设置在所述夹头两侧的左刀具和右刀具、使产品脱离所述夹头的脱料装置;

所述接料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接料针和料道,所述料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接料针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穿过所述通孔,在初始位置和接料位置间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头包括顶针和夹具,所述夹具为圆柱体,并且所述夹具的一端等间距的分为三瓣,所述顶针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圆柱体轴向的圆心内。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和改变所述气缸运行方向的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针的初始位置处于所述所述通孔的一侧,接料位置处于所述通孔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脱料装置为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针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滑道、底板、活动板、致动器、第一限位块、产品架、推料杠杆、顶梢和推动套,所述滑道将产品送入所述产品架内,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致动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限制所述活动板位移距离,所述致动器与所述活动板弹性连接,驱动所述活动板和所述推料杠杆运动,所述产品架与所述活动板连接,所述推料杠杆的一端与所述产品架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梢的一端连接,所述顶梢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产品架与所述推动套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二限位块和压板,所述压板与产品架旋转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与所述压板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还包括顶头,所述顶头与所述致动器可调节的连接。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1)加工装置与接料装置的结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通过夹头与产品之间过盈设置与间隙设置的切换,方便产品的上下料。

(3)通过接料装置将产品缓冲落料,减少了产品由于落料时产生的磕碰,造成产品的损坏,以及将产品与铁屑分离,减少处理步骤,节约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4)上料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快速的将产品放置在夹头内,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轴承圈车削装置的左视图;

图2为加工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接料装置处于接料位置的俯视图;

图5为接料装置处于初始位置俯视图;

图6为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运行过程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状态g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加工装置,2、接料装置,3、机架,4、上料装置,12、夹头,13、左刀具,14、右刀具,15、脱料装置,21、驱动装置,22、接料针,23、料道,42、底板,43、活动板,44、致动器,45、第一限位块,46、产品架,47、推料杠杆,48、顶梢,49、推动套,121、顶针,122、夹具,211、气缸,212、换气阀,410、第一弹性件,411、第二限位块,412、压板,413、顶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种轴承圈车削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3,设置在机架3上的上料装置4、加工装置1和接料装置2,上料装置4将产品送入加工装置1,加工装置1将产品进行加工,接料装置2将加工装置1的产品下料;

如图2所示,加工装置1包括设置在机架3上的夹头12、设置在夹头12两侧的左刀具13和右刀具14、使产品脱离夹头12的脱料装置15;夹头12可以采用任何一种能够将产品夹紧的装置,产品通过人工或者机械上料后,夹头12将产品夹紧后转动,左刀具13和右刀具14逐渐靠近产品,对产品外圆进行车削,车削完成后,脱料装置15使产品与夹头12分离,脱料装置15可以是气管,通过气管内的气体给产品一个推力,使产品与夹头12脱离。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头12包括顶针121和夹具122,夹具122为圆柱形,并且夹具122的一端等间距的分为三瓣,产品套装在夹具122的三瓣处,夹具122轴向圆心内滑动设置有顶针121,通过顶针121在夹具122内移动,实现夹具122设置有三瓣的一端撑开,从而达到与产品的张紧固定,进而对产品进行车削加工,顶针121滑动离开后,夹具122复位,与产品产生间隙,方便产品下料。

如图4-5所示,图4示出的是接料装置处于接料位置的俯视图,图5示出的是接料装置处于初始位置的俯视图,接料装置2包括驱动装置21、接料针22和料道23,料道23上设置有通孔,接料针22的一端与驱动装置21连接,另一端通过驱动装置21驱动,穿过上述通孔,在初始位置和接料位置间移动。驱动装置21包括气缸211和换气阀212,通过换气阀212实现气缸的往复运动。当产品车削完成后,驱动装置21驱动接料针22穿过料道23的通孔至夹头12处,通过脱料装置15离开夹头12的产品套入接料针22上,通过接料针22将产品移至料道23中。优选的,接料针22的初始位置处于通孔的一侧,接料位置处于通孔的另一侧,当接到产品后,产品沿接料针22移动至料道23内,产品受到料道23的侧壁的阻碍,进而驱动装置21将接料针22抽离至初始位置,使产品与接料针22分离,从而产品顺着料道23滑至接料盘中。优选的,接料针22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为15-60°,使产品下滑至料道23更顺畅。

如图6所示,上料装置4包括滑道(未示出)、底板42、活动板43、致动器44、第一限位块45、产品架46、推料杠杆47、顶梢48和推动套49,滑道将产品送入产品架46内,底板42固定在机架3上,活动板43与底板42滑动连接,致动器44与底板42固定连接,致动器44为气缸,优选的,致动器44为双活塞杆气缸,第一限位块45限制活动板43位移距离,致动器44与活动板43弹性连接,致动器44驱动活动板43沿底板42上下移动,当活动板移动至第一限位块45处,被第一限位块45阻挡,活动板43无法继续前行,由于致动器44与活动板43之间弹性连接,致动器44继续向下驱动,推动推料杠杆47运动,产品架46固定在活动板43上,推料杠杆47的一端与产品架46弹性连接,另一端与顶梢48的一端连接,顶梢48的另一端穿过产品架46与推动套49连接,通过致动器44驱动推料杠杆47运动,进而通过顶梢48带动推动套49运动,将产品架46内的产品推入加工装置1。

本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10、第二限位块411和压板412,压板412与产品架46旋转连接,第二限位块411与底板42连接,优选的,第二限位块411和底板42之间螺纹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旋转第二限位块411来调整第二限位块411的位置,底板42与压板412通过第一弹性件410弹性连接,第一弹性件410可以是弹簧,当上料装置4处于起始位置时,第二限位块411将压板412抬起,当致动器44驱动活动板43下移时,压板412受到第一弹性件410的拉力进行转动,压板412的一端将产品架46上的产品压住,防止其在下移过程中发生抖动,甚至造成产品掉落;在复位时,致动器44驱动活动板43向上移动,当压板412受到第二限位块411的阻挡,压板412抬起。为了减少致动器44推动推料杠杆47运动产生的摩擦,以及方便调整运动范围,还包括顶头413,顶头413与致动器44可调节的连接,致动器44是气缸为例,顶头413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活塞杆撞击推料杠杆47运动,进而通过推动套49将产品推出。使用顶头413,增加了推料杠杆47的使用寿命,并且方便控制推料杠杆47的推动范围,进而控制产品的推出距离。

本发明在使用时,如图9-10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车削装置的运行过程,以致动器44采用双活塞杆气缸为例,如图9(a),产品通过滑道进入产品架46,双活塞杆气缸的驱动活动板43下移,到达图9(b)所示的位置。在图9(b)中,压板412受到第一弹性件410的拉力,将产品压住,防止产品在下移过程中发生跳动,当下移一定距离后,受到第一限位块45的阻挡,活动板43无法继续下移,由于活动板43与双活塞杆气缸弹性连接,双活塞杆气缸的活塞杆可以继续下移一端距离,如图9(c)所示,通过活塞杆下移撞击推料杠杆47,使推料杠杆47推动顶梢48水平移动,进而推动推动套49将产品推入加工装置1,而后双活塞杆气缸复位,达到图9(d)位置处。

产品进入加工装置1后,夹头12通过顶针121的作用将产品加紧,而后旋转,左刀具13和右刀具14逐渐向产品聚拢,进而对产品进行车削,车削产生的铁屑直接排出,产品加工完成后,如图9(e)所示,驱动装置21驱动接料针22移至接料位置处,产品受到脱料装置15的作用,本实施例中采用气管,当夹头12松开时,气管对产品的端面进行吹起,给予产品一个向外的推力,将产品吹离夹头12,套入接料针22上,处于图9(f)所示的状态,产品顺着接料针22划至料道23内,如图9(g)和10所示,驱动装置21驱动接料针22复位至初始位置,产品与接料针22分离,进而沿着料道23滑至接料盘中,这样铁屑与产品从两处落料,进而使铁屑与产品分离,减少了处理步骤,节约了时间,最终,上料装置4、加工装置1和接料装置2全部恢复至初始状态(a’),准备进行下一个循环。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1)加工装置与接料装置的结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通过夹头与产品之间过盈设置与间隙设置的切换,方便产品的上下料。

(3)通过接料装置将产品缓冲落料,减少了产品由于落料时产生的磕碰,造成产品的损坏,以及将产品与铁屑分离,减少处理步骤,节约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4)上料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快速的将产品放置在夹头内,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